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濤
【摘 要】 目的:探討COOK宮頸擴張球囊促宮頸成熟和引產的安全性。方法:統(tǒng)計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00例達到引產指征但需促宮頸成熟的產婦作為研究的基礎資料,將研究對象按照入院順序排序后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產婦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給予靜脈滴注小劑量縮宮素,觀察組采用COOK宮頸擴張球囊干預。結果:觀察組的促宮頸成熟成功率、引產成功率、陰道分娩率分別為96.0%、96.0%、80.0%,上述指標參數(shù)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母親安全率與嬰兒安全率均為100.0%,對照組分別為100.0%、98.0%,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在促宮頸成熟和引產的干預過程中采用COOK宮頸擴張球囊方案,能夠提高促宮頸成熟成功率、引產成功率且不會增加母嬰安全風險。
【關鍵詞】 引產;COOK宮頸擴張球囊;宮頸成熟
在臨床上對已經達到足月妊娠的產婦,為確保母嬰安全,需要根據(jù)情況適時終止妊娠并誘導產婦分娩,即引產,而引產的成功率則與患者的宮頸成熟度密切相關[1]。臨床上,對宮頸不成熟的患者需要實施促進宮頸成熟的措施。在傳統(tǒng)方案中以小劑量縮宮素的應用較為普遍。近年來,隨著COOK宮頸擴張球囊技術的成熟,臨床上采用COOK宮頸擴張球囊促宮頸成熟和引產的成功案例越來越多。本文作者以本院100例足月妊娠產婦的治療干預數(shù)據(jù)為基本資料進行報道,以期為相關臨床引產方案優(yōu)選與基礎醫(yī)學研究活動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統(tǒng)計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且留存有完整醫(yī)療數(shù)據(jù)的100例達到引產指征但需促宮頸成熟的產婦作為研究的基礎資料,并且對各項檢測指標都明確,研究對象依從性均較高;將研究對象按照入院順序排序后以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n=50)與觀察組(n=50)。其中,觀察組產婦平均年齡(26.55±1.15)歲,平均孕周(39.80±0.35)周,均為單胎,有41例產婦為初次妊娠;對照組平均年齡(26.70±1.20)歲,平均孕周(40.05±0.37)周,均為單胎,有43例產婦為初次妊娠;兩組在年齡、孕周、產次、引產指征等方面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孕足月具有引產指征,沒有引產的禁忌證;2)無頭盆不稱,胎兒窘迫,胎膜早破,陰道感染;3)宮頸bishop評分小于6分;4)患者完全知情研究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1)患者出現(xiàn)重大的心、肝、腎等疾病;2)患者存在精神性障礙,無法進行或拒絕配合研究;3)患者資料不全等。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靜脈滴注小劑量縮宮素:0.5%的縮宮素靜脈點滴,8滴/min開始,根據(jù)宮縮調整滴速;最大劑量為1%的縮宮素,40滴/min;每天靜點8h,之后評估宮頸成熟程度。
觀察組采用COOK宮頸擴張球囊干預:采用COOK公司的J-SOS-100500宮頸擴張球囊,將宮頸擴張球囊插入到孕婦的宮頸管內同時注射40mL 0.9%的氯化鈉溶液,向外拉直宮頸擴張球囊;隨后注射20mL 0.9%的氯化鈉溶液并以20mL/次的劑量依次增大球囊內液體量,最大量為80mL。當出現(xiàn)自發(fā)性胎膜破裂、疑似胎兒窘迫、球囊自發(fā)性脫落等現(xiàn)象時取出球囊。進行胎心監(jiān)護并觀察30min,如未臨產則給予小劑量縮宮素誘發(fā)宮縮;若72h后仍未進入活躍期,則視為引產失敗并以剖宮產術終止妊娠。
1.3 評價指標
以促宮頸成熟成功率、引產成功率、陰道分娩率、母嬰安全情況等指標進行評價。其中,促宮頸成熟是指宮頸bishop評分≥7分;引產成功率即自引產開始72h內臨產為引產成功。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促宮頸成熟成功率、引產成功率、陰道分娩率比較
觀察組的促宮頸成熟成功率、引產成功率、陰道分娩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母嬰安全情況對比
兩組母親安全率與嬰兒安全率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在適齡婦女妊娠的過程中受到產婦個體身體狀況以及一些主觀情緒等因素的影響,臨床上部分產婦會出現(xiàn)宮頸成熟度不足的情況,從而對其引產造成不利影響[2]。在常規(guī)的治療中多采用縮宮素干預的方式促進宮頸成熟,但是,藥物干預的不確定性風險較高。近年來,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應用,COOK宮頸擴張球囊干預模式得到了臨床認可。COOK宮頸擴張球囊促宮頸成熟引產是一種非藥物引產方法,引產原理是靠宮頸內口充盈球囊壓力機械性擴張宮頸,局部刺激內源性PGE2的分泌,軟化宮頸和刺激宮縮[3]。COOK宮頸擴張球囊促宮頸成熟法適用于避免長時間宮縮產婦,對進一步提高促宮頸成熟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義,也能夠為后續(xù)的產婦自然分娩做出貢獻。余麗輝分析了COOK宮頸擴張球囊對于促宮頸成熟的臨床應用價值,并指出在常規(guī)藥物干預的基礎上聯(lián)合采用COOK宮頸擴張球囊干預方案一方面具有較高的應用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夠降低引產過程中的風險[4]。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的促宮頸成熟成功率、引產成功率、陰道分娩率均高于對照組,且兩組的母親與嬰兒安全率對比無顯著差異。
綜上所述,在促宮頸成熟和引產的干預過程中采用COOK宮頸擴張球囊方案,能夠提高促宮頸成熟成功率、引產成功率且不會增加母嬰安全風險。
參考文獻
[1] 陳小蘭,黃麗姍,吳婉華,等.宮頸擴張球囊與米索前列醇在足月妊娠初產婦促宮頸成熟引產中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9,16(07):51-54.
[2] 歐小燕,岑倩麗,吳言英,等.COOK宮頸擴張球囊和控釋地諾前列酮栓對孕足月宮頸條件不成熟孕婦進行引產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6,37(15):1910-1911.
[3] 王芳.COOK球囊聯(lián)合米索前列醇應用于足月妊娠引產的效果及安全性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16):96-98.
[4] 余麗輝.COOK子宮頸擴張球囊應用于足月妊娠引產前促宮頸成熟中的安全性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17):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