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 磊
清代乾嘉學者趙翼①趙翼(1727—1814),字云松(耘崧、耘松、云菘、云崧),號甌北(鷗北),又號裘萼,晚號三半老人,漢族,陽湖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探花,歷官軍機中書、翰林編修、鎮(zhèn)安知府、廣州知府、貴西兵備道;46歲時辭官歸里,潛心著述,終年88歲;有《廿二史札記》《陔余叢考》《檐曝雜記》《皇朝武功紀盛》《甌北集》等著作傳世,參編《國朝宮史》《通鑒輯覽》等。趙翼集史學家與文學家于一身,與錢大昕、王鳴盛合稱“乾嘉歷史考證學派三大家”,與袁枚、蔣士銓合稱“乾隆詩壇三大家”,與袁枚、張問陶合稱“乾嘉性靈派三大家”。在《廿二史札記·小引》中批評以野史考訂正史的做法,并聲明將摒棄這種做法,但他實際上在考史、論史中運用了大量野史。黃兆強揭示了趙翼于正史之外博征野史的事實,并評述了野史在其著作中發(fā)揮的功能有輔助、補充、佐證、糾正正史以及充當楔子、判語、解說、異說等。他認為,趙翼的“聲明”是學術(shù)理念、內(nèi)在意識的真實反映,但“人之具體行為(事實上之作法)常違反人意識中所建立之理論、理想而別行(違‘理’而別行)”,其“言”與“行”自相矛盾的根源在于“意識中的理想”與“意識松弛下自然而然、不太自覺的行為”的分離②黃兆強:《〈廿二史札記〉研究》,臺北:學生書局,1994年,第112-113頁。。羅炳良從中國史學發(fā)展內(nèi)部著眼,認識到趙翼在考史實踐中利用野史駁正史之訛誤、考正史之缺漏、補正史之不足、辨正史之歧異的現(xiàn)象,并分析了其野史觀念與實踐自相矛盾的原因:正史所能提供的材料不足,野史可資參考;正史確有缺陷,野史可補其失;反對征引野史旨在抵制濫引野史的獵奇述遠之風,端正實事求是的學風①羅炳良:《趙翼對野史文獻的認識與利用》,《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第6期。。
事實上,趙翼不僅沒有那么決絕地摒棄野史,還撰有野史筆記性質(zhì)的著作《檐曝雜記》,表現(xiàn)出開明的野史觀,其野史撰述實踐表明野史筆記也是其史學生態(tài)的重要一環(huán)?!堕芷仉s記》屬于筆記隨札,六卷,續(xù)一卷,共列142條目,凡六萬余言。該書系據(jù)平日零散雜錄匯輯而成,初非有意成編,于他遲暮之年出版四卷,其余為其歿后經(jīng)后人整理而成。該書涉獵范圍較廣,涵蓋軍國大事、科舉教育、文學藝術(shù)、邊疆史地、景致物產(chǎn)、鄉(xiāng)風民俗、讀書心得、西洋器物、瑣聞軼事、詭秘靈異等。
《檐曝雜記》之得名值得考究。以“檐曝”“曝背”之類語匯入詩文或冠書名者,前代已屢見不鮮。趙翼取“檐曝”為書名未必是模仿哪部具體的書,應(yīng)理解為取其意以明其書之旨?!伴芷亍钡淖置嬉饬x是在屋檐底下曬太陽,可引申為心無掛礙,安享賦閑居家之樂。“檐曝雜記”即在悠然自得的閑居生活中所記瑣言、碎事、逸聞、雜感。
趙翼曾吟《七十自述》詩30 首,其中第27首云:“踏遍歧途識凈因,塵勞總誤百年身。無官豈必皆高士,有福何須作貴人。莊叟老為《齊物論》,堯夫生是太平民。瓦盆小酌茅檐曝,領(lǐng)略羲皇一片淳?!雹谮w翼撰、曹光甫校點:《甌北集》卷38《七十自述》,《趙翼全集》第六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723頁。又以《曝背》為題吟詩數(shù)首,其中一首為:“曉怯霜威犯鬢皤,擬營暖室怕錢多。墻根有日無風處,便是堯夫安樂窩?!