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霞
寧波市鄞州藍青學校,浙江 寧波 315101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思維品質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雙重性質。就工具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基本英語素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币蚨瑢τ趯W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是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學生的普適性要求。
思維品質是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所表達的水平和特點。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途徑多樣。英語閱讀作為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主要渠道之一,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英語閱讀教學通常包括預測、思考、尋找信息、理解意思和意圖、討論等環(huán)節(jié)。這些環(huán)節(jié)都是思維的過程。然而,不少教師在閱讀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或停于文本表面信息的提取和理解,或限于詞匯、語法知識的鞏固和操練,致使閱讀過程枯燥乏味,降低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也抑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本文擬以筆者執(zhí)教的一堂閱讀示范課為例,闡述如何在讀前、讀中、讀后的閱讀活動中貫穿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選自人教版《英語》(Go for it?。┌四昙壪聝缘诙卧猄ection B 2b的閱讀材料。文章是一封由殘疾人Ben Smith寫給Miss Li的感謝信。因為Miss Li的捐助,Ben在志愿者機構Animal Helpers的幫助下,得到了一條經(jīng)過特殊訓練的狗Lucky,這給他的生活帶來了美好的變化。作者通過詳敘自己的經(jīng)歷,讓讀者感受到關愛他人、感恩他人的使命感。
讀前環(huán)節(jié)是閱讀教學中思維活動的開啟階段。教師可通過視頻觀賞、頭腦風暴、情境模擬、隨意交談等導入方式,巧妙地呈現(xiàn)話題,激活文本相關的背景知識,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與此同時,教師也可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標題、賞析插圖等手段,鼓勵學生對文本主題內容進行預測,從而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1.頭腦風暴,激活發(fā)散性思維
本文中的Lucky是一條經(jīng)過特殊訓練的狗,它能幫助主人分擔各種家務,如取東西、接電話等。為了激活文本相關的背景知識,上課伊始,筆者讓學生觀看了一段關于小狗幫忙做各種家務的視頻,并依次提出如下問題:
Q1:What is the video about?
Q2:Is it a common dog?
課堂活動在輕松活躍的視頻中拉開序幕。筆者在有效地幫助學生熱身的同時直接切入話題:“a special trained dog”。緊接著,筆者組織學生開展頭腦風暴(見圖一),發(fā)散思考狗在我們生活中充當?shù)母鞣N角色與功能。在視頻的啟發(fā)下,學生的思維被充分打開,給出了許多令人驚喜的反饋,如:“open and close the door”“help the blind”“carry things”等。在本環(huán)節(jié)中,筆者通過啟動與文本話題相關的背景知識,巧妙地呈現(xiàn)了新單詞并充分發(fā)散學生思維,在有效降低閱讀難度的同時,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圖一
2.讀圖預測,促進推理性思維
與閱讀文本配套的插圖生動、形象、信息量大且表意直接,往往是閱讀內容的縮影,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文本的主旨。預測是一種十分重要的閱讀技巧,它可以幫助學生自上而下地認識篇章。通過解讀插圖來預測文本內容,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從而促進推理性思維能力。
在學生閱讀文本前,筆者先呈現(xiàn)教材插圖(見圖二),安排學生觀察、描述插圖內容: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筆者隨后呈現(xiàn)新單詞“disabled”“wheel”“difficulty”等,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詞義、辨別詞性。之后,筆者繼續(xù)引導學生根據(jù)圖片展開豐富合理想象并推測圖中人物關系:What can the dog help to do for this disabled man?Do they get on well with each other?How do you know?在呼應頭腦風暴內容的同時,鼓勵學生細致觀察圖片并進行合理推測,探究文本主旨。這樣的活動設計不僅能激活相關語言,激發(fā)學生對文本閱讀的欲望,更能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文本相關線索進行推測的能力。
圖二
讀中階段是學生理解文本、整理和加工信息、構建和內化新知識、積累閱讀體驗、概括主旨的過程。這一環(huán)節(jié)需要學生通過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閱讀活動,梳理文本框架,歸納文本主旨,品讀文本細節(jié),深挖文本內涵。
1.整體閱讀,概括主旨,訓練系統(tǒng)性思維
在讀中的起始環(huán)節(jié),筆者先組織學生快速閱讀全文,通過各段落主題句的尋找,概括各段落中心思想并歸納文章主旨大意。筆者通過指導學生開展分析、綜合、概括等思維活動,從局部闡述到整體提煉,幫助學生訓練系統(tǒng)化和條理化的思維能力。
Q1: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Q2:Why does Ben Smith write this letter?
文章是一封感謝信,遵循信件的通用格式。正文依照“開篇—敘述—結尾”模式,結構清晰。文章第一、四自然段首句和尾句即為中心句,二、三段分別敘述了Lucky到來前后Ben的生活情況。文章中心突出,易于學生分析、概括段落主旨(見圖三)。
圖三
學生在回答Q2的同時也能較好地概括出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即:Ben thanks Miss Li for changing his life.以上活動旨在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時注意整體閱讀,學會概括文本大意,提高閱讀能力。同時,教師應告知學生快速閱讀時需要注意的幾個關鍵點,如文章的首段、尾段以及每段文章的首句和尾句,引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運用有效的閱讀策略尋找答案,培養(yǎng)學生歸納和概括能力。
2.巧設任務,梳理細節(jié),訓練準確性思維
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各個段落,開展細節(jié)閱讀。教師通過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指導學生準確獲取語篇信息,理解句意,感悟文本內涵,訓練學生準確性思維。根據(jù)文本特征,筆者引導學生先仔細閱讀第二、三自然段,隨后再合并閱讀第一、四段。
活動一:問題引領,獲取細節(jié)
文章的第二段詳細記敘了在Lucky到來之前,Ben在生活上、精神上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筆者通過問題引領的方式,幫助學生獲取文本的細節(jié)(見圖四),為深化主題奠定基礎。問題鏈設置如下:
Q1:What are Ben’s difficulties? How did he feel?
