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爽
(西安音樂學院,陜西·西安,710061)
2019年,喜逢我的導師劉暢標教授90壽辰,我的內(nèi)心既激動又有些忐忑,心中充滿了感念但似乎很難用語言娓娓道來,回想構(gòu)思了許久,才開始提筆。要把這么多年的時光、點滴濃縮,我一遍遍地回想當年的瑣事和經(jīng)歷,宛如滿懷深情的翻閱一本沾了些許灰塵的故事書。怕自己寫不好,又怕自己華麗贊美的辭藻太少,不能體現(xiàn)劉老師歷經(jīng)90載收獲的春華秋實,但與此同時,又覺得這是件特別幸運的事情。
2003年9月,我毅然辭掉了湖北黃岡師范學院大學教師的工作。辭職的原因也很單純,一是不喜歡那個地方,二是不想受任何牽制繼續(xù)深造學習。當時的實際情況是:繼續(xù)留在武漢已是不太現(xiàn)實的選擇。我依依不舍地拒絕了武漢音樂學院陳老師的挽留,最后決定先回到位于蘭州的家里。
第一次聽到劉暢標老師的名字是在1998年的時候。那時我從蘭州坐火車到西安,跟當時的西安音樂學院鍵盤系主任李偉老師學習。每次上課李老師都會上很久,我總會問一堆問題,他一邊演奏示范一邊給我講解,每次的鋼琴課都特別愉悅。記得有一次去上課,李老師對我說:我們這兒可以招研究生了,你要是想考,我可以給你引薦劉暢標導師……。雖然當時我還不完全符合報考條件,但是這在我心中埋下了一粒種子。后來我在武漢音樂學院學習、去北京上課,逐漸對各個地方和學校有哪些知名專家和教授都有了了解。
辭職回到蘭州之前,我就在想:西安離蘭州比較近,劉暢標老師就在西安音樂學院,這是一個能讓我繼續(xù)深造和提高專業(yè)水平的大好條件。我決定一定要找到劉老師拜他門下繼續(xù)學習深造。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來到西安音樂學院家屬區(qū),從一位拄著拐杖、正在曬太陽的老大爺那兒,打聽到了劉老師的家。開門的是劉老師的愛人馮老師,我說自己是慕名來拜訪劉老師的,馮老師說劉老師正在上課,讓我稍等。我坐在客廳的沙發(fā)上,聽到劉老師在上課,講的是彈奏時重量的轉(zhuǎn)移和傳遞。從沒見過劉老師的我開始通過聲音想象他的模樣,說話聲音響亮、渾厚,發(fā)音吐字好像央視播音員……,這是我當時的第一感受。過了一會兒,上課的房門開了,走出來一位身體硬朗、面色紅潤、精神矍鑠的老人。知道了我的來意,劉老師在上課的房間接待了我,并讓我彈一些作品給他聽。當時我的手腕因為搬東西扭傷還未完全好,所以我就彈了一組巴赫的平均律。我彈得時候,劉老師很專注地聽,而且不停地換地方聽,還走到屋外陽臺上去聽。因為手傷不能多彈,彈完后我問劉老師:還需不需要再彈?他一邊說著“不用了”,一邊迅速拿起筆記本和鋼筆準備記錄。我當時心想:劉老師對于一位初次謀面的學生都如此認真細致,那要真成為他的專業(yè)學生是多么幸運的事。我記得劉老師先問我的手傷情況,然后問我的學琴經(jīng)歷,從什么時候開始學琴?跟哪些老師學習過?都彈過哪些教材和作品?等等。當說到在武漢音樂學院學習,我的老師是陳婉教授時,劉老師有些興奮地直了一下腰,抬頭對我說:你是陳婉的學生啊,陳比綱的姑姑,也是廣東人,我們認識,曾經(jīng)一起當過評委……。此時我心里的緊張稍稍平復了一些。當說到與童忠良教授學習和聲學的經(jīng)歷時,劉老師也比較高興,說他知道這位專家。最后,我表達了自己對鋼琴學習的熱愛和執(zhí)著,及這么多年來自己的學習感觸,聊了聊我今后的學習打算和規(guī)劃。從劉老師家出來,我提起來的心終于放下了。
如今,我依然從事著鋼琴教學,教學的時間越長,越發(fā)覺得劉老師教給我的、影響我的,在真正的教學中都無比的受用。
劉老師是一位自身修養(yǎng)很高的師者。他不會因為學生沒學會、或是沒練好、錯誤很多等就發(fā)脾氣、不耐煩。記得研一時的公共課排得很滿,練琴時間相對減少。有幾次去上課,我一進門就吵吵:課太多啦,都沒時間練琴。而劉老師卻笑著開始講作品:應該怎么理解、怎么彈、如何入手練習……,根本不對接我煩躁的情緒。哪怕你沒練琴,也是如此。劉老師對學生向來都是有教無類,他從不會放棄問題多、條件差、學得慢的學生。
