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佳 顧周霆
在《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的教學評價中對1節(jié)課的基本要求是開始有隊列、準備兼體能、教材三個一、復習成環(huán)形、放松內(nèi)容化、少講需多練、安全組織妥,意在提高1節(jié)體育課的教學效果,保障學生的練習密度和運動強度,以確保體育課的實效性,而“少講多練”意在保障學生的練習時間。小學生運動技能的學習、掌握、運用以及體育情感、態(tài)度、行為品格等方面都與落實合理的練習時間和練習密度密不可分,在體育課中如何做到“少講多練”,還能確保達成教學目標,值得認真思考。
一、課前約定奠基礎,課中互動助調(diào)控
在體育課中,良好的課堂紀律和活躍的課堂氣氛是相輔相成的,有些教師擔心課堂活躍會破壞課堂紀律,但從學生的心理角度設計情境互動,感受課堂氣氛并把控課堂紀律,二者是統(tǒng)一的,相互促進的。
(一)約定提前,“巧滲”公約
在課前準備中,除了場地和器材,教師應落實安全意識,對意外情況進行預設,并將應對的安全措施進行提前滲透,無論是常態(tài)課還是借班上課的公開課或評比課中,教師在提前接觸學生的短暫時間中,如果能充分利用好這寶貴的時間將會為課堂增彩。如,提前約定課中的安全問題、行為要求、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等。
案例:在1次優(yōu)質(zhì)課評比中,教師在課前10分鐘與所任教的學生見面,教師簡單的自我介紹后,將手中自備的上課道具發(fā)給學生,說“我這里有很多‘小蘋果,獎勵給紀律好的小朋友,請大家悄悄地藏進口袋,并且檢查口袋里有沒有尖銳的物品,頭上有金屬發(fā)卡的請拿下來……老師有1個有趣的游戲想不想玩,當然我有一個小要求,在跑動過程中不能推擠拉,要與其他小朋友們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遇到墊子請繞行”等安全提示。
分析:通過教師的簡短“約定”,不僅可以有效地落實安全意識,而且可節(jié)約課中講解的時間。
(二)口令調(diào)控,“互動”增效
在課堂中學生自發(fā)地與教師進行的互動口令或在游戲環(huán)節(jié)中滲透安全提示,可有效地減少講解時間。
案例:技巧前滾翻教學中,在課堂前約定互動是:教師說:“小刺猬”,學生回答:“滾得圓”,學生練習1次前滾翻動作;教師說:“1-2-3”,學生回答:“快靜齊”,學生迅速安靜地站于墊子一側(cè),對于完成動作的學生,教師及時給出肯定和表揚。
分析:教師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活躍課堂氣氛,在互動口訣中滲透教學重難點。如,前滾翻教學中互動口令為“小刺猬滾得圓”;在球類的教學中,也可利用學生的手抱球,與教師互動拍打球發(fā)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調(diào)控課堂紀律。這些有效短促的互動方法代替了“眼睛看老師、注意力集中、安靜”等蒼白無效的字眼,從而增加課堂中的有效教學和練習時間。
二、提問啟發(fā)誘思考,“拋點”觀察引探究
體育課是由教師講解、動作示范和學生練習等基本要素構建而成,教師講解示范、優(yōu)生示范在課堂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并會直接影響學生練習的密度與技能掌握程度。
(一)啟發(fā)適時,“精簡”概括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用盡可能少的時間和簡單易懂的語言將技術要領、組織形式等方面講清楚,使學生聽得懂,學生才能落實。因此,教師須明確講解的目的性、講解內(nèi)容的準確性和時機等,還應適時啟發(fā)學生,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學習。
案例:在跨越式跳高教學中,教師提問:“如果前方有1個障礙物,你將怎樣過去?”學生回答說:“繞過去”“跳過去”“跨過去”等??此破胀ǖ奶釂枺瑓s調(diào)動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喚醒了學生的動作記憶,激發(fā)練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在學生進行自主跳過一定高度的練習中,教師提問:“如何讓自己跳得更高?”學生回答說:“蹬地有力、充分,還要擺臂……”由此,引出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與教師直接說出重難點的教學效果要好。讓學生帶著問題練習比教師直線式教法更能啟發(fā)學生,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
分析:對跳高技術動作的有效提問,學生的簡短回答,促使學生積極參與。
(二)探究引導,“拋點”明確
案例:在滾翻教學中,在小墊子的近端畫有2個圓圈和1條弧線組成的小汽車圖案(圖1)。教師開始示范時,先拋出問題,“請觀察老師的手放在哪里,腳的位置在哪里?”示范動作完成后,學生回答“手是放在‘汽車輪胎上,靠近墊子邊,腳靠近小墊子”。技術動作示范前的設問至關重要,刻意卻不露痕跡地給學生指明探究方向,抓住技術重點將其放大,而又留出自主學習的余地,避免了讓學生看示范后不明確動作要領。
分析:為了使學生明確動作要領,除了示范正確,方向清晰,教師還須拋出思考的“點”,讓學生的觀察有目的性和內(nèi)容化,以點及面,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明確要點。在畫有有趣的小墊子進行練習,不僅有助于解決了課的重難點,同時生動有趣味性。
