◎錢海
一遍遍回放家庭變奏中的畫面,內(nèi)心浪濤滾滾,奶奶外婆們的生活苦水似奪命的敵敵畏攪動著我的五臟六腑。多年來,我總在想方設法彌補,但愿她們前世看不到的,在天國能夠統(tǒng)統(tǒng)享受。
姑媽遠嫁昆明,奶奶到死也沒能到姑媽家一趟。沒辦法,家里實在太窮,一來二去20多元的車旅費,家中實在無力承受,更別說跑一趟昆明,雖說不到500公里,可拐來繞去的公路再快也要三天時間,奶奶的老骨架是絕對受不住顛簸,再說奶奶還有暈車的毛病,自然也就不愿去討那苦頭吃了。彌留之際,父親到鎮(zhèn)子上發(fā)了電報,希望姑媽能見奶奶最后一眼,可奶奶都上了山,姑媽才趕回老家。怪誰呢?村里上上下下誰不知道姑媽是個孝女?自然這也成了姑媽一生的遺憾。
農(nóng)村,農(nóng)村人的地盤;縣城,城里人的樂土;大城市,有錢人的天堂。外婆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對別人嘴巴上夸夸其談的大城市,在外婆的人生中不過是海市蜃樓般的夢,她主動放棄了與那個夢的邂逅,至于縣城,離自己頂多20公里,外婆是十分熟悉的。從姑娘時代到走不動之前,雖說沒有騾馬可騎,可外婆一年至少也會跑一趟縣城。路途遙遠,外婆得認真準備,備一備去來的干糧,備一雙隨時可替換的布鞋,備一壺水,要備的東西太多,耗費的時間自然會長一點。正因為如此,在當?shù)?,在外婆輩們的生活中,才有了“半夜起來上姚州(今姚安縣城),天亮還在門里頭”的真實生活場景??h城就是外婆心中的大城市??h城里有外婆要買的嫁妝,有外婆一家生活所需的東西,逛縣城,對外婆而言是迫不得已。早出晚歸,自然成了縣城之行外婆的生活片段。
奶奶外婆生于清末,長于民國,經(jīng)歷共和國最困難的時期。相對于她們,我的父親是幸福的,也是幸運的??h城是當生產(chǎn)隊長的父親每周都得跑幾趟的地方。生產(chǎn)隊的糧種都從縣城買,生產(chǎn)隊所用的拖拉機、割麥機、揚場機、電動打谷機等機器設備出了毛病,零配件得從縣城買,父親編的筲箕竹籃篩子等篾具得拿到縣城賣,村里大姑大姐的花頭巾花圍腰得到縣城買……要穩(wěn)妥地辦好這些事,靠“11號車(雙腳)”慢條斯理地去來不行。那個時候,父親用三年積攢換來的“老永久”成了全村上下最大的功臣,成了我們家的功臣。
我們家是村史上第一家擁有自行車的家庭,父親是村史上第一個騎自行車的人,村中上上下下公認的能人。這樣的人自然成了生產(chǎn)隊長的不二人選。我是村中第一個享受車來車往的孩子。那些年,坐在自行車后架上的我,內(nèi)心總是陽光明媚,鮮花燦爛,為我的家庭、我偉大的父親自豪。要是外婆在世,就不用走路到縣城,可以坐自行車了。多年后,父親仍愛這樣叨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天安門城樓上那一聲聲高亢渾厚的宣告不但震驚了世界,也振奮了國人的心。改革開放的戰(zhàn)鼓激蕩著中國巨輪高速航行,中國的發(fā)展,驚天地,鬼神贊。兩個輪子的摩托、自行車風起云涌的大潮漸漸退去,四個輪子的小轎車沿襲著摩托自行車曾經(jīng)的輝煌之路,正一步步走進尋常百姓家。城里人有了私家車,一家一輛,一人一輛,農(nóng)村人的私家小轎車夢也在一個個家庭豆苗破土般一一完成。富起來、強起來、站起來。習總書記的發(fā)展目標為祖國和人民的未來鋪墊了“金光大道”,激蕩著13億中國人擼起袖子加油干的萬丈豪情。
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chǎn)黨是全天下最偉大的黨。改革開放的成就可以證明這一切,共產(chǎn)黨成立至今的所作所為可以證明這一切,建國70周年中華大地翻天覆地的變化能證明這一切,我們家一點一滴的變化更能證明這一切。
五子登科不叫夢。身邊的人誰沒五子登科?更高品質(zhì)生活才是我的追求。拿的雖說只是“脹不死餓不死”的死工資,可細細反思,這死工資照樣能讓我活出精彩,讓我的家庭富足。相比工作之初幾百元的工資,如今已孫猴子翻筋斗般滾了幾十倍。工作時上下班的“白鴿”(自行車)已被打入了“冷宮”,進了車庫,成了私家小豪車的貼身侍衛(wèi)。力帆,現(xiàn)代,寶馬,從力帆到寶馬,車兒在我家家庭生活的T臺上完成了一次走秀。
寧在寶馬車上哭,也不在自行車上笑。建國70周年的偉大成就槍殺了如此不夠理智的胡話。有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有建國70周年的成功經(jīng)驗,有改革開放政策加油,什么樣的夢都會成真,寶馬一類的豪車定會走進千家萬戶,要哭要笑隨女人的便,女人可以到寶馬車里哭,更能到寶馬車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