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雨,本名郭文嶺,河北肅寧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河北省作家協(xié)會理事。作品散見于《長城》《散文百家》《湖南文學(xué)》《天津文學(xué)》《草原》《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出版散文集《女兒藍(lán)》、長篇小說《天使不在線》。部分散文入選國內(nèi)年度選本。榮獲第十三屆河北文藝振興獎等獎項(xiàng)。
臘肉
寫下臘肉倆字的時候,我還是稍猶豫了半刻。
臘肉,《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釋義明確,腌制后風(fēng)干或熏干的肉類。但方言土語不講詞典上的道理。就比如,我的鄉(xiāng)親管太陽叫“老爺兒”,管月亮叫“老母亮兒”,管搟面條叫“搟湯”。
郭莊的臘肉,不風(fēng)干也不熏干,工序簡單得多,實(shí)質(zhì)上就是腌熟肉。腌透的臘肉,格外咸香出味,肥的不膩,瘦的不柴,比新煮的肉好吃得多。
烙餅裹臘肉,是招待貴賓的。涼肉,切成薄薄的片,肥瘦紅白相間,邊上是層醬紅色的皮兒,往新出鍋的餅上一放,香勁兒瞬息喚醒心中饞蟲。這樣的飯食,我只見別人吃過,是鄰居伺候外省來的親戚。
那時候,見到個生人很稀罕,他家里又正好有跟我年齡差不多的孩子,所以,有親戚來,就以找玩伴為借口去開眼。娘曾教訓(xùn)我,別人家到飯點(diǎn)兒,必須趕緊地回家,不許扒桌子邊瞅人家吃飯。但那天我犯了戒。人家都收拾桌子開飯了,我才噙著口水悄悄走開。
包產(chǎn)到戶,村里人的日子好過了。我家六口人,就姥姥一個人有地,其他人全吃商品糧,細(xì)糧粗糧搭配,還是二八開,黃棒子窩頭紅高粱餅子是主力。飯桌上有些變化,能吃上炒菜的時候比以往多了。有一年春天,居然吃了好幾次我夢寐以求的裹臘肉,只是沒有白面餅,用的是棒子餅子,供解饞,不管飽。
大鐵鍋新貼的餅子,黃燦燦一層焦脆的饹馇(gē zha),飄著新秋天然的香氣。饑荒年代,這已經(jīng)是上等餑餑。說起來還有個故事,新媳婦過門,婆婆讓她貼餅子。早晨飯吃得稀松,到晌午早就餓了。餅子熟了,忍不住先偷吃了一個。那婆婆對新媳婦不放心,覺得上桌的餅子少了,就去數(shù)貼餅子的鍋印兒。數(shù)來數(shù)去,還真少一個,于是沉下臉來審兒媳婦。兒媳婦要面子,不敢承認(rèn)偷嘴,又拿不出那個餅子,就跟婆婆來了個腦筋急轉(zhuǎn)彎。她說:娘啊,這餅子真真沒錯呀。七個畦,八個背兒,七個餅子八個印。她這么一繞,還真把婆母大人給繞進(jìn)去了。
那天傍晚放學(xué)晚,回到家,娘已經(jīng)把餅子貼熟了。娘的眉眼里透著高興,她把餅子一個個從鍋里拾出來,又貓腰鉆到案板床兒底下去拿什么東西。那里,有好幾個壇壇罐罐,醬壇兒倆,韭菜花兒壇子一個,攢雞蛋的罐子一個,盛腥油的罐子一個,另外,就是腌臘肉的壇子。
娘居然撈出了整整一方子臘肉。她把肉切得薄薄的,就像我那次在鄰居家看到的一樣。拿起一個個餅子,從一頭兒起刀剖兩片,尾部卻不斷開,把臘肉仔細(xì)揣到熱騰騰的餅子中,家里人人有份。餅子的熱氣把臘肉中肥的部分融化掉,臘汁滲到餑餑里,咬一口,香得流油兒。從此,我以為臘肉最好的吃法,就是新出鍋的棒子餅子揣著吃。白面餅裹臘肉、火燒夾肉,都太浪費(fèi),也太奢侈。
臘肉做餡兒,非常提鮮。我吃過黃韭、片粉、豆腐絲、臘肉末餃子,還吃過干馬齒莧摻臘丁肉蒸的包子、干白菜臘肉丁團(tuán)子。偶爾一吃,再難忘記。
臘肉是那個年代的稀有物品。之所以稱“臘”,蓋與腌制的時令有關(guān)。多數(shù)人家,只有過年才肯買點(diǎn)肉,除了留包餃子餡用的,其余都煮成方子肉,過年吃些,剩下的就腌起來,預(yù)備著待客人或者家里有個大事小情。煮肉,一般都定在臘月二十六。十斤八斤花糕肉,斬切起來卻大刀闊斧,每塊切好的肉,都有四五寸見方。那邊鍋底下已經(jīng)架起劈柴,紅紅的火舌子竄出灶口。肉不能煮得塌了架,也不能生。燒火、看鍋頗有技術(shù)含量。軟硬正合適的方子肉,熬菜,做回鍋肉,做雞瓜兒菜,做蒸碗兒,都有好的品相;腌肉的話,更是重要一環(huán)。
