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要峰 顧林元
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xiàn)在“痕跡管理”比較普遍,但重“痕”不重“績”、留“跡”不留“心”……這種狀況必須改變。日前,中紀委機關報再度發(fā)聲:“痕跡主義”迷失干部工作方向。可見其危害不容小覷,必須引起高度警惕。
近年來,“痕跡管理”作為一種工作方法被軍地各部門廣泛引入使用,通過借助圖片、文字、視頻等方式實時記錄和反饋工作進展,起到了壓實責任、推廣經驗、跟蹤督導,確保工作高效落實的作用。但若一味追求留痕,凡事以痕跡評優(yōu)劣,日常戰(zhàn)備、訓練、教育、管理不看效果如何,只看各類本、表、簿、冊是否統(tǒng)一、齊全,照片、視頻、課件是否精美、完備,無疑會背離初衷、走向反面,落入形式主義的窠臼,推波助瀾,變成“痕跡主義”。
光留痕不落實是形式主義,之所以出現(xiàn),一是政績觀不端正。部分機關干部習慣于盯著上級看、圍著領導轉,對下指導搞自我設計、自我循環(huán),高高在上布置工作,而對基層官兵所思、所憂、所盼缺乏感知。借助搜集的材料搞指導,無異于使用老鼠設計的捕鼠器,到基層檢查調研自然難以發(fā)現(xiàn)深層次問題,只能走馬觀花,看見什么查什么,什么好查查什么,各種“痕跡”便成其顯示存在的“救命稻草”。二是評價機制不科學。機關不考慮各單位接受工作的態(tài)度、部署工作的速度、推進工作的力度,單純以工作留痕為指標進行考核,為了迎合檢查,基層必然會避重就輕,不惜花費大氣力搞形式、整材料、造數(shù)據,助推形式主義滋生蔓延。
落筆不等于落地。立說立行,立查立改,才能務求實效。首先要轉變作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經常深入基層檢查督促、現(xiàn)場辦公、上門服務,實行面對面指導,經常開展基層調查研究,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基層建設的特點規(guī)律,認真研究基層建設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在下基層、知基層、懂基層中提高決策質量,推動工作落實。其次要優(yōu)化考核設置。厘清工作留痕與“痕跡主義”的界限,堅決摒棄缺乏實際行動和具體措施的做法。把官兵的真心點贊作為評價工作成效的首要標準,將日常監(jiān)督、臨機抽查、官兵滿意度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多層面印證、多標準評判。
“痕跡主義”如同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它讓工作停在嘴上、寫在紙上、掛在墻上,看起來聲勢浩大格外重視,層層疊疊卓有成效。實則機關檢查基層,聽準備好的匯報、看整理好的資料、走安排好的路線,凸顯機關指導有方;下級哄騙上級,把想法說成辦法、把辦法說成特色、把特色說成經驗,且有各類資料留痕,反映基層工作靈活,上下都很滿意?!昂圹E主義”之下,政策不落地,工作不見效。循環(huán)往復,機關基層回避矛盾、淡化責任的問題就會愈加突出。
責任意識缺乏,究其原因,一是擔當意識不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反復強調,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敢于擔當,敢于堅持原則,并帶頭示范,以上率下。但有的思想作風不正,怕傷“羽毛”,來了工作上推下卸,看到問題熟視無睹;有的工作作風不實,拈輕怕重,遇到困難繞道走,碰上棘手問題怕沾手;有的領導作風不好,怕吃苦頭,只想空調房不想訓練場,只想拍板決策,不想摸爬滾打。二是擔當能力缺失。特別是部分基層干部,訓練抓不好、教育不走心、管理不入流,靜不了心、穩(wěn)不住神,能力不強擺拍在行、水平不高作秀有招,工作中執(zhí)行走偏、落實走樣。力求多“留痕”,既可以讓“擔當作為”有據可查,又能在出亂子時逃避問責。
