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西漢淄川國諸王世系及事跡考

2019-11-14 06:52
關鍵詞:淄川同姓文帝

胡 建 軍

(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人文科學系,山東 淄博 255130)

一、引言

西漢淄川國,一作淄川國,又作甾川國,是西漢中央政府在齊地分封的重要同姓諸侯王國,據《漢書·諸侯王表》:“淄川,(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四月丙寅,王(劉)賢以悼惠王子武城侯立”,至“(哀帝)建平四年(前3年),王(劉)永嗣,十二年(王莽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王莽篡位,貶為公,明年(王莽始建國二年,公元10年)廢”[1]395,共延續(xù)174年,歷八世、九王。其中淄川王劉賢、淄川懿王劉志、淄川靖王劉康、淄川思王劉終古等分別是西漢大分同姓諸侯王、“七國之亂”“推恩令”等重要歷史事件的親歷者。研究西漢淄川國諸王世系及事跡,對分析漢代同姓諸侯王國的歷史地位及漢代中央政府與諸侯王國之間的關系有重要的典型意義。

二、西漢淄川國諸王世系

西漢淄川國共延續(xù)174年,歷八世九王,淄川王劉賢初封時其疆域最大,有28侯國(縣)(1)據《漢書·地理志》《漢書·齊悼惠王傳》《漢書·諸侯王表》:淄川國平帝元始二年僅余3縣,宣帝五鳳中淄川思王劉終古因“禽獸行”被削去4縣,自武帝行“推恩令”又削去21個侯國,以上相加故推知西漢淄川國初封時疆域為28侯國(縣)。??肌稘h書·諸侯王表》及《漢書·王子侯表》,其諸王世系及疆域變化如下。

一世:

淄川王劉賢,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四月丙寅,王賢以悼惠王子武城侯立,十一年反(漢景帝三年,前154年),誅。共28縣。前164—前154年在位,在位共11年。

淄川懿王劉志,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四月丙寅,懿王志以悼惠王子安都侯立為濟北王;十二年,孝景四年(前153年),徙淄川,為淄川懿王,三十五年薨。共28縣。前153年—前129年在位,在位共24年(2)劉志為濟北王11年,為淄川王24年,共35年。。

二世:

淄川靖王劉建,元光六年(前129年),靖王建嗣,二十年薨。初封時28縣。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淄川靖王三年),封淄川懿王13子侯國;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淄川靖王十四年),封淄川靖王4子侯國,前后共削去17子侯國,余11縣,去國之半。前129年—前110年在位,在位共20年。

三世:

淄川頃王劉遺,元封二年(前109年),頃王遺嗣,三十五年薨。無事,國有11縣。前109年—前75年在位,在位共35年。

四世:

淄川思王劉終古,元平元年(前74年)嗣,二十八年(初元三年,前46年)薨。繼位時有11縣,五鳳中,因思王終古“禽獸行”削4縣,余7縣。前74年—初元三年,前47年在位,在位共28年。

五世:

淄川考王劉尚,初元三年(前46年),考王尚嗣,六年(永光三年,前41年)薨。無事,國有7縣。前46年—前41年在位,在位共6年。

六世:

淄川孝王劉橫,永光四年(前40年),孝王橫嗣,三十一年(元延三年,前10年)薨。繼位時國有7縣,元帝建昭四年(前35年,孝王劉橫六年),封孝王1子侯國;成帝景寧元年(前33年,孝王劉橫八年),封孝王2子侯國;成帝元延二年(前11年,孝王劉橫30年),封孝王1子侯國。共削去4子侯國,國余3縣。前40年—前10年在位,在位共31年。

七世:

淄川懷王劉交,元延四年(前9年),懷王友嗣,六年(建平三年,前4年)薨。無事,國有3縣。前9年—前4年在位,在位共6年。

八世:

