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究發(fā)展中心于2008年開始啟動知識管理研究工作,并逐步在研究院知識管理部門的帶領下持續(xù)發(fā)揮研究院知識管理技術支撐作用,找準定位,探索并解決知識共享與保密安全的矛盾問題,制定了研究院知識管理戰(zhàn)略綱要、知識管理“十三五”發(fā)展規(guī)劃,建立并逐步完善研究院知識管理標準體系,研發(fā)中心代表研究院申請的2項知識管理國家標準獲得頒布,開發(fā)建設了一套符合保密安全要求的知識管理系統,承擔了科技部“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及多項院級技術基礎課題,形成了“戰(zhàn)略規(guī)劃—系統開發(fā)—標準制定—技術研究”等多維度體系化的發(fā)展思路,是軍工企業(yè)知識管理起步較早、發(fā)展成體系、成果顯著的單位,知識管理工作也于2018年被納入質量程序文件進行管理,知識管理研究及實踐成果還獲得了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
研發(fā)中心作為研究院知識管理技術支撐部門,自2011年開始建設研究院知識管理系統,形成了包括知識庫、知識地圖、知識社區(qū)、專家黃頁、知識產權、院級課題、科技成果管理等多個模塊,實現了知識產權在線申請、院級成果在線申報及打分評審。知識管理系統中入庫知識逾2萬余條,涵蓋專業(yè)、型號、崗位等多個維度,支撐研究院技術基礎課題、知識產權及成果管理等功能,并將與人力資源系統實現集成,后續(xù)員工在職稱申報時知識產權和成果數據可實現自動抽取。2017年,研發(fā)中心在知識管理考核中名列第一,組織知識、創(chuàng)意知識貢獻量居研究院第一。
對標NASA、華為等國內外創(chuàng)新企業(yè),研發(fā)中心在知識管理方面依然存在較大差距,15年來的預研創(chuàng)新成果未能全部得到積淀和傳承,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根據信息化系統保密測評要求,系統經歷了架構更改及功能模塊完善,目前正開展4期建設。根據研究院主管部門的要求,每年有專業(yè)梳理、專家訪談、專利申請、院級科技成果等知識入庫。但必須清醒的看到,目前員工自發(fā)使用系統上傳知識、共享知識、利用知識的熱情和頻率還不高,知識管理系統不能等同為可實現文檔電子化的信息化平臺。
通過近2年的建設開發(fā),已經實現了與知識產權管理、院級科技成果管理及研究院技術基礎課題管理等業(yè)務的融合,但還未能有效支撐設計、試驗、生產制造等預研項目管理等各項業(yè)務,在一定程度導致員工參與度不高。
目前,入庫知識達人均10條,且涵蓋了研發(fā)中心所有專業(yè),但在日常工作中尚未形成“有技術問題上知識管理系統找答案”的氛圍,其原因在于:一是員工對于新系統的熟悉程度還不夠,尚未形成習慣性操作;二是由于系統在操作便捷及用戶友好性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三是由于知識質量及價值無法滿足員工需求,成了“廢知識”,知識挖掘及知識推送還未能真正形成。
利用知識管理系統將中心已有項目、合同、經費等經營基礎數據歸檔和整理,并根據基礎數據進行統計計算,通過對經營基礎數據的分析不斷提出經營管理舉措,提升經營管理效率。
借助知識管理系統的專家網絡功能打造專家黃頁,展示中心級及以上專家,以及“草根”專家的成果和水平,還可以對專家進行提問,使專家在項目管理、技術把關、專業(yè)交流等多個方面發(fā)揮作用,加強知識挖掘,促進隱性知識的顯性化。
借助知識管理系統的培訓考試模塊,將專業(yè)、型號、崗位等維度的知識整理為培訓材料,以促進新員工、項目團隊成員的自我學習和能力提升。
一是項目申請立項階段的知識管理。在借鑒已有成功立項項目論證經驗的基礎上開展項目論證及立項申請,促進項目立項成功。這一階段用到的知識包括該方向項目管理流程,該方向成功立項項目申報書、經費概算書,相關領域、專業(yè)知識,該方向專家信息。用到的知識管理方法及知識管理活動包括知識識別、培訓學習、專家經驗和同行協助4個方面。