Q2:What was his friend’s idea? Why did his friend do so?
Q3:Does Ben like the idea?
圖四
活動二:情境體驗,加深理解
在理清內容細節(jié)后,筆者引導學生思考:
Q1:How does Ben feel about having a dog?
Q2:Why was Ben so excited?
學生能快速地在文本中找到相應的理據(jù),如help me out,cheer me up等。但由于缺乏實際的體驗,學生對這些語句的理解只能停于表面。隨后,筆者創(chuàng)設了真實的情境體驗活動(見圖五)。情境一要求學生閉上雙眼,拿出英語書,并翻到第10頁;情境二難度升級,讓學生把雙手放于背后,拿出一支筆,寫下自己的姓名。隨后,筆者讓學生分享身體殘疾者的感受:Is it easy to do simple things like that for disabled people?通過情境體驗讓學生去感悟為何Ben會對Lucky的到來感到如此地興奮。
圖五
活動三:依托圖表,定位信息
文章第三段描述了Lucky的到來給Ben的生活帶來的美好改變。筆者指導學生仔細閱讀段落并定位信息,完成一份關于Lucky的檔案表,梳理Lucky的相關信息(見圖六)。利用表格梳理文章的細節(jié)內容,條理清晰,方便學生精準定位并快速獲取相關信息。
圖六
3.深挖文本,層層深入,訓練批判性思維
準確理解文本信息之后,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挑戰(zhàn)性問題,深層次挖掘文本內涵,引領學生對文本標題、內容或者觀點等做出合理的評價和質疑,引導學生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探究文本的賞讀價值,以培養(yǎng)其批判性思維能力。學生在問題探究過程中的語言表達逐漸豐富,思維層次越來越高,不斷生成蘊含個人思想的語言。鑒于此,筆者對于文本的探究并未止于基本信息的提取,而是通過追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層思考:
Q1:Does Ben get on well with Lucky?How do you know?
Q2:Lucky is a dog.Why does Ben use“he”instead of“it”to talk about Lucky?
這兩個問題都是基于文本理解,卻給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分析問題提供了機會。學生會因此去體會“Lucky”這個名字的內涵,去品味“I’m only able to have a dog helper because of your kindness”中“only”一詞蘊含的作者情感,并由此去概括第一、第四段中作者所描述的“Lucky makes a big difference to my life”所包含的真正含義。這樣的追問既幫助學生深層地理解了文本,又提升了學生思維。
讀后活動是語言輸出和反饋的過程,是提升學生思維品質和促進情感升華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該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通過設計口、筆頭輸出活動,將文本內容、語言知識、情感體驗和思維能力有機結合,以實現(xiàn)語言能力與思維能力的內化和遷移,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目的。在讀后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中,筆者先引領學生重組語篇,實現(xiàn)生成理解,隨后指導學生拓展遷移,升華文本主題。
1.重組語篇,促進生成,提升邏輯性思維
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在讀后的首要環(huán)節(jié),筆者通過出示精心設計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重組語篇,梳理Ben,Lucky,Miss Li以及Animal Helpers四者的聯(lián)系(見圖七)。學生根據(jù)導圖中的關鍵詞,理清了四者間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并以此為依托對文本內容進行內化鞏固,提升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此外,思維導圖巧妙地勾勒出房子的輪廓,旨在讓學生明白對于Ben Smith而言,Miss Li,Animal Helpers和Lucky給他帶來了家人般的保護與關愛,為情感升華奠定了基礎。
圖七
2.貼近生活,升華主題,提升創(chuàng)造性思維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目標不僅要發(fā)展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和閱讀策略,更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要通過解讀文本的語言與作者的意圖,挖掘深層次的情感價值,并將其內化,從而實現(xiàn)情感價值目標。
從文本語言上看,信中作者使用第一人稱的敘述,使得讀者有較好的代入感,因而在讀后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筆者引領學生回歸生活,以文本內容為框架依托,根據(jù)“Who do you want to thank?”“Why do you want to thank him/her?”“What was your problem?”“What did he/she do to help you?”“How do you feel?”問題鏈的引領,去思考生活中那些給予我們幫助的人,設計并書寫感恩卡,表達對他們的感謝之情。通過分析、聯(lián)想、判斷、創(chuàng)作等思維活動,既幫助學生實現(xiàn)了“感恩他人”的情感主題遷移與升華,又訓練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指向思維發(fā)展的閱讀課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首先要反復研讀文本,運用自己的知識和經(jīng)驗對閱讀文本進行分析和解碼,領悟文本的深層含義,挖掘文本的主旨大意,這樣才能帶領學生一起解讀文本。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年齡特點以及語言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視頻鋪墊、情境創(chuàng)設、思維導圖架構等方式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有話會說,使得思維的發(fā)展有真正的落足點。
閱讀中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不僅僅指深度思維或者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閱讀過程中信息的提取、比較、分析、綜合都是思維能力的體現(xiàn)。因而,教師要設計不同層次、不同深度的問題,既體現(xiàn)思維發(fā)展的漸進性,又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參與的興趣,讓學生的思維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發(fā)展。
思維品質發(fā)展是英語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只有合理運用教材,有效開展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發(fā)展的活動,才能全面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fā)展,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契機無處不在,關鍵是教師能夠探尋到有效的切入點,真正成為學生思維品質發(fā)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