淄川王劉永,建平四年(前3年),王永嗣,十二年(公元9年),王莽篡位,貶為公,明年廢。無事,國有3縣。前3年—公元9年在位,在位共12年。

三、歷代淄川王生平事跡

在西漢淄川國的八世九王中,淄川王劉賢、淄川懿王劉志、淄川靖王劉康、淄川思王劉終古四人影響較大,現對其生平事跡雜考如下。

(一)劉志、劉賢的生平與分封

劉志、劉賢均為齊悼惠王劉肥之子,齊悼惠王子見于《漢書》記載的共13人(3)齊悼惠王子可考者13人,除嫡長子、齊哀王劉襄外,其余12人主要載于《漢書·王子侯表》。高后時侯者2人:朱虛侯章、東牟侯興居;文帝時侯者10人:管共侯罷軍、氏兵共侯國、營平侯信都、楊丘共侯安、楊虛侯將閭、朸侯辟光、安都侯志、平昌侯卬、武成侯賢、白石侯雄渠。,為王者9人(4)齊悼惠王子,前后凡9人為王:太子襄為齊哀王,次子章為城陽景王,興居為濟北王,將閭為齊王,志為濟北王,辟光為濟南王,賢為淄川王,卬為膠西王,雄渠為膠東王。。劉志、劉賢均在文帝以后分封,此時分封同姓諸侯一方面是褒獎劉氏宗族,維護皇權及中央統治;另一方面又與后來武帝之“推恩令”目的相同,是“眾建諸侯而小之”。因此所封之劉氏宗族諸侯一般年齡不大,且同父所出之兄弟常常均被同時封侯封王。所以文帝所封之同父所出的兄弟諸侯較多,且其先后順序與受封者本人的功勞、德行等無關,最常見的排序方式是按年齡的大小及地位的尊卑??肌稘h書·王子侯表》,在被封侯的12位齊悼惠王子中淄川懿王(濟北王)劉志排在第9位,淄川王劉賢排第11位,故可推知兩人應為庶出、地位不高、年齡不大(5)地位最尊貴及年齡最長的應為嫡長子劉襄(齊哀王)及十五六歲即衛(wèi)戍長安的劉章(城陽王)、劉興居(濟北王)。,且劉志應長于劉賢。

劉志、劉賢兩人的確切生年《漢書》無載,但其祖父漢高祖劉邦約生于前256年,齊悼惠王劉肥為高祖庶長子,以二十五年一世推算(6)高祖劉邦歷來以其50歲(前206年)稱漢王來推算其生平,則生于前256年,據《高帝紀》其迎娶呂后在“高祖常繇咸陽,縱觀秦皇帝”之后,其時秦已滅楚,秦始皇已稱皇帝,應是前221年后事,故高祖時年應在35歲以上,但其前已有庶子肥,古人一般早婚,雖然家庭條件有一定影響,但35歲才結婚生子不符合常理,故將其交接外婦之年定為25歲。,則悼惠王約生于前231年,齊哀王劉襄為齊悼惠王嫡長子,亦以少齊悼惠王25歲算,則生于約前206年。齊悼惠王次子城陽王劉章生年可考:“高后七年(前181年)……章年二十”[1]1991,則劉章生于前201年,則少哀王5歲,由此可見自高祖—悼惠王—齊哀王,二十五年為一世之推測應不違背歷史事實,關于齊悼惠王、齊哀王生年的考證只是約數,一定有誤差,但誤差應該在正負五年之間,并不影響歷史事實的判定。劉志、劉賢年齡應比劉章等小,暫定小4至5歲,則劉志為兄,約生于前198年,劉賢為弟,則暫定生于約前197年(7)齊悼惠王前201年立為齊王,諸王子應集中出生在劉肥立為齊王前后。。文帝四年(前177年)“盡封悼惠王諸子罷軍等七人為列侯”[1]1992,則此時劉志、劉賢分別是21歲、20歲。至文帝十五年(前165年),盡立前所封悼惠王子列侯見在者六人為王:“……濟北王志以安都侯立,淄川王賢以武成侯立,……六王同日俱立?!盵1]1997則封王時劉志33歲,劉賢32歲。

如前所述,雖然由于年齡和地位的原因,劉志、劉賢在文帝四年(前177年)封侯時名次并不靠前,但經過十多年的經營,在文帝十五年(前165年)封王時,兩人的封地及地位卻有較大變化。