雹圳w翼:《甌北集》卷52《曝背》,《趙翼全集》第六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1080頁。兩首詩中均提到的“堯夫”是北宋詩人邵雍的字,“安樂窩”是邵雍為居處所命之名。邵雍自號為“安樂先生”,曾作詩《安樂窩》,表現(xiàn)出對恬淡生活和愜意心境的自足感。宋人王拱辰、司馬光分別吟詩《和堯夫先生安樂窩中好打乖吟》《和邵堯夫安樂窩中職事吟》表達對邵雍灑脫的人生觀的贊賞和向往。趙翼引此典故,表面上是說幸福生活并非達官顯貴專享,茅檐墻根曬曬太陽也可自得其樂,實際上是對無聊又無奈的閑居生活的自嘲。從其另外兩首以“曝背”冠名的詩也可感知其情其狀,其一云:“繩床曝背坐墻隅,漸覺春暄解粟膚。一笑衰頹如此狀,可還能為國馳驅(qū)?”其二云:“寒瘃俄教意氣揚,捷于緹管暗回陽。何須暖老求燕玉,我且溫柔老是鄉(xiāng)?!雹苴w翼:《甌北集》卷42《曝背》,《趙翼全集》第六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836頁。真切地道出了其晚年境遇和心態(tài),《檐曝雜記》正是在這種境況下成編和得名的。
平步青(1832—1896)稱該書卷六所記“殆茅檐曝背,隨手拉雜書之”⑤平步青:《霞外捃屑》卷6《檐曝雜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86頁。,亦可見以“檐曝雜記”冠名恰如其分。袁枚(1716—1798)將缺乏生活體驗而妄言臆斷的不良現(xiàn)象斥為“茅檐曝背,高話金鑾”⑥袁枚著、章榮譯注:《小倉山房尺牘》卷4《答云坡大司寇》,上海:世界書局,1936年,第185-186頁。。《檐曝雜記》所記內(nèi)容大多是趙翼的親歷親見和切身感悟,尚以“檐曝雜記”命名,實含自謙之意。
與《廿二史札記》的“雅”不同,《檐曝雜記》的特點是“雜”和“野”,在史學生態(tài)中居于輔助性地位。書成之后,評騭紛紜,褒貶不一,毀譽參半。錢林(1762—1828)所輯《文獻征存錄》稱賞《廿二史札記》《陔余叢考》《皇朝武功紀盛》,而后稱:“惟《檐曝雜記》體例稍雜,未為善本。然國家掌故及滇、黔各省土風物產(chǎn),觀覽略備,益足增長見聞,通知時事,較之侈談考據(jù),于日用事物之間毫無裨補者,勝之?!雹馘X林輯、王藻編:《文獻征存錄·趙翼傳》,《趙翼全集》第六冊《附錄》,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35頁。何秋濤(1824—1862)稱:“《檐曝雜記》一書,多記國朝掌故,間亦考訂名物,又雜錄詩話瑣事,足廣見聞。聞惟中有記俄羅斯事各條,頗多傳聞失實之謬?!菚鴦t成于耄年,隨筆紀錄,漫無考訂,故舛誤在所不免?!雹诤吻餄骸端贩絺涑恕肪?7《辨正檐曝雜記敘》,清光緒刻本。他們都從正反兩個方面做出評議,一方面肯定了該書保存史料、增廣見聞之得,另一方面又指出其體例不嚴、考訂不謹之失。其他學人之評議也多就補缺之功與增謬之過兩方面展開。署名“沽亭恒訓”者肯定了該書“足廣見聞而資諷詠”③恒訓:《趙甌北全集序》,《趙翼全集》第六冊《附錄》,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55頁。的價值。伍肇齡(1826—1915)也表彰了該書“裨益多聞,津逮后進”④伍肇齡:《重刻趙甌北全集序》,《趙翼全集》第六冊《附錄》,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56-57頁。之功。