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作為諾貝爾獎唯一一位精通漢語的終身評委,馬悅?cè)恢铝τ跐h學研究與文學翻譯,把大量中國古代和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介紹到歐洲,被視為“推動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漢學家”。他割舍不掉的“成都情結(jié)”更是被中國大眾津津樂道——從漢學啟蒙、聲名漸起、結(jié)婚生子直到成為譯著等身的漢學大師,馬悅?cè)灰簧脑S多重要時刻都與成都有著不解之緣。他在自己的著作《另一種鄉(xiāng)愁》中將成都視為自己的“另一個故鄉(xiāng)”,以一個“老成都”的身份將這一座歷史底蘊與國際視野并存的城市推向世界,成為人們今天宣揚成都深厚歷史文化的國際名片,讓更多的人發(fā)現(xiàn)成都、了解成都、深愛成都。
漢學淵茂,悅?cè)粡闹?/p>
馬悅?cè)唬℅oran Malmqvist),1924年出生于瑞典南方。1975年當選瑞典皇家人文科學院院士,1985年當選瑞典學院院士,成為諾貝爾文學獎十八位終身評委之一,1987年當選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1980到1982年,1986到1988年兩度當選歐洲漢學協(xié)會主席。
高中畢業(yè)的馬悅?cè)贿M入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學習拉丁文和希臘文,希望將來當一名高中老師。1946年春天,在讀完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shù)》英文譯本后,他對漢學產(chǎn)生興趣,于是毅然決定放棄拉丁文和希臘文去瑞典首都跟著著名漢學家高本漢學習中文。
之后,馬悅?cè)辉诶蠋煾弑緷h的教導下熟讀了四書五經(jīng),開始學習漢語歷史語音學。一周兩次研究生式的授課使他在古漢語與古代文化方面打下了牢固的基礎(chǔ),更晚一些的時候又接觸了陶淵明和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對漢學的興趣在廣泛的閱讀和嚴格的訓練中愈加濃厚。讀完“比較好懂”的《聊齋志異》后,他直呼:“狐貍精比鐵中玉和水冰心的吸引力強得多。”
1948年,馬悅?cè)猾@得美國“煤油大王”的獎學金來到四川樂山深入研究當?shù)胤窖?,直至當?月一直住在峨眉山腳下的報國寺。之后便返回成都繼續(xù)進行漢學方面的研究。馬悅?cè)辉谒拇üぷ髁藘赡?,成功收集到重慶、成都、樂山、峨眉等地的方言資料,回到瑞典之后,他以這些資料為素材完成了自己的碩士學位論文。數(shù)十年研究讓馬悅?cè)怀蔀橐淮鷿h學大師,一生成果頗豐,主要涉及翻譯語言研究、文學譯介等方面。到1992年為止,他的全部文學譯作就有700種之多。部分作品還成為瑞典書店的暢銷書。他不僅繼承了西方漢學前輩審慎嚴謹?shù)闹螌W方法,而且改變了瑞典乃至歐洲漢學研究獨尊先秦的學術(shù)傳統(tǒng),帶頭將漢學研究重點拓展到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和社會文化領(lǐng)域,推動漢學走向世界。
陳家有女,悅?cè)粌A之
馬悅?cè)凰奈鍤q的時候,媽媽給他念了一部叫《弟弟的海行》的組詩,多年以后依然清晰地記得那本書的插畫——一個七八歲的西洋男孩,名字也叫悅?cè)?,跟他最親愛的玩具熊劃船到中國去。