劉賢之淄川國乃分齊郡之臨淄以東而得,地位十分微妙:雖然在所封之齊地六國中齊國地位最為重要,楊虛侯將閭也因年齡最長且地位最高,故得以繼齊悼惠王祀。但文帝以外藩繼大統,一直對實力強大的同姓諸侯,特別是在平定諸呂之亂中立過大功的齊悼惠王諸王子十分忌憚,故其遲遲未封劉章、劉興居,并又將齊國“一分為七”。因此文帝并未將齊國七郡中最核心的齊郡全部封給楊虛侯將閭,而是將齊郡一分為二:將閭之齊國僅得齊郡臨淄以西;齊郡臨淄以東分出為淄川國,封給淄川王劉賢。此舉一則是“盡立前所封悼惠王子列侯見在者六人為王”[1]1997,以顯示文帝“不貪諸侯地”;二則又削減了齊國的力量。而就劉賢而言,雖然在封侯時排位靠后但此時卻得以封王,且其封地又有牽制和監(jiān)督齊國的作用,由此足以看出中央政府對劉賢的重視。

而劉志之濟北國位置也極為重要:濟北國北鄰漢之渤??ぃ髋c趙國、漢之東郡接壤,南與梁國、楚國接壤,東與濟南、齊接壤,地位極其重要。是漢中央政府與齊地諸侯國之間的緩沖地帶,將劉志封于濟北,亦可見文帝對劉志的信任。

(二)劉志、劉賢與“七國之亂”

劉志、劉賢分封后11年(景帝三年前154年),“七國之亂”爆發(fā),時濟北王劉志約45歲,淄川王劉賢約44歲。淄川王劉賢因參加“七國之亂”被誅殺。濟北國雖不在“七國”之列,但“濟北王(劉)志,吳楚反時初亦與通謀”[1]2001,足見其始亦有謀反之心,其原因與劉賢等“七國”無二,故一并論之。

通觀西漢史實,同姓諸侯王國在高、惠、呂后時期,對維護國家統一及劉氏大統確實起到了極大作用,但到了文、景時期,隨著諸侯王國經濟的發(fā)展及中央政府權力的加強,同姓諸侯王國逐漸由維護統一的堅定基石逐漸轉變?yōu)榉至褔业碾x心力量,而“七國之亂”就是兩者矛盾的集中體現。

劉賢、劉志授封于文帝之時,雖然此時中央政府與諸侯王國的血緣關系已較疏遠:“元王(楚元王劉交)之子(楚夷王劉郢客),帝(文帝)之從弟;今之楚王(楚夷王劉郢客之子劉戊),從弟子也?!盵1]2239但文帝是以外藩繼大統,地位并不鞏固,內有功臣集團制約,外有同姓諸侯牽制,因此對同姓諸侯王較為優(yōu)待。大封劉賢、劉志等齊地六王就是其表現之一,但其亦明封實削,“齊分為七,趙分為六,梁分為五,淮南分為三”[1]392,是在逐步蠶食諸侯王國的實力。至景帝,繼承大統的權威性已經毋庸置疑,且中央政府的經濟實力也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因此迫切要求加強中央集權。而此時同姓諸侯王國卻占據著國家二分之一的面積,且在王國內部享有與皇帝同等的特權,名為臣子,實際上卻是與皇帝“共天下”,這些都是景帝所不能容忍的。因此繼位之初,景帝即準備徹底解決同姓諸侯王國“尾大不掉”的局面:先是間接的“以親制疏”,繼位即大封其皇子六人為王:“(景帝)二年春三月,立皇子德為河間王,閼為臨江王,余為淮陽王,非為汝南王,彭祖為廣川王,發(fā)為長沙王?!比缓蟊闶侵苯印跋鞣保骸斑w(晁錯)為御史大夫,請諸侯之罪過,削其支郡”,“削吳、楚”[1]2300。同姓諸侯王作為劉姓皇族,地位一直極為尊貴,此時卻受到景帝的極度猜忌,自身利益又不斷被中央蠶食,因此在吳王劉濞的號召下,“七國之亂”就爆發(fā)了。最終淄川王劉賢因參與“七國之亂”被誅,而濟北王劉志也因“初亦與通謀”,而“徙王淄川”。