然而,晚清名士李慈銘(1830—1894)卻認為該書不過爾爾,“殊疏略不足觀”⑤李慈銘:《李慈銘跋語》,見趙翼著、王樹民校證《廿二史札記校證》附錄二,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第923頁。。陳康祺(1840—1890)批評書中部分記述“殆如郢書燕說”⑥陳康祺:《壬癸藏札記》卷10,清光緒刻本。。昭梿(1776—1833)抓住書中一例他自以為的“謬誤”大加嘲諷:“趙甌北《檐曝雜記》,以湯若望、南懷仁至乾隆中猶存,其言直同囈語。未審老叟何以昏懵若此,亦著述中一笑柄也”⑦昭梿:《嘯亭續(xù)錄》卷2《考據(jù)之難》,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428頁。;“謂湯若望、南懷仁至乾隆初年尚存。……若望乃崇禎末人,焉能越百年而尚存?其與囈語何異?真堪令人噴飯也!”⑧昭梿:《嘯亭續(xù)錄》卷5《趙甌北》,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516頁。
晚近學人之評議散落各處,未成系統(tǒng),某些認識未必允當,今人征引該書者眾而專門研討者寡。1982年中華書局點校本和2009年鳳凰出版社《趙翼全集》收錄之《檐曝雜記》,為該書的系統(tǒng)研究提供了便利。兩個版本的點校者李解民和曹光甫,各以千余字篇幅扼要評述了該書,但似仍未透徹揭明該書之史學價值。本文將從知人論世、史料價值、史學批評價值以及該書與趙翼其他著作之關(guān)聯(lián)等方面予以考察,以期揭明要旨。
知人論世是史學批評和文學批評的重要原則和方法。趙翼在清代史學史和文學史上均占據(jù)崇高地位?!堕芷仉s記》記述了他求學、科考、仕宦、游歷、歸鄉(xiāng)的歷程以及在不同角色之間轉(zhuǎn)換的軌跡,對展現(xiàn)其為人、為官、為學,勾勒其浮沉進退,進而通透地理解其成長軌跡和學術(shù)思想,深有裨益。
趙翼通常在著作出版前自撰引言或請人作序,但對其家世和少年求學事跡記述較少?!堕芷仉s記》既無序跋,又無自序,然對此有所著墨。如,卷二《杭應(yīng)龍先生》頗能反映趙翼少年求學時的狀況:
余十余歲,頗能作時文,如明隆、萬間短篇,一日可得四、五首。先府君子容公觀其文義,謂他日不患不文,而經(jīng)書尚未盡讀,遂不令復(fù)作,專以讀經(jīng)為業(yè)。十四歲始發(fā)筆為之,輒有發(fā)揮處。十五歲,先府君見背。余童騃,專弄筆墨作詩、古文、詞、賦、四六之類,沾沾自喜,而舉業(yè)遂廢。有杭應(yīng)龍先生,與先府君交最厚,憫余孤露,謂不治舉業(yè),何以救貧,乃延余至家塾,課其幼子念屺,而使長君杏川、次君白峰拉余同課,二君久以舉業(yè)擅名者也。余時年十八,猶厭薄不肯為。至冬,有莊位干明經(jīng)移帳于杭,課先生從子廷宣,書舍與余同一廳事,日相慫惥,始勉為之。然馳騁于詩、古文者已數(shù)年,一旦束縛為八股,轉(zhuǎn)不如十四五歲時之中繩墨矣。明年補諸生,遂不得不致力。后借以取科第得官,皆應(yīng)龍先生玉成之力也。①趙翼撰、李解民點校:《檐曝雜記》卷2《杭應(yīng)龍先生》,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22頁。
倘以其人、其學兩條線索理其端緒,這段文字可作如下敘述。以其人言之,趙翼出身寒門,幼時聰慧,父親對他寄予厚望,卻不幸早亡,后蒙杭應(yīng)龍憐愛而寄居其家,與其諸子同學共進,終獲功名,步入仕途。以其學言之,趙翼少時頗具才氣,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嶄露頭角,但讀經(jīng)較少,在父親教導(dǎo)下鉆研經(jīng)書,14歲時開始撰寫經(jīng)學文章,小有所得;趙翼素喜詩詞文賦,浸潤其中,科舉之業(yè)廢失,受杭應(yīng)龍勸勉而習舉業(yè),卻時常滋生厭學情緒;后雖勉力為之,然深受八股文桎梏,不若少年作詩文之得法。