知識識別。識別出當前項目執(zhí)行過程中需要用到的知識點,以及當前項目成員的知識差距。
培訓學習。項目團隊成員對可借鑒的參考知識進行自行學習和培訓。
專家經驗。梳理以往相關項目的成功與失敗經驗,以及內、外部專家的經驗。
同行協助。找到同類項目的同行人員,納入到當前項目的可用資源池中。
輸出物為項目知識計劃表,以目標為導向,針對項目研究目標擬采用的知識梳理、知識收割等方式對項目研究成果、科技成果及知識產權、經費執(zhí)行等形成策劃,形成知識計劃表。
二是項目執(zhí)行階段的知識管理。主要利用已有的項目知識、專業(yè)知識協助項目執(zhí)行,并在重要階段進行知識收割和知識萃取,形成項目階段性成果。這一階段用到的知識包括該方向項目管理流程,相關專業(yè)知識、崗位知識及項目萃取知識。用到的知識管理方法及知識管理活動包括事后回顧、知識社區(qū)和專家經驗3個方面。
事后回顧。在項目重要節(jié)點仿照美國陸軍、華為公司開展事后回顧,進行知識收割,有助于項目持續(xù)改進。
知識社區(qū)。項目團隊在知識社區(qū)中借助項目管理模塊和知識社區(qū)進行項目執(zhí)行、協同工作。
專家經驗。向專家、同行求助,掃清項目中的問題,不再讓項目卡殼。
輸出物為知識收割成果、經驗總結、案例總結、知識產權成果。
三是項目驗收階段的知識管理。在項目完成后,利用知識管理方法,面向未來思考,有效提高組織未來相關類似項目的執(zhí)行。這一階段用到的知識包括該方向項目管理流程、相關專業(yè)知識、崗位知識及項目萃取知識。用到的知識管理方法及知識管理活動包括知識收割、知識分享和知識更新3個方面。
知識收割。項目結束后收割項目技術、管理等方面的成果,通過自我寫作或者采訪的方式挖掘出潛在的經驗。
知識分享。基于收割的成果分享推廣,讓此項目所產生的知識為組織所受益。
知識更新。更新組織已有的相關知識信息,如流程、經驗案例等。
輸出物為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經費執(zhí)行情況報告、知識收割成果、專利及科技成果。
四是項目成果發(fā)布階段的知識管理。結合預研項目特點,在項目驗收完成后利用知識管理系統的“成果發(fā)布”模塊,整理預研項目成果,并對研究院各型號“兩總”進行發(fā)布和推送,以促進成果的轉化和項目劃轉。這一階段用到的知識包括專家信息,相關專業(yè)知識、崗位知識及項目萃取知識。用到的知識管理方法及知識管理活動為成果發(fā)布,將項目成果在知識管理系統中向型號“兩總”及研究院領導進行發(fā)布,促進后續(xù)成果轉化。
輸出物主要包括成果發(fā)布報告、專利及科技成果、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報告。
為了使知識管理工作更好地支撐項目管理,后續(xù)還可以對知識管理工作、知識管理系統進行完善,重點在以下2個方面開展工作。
探索基于本體的知識、模型和工作流模型,集成應用于協同設計過程中,不同設計用戶獲取、提供有用的知識,在知識管理系統建立項目管理協同平臺,逐步探索嵌入專業(yè)軟件及工具,實現在線編輯、在線設計。
目前,知識管理系統與業(yè)務流程的結合還僅局限于科技成果、知識產權、院級課題管理等方向,與辦公自動化系統還未完全實現集成,后續(xù)將進一步探索和實踐基于業(yè)務流程、崗位的知識推送和挖掘工作,如針對某項目開展研究的過程,系統可以自動實現對研究階段、專業(yè)、崗位的知識推送,對業(yè)務流程中關鍵知識點、知識流和控制環(huán)節(jié)進行提煉,發(fā)現存在的問題,以提高技術研發(fā)及管理效率,確保工作質量。
作為知識型企業(yè),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究發(fā)展中心在項目管理等經營活動中將以知識為中心,形成知識沉淀、知識投入、知識共享、知識轉化、知識創(chuàng)新的生態(tài)“知識鏈”,更好地支撐預研創(chuàng)新工作,提升經營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