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兆文
一城機杼踞于東南。臨近閣臺,翹首遙望,便感到古城的精神逾越了峻嶺。
沐著麗日清風,從東拾級而上,香樟、桂花、銀杏、楓香、欒樹、水杉等各式樹遍布于高高的城岡之上,掩映著翹檐飛角、壯美巍峨的龍光閣。八面玲瓏,凝脂砌玉中,給人以超凡脫俗的威嚴。
巽關水門東側,曾為高峰。明代漕運總督朱大典為壯淮安形勢,遍尋風水行家,選址于高峰之上,建起龍光閣,中祀魁星,讀書會文,蔚為大觀。此閣踞全城最高處,俯瞰城中,與文通塔首尾相應。據(jù)說自建閣后,一郡風水所系在此,淮安從此科甲鼎盛,民物殷富?;慈藦堭B(yǎng)重有詩為證:“危欄面面玉玲瓏,俯瞷層城氣概雄。萬堞參差迷近遠,兩河噴蕩失西東。誰家砧響涼風外,有客帆飛入葉中。我記閣成猶弱冠,前賢高宴坐晴空?!?/p>
四百年龍光大閣,曾經無限風光,也曾風雨飄搖,幾度毀圯,幾經重建。康熙二十年鏟為平地,歷百余年,淮安儒學丁晏奔走呼號,終于道光二十四年重建此閣。又經百年,抗戰(zhàn)烽火臨淮,此閣復毀……此次重建,依仿舊制,高高壘墻之上,建成三層樓閣,高約七丈有余。二層之上二十四盞壁窗燃燈,象征二十四節(jié)氣。取八角形狀,意謂笑迎八方。外有周廊繚垣,下有聚星庭堂,文人際會,學家交流,此地尤佳?!岸Y門”之上依然懸掛“規(guī)物”,象征做人做事要謹守規(guī)則、典范。通往聚星堂大道還稱“義路”,方形樹林植立兩旁,象征做人要正派、講原則。
馳目四望,建成后的龍光閣與不遠處的魁星門遙相呼應,此二勝境,頓使古城增添亮色,儼然“紫氣東來”。一條城市輕軌從中穿過,將二者分置兩側,一路風塵的造訪者進入淮安,必由此打開古城烜赫的記憶。無論霞光漫天的清晨,還是余暉晚照的黃昏,登臨龍光閣上,只見閣臺、塔林錯落有致,庭院、廊橋渾然一體,心靈的壑壘為之一開,胸襟猶如掛滿陽光水色。
原來,于高遠處憩息的靈魂也曾如此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