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庭禧/伊犁師范大學
英語作品翻譯為漢語作品這項工作的方法和技巧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非常豐碩的成果。以“信、達、雅”為基本原則的研究方向已經(jīng)牢固確立,以“文化移植”為理念的研究思路也已深入人心。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細化研究可以借鑒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fā)展,各種在線翻譯工具層出不窮,競爭日趨激烈。從客觀上講,在線翻譯的效果還不能盡如人意,仍然存在許多的缺點和不足,但是,換一種角度審視這個問題,則可以獲得積極的啟發(fā),促進翻譯工作的發(fā)展。以“表象”與“肌理”兩個維度去分析英語翻譯的工作,可以概括為“內(nèi)在的邏輯”與“外在的文采”兩個宏觀主線。
所謂“理學”追求是指在英語翻譯過程中,譯者需要具備極為清晰的邏輯思維,并且對于作品宣講的主旨和內(nèi)涵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知,這種理解和認知的方向與深度直接影響著翻譯的效果和質(zhì)量。
主題宣講是翻譯作品的首要任務,只有做好精確而全面的主題分析,才能夠確保翻譯工作的質(zhì)量與效率。具體而言,需要把握好幾個宏觀問題。
首先,處理好主題思想與文化的關(guān)系。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間存在著鮮明的社會文化鴻溝,如何在翻譯的過程中將跨越文化的作品主旨進行良好的解讀與宣傳是一個必須解決好的重要課題。比如,在翻譯英語作品《特洛伊戰(zhàn)爭》時,就需要譯者對故事發(fā)生的歷史、社會和文化背景進行全面的學習和研究,形成具有“同理心”的換位思考能力,并且將這種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故事主題進行全方位的解讀和闡述。而這種文化差異所導致的翻譯困難則需要譯者具備較強的文化理解和溝通能力。在進行翻譯工作時,譯者應當對中國的相關(guān)文學作品進行預習研究,比如全面精讀包括《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水滸傳》以及《史記》等經(jīng)典著作,在此基礎(chǔ)上則可以獲得有關(guān)于中國文化背景的歷史名著翻譯靈感和認知。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譯者需要充分認識到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會導致對于“英雄主義”與“野蠻行為”的沖突與爭論,還可能出現(xiàn)對于《飄》與《紅樓夢》中愛情的理解的分歧。包括諸如在上述的兩部作品中,女主角是否在愛情方面存在懦弱與堅韌之分?東西方的愛情表達是否有著天然的共同之處,還是二者之間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鴻溝?只有對這些具有社會深層次意義的命題進行足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才能夠獲得屬于自己的人生領(lǐng)悟,獲得關(guān)于文學翻譯的真諦。由于東西方的文化差異迥然不同,所以各自的文學作品遵循著各自的文化環(huán)境和哲學根基,如何去理解不同的文化語境下的作品主題是一項復雜而深奧的參悟活動。
其次,做好主題思想與個人理解認知的平衡。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英文作品原著的理解和認識必然存在著各種差異和不同,甚至出現(xiàn)嚴重的分歧和爭執(zhí)也在所難免。在翻譯英文作品的過程中,譯者必須要審慎的處理好作者的主題思想與個人的理解認知間的平衡和一致。許多時候,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往往會在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將個人的情感和認知注入到作品之中,這種“先入為主”的心態(tài)、認知、視角、情感等因素會對翻譯的結(jié)果產(chǎn)生直接而深刻的影響。比如,在翻譯經(jīng)典名著《傲慢與偏見》時,對于其中的主人公持有何種態(tài)度,是全面支持,還是辯證法式的客觀分析,亦或是基于追求完人的挑剔與批評,都是譯者必須要明確的態(tài)度和立場。每一個譯者與原著作者之間都存在著一座情感和認知溝通的橋梁,至于橋梁的寬度和長度則因人而異。如果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橋梁既寬又直,則他們的精神交流則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建立起極具默契的信息傳遞路徑,相反,如果二者間的交流出現(xiàn)障礙,則對于翻譯各種會產(chǎn)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多讀作者的作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經(jīng)歷,才能夠獲得有益的的幫助和支持,推動翻譯各種的發(fā)展。
首先,建立完整清晰的作品脈絡認知。譯者單純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并不能做好翻譯工作,如果想要完成理想的翻譯作品,則需要譯者具備良好的故事脈絡分析與解讀能力,這就需要譯者進行深入的故事閱讀與分析,構(gòu)建客觀的人物關(guān)系、邏輯關(guān)系、事物關(guān)系等,同時加入屬于自己的個性化理解,并保證這種理解是在不違背原著的主旨的前提下。幾乎每一個經(jīng)典的英語原著都具有十分宏大的故事框架,其中包含著復雜而多元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關(guān)系,在翻譯作品的過程中譯者必須要保持一種既沉浸于具體翻譯章節(jié)的情境之中,又能從故事整體的角度去把握故事的脈絡和梗概,并且在這樣的背景下演繹出具有個性化理解的分析判斷。如果將翻譯工作簡單的理解為譯者按照原著的文字進行逐字逐句的對應翻譯,那就將翻譯工作的價值和意義簡單化、庸俗化和非專業(yè)化了。實際上,譯者必須要建立一種精神層面的交流互動,從原著作者的思想中獲得啟迪和共鳴,并在一種“行云流水,自然而然”的狀態(tài)下將故事鋪陳開來。這種狀態(tài)下的翻譯才具有較高的質(zhì)量和水平,具有翻譯的價值和功效。