(三)劉志徙淄川與西漢的朝請制度

“七國之亂”后,作為齊悼惠王后的齊地七國命運各不相同:參加七國之亂的淄川、膠東、膠西、濟南均被誅或自殺;城陽王喜未參加七國之亂,得以保全;齊、濟北雖“后堅守不發(fā)兵”,不在謀反的之列,但“吳楚反時初亦與通謀”,因此“齊孝王懼,飲藥自殺”。而濟北王劉志的命運卻非常的特殊:非但未被誅殺,而且還保住了王位,只是被遷到了淄川而已。

從《漢書·賈鄒枚路傳》看,這似乎是齊人公孫獲游說梁王的功勞:“齊人公孫獲謂濟北王曰:‘臣請試為大王明說梁王,通意天子,說而不用。死未晚也?!盵1]2356。公孫獲對梁王說,濟北國之所以與吳楚交通,是因為力量不足以與之對抗,所以暗通曲款,而且“今吳、楚之王練諸侯之兵,驅白徒之眾,西與天子爭衡,濟北獨底節(jié)堅守不下。使吳失與而無助,跬步獨進,瓦解土崩,破敗而不救者,未必非濟北之力也”[1]2357。所以最終“孝王大說,使人馳以聞。濟北王得不坐,徙封于淄川”[1]2357。

其實以上只是表層原因,就其根本原因而言應有兩點。一是外部原因。雖然“七國之亂”后同姓諸侯王的力量被削弱,中央政府在與同姓諸侯王國的博弈中獲得了主動權,但當時同姓諸侯王國的勢力仍不容小覷。景帝之所以能平定“七國之亂”,與梁國、衡山國的鼎力支持及廬江、淮南等同姓諸侯王國對中央政府的堅決維護分不開。所以景帝雖然戰(zhàn)勝了七個叛亂的諸侯王國,但為了更好地維護統治,必須褒獎同盟者,優(yōu)撫未參加叛亂者。故對濟北王劉志的優(yōu)待其實只是一種姿態(tài),表現景帝對劉姓宗族的安撫。此時中央政府的權威已經確立,如景帝再嚴厲處置濟北王勢必會引發(fā)其他諸侯王的反心,因此景帝對劉志的優(yōu)待是當時的形勢使然。且景帝將濟北王劉志遷淄川后,又將吳楚之亂中“堅守無二心”的衡山王,“徙王王于濟北以褒之”[1]2369,表面上是獎勵其貞信,其實是一舉而數得:濟北王劉志由濟北徙淄川,既小其疆域,弱其實力,景帝又得優(yōu)撫劉氏之美譽;衡山徙濟北,其實并未得原濟北國之全境,是時景帝已分濟北國之北部置平原郡屬漢,“濟北貞王僅得秦濟北郡之三、四分之一”[2]98,衡山王雖貞信,卻被遷出故國,成為景帝制衡齊地的一顆棋子。二是濟北王劉志的個人原因。雖然現有的直接資料不多,但考《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中對漢初諸侯王朝請的記錄(見表1),可以看出:相對于其他同姓諸侯王,濟北王劉志非常注重對中央政府的朝請,與中央政府保持著良好關系,因此景帝對其應比較信任。

朝請是諸侯王定期到中央進行朝覲的一種制度,“律,春曰朝,秋曰請,如古諸侯朝聘也”[1]1905。朝請制度體現了中央的權威,是皇權的體現之一。由表1可知諸侯朝請時間并不固定,但總體來說朝請次數的多少至少從表面上反映了諸侯王國對中央政府的忠心,也能反映出一個諸侯王國與中央政府關系的疏密。如梁孝王劉武乃竇太后寵子,景帝之親弟,在位凡三十五年,共十朝,平均三年一朝。而參與“七國之亂”的淄川王劉賢、膠東王雄渠在位十一年卻未見有任何的朝請記錄。

