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1920年代邵氏電影在東南亞傳播中的“文化中國”建構

2019-11-15 13:20李安琪北京電影學院基礎部北京100088
電影文學 2019年8期
關鍵詞:邵氏戲院南洋

譚 慧 李安琪 (北京電影學院 基礎部,北京 100088)

2013年,習總書記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卓越倡導,期冀中國文化走出國門。在“一帶一路”的契機下,中國電影“走出去”迎來了新的機遇。早在20世紀20年代,邵氏兄弟便在東南亞成功地完成了早期中國電影“走出去”的任務,并在東南亞布局中呈現(xiàn)出清晰的建構“文化中國”的訴求。

本文從“文化中國”的角度切入,對20世紀20年代邵氏電影在東南亞傳播過程中的受眾群體、影像內(nèi)容以及宣發(fā)策略進行分析,旨在探討邵氏兄弟如何善用文化的橋梁,完成早期中國電影“走出去”的成功實踐。

一、身份重構:異己性空間的思鄉(xiāng)情結及身份迷失

東南亞舊稱南洋(1)南洋是20世紀早期國人對東南亞一帶的稱呼,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下文不再區(qū)分南洋和東南亞這兩個名詞。。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大量中國底層勞動人民紛紛來到南洋闖蕩。到20年代,南洋儼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華僑聚集地。[1]此時的南洋華僑多為剛離開祖國不久的新移民,仍懷揣著強烈的故土情懷。在南洋這個陌生的異己空間內(nèi),華僑群體強烈呼喚自身的身份認同。

20世紀20年代的南洋仍處于西方列強統(tǒng)治下,南洋華僑97%以上都是普通勞動者。[2]他們大多處于社會底層且語言不通,政治權力和經(jīng)濟活動也深受當?shù)刂趁裾南拗啤T谏矸莺偷匚槐浑p重否定的語境下,南洋華僑不得不主動為自己爭奪話語權,在異己空間內(nèi)努力重構自己的身份。爭奪話語權對于中下層移民而言,主要表現(xiàn)為支持國貨。來自中國的影片自然也成為“國貨”的一部分。

1923年左右,桂華山等一批早期片商將中國影片帶到南洋放映。其中,《蓮花落》及《荒山得金》等在菲律賓馬里刺連續(xù)開演七天七夜,場場爆滿。[3]這些影片將華僑記憶中的祖國“活生生”地帶到他們面前,構建出一個逼真的中國形象。南洋戲院老板們深諳華僑們的愛國心理,引進中國影片并以此為噱頭招徠南洋的華人觀眾。1924—1925年間,僅新加坡放映中國影片的戲院就有5家。其中,曼舞羅戲院甚至成為專映中國影片的戲院。中國影片能吸引更多的華僑進入戲院,無形中在戲院內(nèi)營造了一個高密度的華人聚集空間,華人觀眾同時被中國電影和中國同胞包圍,身份迷失所帶來的困惑在這個時空內(nèi)蕩然無存,華僑身份得到認同與重構。

1924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該公司攝制的影片因大力推崇“舊道德”“舊倫理”,獲得了南洋觀眾的廣泛好評。彼時天一公司在內(nèi)地的放映市場受到內(nèi)地幾家電影公司的聯(lián)合排擠,史稱“六合圍剿”。在此背景下,邵氏兄弟將目光投向南洋發(fā)行業(yè)務。1924年,邵仁枚前往南洋,同后來也前往南洋的邵逸夫一起,逐步完成了邵氏影視帝國在海外建構“文化中國”的商業(yè)訴求。

二、想象空間:古裝稗史片與文化中國

南洋華僑大多屬于社會中下層移民,他們的娛樂方式十分傳統(tǒng),習慣接受舊文化。為了迎合這一特定的觀影群體,邵氏兄弟在“力避歐化”的名義下,從傳統(tǒng)文化切入,拍攝了大量以俗文學為文本基礎的稗史片并銷往南洋,逐漸打開了南洋發(fā)行市場。雖然這些影片現(xiàn)在均已失傳,但是通過電影情節(jié)的記載和當時的新聞報道依然可以管中窺豹,對邵氏建構“文化中國”的布局進行探析。