三、組合變化促掌握,多練積累促提升
精簡少講是為了保障練習密度,更科學地落實“多練”。結合《綱要》的精神和“教材三個一”,即有單一的身體練習和以此為核心的組合練習、游戲(或比賽)等,為更高效的“多練”課堂教學模式提供了方向和準繩。
(一)多樣組合促運用
組合的練習方式有“動作+動作”“動作+體能”“動作+情境”等,而每一種組合方式的側(cè)重點還是有所不同。如,“動作+體能”組合是在鞏固技術的基礎上實現(xiàn)體能提高,“動作+情境”是在鞏固技術的基礎上實現(xiàn)運用,讓學生能學以致用,防止學了技術不會比賽。教師可以通過一節(jié)課中的“優(yōu)質(zhì)組合”,多樣的練習方法,促其“多練”。
案例:《籃球:同側(cè)步持球突破》一課中,在學生原地練習單一技術動作環(huán)節(jié),即跨步拿球+蹬跨運球,學生利用豎放的小墊子練習同側(cè)步持球突破+運球返回,之后教師組織1對1練習,即1人防守移動,1人做同側(cè)步持球突破+行進間運球,將單一的同側(cè)步持球突破動作和比賽情境結合起來,實現(xiàn)最終的運用,并且巧用突破后的運球組合動作和防守隊員的移動,有效增加了練習密度。
分析:籃球的技術學習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比賽,將單一技術動作結合“防守進攻”意識,為“運用”單元教學打下基礎。
(二)反復練習促提升
案例:在一年級的前滾翻成直腿坐的教學中,普遍存在的錯誤動作是雙手支撐太靠前,教師應及時暫停,進行集體糾錯,并充分利用學生的合作練習“胯下猜數(shù)字”環(huán)節(jié),讓同伴進行帶著任務觀察動作,幫助其糾錯,通過反復交換練習,提高學生對動作的認知感,促使其進步。
分析:在學生自主練習或合作練習中,教師的巡回指導至關重要,從中可以總結出技術動作的易犯錯誤是什么,針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可以制訂出解決的方法,引導學生多練習。普遍共性問題集體講解,個性問題就個別糾錯,無需暫停教學進程而影響練習密度。
四、師評互評多樣化,切點評價添成效
有效評價是引導課堂氛圍和改進技術重要途徑,分為師生互評和生生互評。師生互評中,“你真棒!”“做得真好!”之類的評價太過寬泛,對于學生的觸動并不深,因此須加入具體而有針對性的評價。同時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 學生反思自身的表現(xiàn),實現(xiàn)教學相長。生生互評對于學生的語言能力、情感表達和交往能力具有促進作用。
案例:在水平三蹲踞式跳遠練習中教師請優(yōu)生示范,在示范前,教師拋出:“請觀察他的腳是怎么樣”,示范后,“同學們,他做的好嗎”,學生回答說:“好”,教師追問:“好在哪里呢?”并表揚其起跳腳滾動落地起跳,雙腳腳后跟落地屈膝緩沖,教師做出有關技術動作重難點的引導性的評價,比教師的令行禁止更為強而有效。
分析: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切入點”和評價“切入點”,組織學生互評,更好地掌握動作重點。而對于課程中必然存在的部分身體素質(zhì)或?qū)W習能力偏弱的學生,滿含關愛與鼓勵的評價則是他們體育學習的強心針,同時也引導了班內(nèi)學生友愛互助、團結合作的體育精神培育。
五、隊伍調(diào)動宜簡單,場地布置需用心
隊列隊形的選擇與運用要切合實際,為了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隊伍調(diào)動的簡單實效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練習密度和教學任務的完成。課前可以在場地上做好標記,使學生快速找到指定位置。課中應遵循從簡調(diào)動,盡量做到“一動到位”。如,將講解和示范的隊形和學生練習的隊形結合起來,避免講解示范與練習時的隊形多次頻繁調(diào)動。
案例:在前滾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已經(jīng)在課前擺放好了小墊子和標志墊,學生在教師的口令下找到相應的墊子,并且所有的練習均在墊子附近,如,墊前、墊后、墊上或墊子的一側(cè)。為了防止小墊子在練習中亂了位置,將標志墊放在墊前作為標志墊,在滾翻課中也可利用于優(yōu)化動作的器材,這樣,既固定了學生的位置,又提高的器材的利用率,并且教師的口令下達簡單易懂,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
分析:在課前備場地和器材,做好后勤工作,是保障1節(jié)課順利進行的“物質(zhì)基礎”,需要“瞻前顧后”,多些用心的思考。
綜上所述,少講多練是順應體育課程改革的一種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效果。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熟悉和鉆研教材,并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制訂有效的機制,不斷實踐、總結,以實現(xiàn)體育教學質(zhì)的飛躍,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鄒軍權,李志勇.正確理解“兩點”提高“組合”效果[J].中國學校體育,2017(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