由表1可知,淄川懿王(濟北王)劉志在位凡三十五年,六次朝請,幾乎每隔六年就到中央朝請一次,是齊地諸侯國中朝請次數最多的。特別是在七國之亂前的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這也是景帝即位之后諸侯王第一次朝請, 來的只有四個諸侯王:梁孝王武、楚王戊、濟北王志、趙王遂(8)見《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景二年記載。。此時正是景帝與諸侯王國關系最為緊張之時,因景帝主張“削諸侯事”,而“諸侯讙嘩”[1]2300,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此時來朝請的諸侯王,一定是和中央政府關非常密切的(如梁孝王劉武或濟北王劉志),或至少是表面上支持景帝及中央政府的諸侯王國(9)后來的“七國之亂”中楚王、趙王皆反,濟北王猶豫,只有梁王乃景帝之親弟,一直是景帝的堅決支持者。,與劉濞那種直接與中央對立的諸侯王是不同的。因此淄川懿王(濟北王)劉志應是中央政府或景帝認為較可靠的諸侯王之一。故“七國之亂”后景帝雖知其“初亦與通謀”但并未被誅殺,而是受到“徙封于淄川”的極大優(yōu)待。

表1 西漢諸侯王朝請統計表

與高帝關系諸侯王名在位時間朝請次數具體朝請時間高帝孫,齊悼惠王子哀王襄元年惠帝七年(前188年)立,文帝元年(前179年)薨。在位十年。在位十年,凡一朝。前185年,高后三年,齊哀王襄四年來朝。高帝孫,齊悼惠王子齊王將閭文帝十六年(前164年)立,景帝三年(前154年)自殺。在位十一年。在位十一年,凡一朝。前161年,文帝后元三年,齊王將閭四年來朝。高帝孫,齊悼惠王子濟北王劉志文帝十六年(前164年)立,武帝元光六年(前130年)薨。在位三十五年。在位三十五年,凡六朝。前161年,文帝后元三年,濟北王志四年來朝;前160年,文帝后元四年,濟北王志五年來朝;前155年,景帝二年,濟北王志十年來朝;前149年,景帝中元元年,淄川王志十六年來朝;前148年,景帝中元二年,淄川王志十七年來朝;前143年,景帝后元元年,淄川王志二十二年來朝。高帝孫,齊悼惠王子淄川王劉賢文帝十六年(前164年)立,景帝三年(前157年)反,誅。在位十一年。在位十一年,未朝請。高帝孫,齊悼惠王子膠西王劉卬文帝十六年(前164年)立,景帝三年(前158年)反,誅。在位十一年。在位十一年,凡一朝。前159年,文帝后元五年,膠西王卬六年來朝。高帝孫,齊悼惠王子膠東王雄渠文帝十六年(前164年)立,景帝三年(前159年)反,誅。在位十一年。在位十一年,未朝請。高帝孫,文帝子梁孝王劉武文帝前元二年(前178年)立,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反,薨。在位三十五年。在位三十五年,凡十朝。文帝前元七年、九年、十一年、十五年、文帝后元三年來朝;景帝二年、三年、七年來朝;景帝中元二年、六年來朝。

(四)“賜淄川王幾杖,毋朝”與“推恩令”的實施

在《漢書·武帝紀》中有一條關于西漢淄川國的重要史料:

(元朔)二年(前127年)冬,賜淮南王、淄川王幾杖,毋朝。

師古曰:“淮南王安、淄川王志皆武帝諸父列也,故賜幾杖焉?!盵1]170

這歷來被看做是淄川懿王劉志受中央政府重視的重要證據,但據筆者考證:此“淄川王”并非淄川懿王劉志,而是劉志之子淄川靖王劉康。

首先,淄川懿王劉志與淮南王劉安確為武帝叔父,如此處“淄川王”乃淄川懿王劉志,則劉志約生于前198年,而淮南王劉安則生于前180年(10)考《漢書·淮南王傳》:“孝文八(前172年)年,憐淮南王,王有子四人。年皆七八歲,乃封子安為阜陵侯,子勃為安陽侯,子賜為陽周侯,子良為東城侯?!眲矠樽铋L,以年八歲算則生于前180年;考《漢書·諸侯王表》:“(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四月丙寅,(淮南)王安以厲王子阜陵侯紹封,四十三年,元狩元年(前122年),謀反,自殺?!眲t淮南王劉安在位時間為前164年—前122年。則元朔二年(前127年)“賜幾杖,毋朝”之淮南王確為淮南王劉安。,懿王劉志要長于淮南王劉安,按制應“長幼有序”,應先言“淄川王”再言“淮南王”,此處則先言“淮南王”后言“淄川王”,有悖常理。其次,考《漢書·諸侯王表》,淄川懿王劉志“(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淄川懿王)三十五年薨”[1]395,則元朔二年(前127年)武帝“賜淮南王、淄川王幾杖,毋朝”時,淄川懿王劉志已去世兩年。由上可知顏師古所注有誤,此“淄川王”應為淄川靖王劉康。