趙翼詩文天分出眾而經(jīng)學造詣不足,由文入史而非如錢大昕、王鳴盛那般由經(jīng)入史,議論通達、思維發(fā)散而嚴謹性不足。這些都可從其少年求學狀況中尋找根源。
趙翼錯失狀元功名,是科舉史上一樁公案?!堕芷仉s記》卷二《辛巳殿試》詳細記述了他如何與狀元失之交臂。在辛巳殿試之前的庚辰科考中,高中狀元和榜眼的畢沅、諸重光都是軍機中書,因而有“歷科鼎甲皆為軍機所占”的流言蜚語,且為乾隆帝所聞。辛巳殿試的閱卷大臣劉統(tǒng)勛、劉綸皆為軍機大臣,為杜絕悠悠之口、消除君臣之慮而竭力避嫌。閱卷大臣力勸趙翼不要對狀元抱有企圖,想方設(shè)法阻止他奪魁。然而趙翼對自己的文才頗為自信,十分渴望成為狀元,坦承“生平所志在此,私心終不能已”,且九位閱卷大臣都圈點者僅其一卷,距夢想僅一步之遙,因此極不甘心就此放棄。于是,他通過韜晦之計、變易書法等方式逃脫了圍追堵截。待乾隆帝拆封考卷后得知,第一名趙翼系江南人,第二名胡高望系浙江人,且二人都有中書身份,而第三名王杰系陜西人且無中書身份。乾隆帝考慮到江浙狀元較多,不足為奇,適逢朝廷平定西北,亟須籠絡(luò)西北士子之心,且此時清朝尚無陜西籍狀元,故而將趙翼與王杰名次調(diào)換,王杰遂成為狀元,而趙翼屈居探花。
錯失狀元功名,對趙翼的打擊很大,影響了他的心態(tài)、思想和文風。他反復(fù)申說自己與狀元失之交臂是由江南籍貫和軍機中書身份所致,并非文才不足。他以“福薄量小,無遠到之器”來自我慰藉,萬分失落地喟嘆道:“惺園(王杰之號)由此邀宸眷,翔步直上,而余僅至監(jiān)司,此固命也?!雹谮w翼:《檐曝雜記》卷2《辛巳殿試》,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26-28頁。這類摻雜著怨懟情緒的牢騷之辭頗多。如,他在撰寫《陔余叢考》時稱:“第進身之始,輒沾沾得意,則器小不言可知”,“此皆器小不享厚福之驗。”③趙翼撰、曹光甫校點:《陔余叢考》卷29《帖括·策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558頁。每當讀到史書上此類事件時,他總是潑墨如土,借機哀嘆自己未蒙命運眷顧,疏泄萬千愁腸。如,他以宋代黃公度錯失狀元自比,稱:“是其命本不應(yīng)顯達,故登第之始即遭挫折,此預(yù)兆于幾先者也?!雹仝w翼:《檐曝雜記》卷2《辛巳殿試》,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28頁。
乾隆帝煞費苦心地斟酌狀元人選,主要是基于統(tǒng)治需要,文才優(yōu)劣并不是決定性因素。而對追求至高榮譽而不得的趙翼來講,他雖不敢直接指責乾隆帝,但怨懟情緒是顯而易見的。他曾稱頌乾隆帝對自己的恩德:“鄉(xiāng)、會試,翼皆蒙欽點房考,每京察必記名,及授鎮(zhèn)安府、赴滇從軍、調(diào)廣州、升貴西道,無一非奉特旨。上之恩注深矣。向使不歸田,受恩當更無限?!雹谮w翼:《檐曝雜記》卷2《辛巳殿試》,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26-28頁。或許,乾隆帝的格外眷顧是對他的補償,因而被他美化為“奉特旨”。實際上,當命他到地方為官的詔令下達后,他首先做的是懇求收回成命,未獲允準,才不得不離京赴任,不無失落之意。