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芙蓉葉50 千克,赤小豆16 千克麥屑粉(即洗面筋時所沉淀的粉)5.5 千克共研細末兒,用冷開水加飴糖( 或蜂蜜) 調拌成藥膏,攤在紙上或紗布上,敷貼患處,每日或隔日更換1 次。可治跌打損傷、軟組織損傷,腫脹疼痛或紅腫灼熱等。
取落得打30克,桑寄生30克,制川烏、制草烏各12克,伸筋草16克,徐長卿30克,透骨草30克,生葛根30克,川牛膝12克,羌活、獨活各18克,老鸛草30克,放入大鍋內,加水煮沸,濾去藥渣,藥汁倒入浴缸(盆)中。煎二汁。而后再加適量的熱水,浸泡洗浴患處,微汗為度。每次1劑,每隔1次~2次洗浴1次,可舒筋活血,祛風通絡,疏通關節(jié)。
取銀耳15 克,鴨蛋2 個,冰糖25 克,將鴨蛋打入碗中攪均,把銀耳洗凈放入鍋內,加清水煮熟,再放鴨蛋和冰糖,待片刻出鍋溫服。每日一次,連服5 日。本方有補陰、潤肺、治肺虛干咳、咽干等癥的功效。
小兒寒喘,癥見喘促氣急,痰多而清稀,或咳嗽痰白,舌苔白膩,脈弦滑。可用麻黃4.5克~9克,細辛3克,干姜6克,姜半夏9克,五味子、甘草各3 克。水煎服。溫肺化飲,平喘止咳。
白薇味苦、咸,性平,無毒,寒。歸胃、肝、腎經,功能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用于溫邪傷營發(fā)熱、陰虛發(fā)熱、骨蒸勞熱、產后血虛發(fā)熱、熱淋、血淋、癰疽腫毒。如遇失眠多夢,可以白薇20 克,酸棗仁15 克,柏子仁10 克,黃連10 克,磁石3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連用21天。
白芷性溫,味辛,氣芳香,微苦。根呈圓錐形,表面灰棕色,有橫向突起的皮孔,頂端有凹陷的莖痕。質硬,斷面白色,粉性足,皮部密布棕色油點。白芷可祛風濕,活血排膿,生肌止痛。用于頭痛、牙痛、鼻淵、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瘙癢。如遇月經不調、痛經,可以白芷、當歸各15 克,水煎服。每次月經前一周左右開始服用,至月經來潮停用。鞏固半年停藥。
土茯苓別名禹余糧、白余糧等,味甘淡,性平。歸肝、胃、脾經,功能解毒除濕,利關節(jié)。如患有腮腺炎,可以土茯苓100 克研細末兒,置于瓷器內,倒入適量食醋,浸濕紗布塊敷于腫脹的腮腺部位。每日換藥3 次,一般早期及癥狀較輕者,2 次~3 次即可治愈。
慢性鼻炎是鼻黏膜及黏膜下層的慢性炎癥。其主要特點是炎癥持續(xù)三個月以上或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間歇期亦不能恢復正常,且無明確的致病微生物,伴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分泌物增多,鼻黏膜腫脹或增厚等障礙。慢性鼻炎患者應戒煙酒,注意飲食衛(wèi)生和環(huán)境衛(wèi)生,避免粉塵長期刺激,注意鍛煉身體,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慢性鼻炎亦可選用驗方治療,取蒼耳子15克,辛夷10 克,白芷10 克,細辛3 克,川芎5 克,藁本10 克,桔梗5 克,黃芩5 克,連翹5 克,藿香10克,生石膏20克,淡竹葉10克,甘草3 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