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1. 中國科學院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北京 101499 2. 復雜航天系統(tǒng)綜合電子與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北京 101499 3. 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 101499
探空火箭的飛行高度在氣球和衛(wèi)星兩者之間,在40~300 km的空間高度中,它是唯一能夠進行原位探測的工具[1]。發(fā)達國家對于探空火箭都十分關注,包括對其技術上更新的探索。比如,美國宇航局(NASA)和歐洲空間局(ESA),都有大量的與探空火箭相關的研究課題和實驗項目[2]。對于回收系統(tǒng)的研究,要想提高回收任務的成功率,就要以多次的試驗為基礎,然而試驗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整個試驗周期也較長。數(shù)值仿真技術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減少試驗的數(shù)量,也可以對回收系統(tǒng)進行分析,降低成本,加快探空火箭的研究速度,并縮短其發(fā)射周期[3]。
隨著航天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超聲速回收探空火箭將日趨常態(tài)化。傳統(tǒng)的探空火箭減速板結構都是固定式剛性結構,這種結構中,探空火箭采用的是整流罩包絡,使得火箭的氣動構型無論是在大小尺寸,還是在質(zhì)量,亦或是彈道系統(tǒng)上,都必需限制在一定的范圍之中。最終探空火箭所能夠承擔的運輸量也就大為下降,載荷運輸性能偏低[3]。當前,探空火箭中比較熱門的技術是可展開氣動減速,這種技術具有較高的適應性,能夠運用于不同的任務和場景,對于未來的載荷或者試驗飛行器的再進入平臺也有積極的意義。這種技術有3種類型,以其展開的驅(qū)動方式和柔性程度來進行劃分。3種類型分別是剛性機械式減速技術[4]、柔性充氣式減速技術[5]以及半剛性的氣動減速技術[6]。半剛性機械展開式,以美國為代表。美國采用的半剛性機械展開式主要應用在對于火星、金星的探測之中,主要以適應性展開技術為核心,加之以定位技術[7]。這種半剛性機械展開式氣動減速技術采用的防熱材料具有柔性特征,但是其柔度低于充氣式防熱材料,且高于剛性機械式,因此得名。
國內(nèi)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柔性充氣展開式,對于剛性和半剛性機械展開式的研究較為匱乏[8],因此,本文以機械展開式為切入點,完成應用裙錐減速器的超聲速探空火箭回收方案設計及分析,為拓寬我國可展開氣動減速技術研究途徑提供思路。
一般來說,當再次進入大氣層后,氣動減速器以充氣的方式進行阻力面的展開,這種方式的特征是速度較快,并且產(chǎn)生氣動熱[9]。
本文提出如下的假設[10]:將外圍氣體作為理想氣體形式,也就是外圍氣體不會發(fā)生電離和化學的反應,不考慮結構變形所帶來的流場的變化。當處在再入過程的時候,減速器的速度僅為一倍的聲速,對氣動狀態(tài)進行觀察,評估氣動效果。當減速器的有效阻力面積保持不變的時候,分析減速器的錐角,可以知道減速器外圍的流場是否有變化,其變化情況如何。對本文采用的減速器做簡化處理后,如圖1所示。
箭體與減速錐體組合體下降時受重力和氣動阻力的合力,其中氣動阻力系數(shù)與錐體形狀、下降速度和高度相關[11],本文針對下落的空氣阻力參數(shù)和下降時的降落過程進行建模計算,并對減速器承受的氣動載荷進行結構應力分析。
圖1 箭體與減速錐體組合體Fig.1 Combination of rocket body and deceleration cone
使用Fluent進行氣動阻力的計算,使用Matlab中的Simulink工具建立飛行動力學模型進行下落速度等參數(shù)的計算并進行減速器結構應力分析。主要目的為:
1)使下落速度從922.3 m/s下降到100 m/s以下;
2)下降過程箭體所受過載不超過10gn;
3)在10 km以上高度,速度下降到100 m/s以下;
4)減速器在工作過程中的結構應力要小于材料許用應力。
箭體尺寸如圖2所示。減速器長1 m(暫定),厚度1 mm(暫定),錐形環(huán)箭體一周。箭體總質(zhì)量為167 kg,其中減速器質(zhì)量不超過15 kg。減速器在20 km展開,初始速度為922.3 m/s。
圖2 箭體尺寸Fig.2 Rocket body size