敢于擔當,決不能空喊口號。作為干部,首先要敢擔當?!疤斓厣耍幸蝗水斢幸蝗酥畼I(yè);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勤?!睋煵煌?,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擔事不躲,堅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事業(yè)觀;擔難不怯,敢于直面矛盾,創(chuàng)新求變,攻堅克難;擔險不畏,不因噎廢食,縮手縮腳。其次要有能力。有能力才能真擔當。必須下大氣力苦練內功,善于用辯證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底線思維觀察分析問題,提升科學決策能力;結合演訓任務練謀略、練戰(zhàn)法、練技能,增強聯(lián)合作戰(zhàn)指揮能力;強化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維,提高運用法治方式開展工作的能力。
“上面千把錘,下面一根釘?!泵鎸Χ鄠€“上級部門”,為得到肯定,基層每項工作都要精心準備,為得到上級肯定,留足資料備查。難怪有的基層干部說:在工作開始像是“沙和尚”,有多少擔子都得扛;中間像是“孫悟空”,再強的妖怪都要打;最后像是“豬八戒”,什么功勞都與己無緣。為確保每項工作、大小檢查都能抱出幾大檔案盒材料,戰(zhàn)士抄壞了手、干部憋壞了腦。一年到頭,看看與戰(zhàn)斗力提升幾乎沒有關系的一堆堆材料,想想熬夜加班年假不休、妻兒老母的埋怨,官兵傷透了心。
分析原因,一是工作理念有偏差。鄧小平曾講:“檢查我們黨和黨員的工作,不能只以‘努力’二字來衡量?!硪环N是工作看起來忙得很,但是違反了政策,脫離了群眾,損害了黨的聲譽。”“痕跡主義”增加基層工作難度,浪費時間精力,官兵難免反感、質疑。二是率先垂范作用不明顯。問題在基層,根子在機關?!吧嫌兴?,下必甚焉?!睓C關領導跳不出慣性思維的窠臼,熱衷于考背題、查筆記、看報道,基層官兵就很難從“痕跡主義”中解脫出來。
對此,首先要強化官兵為本的理念。一切工作回歸以官兵為中心這個初心,暢通官兵監(jiān)督渠道,對“痕跡主義”苗頭及時發(fā)現(xiàn)、從嚴從快處理,包括“痕跡主義”在內的一切形式主義自然無地存身,求真務實的好傳統(tǒng)好作風便能發(fā)揚光大,官兵才能更加堅定信黨愛軍的信念和信心。其次要強調領導帶頭抓整改。剔除不必要的“痕跡化”檢查,把對象相同、內容相近、標準相似的基層臺賬“合并同類項”,嚴格控制各部門通過非正式渠道向基層下通知、提要求,從源頭上杜絕“痕跡主義”。
時代在變,戰(zhàn)場在變,但軍人的主責主業(yè)始終沒有改變。面對時代大考和主席“勝戰(zhàn)之問”,全軍官兵群眾性練兵比武開展得如火如荼,欣喜之余卻也發(fā)現(xiàn):議訓會頻繁了,沒問題也要講三五分鐘,否則就是不重視,也不便于記錄;考核、出勤登記統(tǒng)計項目多了,實際參課、參考率卻降低了,否則表格填不完;貼近“實戰(zhàn)”的教案多了,管用實用的卻寥寥無幾;訓練時間變長,卻不見訓練難度強度增大,只見官兵筆記本越記越厚?!安幻饔诩眲?,而從事于多務、他務、奇務者,窮困災厄及之?!鼻败囍b猶在昨日,能打仗、打勝仗的真本領,非真刀真槍無法練就。凡此種種,無異于自毀長城。
光鮮外表,掩飾的是矛盾問題,喪失的是未來戰(zhàn)場的實戰(zhàn)能力和勝戰(zhàn)機會。問題顯而易見,一是戰(zhàn)斗力標準樹得不牢。戰(zhàn)斗力標準之所以在有的單位和部門變成多個標準,歸根到底是備戰(zhàn)打仗指揮棒沒有真正立起來,沒有觸及靈魂、拷問靈魂。如果各級干部仍然“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打起仗來必然要付出沉重代價。二是用人導向樹得不正?!坝靡毁t人,則賢人畢至;用一小人,則小人齊趨?!贝蛘绦枰姹臼?,一旦那些以“痕”造“績”、以“跡”求“升”的干部受到重用,必然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
只有始終聚焦備戰(zhàn)打仗,真正具備打贏能力,才能懾有效果、談有砝碼、打有勝算。首先要堅持中心居中。堅決把帶兵打仗、練兵打仗當作第一要務,堅決杜絕事務主義、文牘主義和形式主義,多組織實打實的戰(zhàn)備拉動,少開展空對空的檢查調研;多組織緊貼實戰(zhàn)的比武演習,少開展內容空洞的活動整頓;多組織官兵研究作戰(zhàn)打仗,少讓官兵抄寫各種筆記。把官兵從繁瑣的資料、筆記、迎檢中脫出身來,全力投入到戰(zhàn)備訓練工作中。其次要鮮明用人導向。適應新時代練兵備戰(zhàn)需要,把聚精會神想打仗、鉆打仗、有潛力的干部選準用好,把各種表彰獎勵向抓主責主業(yè)、實績突出的官兵傾斜。讓兢兢業(yè)業(yè)的“黃牛干部”得到重用,讓熱衷作秀的“孔雀干部”失去市場;為敢擔當、有作為的干部亮“綠燈”,對慢作為、不擔當?shù)母刹苛痢凹t燈”。堅決杜絕“痕跡”決定“帽子”的情況發(fā)生。通過營造良好氛圍,充分調動廣大官兵備戰(zhàn)打仗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