其次,真正理解作品的復雜邏輯關(guān)系。具有哲學色彩和復雜邏輯的多重推理關(guān)系如何清晰準確的進行翻譯和論述,避免含混與模糊,消除歧義與誤解,比如《時間簡史》就是很好的例子,沒有邏輯分析能力,單純的依賴語言文字能力無法完成“通譯”。翻譯一部具有精神哲學和復雜邏輯背景的作品,前提就是譯者本身具有良好的邏輯分析和情節(jié)推理能力,否則在翻譯的過程中,對于包括諸如多元空間、多元要素以及多元時間的綜合解讀則會陷入自我混亂的狀態(tài),又何談將故事的精華呈現(xiàn)給讀者呢。從邏輯的角度分析,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是自然成立的論斷,包括對于前段時間紅極一時的中文科幻小說《三體》而言,其中包含的復雜邏輯關(guān)系對于母語的讀者來說也存在著一定的閱讀困難,假使將其翻譯為英文,那么英語為母語的讀者閱讀起來也必然存在著更大的困難。因此,做好翻譯工作的前提就是譯者自身需要將數(shù)理邏輯思維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使其自身具備能夠在邏輯層面駕馭極度復雜故事的能力。
如果說“理學性”強調(diào)的是譯者需要具備的內(nèi)在的邏輯分析和辨別能力,那么“文學性”則是指譯者需要具備優(yōu)秀的語言應用這種“工具性”能力。
首先,處理好主題思想與詞句的關(guān)系。許多時候,譯者本身對于所翻譯的作品有著較好的故事脈絡和邏輯認知,但是在使用詞語的時候則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和阻礙。如何在整個翻譯過程中保持準確而富有原著文風的語言文字,一直是譯者積極探索和努力實踐的目標。在翻譯原著的過程中,譯者應當注意保持語詞風格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在不同的章節(jié)中,緊隨原著主旨的前提下,需要保證詞語風格始終在一種方向上前行,在一種語調(diào)下表達。比如喜劇《威尼斯商人》和《亨利四世》中,譯者就需要明確用具有喜劇色彩的語詞和文筆去進行故事的闡述,讓其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自然表現(xiàn)出喜劇的特征,因為即使是同樣的涵義,使用不同的詞語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在句子中用“混蛋”還是“調(diào)皮”或者是“文靜”還是“內(nèi)向”來描述一個人,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再比如,在悲劇《李爾王》《麥克白》中,其語言的風格則又是完全不同的。譯者如果將喜劇和悲劇兩種語言進行混用,則會直接影響翻譯的效果。
其次,處理好具體詞匯的甄別與篩選。在翻譯工作的研究歷程中,以“信、達、雅”為主要原則的認知已經(jīng)深入人心,如何獲取這“三字真經(jīng)”的神髓則需要譯者進行持續(xù)的研究,歷經(jīng)漫長的淬煉。許多詞語的選擇和利用實際上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妙用,這一點在中文的作品中同樣大量存在,比如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中,作者用來描寫大雪所選的“緊”字,真可謂“神來之筆”。譯者在翻譯英文原著的過程中,自然也需要揣摩作者的原意,將每一個字詞都經(jīng)過嚴謹?shù)耐魄弥笤偈褂谩4送?,對于原著中的許多詞語和句子中存在的粗俗俚語是否應當直接翻譯,包括英語中的生殖器俚語、侮辱性語言等等,是否需要且是否能夠翻譯為對應的漢語?類似這樣的問題則需要譯者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特長和語詞技巧來進行解答。此前,關(guān)于印度著名作家泰戈爾先生的名著《飛鳥集》中,諸多的字、詞、句的理解和用詞引起了學界的爭鳴,應該說對于譯者來講不失為一個良好的參考借鑒案例,如何在文化背景、作品主旨、個人理解、詞語選用多個要素之間構(gòu)建和諧的譯著作品,確實需要譯者付出極大的心血,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以文化的角度來認識翻譯工作,可以將兩種文化背景下的社會進行無縫銜接,而其中的隔閡和差異又不可能自然消除,所憑借的唯一方法就是譯者自身對于兩種文明的正確理解和“嫁接”。以中文經(jīng)典《水滸》的英譯《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的故事》為例,這種翻譯的商榷空間還是存在的,同樣將英文原著翻譯為中文作品也是面臨著同樣的問題。英語作品的翻譯工作需要兼顧內(nèi)在的理學價值和外在的工具價值,只有將二者進行完美的融合才能夠獲得理想的翻譯作品。從現(xiàn)實的角度去探討,譯者需要做好幾個方面的準備,將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和素養(yǎng)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和境界。一方面,譯者需要進行英語文化的詳細學習,真正做到從英語社會的視角去審視原著作品,另一方面,譯者又必須對中國的社會文化,包括歷史傳統(tǒng)文化有著深刻的領(lǐng)悟和體會,再者,譯者還有優(yōu)秀的邏輯分析與語詞運用能力,具備優(yōu)秀的工具性專業(yè)能力。在文化解讀和翻譯技巧兩個層面獲得進步是順利完成英語作品翻譯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