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衛(wèi)菊
(江蘇省如東縣大豫鎮(zhèn)丁店小學,江蘇如東 226400)
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指教師應該在教學中鍛煉學生的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讓學生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語文學習中,教師要注重發(fā)揮語文工具性的特點,通過交流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日常溝通能力。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注重課堂活動的豐富性和趣味性,讓學生感受到語文是一個富有樂趣的科目,這樣,他們才會積極參與學習,在學習中鍛煉口語交際,在表達溝通中促進語文知識的學習。
小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在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設計具體的訓練內(nèi)容和形式[1]。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nèi)容,突破閱讀的難點,而且也是訓練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有利資源,能激活學生口語表達的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地投入口語訓練中。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荷花》一文時,筆者沒有直接讓學生走進文本,而是在課堂的開始這樣引導:“今天我們學習《荷花》這篇課文,同學們,你們見過荷花嗎?喜歡荷花嗎?”這樣的問題讓課堂上出現(xiàn)了很多聲音,很多學生見過荷花,但筆者要求學生描繪一下自己印象中的荷花的時候,很多學生不知道該怎樣描繪。于是,筆者進一步引導:“在課文中就有關于荷花的圖片,請大家仔細觀察文本中的插圖,然后說一說荷花是什么樣子的?”這樣的導入語就將學生的關注點引向文本的插圖,學生在仔細觀察后,基本上都有話可說。在此基礎上,筆者進一步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喜歡的花的種類和形態(tài),這樣的訓練讓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上述教學實例中,筆者引導學生觀看插圖,讓學生進入形象直觀的思維中,降低了學生口語表達的難度,激發(fā)了學生表達的欲望,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想象力,對于外界的變化及所學的知識有很強的洞察力,因此,教師要注意發(fā)掘?qū)W生的潛能,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表達,讓學生在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表見解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恐龍》一文時,筆者首先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同學們,相信大家對恐龍都是有一定了解的,那么,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看一看文本中描寫的和你積累的相關知識有沒有相同的地方,或者有沒有你不了解的地方?!边@樣的文本內(nèi)容本身就是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學生在筆者的引導下走進文本,獲得初步的感受,再結合自己的日常積累,有了比較豐富的認識。之后,筆者給學生布置任務:“如果你和恐龍生活在一起,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大膽想象,積極發(fā)言?!睂W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
在口語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在表達中出現(xiàn)的語句不通順或者表達次序不準確的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并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這樣才能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
從本質(zhì)上說,口語交際的過程就是對話的過程,而對話就是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進行口語表達訓練。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文本中能夠調(diào)動學生說話興趣的內(nèi)容,安排互動交流的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的氛圍和機會,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口語訓練,同時促進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深入理解,進而推動課堂教學的高效化[2]。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云雀的心愿》一文時,在學生初步感知文本內(nèi)容后,筆者引導他們深入分析文本內(nèi)容,讓學生意識到這篇文章的主旨是圍繞環(huán)境保護問題進行的。之后,在學生獲得深刻認識的基礎上,筆者引導他們關注身邊的日常生活:“同學們,其實環(huán)境保護是一個跟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內(nèi)容,那么,在你的身邊有哪些不環(huán)保的事情呢?你能為環(huán)保做些什么呢?”這樣的話題貼合學生的實際,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討論,在學生討論和交流過程中,筆者還鼓勵學生對于不同的觀點進行辯論,讓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鍛煉。
在以上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互動交流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口語表達訓練的過程。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讓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及主題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在開展口語交際訓練時,教師要注重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方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視聽情境,讓學生在看、聽的過程中說,能夠在最大限度上激發(fā)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讓學生在語言交際環(huán)境中感受、學習、運用語言,增強口語交際能力。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讓我們蕩起雙槳》一文時,筆者首先進行課堂導入:“同學們,喜歡欣賞歌曲嗎?今天老師就要讓大家欣賞一首非常動聽的歌曲。”然后為學生播放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聽完歌曲后,筆者讓學生描述這首歌的情境,以及在聽歌曲過程中產(chǎn)生的感受。這種形象直觀的視聽情境,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產(chǎn)生了口語交際的渴望,進一步提升了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
在上述案例中,筆者針對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和學生形象思維的特點,借助視聽手段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實現(xiàn)了增強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目標,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是重要內(nèi)容之一,應該引起每位語文教師的重視。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注重優(yōu)化教學方法,同時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透徹理解課文內(nèi)容,使他們在自主交流的過程中鍛煉口語能力,提高交際水平,進而讓語文課堂更加精彩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