探空火箭箭體總質(zhì)量:
m=167+15=182 kg
(1)
下落過載不超過10gn,gn=9.806 65 kg/(m·s2)時,全程氣動阻力不得大于
Dragmax=m·10gn= 17 848.1 N
(2)
假設探空火箭下落時為勻減速運動,從20 km高度下降到10 km處:
H=10 000 m,v0=922.3 m/s,v1=100 m/s
(3)
式中:H為采用減速器總下降高度;v0為20 km處的初始速度;v1為10 km處的目標速度。
平均加速度為:
(4)
箭體-減速錐體組合體所受合外力為:
F合=Drag-mgn
(5)
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
ma=F合
(6)
所以
Drag=mgn+ma=m(gn+a)
(7)
平均加速度aave對應平均空氣阻力為:
Dragave=m(gn+aave) = 9 434.5 N
(8)
應設計平均氣動阻力不小于Dragave,可將氣動阻力設計為:
Dragave≤Drag≤Dragmax
即:
9 434.5 N≤Drag≤17 848.1 N
減速器設計長度為1 m,展開角度為45°,在20 km、922.3 m/s的條件下,計算得到氣動阻力為84 727 N,遠大于Dragmax=17 848.1 N,故應當減小角度。假設無減速器時,氣動阻力為1 098.013 4 N,因此減速器設計角度應處于0°~45°之間。
為了在降落過程中差值計算各個馬赫數(shù)、錐角和高度、速度下的阻力值,需要計算各個工況的阻力系數(shù),計算使用Fluent17.0。由于火箭和錐體為軸對稱外形,計算時為提高速度,將模型簡化為二維軸對稱模型??諝饧僭O為量熱完全氣體,粘性模型為薩瑟蘭模型,湍流模型使用SST-kω模型,空間離散使用二階迎風格式[12]。
對網(wǎng)格進行劃分,劃分的方式如圖3所示,通過四邊形的網(wǎng)格進行計算,對邊界層的網(wǎng)格做加密處理,使壁面的y+值在10以下,與使用的湍流模型相匹配。
圖3 網(wǎng)格劃分Fig.3 Mesh generation
通過仿真分析可以得出,流場在不同的角度和馬赫數(shù)下,速度分布規(guī)律有明顯區(qū)別,亞音速時在減速器前方形成了較低速區(qū),超音速時在減速器前方形成了激波,跨音速時在箭體頭錐部形成較強的激波,減速器與頭錐之間為亞音速區(qū)。
流場的共同點是,減速器之前速度高,減速器后形成了低速回流區(qū),減速器使來流空氣減速的同時,由于動量守恒,減速器也受到氣動阻力作用,使火箭減速。
CFD計算結果處理得到的各個工況的阻力系數(shù)見表1,不同半錐角和馬赫數(shù)對應的阻力系數(shù)值如圖4所示。
表1 阻力系數(shù)與Ma和半錐角θ關系的CFD計算結果
圖4 不同半錐角和馬赫數(shù)對應的阻力系數(shù)值Fig.4 Air drag coefficient value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semi-cone angles and Mach numbers
通過CFD計算結果可得,箭體-減速器組合體的氣動阻力隨半錐角增大而增大,隨馬赫數(shù)變化的規(guī)律為:由亞音速至跨音速階段,阻力系數(shù)呈增加趨勢;在跨音速階段,阻力系數(shù)最大;超音速階段,隨著馬赫數(shù)增加,阻力系數(shù)逐漸減小。氣動阻力系數(shù)變化趨勢符合一般飛行器的阻力變化規(guī)律。
質(zhì)心動力學模型為:
(9)
規(guī)定v向下為正。
(10)
式中:h為海拔高度,向上為正。
阻力公式為:
Drag=qSrCd=1/2ρv2SrCd
(11)
式中:q為動壓;Cd為阻力系數(shù);ρ為大氣密度;v為大氣與物體的相對運動速度;Sr為物體表面積;ρ值取標準大氣數(shù)據(jù),隨海拔高度變化;Cd按照表1中數(shù)據(jù)插值。
(gn-drag/m-gn)/gn=-drag/mgn
(12)
式中:nh為箭體過載,向下為正。
該模型中的基礎參數(shù)為減速器的長度,通過它可以自動計算出滿足條件的減速器的厚度。循環(huán)迭代的時間增量設為0.001 s,每一個時間增量迭代計算一次此時刻下的空氣密度、空氣阻力、箭體加速度、箭體下降的高度、箭體下降的速度。通過調(diào)整減速器的長度和總迭代時間,來獲得滿足相應設計要求的參數(shù)。詳細的求解過程如圖5所示。
圖5 減速器下降過程中的動力學迭代流程Fig.5 Aerodynamic iteration flow chart during descending of the reducer
該動力學模型將大氣層對箭體下降過程的影響簡化為空氣阻力,t時刻的空氣阻力Ft可表示為:
