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
【摘 要】目的:探討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護理中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0例腹部手術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n=30)和觀察組(n=30),對照組患者實施基礎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增加綜合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發(fā)生率、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及腸道功能恢復時間。結果:觀察組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發(fā)生率為0.00%,對照組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發(fā)生率為16.67%,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進行對比,觀察組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及腸道功能恢復時間更短,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護理中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患者護理滿意度更佳,值得臨床借鑒推廣。
【關鍵詞】腹部手術;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綜合護理干預;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1--01
粘連性腸梗阻是腹部手術后主要并發(fā)癥,其主要因手術過程中對患者腸道正常運行造成影響,致使腸內(nèi)容物長期遺留在患者腸道中,出現(xiàn)腸粘連、腹腔內(nèi)粘連等情況,影響患者術后康復,因此,必須注重腹部手術患者術后護理,方能減少粘連性腸梗阻發(fā)生率[1]。本研究收集我院收治的60例腹部手術患者對其實施不同護理措施,結果顯示,綜合護理效果理想,現(xiàn)進行如下報告:
1 一般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0例腹部手術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n=30)和觀察組(n=30);對照組男性18~73歲,平均年齡(45.5±3.2)歲,其中8例為胃部手術,11例為闌尾炎手術,6例為腸道手術,5例為肝膽手術;觀察組男性20~71歲,平均年齡(45.5±3.5)歲,其中9例為胃部手術,8例為闌尾炎手術,7例為腸道手術,6例為肝膽手術;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性別、年齡、手術類型)表現(xiàn)無較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基礎護理,含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糾正、抗感染治療、禁食、營養(yǎng)支持;觀察組在以上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措施如下:①腸人工運動。術后護理人員需結合患者恢復情況,幫助患者進行上肢及下肢運動,促進腸道運動。②腹部按摩。指導患者及家屬掌握腹部按摩方法,按摩時,使用手掌,沿逆時針方向進行按摩,再沿順時針方向按摩,兩種方向交替進行,每次按摩時間保持在20分鐘左右,按摩力度根據(jù)患者承受力而定。③心理護理?;颊咝g后因疼痛或擔憂治療效果,容易出現(xiàn)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多和患者聊天,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列舉以往相關成功治療案例,對不良情緒進行消除。④腸道減壓。術后3天后,護理人員可使用負壓吸引器或開塞露對患者肛門進行刺激,促進盡早排便,起到腸道減壓效果。
1.3 觀察指標 觀察組兩組患者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發(fā)生率、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及腸道功能恢復時間[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對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做統(tǒng)計學分析,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計數(shù)資料,P<0.05時提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n=30)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發(fā)生例數(shù)為5例,發(fā)生率為16.67%;首次排氣時間(4.24±0.73)h、首次排便時間(8.25±2.18)h,腸道功能恢復時間(12.45±4.26)h;觀察組(n=30)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發(fā)生例數(shù)為0例,發(fā)生率為0.00%;首次排氣時間(3.12±0.51)h、首次排便時間(6.57±2.54)h,腸道功能恢復時間(5.23±2.17)h;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發(fā)生率更低,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及腸道功能恢復時間更短,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腹部手術是臨床治療中常見手術類型,術后許多患者出現(xiàn)粘連性腸梗阻情況,引起該疾病因素較多,麻醉時間、手術創(chuàng)傷大小、炎癥反應、供血等因素均可能誘發(fā)術后粘連性腸梗阻,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腹痛、腹脹等,如未及時采取有效處理措施,隨著病情加劇還可能出現(xiàn)狡詐型腸梗阻,致使患者死亡[3]。因此,護理人員應認識到腹部手術患者術后護理的重要性,科學、合理的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減少粘連性腸梗阻發(fā)生率。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60例腹部手術患者采取不同護理措施,通過腸人工運動、腹部按摩、腸道減壓、心理護理等措施,對患者心理不良情緒進行疏導,讓患者保持輕松心情配合護理人員進行上肢、下肢及其他運動,促進腸道蠕動,使腸胃功能盡快恢復。結果顯示,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后患者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發(fā)生率更低,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及腸道功能恢復時間更短,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腹部手術患者中,臨床應認識到術后護理的重要性,對其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減少患者并發(fā)癥,縮短腸道恢復時間,促進患者病情盡快康復。
參考文獻
張曉晨.綜合護理干預對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預防作用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8,13(17):170-171.
王曦,王昆.綜合護理干預預防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效果評價[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1(5):47-47,49.
羅莉,張愛華.綜合護理干預對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預防效果[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5,36(5):748-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