從趕集買肉,到煮肉,腌肉,看著大人們忙來忙去,好吃喝兒吃到嘴里,更吃到心里。春末,腌臘肉的壇子就空了。咳,本來也沒腌幾方子肉呢。過了春天,再見臘肉的影子,就得到紅白事上了。娶媳婦,腥鹵面條兒或饸饹;埋人,小米干飯豆腐腦,鹵湯里滾著幾粒臘肉丁,配幾葉香菜或小菠菜。這時用的臘肉,叫臘肉,實(shí)質(zhì)上只是煮熟的肉,幾乎現(xiàn)煮現(xiàn)用,少了那個秘密的腌制過程,味道要薄很多。只是人們平日難得見葷腥,沒工夫品咂,幾碗面或干飯?jiān)邕M(jìn)肚了。作為談資的,多是放的肉多還是少,主家摳門還是大方,日子緊巴還是殷實(shí)。
石家莊時有開腌肉面館兒的,到太行山區(qū)去旅行,也見到腌肉面招晃。有次到鹿泉出差,在溫塘小鎮(zhèn)上吃過一頓蘿卜干、腌肉大包子,那包子的氣派、口味,與家鄉(xiāng)的差不離。看來,腌臘肉不獨(dú)我們郭莊。只是人家把老風(fēng)味做成了買賣,我的鄉(xiāng)親卻幾乎把腌臘肉的事給丟到腦袋后頭。而今村里有賣鮮肉的超市,家家有冰箱,買肉不差錢,誰還閑得沒事弄個腌肉壇子。
每次回老家,我們還能吃上腥鹵澆饸饹,是大爹大娘、嫂子弟妹特意準(zhǔn)備的,比吃席面要費(fèi)周章,借饸饹床兒,動大灶不說,光煮方子肉,就是個麻煩事。大爹大娘老了,盼我們?;厝?。
冬干菜
馬齒莧,是最好吃的野菜之一。嫩時挖來涼拌或做湯,爽口下飯。雨水勤的話,滿院子滿地紅梗綠葉小黃花,三五分鐘能挑一籃兒,拎回家洗凈焯水晾干,留著冬天吃干菜。
郭莊人給干馬齒莧叫長壽菜,總在大年三十晚上用它包餃子,說是吃了益壽延年。干馬齒莧,蒸包子、包餃子都好,一般配著白菜和七肥三瘦的肉餡。沒肉也成,多放熬煉好的雞油、牛油、大油。干菜吸油兒,沒油不香,不出味道。餡料搭配得好,那長壽菜包子鮮而不膩,慢慢品咂,后味里是淡淡的土地和陽光氣息,仿佛四季在味蕾上燦燦生花。
不獨(dú)馬齒莧,凡是干菜都別有滋味。立冬小雪,正是晾干菜的好時候。馬齒莧過季了,但長得不飽滿的白菜,切下來的蘿卜纓子、胡蘿卜纓子、蔓菁纓子多得很。拾掇間閑屋,穿幾趟繩子,把幫兒菜、纓子稍加整理,只管晾起來就是。晾菜,要陰涼透風(fēng),不直接見陽光。這樣晾好的干菜,水分沒了,葉子、莖梗卻泛著淡淡的綠意。到深冬,斂藏這些泛著淡淡綠意的干菜,菜香也悠悠淡淡地浸滿屋子,心中便漫上幾分春天的意思。
干白菜、干纓兒菜,吃起來很便利,以沸水煮過再浸泡一二小時,撈起控干水分,改刀,炸花椒油,然后以蔥花、姜絲、干辣椒絲熗鍋,炒勻即可。咸香微辣而有嚼勁的熗干菜,就新棒子面餅子吃,就棒子面紅薯粥,皆為絕配。至于烙餅卷干菜,那是神仙般的飯食。
干白菜做餡也好,只是要調(diào)和適量的熟肉丁。切熟肉丁,最好挑帶皮肥瘦相間的方子肉。方子肉是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煮的,加鹽放壇子里封著,能吃半年。蘿卜干做餡,條理的方法跟干白菜相似。
我們家原來還晾茄子干、豇豆角干??梢陨?,也可以熟晾。熟的,做菜更好軟,生的,需要燉的時間長些。蠔油茄子干,豇豆角干燒臘肉或小燉肉,都是可以上席面的。
這些年,村里晾干菜的少了,城里幾乎沒人晾。一則冬天買鮮菜很方便,二則各式干菜都可以在市場買到?;蛘唣捔耍ヌ宿r(nóng)家菜館,便可大快朵頤。但我還是喜歡自己做點(diǎn)干菜飯。一個人在廚房里拾拾掇掇,一屋子煮干菜的香味把人籠在霧氣里,胡思亂想,天馬行空,飯還沒好,陌上桃花已冉冉發(fā)。
晾干菜,不獨(dú)因?yàn)槿兆悠D難。我見過徽州人晾南瓜干、霉干菜,見過太行人家晾蘿卜干、北瓜干、柿子干。西北人家沒見晾干菜,卻晾杏干、桃干、葡萄干,專門在敞亮的田地里蓋晾房,一排排的,蔚為壯觀。
紅白黃綠的收成,切了片,編成辮,穿成串,鋪在笸籮中,掛在樹梢上,置于閑房里,看一眼,心里都是滿登登的豐饒。
?