劉老師為人隨和、謙虛低調(diào)。在劉老師家,除了與鋼琴藝術(shù)有關(guān)的東西外,其他物件都很普通。這與我想象中的知名教授的家有很大的出入。當?shù)弥獎⒗蠋煆男〉酱笞x的都是天津、北京的名校,有很多同學都成為新中國各界的“名人”,但劉老師從未刻意說起這些。即使對于特殊年代的遭遇,他也看得淡然。
劉老師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重每一位學生。在每場音樂會曲目的選擇和畢業(yè)論文的選題上,劉老師都會與學生商量,陪學生一起聽曲目、選作品,并給出合理的建議。對于學生在音樂會中出現(xiàn)的瑕疵和失誤,劉老師也不會責怪和訓斥學生。而是耐心地幫助學生分析原因,并認真思考在今后的教學中如何解決和避免這些問題。
“活到老,學到老”是劉老師學習和教學的座右銘。在《鋼琴藝術(shù)》2010年第8期《生命不息 學習不止——訪劉暢標教授》中,劉老師提到:要一直學下去,從不后悔。在“文革”結(jié)束后,劉老師繼續(xù)到北京去聽朱工一老先生的課,并做詳盡的筆記。由于劉老師在正式從事鋼琴教學之前,對練習曲的關(guān)注度不高,所以在從事教學之后,為了彌補這方面內(nèi)容的缺失,劉老師在教學之余勤能補拙,利用休息時間把教學中要用的練習曲全都自己過一遍,掌握每首練習曲的技術(shù)內(nèi)容和訓練目的。
在我讀研時,劉老師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因為腿腳不太好,所以平時基本都是學生去家里上課。但遇上專家講學和音樂會,劉老師都會蒞臨現(xiàn)場。
劉老師用愛澆灌著每一位學生。在研究生學習階段,劉老師給自己的研究生開了一門課——“鋼琴教學法”。我印象特別深的是,劉老師在第一節(jié)課講到:“要愛你們的學生,如果你不愛自己的學生,那你根本就不想教,也教不好”。我現(xiàn)在日常的鋼琴教學中,愈發(fā)感受到老師的這些話字字珠璣、言之鑿鑿。
還記得在我舉行音樂會之前的幾次課上,劉老師避而不談音樂會,而是問我最近睡得怎么樣?吃得好不好?我心中明白,老師是怕我壓力太大,想讓我在音樂會之前保持輕松的狀態(tài)。
還記得研一第二學期開學時,劉老師送我了兩張碟片。這是劉老師去逛唱片店時,覺得這兩張碟片很棒,于是買下來送給了我。我留在鋼琴系任教之后,劉老師就去北京享受天倫之樂了,雖相距千里,但時常掛牽著我,經(jīng)常打電話叮囑我要有自信,幫我解答教學與生活方面的諸多問題。劉老師對于我,對于他所有的學生無不充滿著“愛生如子”的內(nèi)容和篇章。
劉老師會根據(jù)每一位學生的專業(yè)情況制定專屬的學習計劃,提前將每一階段的學習目標列出來,引領(lǐng)學生不斷向前。
記得考研那年,我的初試成績很高,在復試結(jié)束沒多久,錄取通知還沒有接到。劉老師打電話跟我說:“雖然不能完全確定你能不能上,但是分數(shù)很高應該沒問題,就按照已經(jīng)考上的來……?!眲⒗蠋煂⑽已芯可暌獜椖男┣?、舉行三場音樂會、每場音樂會的曲目有哪些,以及擬定了三個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我當時既震驚又感動。于是沒過多久我就恢復上課了。
在研究生第一場音樂會成功舉行之后,緊接著下一周劉老師就馬不停蹄地給我的新曲目——肖邦瑪祖卡上課了。因為劉老師計劃中的第二場音樂會,要全部彈肖邦瑪祖卡。按照學校要求,碩士階段只需舉辦兩場音樂會就可以,但劉老師為了讓我多加歷練,進一步提高舞臺演奏能力,就多加了一場音樂會。但遺憾的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發(fā)生,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教學秩序,我的這一場音樂會也因此取消了。直到今天,我都覺得自己虧欠老師一場音樂會。