(一)傳統(tǒng)情感的表達——《梁祝痛史》和《白蛇傳》

中國民間傳說深深地鐫刻在民族集體記憶中,邵氏兄弟早期拍攝了許多基于民間傳說的電影,因此其改編的影片能夠快速被華僑群體接受?!读鹤M词贰泛汀栋咨邆鳌肪木幾悦耖g傳說,也開啟了中國商業(yè)電影浪潮之濫觴。據(jù)《南洋商報》記載,《梁祝痛史》在中華影戲院連日開映,十分擁擠。《白蛇傳》在當?shù)厣嫌澈?,更是萬人空巷,座無虛席。(2)《南洋商報》1926年9月15日、1926年9月29日記載。

中國自古以來頗崇尚委婉隱忍的情感表達方式?!读鹤M词贰分校缒醒b的祝英臺在學堂與梁山伯朝夕相處三年之久,卻終未道破自己的女兒身,直到離開時才寫信告知山伯。《白蛇傳》中,白蛇精在人間邂逅心上人許仙時,設法制造斷橋偶遇,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愛意。這種含蓄內(nèi)斂的傳統(tǒng)情感表達方式深受儒道文化的浸染,能被廣大中華兒女所習慣與欣賞。

(二)女性形象的建構——《鐵扇公主》 和《西游記之女兒國》

以擁有大量群眾基礎的四大名著為藍本改編電影,也是邵氏兄弟構建銀幕“文化中國”的關鍵一步。這一時期邵氏電影根據(jù)《西游記》改編而來的就有《大戰(zhàn)金錢豹》《鐵扇公主》等多部。究其原因,《西游記》情節(jié)通俗并且富有傳奇性和娛樂性,更易被大眾所理解和喜愛。

《鐵扇公主》 和《西游記之女兒國》兩部影片主角均為女性。原因有二:其一,20世紀20年代中國女明星的影響力和社會關注度都比男明星高很多,“所謂女明星占著十分之八九, 男的只有十分之一二, 就是這十分之一二的男明星, 也都默默無聞, 外界鮮有知道的”。[4]其二,以女性形象作為電影主角,能充分滿足以男性為主體的南洋華僑觀眾對傳統(tǒng)中國女性的想象。(3)據(jù)數(shù)據(jù)分析,這一時期南洋華僑中,男性數(shù)量高于女性數(shù)量,緬甸等地的男性數(shù)量達到了女性數(shù)量的兩倍。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要求女性遵從“三從四德”,鐵扇公主是典型的中國式賢妻良母形象。面對丈夫的喜新厭舊,她沒有絲毫抱怨,反而在丈夫有性命危險時獻出寶物,成為一個恪守封建婦德的女性。女兒國國王則是一個具有強烈自主意識的女性形象。由于特殊的身份,她既如傳統(tǒng)女性般遵從禮教,又區(qū)別于傳統(tǒng)女性,敢于主動追求愛情。雖對唐僧一片真情,最終卻并未逾越禮法,體現(xiàn)了“發(fā)乎情,止乎禮”的傳統(tǒng)儒家思想。這兩位女性形象生動地詮釋了《西游記》中所蘊含的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不僅表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禮教的認可與遵循,也大膽地表現(xiàn)了對封建禮法的叛逆與抗爭,頗具人文主義色彩。

(三)民族精神的彰顯——《花木蘭從軍》 和《劉關張大破黃巾》

儒家信奉的基本價值觀之一“以天下為己任”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家國精神。辛亥革命后,南洋華僑的愛國情緒高漲,觀看以抵御侵略為主題的歷史片成為華僑抒發(fā)愛國情感的一個重要渠道。邵氏早期拍攝的歷史片有《花木蘭從軍》《劉關張大破黃巾》等。

《花木蘭從軍》中,刻畫了一個盡忠盡孝的典型人物花木蘭。身為人子,她甘愿冒欺君之罪替父從軍,此乃“盡孝”;雖為女子,卻表現(xiàn)出“巾幗不讓須眉”的豪情,為祖國征戰(zhàn)疆場,此乃“盡忠”?!秳㈥P張大破黃巾》中,劉關張三人將“漢賊不兩立”的觀念銘記于心,為維護國家尊嚴,奮勇對抗叛賊黃巾軍。劉關張儼然成為“忠”“勇”的化身,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所宣揚的忠于國家的凜然大義。

邵氏早期發(fā)行的影片從傳統(tǒng)民族價值觀和民族精神切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南洋的影院中營造出一個活靈活現(xiàn)的文化中國形象。除了影像本體內(nèi)文化中國的構建,銀幕之外的空間也是構建“文化中國”宏圖的另一大板塊。

