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瑞霞
小學生的思維相對來說比較直觀,因此在面對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時,總是會感到吃力。眾所周知,在每一節(jié)數(shù)學課堂當中,都會有相應的難點,這些難點不僅僅讓學生感到頭痛,同時也成為了教師的棘手問題。如何在教學過程當中化解難點,讓學生對知識擁有更好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技能,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共同關注的問題。在本文中,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談一談如何在教學過程當中化解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難點,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的知識內容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小學生的年齡小,他們并沒有過多的豐富的學習經(jīng)驗,但是他們卻已經(jīng)擁有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根據(jù)這一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化解難點時可以借助實際生活,將難點知識內容與實際生活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生活當中理解難點,掌握知識。詳細來說,我們可以讓教學過程回歸生活,讓學生在回憶和運用生活經(jīng)驗的過程當中化解數(shù)學難點,在貼近生活經(jīng)驗的情境當中學到更多的數(shù)學知識。
例如在帶領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時候,難點在于把加法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乘法是學生剛剛接觸的學習內容,對于低年級的學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比較抽象的知識。于是在教學過程當中,我利用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來帶領學生探索新知。在課堂上,我利用多媒體展示出同學們在游樂場玩耍的情境圖,并通過情境圖來組織學生提出數(shù)學問題。課件出示旋轉小飛機圖,我問學生,每架小飛機里有多少人?學生回答3人。我追問一共有幾個同學在玩旋轉小飛機,并引導學生3個3個地數(shù),一共有5個3,寫出加法算式是:3+3+3+3+3=15。隨后又用課件出示出旋轉小火車的圖片,并用同樣的問題來組織學生寫出求一共有多少同學在玩旋轉小火車的加法算式:6+6+6+6=24。隨著情境圖的不斷切換,大家在我的引導下列出了許多加法算式,同時也覺得這樣寫有點麻煩。于是我就只帶領學生學習乘法,提問3+3+3+3+3=15這個連加算式表示什么?(學生回答5個3相加,和是15)由此提出這種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表示。寫成乘法算式是5×3=15或3×5=15,并向學生介紹“×”叫乘號,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讀乘法算式。這樣一來,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初步認識了乘法這一抽象的概念。
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是素質教育模式下的一大重要教學任務。數(shù)學教學內容中的某些知識難點或者思維難點,學生可能一時之間難以理解和掌握,這時教師需要充分地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來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達到化解難點、掌握知識的目的。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提前做好教學設計,對教材內容進行充分的分析,預設出學生可能會感到困惑的難點內容,并采用恰當?shù)慕虒W手段來組織學生進行探究,通過適時的引導和點撥來讓學生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在探究之中開拓學生的思維。
以三角形的面積這部分知識為例,教學過程當中的難點在于讓學生理解三角形面積的推導過程。小學生已經(jīng)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求法有了一定的經(jīng)驗,于是在教學過程當中,我先帶領學生復習已有的知識,隨后組織學生進行操作實踐。我組織學生將提前準備好的學具拿出來,兩人一組,想一想如何把三角形轉化成我們所學過的圖形,并進行動手操作。在學生的探究過程當中,大家發(fā)現(xiàn)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夠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于是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可以和我們剛學過的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聯(lián)系起來。隨后我又帶領學生進行第二次操作實踐,引導學生在探究之中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的高與三角形的高、平行四邊形的底與三角形的底有何關系。在這個探究之中,學生發(fā)現(xiàn)三角形的底乘三角形的高求出的是與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那么再除以2就是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過程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師生互動的過程,師生之間的互動不僅能夠拉近師生的距離,促進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更能夠對學生產生引導和點撥的作用,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和應用數(shù)學重難點知識內容。所以說,當我們在面對教學過程當中的難點時,可以借助師生之間的互動來化解難點。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當中選擇一些熟悉的事物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精心的設計一些恰當?shù)膯栴}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當中構建知識體系。
我在開展小數(shù)加減法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理解小數(shù)點對齊的道理,在教學過程當中我結合超市購物的情景來與學生進行互動。首先,我利用大屏幕展示出一組超市購物圖,再出示幾件物品的標價,如可樂2.5元,礦泉水0.98元,鮮橙汁11.88元等。隨后我請一名學生當營業(yè)員來介紹一下商品和價格,并引導其他同學根據(jù)圖中的信息來提出一些數(shù)學問題,之后我把學生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并板書算式,如2.5+0.98=;3.2+1.45=;11.88-2.5=等等。在此基礎之上,我讓學生想一想這些算式和以前的算式有何不同,并組織學生利用豎式計算來嘗試計算。之后指名學生回答你是如何豎式計算的。最后,我進行總結:用豎式計算小數(shù)加法時,要把兩個加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然后把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分別相加。
總而言之,針對數(shù)學教學過程當中的難點內容,我們應當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來化解難點,深入淺出地開展教學,讓學生更加輕松地掌握數(shù)學知識點,并形成數(shù)學技能,從整體上提高數(shù)學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