淮南王劉安以武帝諸父,故受“賜幾杖,毋朝”的優(yōu)待,而淄川靖王劉康僅為武帝從兄,為何也會受此優(yōu)待?考其原因,應與武帝“推恩令”的推行有關。

“推恩令”是“眾建諸侯而小之”的徹底落實,從根本上解決了同姓諸侯王國“尾大不掉”的局面。由現有史料可推知,淄川靖王劉康應在“推恩令”的實施中表現極為積極,對“推恩令”的執(zhí)行也非常徹底,因此得到了武帝“賜幾杖,毋朝”的極大褒獎。

由《武帝紀》可知“賜淮南王、淄川王幾杖,毋朝”,是在“(元朔)二年(前127年)冬”,接著“(元朔二年,前127年)春正月”,就開始行“推恩之令”:“詔曰:‘梁王、城陽王親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許之。諸侯王請與子弟邑者,朕將親覽,使有列位焉?!谑欠獓挤?,而子弟畢侯矣?!盵1]170

看似“推恩令”是由梁國、城陽國開始,但考《王子侯表》,元封二年五月推行“推恩令”后,共封了17侯國,具體見表2。

由表2可知,“推恩令”頒布后,詔書中提到的梁國只分出了一個侯國,而城陽國也只分出三侯國,而在詔書中只字未提的淄川國卻分出了13個侯國。淄川國初封時共有28縣,此時竟一次分出其國之半,力度不可謂不大,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其一,懿王王子確實太多,健在者除淄川靖王劉康外至少還有13人(11)考《王子侯表》:淄川懿王劉志至少有子14人,嫡長子劉康繼大統為淄川靖王,其他13人靖王時皆封侯。;其二,與“賜幾杖,毋朝”有關,淄川國本來就是一個面積較小的諸侯王國,而靖王卻積極響應武帝“推恩令”的號召,一次就將王國近一半的疆域分封給了13個兄弟,對武帝政策的執(zhí)行非常徹底,雖然疆域減少了,但卻得到了武帝的信任,也因此得到了“賜幾杖,毋朝”的優(yōu)待。

表2 “推恩令”后所封17侯國列表

序號侯名封侯原因時間1張梁哀侯仁梁共王子二年五月乙巳封,十三年薨。2龍丘侯代淄川懿王子五月乙巳封,十五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3劇原侯錯淄川懿王子五月乙巳封,十七年薨。4懷昌夷侯高遂淄川懿王子五月乙巳封,二年薨。5平望夷侯賞淄川懿王子五年乙巳封,七年薨。6臨眾敬侯始昌淄川懿王子五月乙巳封,三十一年薨。7葛魁節(jié)侯寬淄川懿王子五月乙巳封,八年薨。8益都敬侯胡淄川懿王子五月乙巳封,薨。9平的戴侯強淄川懿王子五月乙巳封,十七年薨。10劇魁夷侯黑淄川懿王子五月乙巳封,十七年薨。11壽梁侯守淄川懿王子五月乙巳封,十五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12平度康侯行淄川懿王子五月乙巳封,四十七年薨。13宜成康侯偃淄川懿王子五月乙巳封,十一年薨。14臨朐夷侯奴淄川懿王子五月乙巳封,四十一年薨。15雷侯豨城陽共王子五月甲戌封,十五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16東莞侯吉城陽共王子五月甲戌封,五年,痼病不任朝,免。17辟土節(jié)侯壯城陽共王子五月甲戌封,三年薨。

