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琴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石嘴山市第十一小學 寧夏 石嘴山 753000)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部分對中年級的習作明確提出了以下階段性目標: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這些目標對于三年級的作文教學來說,可以歸結為一句話: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愿望,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寫作文。為此,我在作文起始階段嘗試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豐富的想象力是寫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教學每篇課文的過程中,我都及時地抓課文中優(yōu)美的詞、句,引導學生用詞說話、寫話,仿照文中的句子寫話;抓住文中的省略號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填補空白,完善課文;抓住課后的課外延伸題或《學習之友》中的寫作練習題,引導學生寫一些小片段,或者進行續(xù)寫訓練。例如在學習《揠苗助長》一課時,我在教學中以教材為依托,注重寫作方法的滲透,課后讓學生以課文為模式,展開想象續(xù)寫故事。孩子們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有的在自己的文中寫道:“第二天,種田人發(fā)現(xiàn)田里的秧苗全死了,他非常傷心。傷心過后,他又反復研究秧苗死去的原因,最后才發(fā)現(xiàn)問題出在自己的身上,是自己不遵循植物生長的規(guī)律。他痛定思痛后,決定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從集市上買來新的秧苗,連天晝夜的補插秧苗。老人吸取了前面的教訓,精心地呵護著田里的每一棵秧苗……。秋天到了,種田人雖然沒有向別人收獲的稻子多,但是至少沒有落得一無所有。他看著收獲的稻子,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嘴里還絮絮叨叨地說:‘深刻的記住教訓吧!’”。在學習《在金色的海灘上》一課時,我抓住課文結尾的省略號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想象畫家望著小姑娘遠去的背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都想了些什么?學生根據課文中小姑娘的表現(xiàn),這樣寫道:“畫家望著小姑年遠去的背影,她想這是個多么純樸善良的孩子?。「冻霾磺蠡貓?,我們做長輩的也自嘆不如呀!”多么富有想象力的補寫與續(xù)寫呀!這樣的練習既拓展了課文的內容,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有效途徑。
模仿是人類的一種天性。處于小學階段的兒童模仿性特別強,小學生模仿習作也就成為一種必然,因此,在小學生作文的啟蒙教學中,應緊緊抓住兒童的這一模仿心理特征,引導學生進行仿寫。為了抓好學生的仿寫訓練,我在每單元的課文中選一篇文質優(yōu)美的課文,課前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案;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反復誦讀,甚至背誦優(yōu)美的片段。例如,在學習《翠鳥》一課時,我緊緊抓住課文的第一段,引導學生學習描寫翠鳥外形特點的方法,仿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孩子們在自己的片段中這樣寫道:“我家的小狗特別可愛,全身的毛雪白雪白的;長著一雙烏黑發(fā)亮的小眼睛,還是雙眼皮呢;小紅鼻子下長著一張小嘴,時常發(fā)出汪汪的叫聲;尾巴短短的,毛茸茸的。撒嬌時,就會用它的小尾巴在你的腿上蹭來蹭去,嘴里還不停地發(fā)出親昵的叫聲?!痹谧魑慕虒W中,我以這些精講課文為依托,讓學生進行仿寫,寫出生活中的人、事、物、景,力求突出自己的特色。
對小學三年級學生進行構段的訓練,如果教師不引導學生從段的構成方法入手,不綜合、歸納出段的構成規(guī)律,那么,學生是無法根據自己對生活的認識,根據主題的要求進行藝術構思,無法把經過集中提煉的生活材料、人物、事件、環(huán)境等進行剪裁,區(qū)分輕重主次,合理而勻稱地加以安排材料,組織成有機的藝術整體,而且寫出來的作文常常是語無倫次,“意不稱物,文不逮意”?;诖?,三年級作文教學,教師必須結合課文的講授,教給學生構段的方法和規(guī)律,并學習和運用這些方法和規(guī)律去模仿書面表達。例如《廬山的云霧》一課是一篇構段方式比較明顯的課文,主要是總寫與分寫,略寫與詳寫的構段方式。教學中我在學生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告訴學生本課的構段方式是先總寫廬山的景色十分秀麗。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變化無常的云霧,更給她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此段為略寫)。然后分別具體寫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和瞬息萬變(詳寫)。學完課文之后,我要求學生仿照本課的寫作思路和構段方式寫一篇自己看到過的景物。學生掌握了寫景文章的構段方式和寫作思路,寫出來的文章自然是內容具體,條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