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蓮香
摘要:朗讀教學是古詩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文中包含的審美情趣也一直是教學的重點。本文基于語文教育的審美視角,對古詩文朗讀教學中的審美追求進行分析,論述了古詩文朗讀教學中的語言美、意境美、音樂美、情趣美。希望可以幫助高中古詩文朗讀教學更好地開展。
關鍵詞:朗讀教學;審美;小學古詩文
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雙生疊韻、那頂針詠嘆、那情感韻味、那氣勢神采、那聲之高下、那氣之短長,無不富于一種語言之美、意境之美、音樂之美、情趣之美?!度罩屏x務教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使他們提高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由此可見,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的關系密不可分,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主陣地。
朗讀是一種眼、口、耳、腦并用的綜合性閱讀活動,是古詩文學習中從字詞句到篇,從文字到語音、語義,從表層意思到潛在情味的全面感知。朗讀的時候,從視覺擴大到聽覺,促使“讀者”深入領會詞語的含義和文章的情感,心通起情,意會其理,把文本語言轉化為更能表達情意的有聲語言。朗讀成了感受美、體驗美的有效途徑。
一、反復吟誦,審詩的語言美
中國是詩的國家,古代詩歌是中華文化的璀璨明珠,它的語言凝練,音韻和諧、節(jié)奏優(yōu)美,通過反復吟誦,才能引導學生體味詩歌的魅力和語言之美。葉圣陶先生說過:“我們讀一篇東西,無論是詩文詞曲,總要像吃東西一樣,細細咀嚼,一句也不能隨便對付,要把它的滋味辨出來。”認真揣摩文字表達,深刻領悟語言內蘊,是培養(yǎng)語感、實施美育的最基本的方法。
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認真品味,教師應當憑文中的字、詞、句,以簡練、準確、形象的語言,啟發(fā)點撥學生,揭示語言的結構美,“在胸中細加比較”,使其對所學古詩文獲得整體的美的感知,在朗讀時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二、體味語言,審意境之美
古詩意境是一種能令人感受領悟、玩味無窮卻又難以明確言傳、具體把握的藝術境界。袁行霈認為:“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藝術境界”;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和賈島的《題李凝幽居》中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的“敲”字等等,這些傳神字眼,反復斟詞酌句,品味其語言之美。初讀中讀通、讀懂,再讀想像悟境,感情朗讀,最后熟讀成誦,個性發(fā)揮。也正如孫紹振提出“興象之合”,把握感興與景觀的和諧,人教版一年級《畫》,課文中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中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課文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征展開描述,圖文對應,能使學生有滋有味地循圖讀文,感悟詩中所描繪的生機勃勃的景象,從而受到美的熏陶。
三、把握節(jié)奏,審音樂之美
古詩可以清新自然,也可以深沉頓挫。古詩有著不同的音樂之美。古詩的音樂美包括節(jié)奏、音調、聲情之美。通過反復的誦讀,品味古詩的音樂美。林燕波提出:“反復吟誦,體味詩韻和諧,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吟誦,充分理解古詩中傳神的字眼”,吳瓊瓊認為“指導吟誦,營造誦讀氛圍,感受音韻和節(jié)奏美;”古詩講究韻腳的合轍、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數(shù)、句數(shù)的整齊、均衡,合乎樂曲的韻律、節(jié)奏。例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這篇絕句后來成為一首七弦琴歌,歌曲分三大段,即三次疊唱,每次疊唱除原詩外,加入由原詩詩意所發(fā)展的若干詞句,為當時的梨園樂工廣為傳唱。因取詩中“陽關”一詞,再加之歌曲的三疊唱,故名《陽關三疊》。關于《陽關三疊》的各種形式的演唱就有幾十種,包括二胡、箜篌、簫、古琴等等。因此,詩誦讀起來雙聲疊韻、平仄相對、鏗鏘有聲,給人以悅耳順暢的音韻美,均勻和諧的節(jié)奏美的感覺。通過誦讀增強閱讀主體的直覺感受,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四、體驗感情,審情趣之美
審美具有主觀感情。審美主體在欣賞和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中為古詩賦予了感情,也就是美為主體而存在,因主體而有審美價值;主體在審美中既認識、接受、評價美,又能動地創(chuàng)造美。情趣之美,也叫做志趣、情意之美。在誦讀的過程中誦出古詩中詩人的人生態(tài)度,通過自己的語言,替詩人說話。小學的每一首古詩中都有其獨特的情趣,例如:一年級上冊的《畫》,一首簡單的謎語詩,卻也能讀出其中人已去,空留花,鳥未驚,人又來的哲理味道來。陸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現(xiàn)出來的在逆境中往往蘊涵著無限的希望的哲理。蘇軾的“只緣身在此山中”,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旁觀者清,當局迷;跳出來將會有另一片天地。袁行霈提出的“禪對詩的滲透,包括:以入詩,以禪喻詩;以禪入詩,是把禪意引入詩中?!睂τ谛W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講述詩中的淺顯的哲理還是可以的。
總而言之,基于審美視角的朗讀教學首先能提升注意力,每一首古詩都需要背誦,即熟讀成誦。學生根據(jù)平仄規(guī)律,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在不斷地誦讀的過程中能夠減少外界的干擾,使得學生能夠聚精會神地進入到古詩中。同時,古詩在講授過程中有自己獨特的意境,教師通過全班“誦讀”的環(huán)境,為每一位學生安排了合適的學習場所。其次,誦讀不是整個課堂都是讀,古詩的學習還包括課堂討論、自主編寫等等形式。所以,誦讀的時間是有限定的,每次誦讀的時間是規(guī)定好了的,這樣能夠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把古詩讀通、讀順。再次,誦讀是口、耳、目的相互配合,用眼睛看不懂的生字詞,用耳聽古詩的內容大意,然后用口讀出來?!翱?、耳、目”的協(xié)同交融,小學生便沒有多余的時間去想其他無關的內容。注意力提升,學生的記憶力增強,知識積累增加。最后,“誦讀”能使人靜下心來,保持一顆平靜的心,耐心地反復誦讀古詩,理解課文的讀、品味語言地讀、體會思想感情地讀;初讀、細讀、研讀;小組讀、個體讀、全班讀;生范讀、師范讀。每一首古詩都為了達到一個共同的最終目的,即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的誦讀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能夠鍛煉學生的耐性、磨練他們的意志,陶冶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