老腌菜
郭莊女人的手,都是帶魔法的。腌菜、做醬、腌肉、搟面條、壓饸饹、炸馓子、蒸年糕、拐豆腐、淋粉條、打涼粉、打片粉,十八般手藝,只需朝天一揖,馬上如神在側(cè),所向披靡。我最愛看外祖母腌菜。大白蘿卜、紅皮蘿卜、胡蘿卜、圓辣椒、尖辣椒、芥菜疙瘩、白菜疙瘩、老芹菜、嫩蒜薹,赤橙黃綠青藍(lán)諸色,酸甜苦辣諸味道,無所不腌。當(dāng)然,最隆重的要數(shù)入冬腌大蘿卜。
這個時候,外祖母一整天都在咧嘴笑,老到門牙掉光的人,笑得開闊而慈祥。白內(nèi)障加青光眼,幾近失明,但刷洗腌菜缸、洗蘿卜、加大鹽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外祖母是不敢輕易放手的。她說,蘿卜入缸比方大閨女出嫁,上轎之前都得好好洗個澡,蘿卜跟人一樣這也是一輩子一回的大事兒。新挑的井拔水,新綁的炊帚,新洗的抹布,一一準(zhǔn)備齊整,外祖母方開始從內(nèi)到外刷大缸,邊邊沿沿,一絲不能馬虎,像是某種儀式,有莊嚴(yán)的氣息。蘿卜也要泡在大大的洋鐵盆里,一遍一遍洗,根須不留,直洗的皮膚透亮,舉到太陽底下,能望見里邊細(xì)嫩的肌理。外祖母眼睛不行,但她的耳朵鼻子嘴巴和雙手,似乎都生長著眼睛,她的活計(jì)細(xì)致又利落。往缸里碼蘿卜也是個技術(shù)活,碼得要緊,一層蘿卜一層大鹽花兒,末了加上壓缸石。腌菜缸是座新房子,大蘿卜安臥其中如新嫁娘,靜置南墻下陰涼地,七七四十九天,才能修成正果。
腌蘿卜條就著新出鍋的貼餅子吃,是郭莊冬季的主打飯。腌透的蘿卜,微黃,撈出一根,咸香撲鼻,味道豐腴渾厚。齁死人的大鹽出好菜,腌菜沒人選精鹽細(xì)鹽,不光是價錢問題,太過精細(xì)的東西拿不住大蘿卜的脾性。手起刀落蘿卜細(xì)細(xì)地切絲,點(diǎn)山藥干醋芝麻油,拌蔥絲、芫荽,盤子里便有了幾分山水情致。當(dāng)然,我們是不懂得欣賞山水的,我們在乎它的脆嫩和香辣,咬一口一面焦脆一面金黃的餅子,夾一筷子咸菜,粗菜淡飯,也吃得熱火朝天。從冬至到出九,九九八十一天,蘿卜一天一天見少,漫長的冬天還未望見盡頭。于是,聰明的女人朝腌菜缸里續(xù)菜,吃剩的白菜疙瘩,隨手往大缸里一丟,十天八天撈起,碎碎切了,那叫脆爽,比大蘿卜都好吃。腌菜缸旁邊,是大肚小口的腌菜壇子,里頭專門腌細(xì)菜,豆角韭菜辣椒洋姜地梨,到什么季節(jié)丟進(jìn)什么菜,四季不閑。腌菜壇子的湯是老湯,沉郁,寬博,什么菜進(jìn)去都拿捏得住。外祖母愛搟白面紅薯面兩色的面條,白水煮湯面,出鍋撒上一撮腌好的韭菜、豆角,就一碟炸花生米吃,那種頂在舌尖上的鮮,直鮮到骨頭縫里,成為一輩子難忘的滋味。
腌菜,腌得時間越長越香。這大概跟酒跟茶是一樣的道理,老酒,老茶,還有郭莊的老腌菜,都是人間寶物。腌過一冬的大蘿卜,那叫一個透靈,像一個年過耄耋的人,比如我的外祖母,閱盡繁華和凄苦,一切順天應(yīng)人,反而是揮灑自如,要風(fēng)得風(fēng),要雨得雨。老腌菜鹵紅咸菜,屬于村莊的特產(chǎn)。仲春,東院的海棠花開得紅紅白白,細(xì)細(xì)的香氣繞墻而來。外祖母撈出老腌菜,切不薄不厚的片,再斷成韭菜葉一樣寬窄的條兒,晾曬在高粱稈篾子編的席子上。咸菜的香海棠的香摻兌起來,混合成春天獨(dú)特的氣息。
