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 珠
(西藏日喀則市仲巴縣中學 西藏 仲巴 858800)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明白藏語文的重要性,從古到今藏語文是藏民族的交流工具,是維系民族團結和經濟發(fā)展的文化紐帶。大多數(shù)藏族人不懂漢語等其它語言,如果再掌握不好自己本民族的語言文字,不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正確表達交流傳遞各種信息,就會嚴重影響藏族社會發(fā)展。因此,我們在藏語文教學中應通過舉行各種活動來增強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喜愛,體會到藏語文的先進性和實用功能,讓學生真誠地去學習藏語文并產生學習藏語文的興趣。
在初中藏語文教學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否融洽,決定著藏語文教學課堂氣氛否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不是靠鐵的紀律和揮動的教鞭“打”出來的,它依賴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轉變,依賴于教師角色的轉變,依賴于民主平等師生關系的建立。因此,在初中藏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破除“師道尊嚴”,變強調學生尊重老師的單向要求為師生互敬的雙向統(tǒng)籌,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變傳統(tǒng)教學中的專制型或權威型為合作型或伙伴型關系。在藏語文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權利,努力創(chuàng)設民主氣氛,實現(xiàn)民主對話、民主交流,呈現(xiàn)一種協(xié)商式、和風細雨式的良好師生關系氛圍。在藏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學生觀,因學行教,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學生,以淵博的知識激發(fā)學生,以飽滿激情感染學生,以精湛的教學藝術吸引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重塑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了藏語文教學中師生不和諧的關系,才能打開學生情感的閥門,形成良好心理氛圍,調動其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也才能營造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氣氛,實現(xiàn)藏語文教學改革目標。
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妨礙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因此,要建立起民主平等、情境交融、全面開放的師生關系,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于開口,樂于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感。要徹底地改變單一接受性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實現(xiàn)高效的藏語文教學。葉圣陶說過,他并不稱贊某老師講課時有怎樣的最高藝術,“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用現(xiàn)代教育思想來看,不僅要看“教”,而且要看“學”;并且要從學生如何學這個基點上來看教師怎樣教。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于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與其讓教師這般“可惡”地唱獨角戲,倒不如讓學生“可愛”地過把癮,體驗當“小老師”的快樂。因為老師的作用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去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如果他是金子,你就想法讓他閃光;如果他是礦石,你就想辦法把他提煉成鋼鐵;如果他是泥巴,你就盡量把他燒制成磚瓦。在藏語文課堂上,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為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讓他們有機會和老師平等對話,積極展現(xiàn)自我,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讓他們從“被動學習”變?yōu)椤爸鲃訉W習”,用“我要學”、“我會學”、“我愛學”代替“要我學”,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讓他們以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的身份積極加入到學習活動中。
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要真正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標,還要依賴于教師的教學。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我們應大力推廣以運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為突破口的教學改革。教學中提高單位時間的信息量,提倡教學媒體的多元化,變灌輸式為啟發(fā)式,變訓練式為開發(fā)式,特別要注重對學生學法的研究。教師應努力做到在教學中對不同的學生施加不同的影響,并針對學生間的差異開展多側面、多層次的引導,以發(fā)展不同類型學生豐富的個性,滿足不同類型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如,進行以提高學生素質為核心的分層次教學。其特點是根據(jù)藏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班級學生的實際能力,將一班學生分為若干個不同的層次,然后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進行不同層次的輔導和考核,因材施教,分層達標,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初中生的學習帶有濃重的情緒色彩。數(shù)學教學中因數(shù)學知識抽象,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單調。要克服這一不利因素,教師應發(fā)揮情感功能的積極作用,在教學活動中,使學生懷以愉快的情感體驗進行學習,正如心理學家江召倫教授所說:“教學是一個涉及教師和學生在理性和情緒兩方面的動態(tài)的人際過程”。
首先,教師的情感對學生的認知、行為、追求會產生最直接的影響。因此,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把激情帶進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向學生傾注內心真摯的情感,以促進師生之間相互理解,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學生就會“親其師,信其道”。例如,課堂教學中,教師表請大方、和藹;語言優(yōu)美、智慧;手勢適度、準確。這些都能撥動學生的心弦,促進學生不由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并且使學生不再把學習看成是一種負擔,而是把它當成一項樂在其中的有趣活動了。其次,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學生的參與要有積極的態(tài)度或高期望。經常用語言、眼神、微笑、手勢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肯定、表揚與激勵,學生就會盡情地表現(xiàn)自己,樹立起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最大限度的展現(xiàn)自己的潛力。特別是要隨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并毫不吝嗇地用語言評價學生在學習中的成功和積極的表現(xiàn)。例如,“你的想法真妙!”“你真聰明!”“XX的眼睛亮亮的,真有神,一定在認真思考!”“你今天進步真大!老師感到特別高興!”“XX聽得可認真了,會聽的孩子是會學習的孩子!”“你講得特別清楚,讓大家一聽就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