三、多重布局:宣傳與放映

(一)發(fā)行放映網(wǎng)絡的初步建立

1925年,邵仁枚帶著天一公司早期制作的三部電影來到南洋拓展海外業(yè)務。早期邵氏兄弟在南洋各埠巡回放映影片,建立起一個初具雛形的發(fā)行網(wǎng)絡。1926年冬,天一影片公司與南洋爪哇青年貿(mào)易公司合組,成立天一青年電影公司,在南洋展開中國影片的發(fā)行業(yè)務,形成制作與發(fā)行一體化的經(jīng)營模式。1927年,邵仁枚建立海星影片公司,開始在南洋代理銷售上海各大電影公司的影片。

影院是發(fā)行網(wǎng)絡中重要的一環(huán)。1927年,邵氏租下了他們在南洋的第一家戲院——華英戲院,華英戲院坐落于新加坡大坡的丹戎巴葛路。[5]這個地理位置十分靠近當時的華人聚集地??梢钥闯觯瑥囊婚_始,邵氏兄弟就將自己的目標觀眾群定位到了華人群體。

(二)華文宣傳小報《海星》的出版

隨著發(fā)行網(wǎng)絡的擴大,1927年邵氏在當?shù)爻霭媪艘环菁娪皬V告和娛樂、服務性質(zhì)于一體的中文宣傳小報《海星》。1927年《海星》刊登的一篇文章說:責于影戲,我們就遵依著教育,藝術的原則來鼓舞他,這是何等重大的使命??![6]足見《海星》企圖主動擔起“開啟民智”的責任,以中華文化來滋養(yǎng)遠離故土的華僑群體。

一方面,當時的華文小報“大抵不外四個五個銅子”,因物美價廉成為華僑閱讀方式的主要選擇。另一方面,為了跟上國內(nèi)的流行趨勢,兩地小報的報刊形式、文化趣味十分相似。[7]通過閱讀小報,華僑能第一時間獲悉國內(nèi)動態(tài)。

作為早期傳播力度最強的媒介形式,《海星》同其他南洋華文小報一起,在南洋構建起一個純?nèi)A文內(nèi)容的傳播網(wǎng)絡,不僅能夠達到宣傳影片的目的,也為南洋華僑和祖國搭建起了文化交流的橋梁。

(三)明星形象的選擇與培養(yǎng)

幾千年來,賢妻良母式女性形象在儒家文化的影響下在中國社會被高度推崇。觀眾在這一傳統(tǒng)的影響下自然也習慣欣賞忍辱負重、勤勞智慧的女性形象。

在明星的選擇上,邵氏兄弟也遵循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欣賞習慣,秉承“宣揚舊道德”的原則,著重塑造出傳統(tǒng)“賢妻良母”式的完美女性形象。在《天一特刊》的一篇報道中提及早期天一旗下的重要女明星吳素馨:“溫文婉秀,靡不合乎個性。又皆表演神化,歷見進步?!边@篇報道贊揚其溫柔性格和表演,對她的面容身材只字不提。就連以嬌俏可人著稱的著名影星胡蝶在天一旗下時,也多以傳統(tǒng)的賢妻良母式形象示人。事實也證明,傳統(tǒng)的賢妻良母形象在海外華僑群體中備受好評。據(jù)《南洋商報》記載:“《立地成佛》連日在曼舞羅開映,頗受觀眾歡迎?!杜畟b李飛飛》于曼舞羅戲院開演,觀客極一時之盛。”

四、結 語

20世紀20年代邵氏電影集合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在南洋構建起一個立體化的“想象中國”,承載了南洋華僑群體對“文化中國”的認同感。不僅為20世紀20年代南洋華僑群體提供了身份和地位的合法性指認,也成為他們對祖國文化想象的載體。在全球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中國電影也應當不斷挖掘傳統(tǒng)中國文化精髓,并且考慮到海外受眾對中國電影的“期待視野”,找準海外傳播的正確方向,以有著相同文化背景的東南亞地區(qū)作為依托點,進一步向全球地區(qū)輻射。

猜你喜歡
邵氏戲院南洋
紐約“東村”的南洋菜
南洋愛國華僑三領袖的赤子情
邵氏組方配伍突三針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的臨床觀察
邵氏“五針法”聯(lián)合言語訓練治療中風后運動性失語的臨床觀察
像素下的微觀世界——MCL數(shù)碼港戲院
灌水取球
民國南洋華僑文獻出版熱及“南洋”觀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