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高新園區(qū)中心小學 簡碧藝
語文閱讀理解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是身為一個中國人最基本的素養(yǎng),但現在大部分的小學高年級學生存在著閱讀理解能力不足,語言表達不清楚的問題,特別是在進行詩歌鑒賞或者是閱讀文言文時。所以在小學語文人教版教材之中,大部分課外閱讀物的建議變成了古詩文的背誦、文化經典著作、古代小說、古代劇本等閱讀書目,并且都加入了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新時代思想,豐富彌補了閱讀內容,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了較大的選擇。大部分學生害怕被老師提問,并且沒有用心地去閱讀,造成了學生對閱讀缺乏興趣,理解的深度不夠,并且無法熟練掌握技能的問題。因此,為什么要去閱讀、怎樣去閱讀,是我們現在首要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教學內容上會有一些大概的目標,但不要以目標作為全部,也不要祈求完備系統(tǒng)的知識。閱讀理解強調整體閱讀與部分閱讀之間的聯(lián)系,學會如何表達,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增強文化內涵,提高文化修養(yǎng),影響小學高年級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由此可以看出閱讀在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當中的重要性。
現在的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學生背誦跟寫作的問題。如果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就會失去很多在現實生活中的認知。當代小學生不應該以傳統(tǒng)的閱讀方法學習語文知識,教師應該主動地去引導學生閱讀更多的書籍,并且精通各種傳統(tǒng)文化。選擇自己喜歡的書,也要選擇去讀那些自己不喜歡的書,小學是處在確立價值觀的過程當中的,所以應該去選擇讀一些具有價值性的名著等。閱讀過程當中是否端正學習態(tài)度,能否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直接影響了學生閱讀的有效性。
從小開始提高自己的閱讀面,養(yǎng)成廣泛閱讀的習慣,不要把自己框在一個范圍內,要學會去取舍不同的書籍。盡量去看一些具有營養(yǎng)價值的書籍,不要讀一些空洞無味的垃圾書。語文是一門重視積累的學科,自我的積累與閱讀量,是學好這門課程的重要方法。努力增加語文學習的寬度與廣度,不被教材的建議所約束,在閱讀過程當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和適合自己的書籍,養(yǎng)成自我閱讀的習慣并去堅持。學習是一場馬拉松,不能夠只顧眼前的茍且,應該多去看看詩和遠方,積累閱讀量,打下深厚的語文功底。
小學是養(yǎng)成習慣的一個重要時期,特別是在學習方面。小學的語文閱讀理解,不僅要靠老師的方法引導和課堂教學,更要靠學生自己在閱讀過程當中養(yǎng)成一個屬于自己的習慣,比如寫讀書筆記。在讀書筆記當中記錄自己喜歡的話或者是深有感觸的句子,又或者是一段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描寫。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還可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雖然做不到一目十行,但我們可以調動多種感官,發(fā)展多種思維,在閱讀時善于聯(lián)想身邊的事物,方便記憶,強調文化積累,注重陶冶情操,注重語文知識的整體性、系統(tǒng)性和實踐性。閱讀時抄錄批注的文字,可以在晨讀時拿起來多朗誦幾遍。對閱讀的重點和疑問進行標記,并且向老師詢問。
寫作需要情感的激發(fā),閱讀同樣需要情感的鋪墊。閱讀理解是文章寫作的一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運用表演的方式進行課文中部分情節(jié)的重現,讓學生可以更加真實生動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人物情感。例如“悲傷”一詞,可以要求學生們根據自我理解進行課堂表演,這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人會皺眉頭思考,有人會痛哭流涕,有人會口中念念有詞,又或者扶著額頭。老師可以通過這些表演要求同學們進行具體描寫,把每個神態(tài)和動作都記錄下來。在這種氛圍當中,同學們會有更深刻的印象和更具體的形象,對于文章的理解和寫作都會有很大的進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學生們最成功的老師。興趣也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因此課堂教學雖然是一門學問,但更是一門藝術。要深入了解和吃透這門學問,就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總結。希望所有的老師都有一套系統(tǒng)規(guī)范的教學方式,減輕學生們的學業(yè)負擔,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學會怎樣讓學生們從心理上、生理上真正喜歡上閱讀這件事情,才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更好地運用閱讀理解去提高其他學科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