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平
(重慶賽迪工程咨詢有限公司,重慶 400000)
濕陷性是黃土本身的一個性質,并且受到天然黃土的影響和壓力作用,遇到水侵蝕以后,結構體就會產生一定程度上變化,強度也隨之產生變化。其實,導致黃土濕陷產生的原因主要由于地下積水、地下管道漏水、生活和工業(yè)污水等排入地下,或者是由于天然降水量較大使得地下水位上升而引起。同時,受到水的侵蝕,濕陷就會出現(xiàn)變形,并且黃土物質組成成分以及結構特征最終導致濕陷產生。濕陷性黃土對公路工程的工程危害主要表現(xiàn)為遇水后的不均勻沉降,引起公路路面大面積開裂、下陷,從而引起其他次生公路病害,進一步加劇黃土路基的濕陷性,引起惡性循環(huán)。所以公路工程中的濕陷性黃土路基的施工質量直接影響整個公路的施工質量以及后期運營期養(yǎng)護工程。
由于水會給路基填筑帶來很大的不利甚至是巨大的損失,且粉質黃土很容易受到沖刷流失,所以路基填筑前,應先按照設計文件要求做好反排水系統(tǒng),或者可以先做一些臨時排水設施,后續(xù)同步完善設計防排水系統(tǒng)。若設計文件的防排水系統(tǒng)不能滿足要求時,應提請有關部門進行設計變更補充完善,確保路基施工期間不受到水毀。
經過不斷的現(xiàn)場試驗,各種機械組合都做了試驗,最后發(fā)現(xiàn),簡單的推土機,配合平地機,再加上一臺自重大于18t 的振動壓路機就是最簡單、最經濟,也是最實用的一種組合。實踐證明,對于粉質黃土,凸塊碾等特殊壓實設備都是壓實效果不良,不經濟的選擇。
由于本例所處位置為半風沙半干旱的黃土高原地區(qū),無其他合適的填料,雖有紅粘土但運距遠,造價高,故選擇了就地挖方路塹粉質黃土利用的填筑方案。
在滿足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guī)范的前提下,同時考慮經濟可行的原則,經過試驗,選擇松鋪厚度29cm,松鋪系數(shù)為1.3,實際壓實厚度為23cm,這樣實現(xiàn)了最大的經濟效益,又符合規(guī)范要求。
含水量是制約壓實效果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土體只有接近最佳含水量的情況下才能獲得最大的密實度,因此要想得到理想的壓實度,就必須要控制好填料的含水量,規(guī)范要求含水量應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而經過我們對靖安高速公路L7 合同段的大量實驗,實踐結果表明,對于粉質黃土來說,含水量要取上限,即要取大于最佳含水量接近2 個百分點,甚至可以將含水量控制在大于最佳含水量3-4 個百分點,其壓實效果依然很好。
換土墊層法是濕陷性黃土地基常用的處理方法,包括灰土墊層法和素土墊層法,這種處理方法是將處理范圍內的濕陷性黃土挖出來并進行篩選,之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將篩選出的黃土與石灰或素土混合起來,對地基進行分層的鋪設夯實。換土墊層法的施工比較簡便,回填土的孔隙率小,密實度大,產生的壓縮變形小,灰土和素土的加入能使墊層的濕度、強度和隔水性大大提高;這種方法的處理范圍較小,只能消除小范圍內黃土的濕陷性。
灰土擠密樁是加固地下水位以上濕陷性黃土地基的一種方法。它是利用錘擊等方法,在土中形成樁孔,然后再分層填入灰土并夯實而成。在成孔和夯實過程中,原處于樁孔部位的土全部擠入周圍土層中,使距樁周一定距離內的天然土得到擠密,從而消除樁間土的濕陷性并提高承載力。擠密樁法與夯實、碾壓法不同,夯實、碾壓法是豎向加密方法,而擠密樁法是橫向加密土層,它主要是利用打樁機將鋼管套打入地基土層中,然后將鋼管套拔出,土層中就會形成打樁孔,最后,在樁孔中分層填入石灰土并將其夯實。這種方法能使地基土體更加密實,改善樁周圍基土的工程物理性質,能夠大范圍的全部或部分消除黃土的濕陷性;但是灰土擠密樁法的工藝比較復雜,如果地基土的含水量較小,還要做浸水處理,成本比換土墊層法高。
重錘夯實法主要適用于處理深度在1.5 m 左右、飽和度在60%范圍內的濕陷性黃土地基,是表層夯實的處理方法。重錘夯實法是采用2.5~3.5 t 左右的重錘,重復的夯打地基,在夯實范圍內,土的力學性質、物理性質都得到了改善,密實性增加、壓縮性降低,能減少甚至是消除地基的變形,還能形成一層弱透水層,降低地表水下地下的滲入量,優(yōu)越性非常明顯。
強夯法適用于工程場地的整片處理,其夯實范圍、夯實點的布置要合理,加固地基的原理同重錘夯實法是相同的,是將一定重量的重錘以一定的落距對地基進行夯實,壓實能更大,擊實的深度更深;夯實法要注意在含水量條件下進行。
濕陷性黃土擁有很強的潛在的危害性,為了能夠保證路基的結構安全,確保其能夠良好的應用,我們必須要加強對于路基病害的排查和治理工作。做到定期進行病害狀況和變形情況的監(jiān)測,做好防患措施,從而減少濕陷性黃土對于路基產生的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