劉老師的備課筆記認真詳盡、言語擲地有聲。直到現(xiàn)在還記得老師在肖邦的一首作品的顫音記號旁寫了一句“吹皺一池春水”,隨手翻上幾頁,樂譜上詳盡的備課記錄和標記密密麻麻,無不凝結(jié)著劉老師潛心研究和鉆研的心血。劉老師會按照作品的難易程度給作品排序,方便給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學生練習。在詳細的標記中,有對樂譜力度記號的調(diào)整、對音樂情緒的注解、特殊的指法標記、演奏版本的對比、技術(shù)難點的標注以及一些簡短的彈奏提示和感悟。劉老師說,有的標注也是為了自己練習而寫的。
劉老師從沒有停止學習。他自己在家看、聽、研究樂譜,掌握最前沿的鋼琴音樂信息,思考該如何更好地教學。有專家來講學、開音樂會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劉老師的英語非常棒,很多時候會在現(xiàn)場給大家做翻譯和補充。
劉老師的教學靈活多變、因材施教;教學曲目內(nèi)容豐富、風格迥異。在跟隨劉老師學習的過程中,我不斷接觸到一些小眾的、不太常見,但內(nèi)容豐富的作品。我的畢業(yè)論文《〈戈雅畫意〉初探》就是19世紀西班牙作曲家格拉納多斯的一部鋼琴組曲。
即使是篇幅短小的作品,劉老師也會引導學生不斷有新的發(fā)現(xiàn),使學生更有興趣的練習,調(diào)動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并且饒有趣味得喜歡上這首作品。記得研一入校之前,劉老師就給我布置了一堆斯卡拉蒂奏鳴曲。當時我還很疑惑,研究生不是都彈篇幅長、技術(shù)難的作品嗎?怎么還要涉獵這些小篇幅的練習曲?但后來通過劉老師的細心講解、引導和示范,我對音樂的理解、音樂表現(xiàn)、音樂處理等方面收獲頗豐。
劉老師總是通過啟發(fā)式、引領(lǐng)式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從沒有舍棄嚴格的要求與高標準,他會堅定的讓學生知道:你必須得這樣完成,你能做到,我會陪著你。
在西北地區(qū)的鋼琴界,導師“劉暢標”的名字家喻戶曉。劉老師為了支持國家的音樂教育,獻身于西北鋼琴事業(yè),無怨無悔、勤勤懇懇、辛勤耕耘六十載。他見證了中國鋼琴藝術(shù)近百年來的發(fā)展歷程,作為傳承者和引領(lǐng)者之一,他為西安音樂學院鋼琴演奏和教學的奠基與發(fā)展,以及鋼琴學科的建設(shè)和完善付出了畢生的心血,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的鋼琴人才和學者,他的學生遍及天下,其中大多均已成為各大院校鋼琴演奏與教學的中堅力量和學科帶頭人。
跟隨劉老師學習,我從心里愛上了鋼琴演奏,愛上了舞臺。對于應該怎么學琴、怎么彈好琴、怎么教好琴等更加清晰和明確。劉老師對鋼琴藝術(shù)的無限探究與執(zhí)著深深感染著我。所有這些對我今后的自我學習和教學都有重要的指導性意義。劉老師幫助我完成了人生中的一個夢想:在鋼琴藝術(shù)方面繼續(xù)深造,完成研究生學業(yè)取得鋼琴演奏碩士學位。
對物質(zhì)名利的淡泊,心中只有學生的成長和自己的音樂理想。劉老師展現(xiàn)了一位鋼琴教育家的圣潔靈魂,是我心中永遠的榜樣。我希望我能把劉老師教給我的東西教給我的學生,我希望自己對學生的引導就像劉老師曾給我的引導一樣,我希望我能履行劉老師的言傳身教來影響我的學生。
劉老師對鋼琴事業(yè)的熱愛執(zhí)著、孜孜以求、開拓進取的精神,他為人師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高尚師德,他因材施教、甘于奉獻的教育方式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楷模。在我心中,劉老師對鋼琴藝術(shù)事業(yè)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的追求如一盞永不熄滅的燈,激勵著我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