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劉義慶
陶公性檢厲,勤于事。作荊州時,敕船官悉錄鋸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會,值積雪始晴,聽事除雪后猶濕,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無所妨。官用竹,皆令錄厚頭,積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裝船,悉以作釘。又云,嘗發(fā)所在竹篙,有一官長連根取之,仍當(dāng)足。乃超兩階用之。
(選自《世說新語校箋》,中華書局2001年版,標(biāo)題為編者所加)
【注釋】
①陶公:陶侃,東晉名將。②檢厲:嚴(yán)謹,嚴(yán)厲。③錄:收集。④正會:正月初一大會僚屬。⑤聽事:也作“廳事”,廳堂。⑥厚頭:厚的竹頭,這里指竹的根節(jié)。⑦桓宣武:桓溫,東晉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謚宣武侯。⑧仍當(dāng)足:竹篙一般有鐵質(zhì)的足,這里指把竹子連根取用,用竹根代替鐵足。⑨階:舊時官員的品級。
【今譯】
陶侃性情嚴(yán)謹、嚴(yán)厲,對公事十分勤勉。他任荊州刺史時,命令建造船只的官員把鋸木頭產(chǎn)生的木屑全部收集起來,不論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來,正月初一大會僚屬,恰好遇到久雪初晴,廳堂前的臺階雪后很濕,這時陶侃就讓人用木屑覆蓋在上面,人們出入一點兒都不受妨礙。官府用的竹子,陶侃總是命令把截下的根部收集起來,堆積得像山一樣。后來桓溫伐蜀,組裝戰(zhàn)船的時候,這些竹頭全部用來制作竹釘。又傳說,陶侃曾征調(diào)當(dāng)?shù)刂窀?,有一位官員把竹子連根取用,用竹根代竹篙的鐵足。陶侃就把他提升兩級加以重用。
【點評】
本文圍繞“檢厲”這個核心詞,精心選取三個典型的事件,塑造了一個嚴(yán)謹、勤政、節(jié)儉的人物形象。陶侃為官節(jié)儉,慮事周全,能夠出人意料地“變廢為寶”,在別人眼里沒多大用處的木屑、竹根,陶侃都能物盡其用。作者用陶侃褒獎有類似做法的官員的事例,進一步表現(xiàn)他的“檢厲”,使人物形象更加飽滿。陶淵明是陶侃的曾孫(《晉書》和《宋書》中有此說法,也有后人懷疑這種說法),一生淡泊名利,教材中選有不少陶淵明的詩文。如果把這些詩文和本文做對比閱讀,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兩人的人物形象。
(導(dǎo)讀/藝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