1948年,24歲的西洋男孩悅?cè)粠е鲙煹南<教ど狭藟糁羞b遠的這片熱土。1949年秋,來到成都華西壩,跟隨華西協(xié)合大學聞宥教授繼續(xù)研修漢語。他和另一位英國朋友西門華租住在陳行可先生家一座名為“可莊”的花園別墅。時陳先生家的小女兒寧祖剛剛高中畢業(yè)。在母親的要求下,“莫得辦法得”,生性活潑的18歲成都妹兒陳寧祖開始跟著“馬洋人兒”老師馬悅?cè)粚W習英語。為了留住這位房東家的調(diào)皮學生,馬悅?cè)幻看紊险n都請這位調(diào)皮學生喝一碗可可,寧祖很喜歡喝可可,但是可可粉喝完了,她就逃學!有時甚至鼓動馬悅?cè)灰黄鹛訉W。陳寧祖常常帶著馬悅?cè)蝗コ啥加駧虻男旅鲿萏耘f書,到武侯祠附近的露天茶館聽四川評書。悅?cè)辉陉惣业摹翱汕f”住了七個月,在補習英文的日日夜夜中,可莊的花卉草木幽然飄拂出異樣的芬芳。
1950年9月24日,“馬洋人兒”馬悅?cè)慌c“成都妹兒”陳寧祖在香港道風山教堂舉行了傳統(tǒng)瑞典式婚禮。他們生育了三個兒子,一起走過了46年的幸福生活。馬悅?cè)徽f“接觸中國文學的時候,我的妻子寧祖對我的幫助很大”。1996年,陳寧祖病逝于瑞典斯德哥爾摩。馬悅?cè)缓髞碓凇读硪环N鄉(xiāng)愁》中寫道:“我那時比童話中的弟弟還小,根本不知道后來要出海到那個遙遠的國家,到那個遙遠的國度,發(fā)現(xiàn)一個中國女孩,我心中的公主,先做她不敢表白的情人,再做她的外國丈夫,最后終生懷念她,坐在這里寫下這個故事,給她的同胞看?!睍姆饷嫔希莾扇嗽谙愀蹠r的合影,照片里西裝革履的馬悅?cè)坏皖^深情地看著身旁短發(fā)旗袍、羞澀淺笑的妻子陳寧祖,兩個人的眼里都溢出掩不住的愛意?!奥樞τ嗫礋o限情”,大抵不過如此吧。寧祖之于悅?cè)?,除了愛戀,還有深深的敬意。
如晚秋的落葉輕輕飄向大地,也如觸動的細雨無聲地潤進泥土。生命來自何方,又重新回到何處?;蚴勤ぺぶ校悓幾嫒ナ啦畈欢?0年后,馬悅?cè)辉谂_灣遇到了新的人生伴侶。他的第二任妻子也姓陳,也是“川妹子”,這就是馬悅?cè)唤裉斓钠拮雨愇姆摇?/p>
遙遙鄉(xiāng)愁,悅?cè)荒钪?/p>
2012年5月,記者到馬悅?cè)患抑凶鰧TL。在斯德哥爾摩城郊,老人過著樸素的書齋生活。五十多年前那位因為偶然讀了林語堂英文版《生活的藝術(shù)》被漢學大河所吸引的瑞典年輕人如今已是暮年老者,數(shù)十年在大河里的尋覓、思索、徘徊,年輕人終于窮經(jīng)皓首,著譯等身,成為世界上有名的漢學家,那雙原本火熱的眼睛從新奇開始,慢慢平靜、漸漸深沉。在中國這片遙遠國度度過的日日夜夜里,生命里多了很多割舍不掉的東西?;蛟S馬悅?cè)徊⒉恢肋@到底是什么,卻在離開的那個秋天滿懷惆悵,反反復復問自己:“可是我的心呢,我的心在哪兒?”
講一口地地道道的成都話,品一口巴巴適適的成都美食,識一群安安逸逸的成都人。離開中國以后,馬悅?cè)灰灾形膶懗梢徊孔詡餍晕募读硪环N鄉(xiāng)愁》,而這部作品的瑞典文版取名為《在另一個世界游蕩》。這位身在瑞典的“南坡居士”,一直都“在另一個世界游蕩”。馬悅?cè)唤K于知道,那一縷他始終念念不忘、無法割舍的心情,叫“鄉(xiāng)愁”。正如作家李銳在為此書作序時所說——在我看來,窮經(jīng)皓首,著作等身,只能算是一個學者,只能是學術(shù)的證明。這顆被鄉(xiāng)愁纏繞的心所流露的卻是情意滿懷的人。一個人如果不是把自己的生命和中國連在一起,一個人如果不是把自己一生獻給了中國文化的學習和傳播,一個人如果沒有深深的眷戀和寄托,他是不會把中國認作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的,更不可能體會到中國人悠悠千載的鄉(xiāng)愁。
(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
作者簡介:陳艷(1994-),女,四川達州人,碩士,研究方向:學科教學(歷史)、地方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