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婉如
老屋后面有一條小路,是很多年前用砌墻剩的紅磚頭鋪成的,不寬,也就一米多。路兩旁長滿了雜草,草中有花,一簇簇的滿天星,一朵朵的白菊,像是恭候在兩旁的侍者,歡迎人們到路上去走一走。我童年的記憶,藏在了這條小路的一塊塊磚上,甚至是磚縫里,又或者是磚下的泥土里。
八歲那年家里要建新房,新房離老屋不算遠(yuǎn),沿小路走到盡頭便是新房。新房只是建了個框架,里面的地上都還是沙子。我和弟弟特別喜歡在沙子上玩。一天在追逐打鬧的時候,我跑到墻邊,踩到了一根釘子。那是一根長釘,應(yīng)該是施工時不小心掉下來的。鉆心的疼令我立馬哭了出來,弟弟跑去叫媽媽,而我看著腳下越來越多的血,哭得更大聲了。
不一會兒,母親就跑過來了,一把將我背起,沖到村里的診所。經(jīng)歷了雙氧水消毒的我抽噎著,對媽媽說我再也不去新房玩了。
可是沒過幾天,在弟弟的鼓動下,我又開始心癢了。雙氧水帶給我的疼痛,似乎隨著開始下落的雨一樣落到地上,消散無影。正巧父親要去新房那邊,我便讓他帶我去。開始父親是拒絕的,但我一直纏著他,他還是答應(yīng)了。于是他背著我,從小路走到新房去。
印象中父親極少背我,就算那幾天腳受傷,也是母親在背我。父親的背很寬、很硬,不像母親的那般柔軟,但是卻很溫暖。在那春寒料峭細(xì)雨蒙蒙的時節(jié),我撐著傘,趴在父親背上。父親一步一步踏在小路上,雨鞋與路上積著水的小坑相碰撞,發(fā)出“啪嗒啪嗒”的聲音,兩旁的白菊被水洗得格外嬌嫩,頭頂是雨落于傘的聲音,耳邊是父親平穩(wěn)的呼吸聲。一場雨,一條路,一把傘,兩個人。這是童年中美好記憶的一部分。
今年又是同樣的時節(jié),同樣的陰雨天氣,我和父親從新房走去老屋,看望我許久未見的爺爺。還是一樣走那條小路,路還在原來的地方,只是景象已大不相同。原先的紅磚頭已經(jīng)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平坦的灰色的水泥路,路旁原本長著雜草的地方也被澆上了水泥,變成路的一部分。整條路寬了不少,雖然便于行走,但也少了一絲韻味。就像如今的我不再是那個不諳世事的小孩子了,不能再天真地叫父親背我了,我已經(jīng)是許久才回家一次的課業(yè)繁重的高中生了。
父親和我一前一后地走著,我向父親抱怨,原本好好的路,非得改成這樣,著實(shí)令人煩惱。父親笑著說道:“事物總是在變化的,就像這條路,就像你,不也已經(jīng)長得這么大了嗎?”聲音聽起來既欣慰,又遺憾。
原本看著腳下之路的我不經(jīng)意間一抬頭,猛然發(fā)覺父親的背影似乎與從前不一樣了。他寬厚堅實(shí)的后背,已經(jīng)微微佝僂,鞋與水相撞擊時發(fā)出的聲音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清脆了。臨近老屋,父親回頭,我看到了他臉上新增的皺紋。
我記憶中的年輕的父親,跨過時間的洪流,站在小路的盡頭,一身風(fēng)塵,模樣已經(jīng)蒼老。而我剛開始一段新的路程,在往后的歲月中我將一直趕路,但我知道我一轉(zhuǎn)身,便能看到一條小路,小路盡頭有棵大樹,我能依靠得住。
【評點(diǎn)】
文中的“路”,既是生活必經(jīng)之路,也是人生成長之路,更是一條滲透著親情愛意之路。文章開篇點(diǎn)題,先是描繪了一條生活中常見的道路的樣子,然后圍繞這條路寫了自己受傷、父親背著“我”去新房、“我”和父親去探望爺爺三件小事,寫出了家庭成員之間互愛、和諧的美好,融入了懷舊、向往、感恩、孝順等諸多復(fù)雜但并行不悖的情感,輔之以看似不經(jīng)意的細(xì)節(jié)描寫和景物描寫,讀起來令人有余味悠長之感,是一篇難得的佳作。
洪達(dá)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