四、劉終古獲罪與西漢后期同姓諸侯王國的地位

漢興,“懲戒亡秦孤立之敗”,大封同姓諸侯王國,“至于孝平,諸侯王以百數”,且“率多驕淫失道”,因此獲罪者時有之,司馬遷探究其原因時說“大者叛逆,小者不軌于法”,即諸侯王獲罪無非“叛逆”及“不軌于法”兩種情況。第一種多發(fā)生在武帝以前,其時諸侯王國經濟、軍事力量極為強大,“若此諸王,雖名為臣,實皆有布衣昆弟之心,慮無不帝制而天子自為者”[1]275。而淄川王劉賢、劉志之謀反即屬此類。

武帝后,隨著中央政府權力的加強及削藩、推恩等政策的實行,同姓諸侯王逐漸失去了治土、治民的權力,此時“叛逆”之行少,而“不軌于法”的所謂“禽獸行”漸多,而淄川思王終古的獲罪即典型的“不軌于法”的“禽獸行”:

五鳳中,青州刺史奏終古使所愛奴與八子及諸御婢奸,終古或參與被席,或白晝使羸伏,犬馬交接,終古親臨觀。產子,輒曰:“亂不可知。”使去其子。事下丞相御史,奏終古位諸侯王,以令置八子,秩比六百石,所以廣嗣重祖也。而終古禽獸行,亂君臣夫婦之別,悖逆人倫,請逮捕。有詔削四縣[1]385。

由以上淄川思王終古之獲罪可考得如下三點。

第一,西漢后期同姓諸侯王生活荒淫無度,極為荒誕?!敖K古使所愛奴與八子及諸御婢奸”即其中之一例,因為西漢后期的同姓諸侯王多“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未嘗知憂,未嘗知懼”[1]1170,僅僅因為血緣的關系就獲得了與生俱來的政治及經濟特權,使他們“亡德而富貴”,為所欲為,荒淫無度,故“雖欲不危亡,不可得已”。

第二,刺史在對同姓諸侯王的監(jiān)督中起了極大作用。武帝后期,中央政府雖然在與同姓諸侯王國的博弈中占據了主導地位,但中央政府對諸侯王國的監(jiān)督卻并未放松,而新興的刺史制度即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漢代的刺史是監(jiān)察官員,“奉詔條察州”,其職責是依據“六條問事”,主要監(jiān)察地方豪強及兩千石的郡守、王國相等,但監(jiān)察諸侯王也是其重要的任務之一。淄川思王終古的“禽獸行”即由青州刺史上報中央,故王鳴盛曰“凡居此官者(刺史)大率皆以督查藩國為事”[3]671。

第三,諸侯王獲罪后的司法程序與普通的吏民不同。雖然中央政府時時提防同姓諸侯王,但為了維護皇權的神圣性,中央政府也一直在保護廣大同姓宗室的特權與權威。除中央政府絕對不能容忍的謀逆之罪外,同姓諸侯王其他的罪行一般都遵循優(yōu)待宗室的原則,無論是逮捕、審判都比較溫和,最終的處罰結果也大都由皇帝定奪,且比犯同類罪行的普通吏民處罰要輕。淄川王終古雖犯“禽獸行”,但并未被“逮捕”,最終只是皇帝下詔“削四縣”抵罪而已。

猜你喜歡
淄川同姓文帝
淄博少兒美術中心淄川校區(qū)劉亞群老師輔導的學生作品
大偵探福爾摩斯7·三個同姓人(上)
宋代淄川名人王樵與奐山
日法院判夫妻必須同姓
試析山東淄川出土獅子構件
羅文帝剪紙作品
止謗妙招
同題駱賓王《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
最意想不到的致富
阿瓦提县| 弥渡县| 白朗县| 永昌县| 湘潭市| 友谊县| 百色市| 历史| 云和县| 工布江达县| 水富县| 唐海县| 镇平县| 会宁县| 苏尼特左旗| 阳朔县| 大方县| 和硕县| 台东市| 黄大仙区| 沙雅县| 华池县| 马龙县| 青川县| 固镇县| 平顺县| 德令哈市| 田林县| 门头沟区| 周至县| 抚远县| 得荣县| 克什克腾旗| 黔东| 泰安市| 洛隆县| 交城县| 平邑县| 兴山县| 荆州市| 星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