鹵咸菜的過程像燉肉,花椒大料茴香籽,外加一味生姜,最獨(dú)特的調(diào)料是摔掉籽粒的高粱穗頭,據(jù)說它是給鹵咸菜上色的,比醬油好用。曬好的生咸菜條,投到大鐵鍋里,加水燉煮,貍花貓臥在風(fēng)箱旁邊,風(fēng)箱響一聲,它叫喚一聲,饞貓給外祖母撒嬌。我也是小饞貓,鹵好的咸菜在蓋簾上曬起來,外祖母轉(zhuǎn)身如廁,我嘩地抓一把添到嘴里,肉一樣的香,筋而不硬,顧不得咸,慌忙咽下肚子。如是,再三。鹵咸菜齁壞了我的嗓子,沒日沒夜咳嗽,每年開春都犯病,四五歲,我已經(jīng)能自己跑村衛(wèi)生所打青霉素??葰w咳,那一口鹵紅咸菜是戒不掉,入大學(xué)讀書,小木箱子里有被褥衣服書籍,還有一袋外祖母親制鹵咸菜。如今村里有人開了鹵制紅咸菜的小加工廠,真空包裝的鮮鹵菜,外套禮品盒,行走大江南北。但村子里的小孩,再沒有人抓起一把鹵咸菜當(dāng)肉吃,更不會因此患上氣管炎。他們習(xí)慣于到城里讀幼兒園、小學(xué)、初中、大學(xué),然后到更大的城市打工,他們甚至忘卻了方言,或者根本沒機(jī)會學(xué)習(xí)家鄉(xiāng)話。
紅咸菜炒雞蛋,是待客菜?,F(xiàn)在的農(nóng)家菜館里,都推這道菜。紅咸菜雞蛋炒餅子,是外祖母的發(fā)明。鄰居小姨來我家串門,專挑里邊的雞蛋吃。我最愛鹵洋姜。洋姜的肉,比白蘿卜細(xì)膩,鹵洋姜吃起來綿綿的,面面的,總讓我想起深秋里搖曳的洋姜花,那是一棵植物身體里長出的小太陽,燦爛,溫暖。洋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只要你的手段不夠狠,種一年,在一片土地上就會年年繁衍無絕。那時生活粗放,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吃到鹵洋姜這般至味。一碗鹵洋姜,藏著外祖母對我的寵溺。
老腌菜是哪天悄悄在郭莊人的飯桌上退席的,我不知道。反正,一戶一戶人家,很難找到腌菜缸,腌菜壇子或許還在,飯館里到處打聽著淘換,當(dāng)擺設(shè)用。人們不再嗜咸,這是好習(xí)慣。咸的東西吃多了,鹽分積存體內(nèi)排不出來,心臟腎臟血管都會出毛病。咸,是莊稼飯的標(biāo)志。莊稼人處處要動力氣,出汗,汗水是咸的,把吃的鹽順汗毛眼排泄出來。村子里已經(jīng)很少有人種莊稼,種的話也一切機(jī)械化,給麥田打藥實(shí)行無人機(jī)作業(yè)。再想出汗,只能到馬路上跑步。
明人洪應(yīng)明寫《菜根譚》,是受宋人的啟發(fā)。有一句話叫做: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我們郭莊的老腌菜,就是以腌菜根為主。蘿卜、白菜疙瘩、洋姜,都是植物的根塊。離開村莊多年,想來一碟老咸菜解饞,但不敢,身子骨不爭氣,克化不動了。
責(zé)任編輯?? 楊?? 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