(13)
式中:Ct表示空氣阻力系數(shù);At表示減速器的迎風面積;ρt表示空氣的密度;vt表示減速器的下降速度,且可表示為
Ct≈αt/90
(14)
(15)
ρt=1.225-1.150 21×10-4ht+
(16)
vt=vt-Δt+atΔt
(17)
式中:αt表示減速器的展角;L表示減速器的長度;R1和R2分別表示減速器與箭體連接處和最外端的曲率半徑;ht表示減速器下降到的高度;vt-Δt表示t-Δt時刻減速器的下降速度;at表示減速器的下降加速度;Δt表示迭代的時間增量。R2、ht和at可通過下面各式進行計算:
R2=Lsinαt+R1
(18)
at=(Ft-mgn)/m
(19)
(20)
式中:m表示箭體的總質(zhì)量;gn表示重力加速度;ht-Δt表示t-Δt時刻減速器下降的高度。
將上述模型聯(lián)立,使用Matlab Simulink建立仿真模型,其中,各個模塊之間相互作為輸入輸出。
計算結果如圖6~圖10所示。速度在31.23 s降至100 m/s,對應高度為10.13 km,全程過載絕對值最大為8.1gn,對應時刻4.5 s。通過仿真得出,半錐角角度變化范圍在18.7°~45°之間。由圖10可以看出箭體下降過程中半錐角隨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其中橫坐標為下降高度,縱坐標為展開角度。在20~14 km下降區(qū)間中,角度變換范圍很小;在14~10 km區(qū)間中,半錐角角度變化明顯,展開速度較快。
圖6 速度-時間曲線Fig.6 Velocity-time curve
圖7 高度-時間曲線Fig.7 Height-time curve
圖8 過載-時間曲線Fig.8 Overload-time curve
圖9 半錐角-時間曲線Fig.9 Semicone angle-time curve
圖10 半錐角-高度曲線Fig.10 Semicone angle-height curve
在整個下降過程中,減速的速度、高度和過載指標滿足設計要求。
為了分析減速器的實現(xiàn)可行性,對其在最大過載下,即減速器承受最大氣動阻力的狀況進行結構應力分析,初步判定該減速器的結構設計是否合理。參考GB/T 3880-2012, 減速器材料選擇航天用鋁合金2A12,它的彈性模量e=7×1010Pa,密度2.78g/cm3,泊松比0.34,屈服強度σ0.2為351 MPa。
最大過載對應時刻4.5 s,高度為16.46 km,半錐角18.78°,速度640.65 m/s,Ma=2.171,對應動壓為3.155×104Pa。
選用已有的計算數(shù)據(jù),高度15 km,半錐角20°,Ma=2.0,對應動壓為3.389×104Pa。由于減速器所受氣動力與動壓和半錐角皆為正相關,所以該工況比4.5s對應工況的氣動力更大,按照該工況計算得到的載荷對應安全系數(shù)為1.3,許用應力為270 MPa。
通過計算,得到高度15 km、半錐角20°、Ma=2.0工況的流場絕對壓強分布,如圖11所示,其中減速器迎風面和背風面的壓強各自分布較均勻,基本符合錐形流場的理論壓強分布規(guī)律。使用該結果進行結構應力計算時,可分別將迎風面和背風面的壓強設定為平均壓強均勻分布。
圖11 減速器迎風/背風面壓強分布曲線Fig.11 Pressure distribution curve of upwind/leeward surface of reducer
在Workbench中建立減速器的二維軸對稱模型,減速器長度1 m,厚度1.5 mm,半錐角20°,對應減速器最大質(zhì)量為14.5 kg。
在減速器迎風面、背風面分別加載2.5×104Pa和3×103Pa的壓強,假設減速器的根部與箭體為固支約束。通過計算,最大應力為17 MPa,小于許用應力270 MPa,因此該方案具有足夠的強度余量,結構方案是可行的。
在滿足降落速度、過載、減速高度和減速器應力要求的條件下,設計了探空火箭減速器的可變錐角方案,對火箭-減速器組合體進行了降落過載、氣動阻力、減速器展開角度和減速器氣動載荷及結構應力計算。
計算結果如下:
1)從20 km下落至10 km高度,設計方案可使下落速度從922.3 m/s下降到100 m/s以下;
2)下降過程箭體所受過載不超過8.1gn;
3)在10.13 km高度,速度下降到100 m/s;
4)減速器在工作過程中的結構應力最大值為17 MPa,遠小于2A12鋁合金許用應力270 MPa。
設計的可變錐角過程可以滿足速度、過載、高度要求,并且減速器應力值遠小于材料使用應力,表明應用裙錐減速器的超聲速探空火箭回收方案是可行的,為拓寬我國可展開氣動減速技術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