后來,他吟詩曰:“平生無一事堪豪,每到垂成易所遭。”并在自注中稱:“余為教習三年,可得邑令而考授中書;為中書六年,可遷部曹而成進士,官編修;今六年,可得坊局而又出守。每垂成,則易地,殊不可解也。”③趙翼:《甌北詩鈔》七言律二《奉命出守鎮(zhèn)安歲杪出都便道歸省途次紀恩感遇之作》,《趙翼全集》第五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300頁。怨懟情緒,溢于言表。誠如杜維運所言,乾隆帝與趙翼君臣之間有一段“似真似假,若即若離”的情感糾葛,后來趙翼因奉“特旨”得以出任地方官而時常稱頌皇帝,但“心里想什么,那就是另外的問題了”④杜維運:《憂患與史學》,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第212頁。。
《檐曝雜記》記述了一些對趙翼有提攜之恩和師友之誼的人物,除前述杭應(yīng)龍、劉統(tǒng)勛、劉綸之外,還有汪由敦、觀保、傅恒等。
汪由敦是趙翼的良師益友,為人、為官、為學口碑甚佳。趙翼曾寄居其家,與他多有詩文交往。趙翼稱:“此八、九年中,詩文多余屬草,每經(jīng)公筆削,皆愜心饜理,不能更易一字。嘗一月中代作古文三十篇,篇各彷一家。公輒為指其派系所自,無一二爽,此非遍歷諸家不能也?!雹葳w翼:《檐曝雜記》卷2《汪文端公》,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23頁。趙翼代作詩文,多經(jīng)汪由敦修訂而臻于至善,令趙翼嘆服。汪由敦不僅詩文造詣深厚,還頗具高風亮節(jié)。他十分注重獎掖后進,每當趙翼代作的詩文受到稱賞時,總是如實告人,絕不掠人之美,且多逢人說項,對趙翼聲名傳揚大有助益。
觀保也是惜才之人。趙翼曾代和御制詩數(shù)首,觀保詢知出自其手,對他格外重視。后一同扈從木蘭,應(yīng)制之作多交由趙翼代作。趙翼滿懷恩情地說:“后余入翰林,公為掌院,派撰文,定京察一等,皆公力也。前輩留意人才,不遺葑菲如此?!雹挹w翼:《檐曝雜記》卷2《觀總憲愛才》,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24-25頁。
名將傅恒是滿人,不善詩文,卻十分賞識趙翼之才。趙翼居京期間生活窘迫,傅恒對他多有關(guān)照?!堕芷仉s記》記述了一樁小事:
文忠不談詩文,而極愛才。余在直時最貧,一貂帽已三載,毛皆蜷縮如猬。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門外小直房,獨呼余至,探懷中五十金授余,囑易新帽過年。時已殘臘卒歲,資正缺,五十金遂以應(yīng)用。明日入直,依然舊帽也。公一笑不復(fù)言。嗚呼!此意尤可感已。⑦趙翼:《檐曝雜記》卷2《傅文忠公愛才》,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24頁。
趙翼對傅恒之恩十分感動。后傅恒率軍征緬,趙翼前往軍中贊畫,與此不無關(guān)系。趙翼坦承其感恩之念:“憶昔直軍機時,公于漢員中最厚余?!雹仝w翼:《檐曝雜記》卷2《緬甸之役》,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53頁。
趙翼一生歷盡沉浮,行萬里路,《檐曝雜記》對其仕宦、游歷狀況著墨較濃。
趙翼青年時代入直軍機,曾多次扈從乾隆帝出巡,雖位卑言輕,卻能知曉甚至處理一些軍機要務(wù)?!堕芷仉s記》對此多有記述。如,卷一《軍機直舍》記述了直舍之位置、構(gòu)造、環(huán)境及辦公條件等,特別記述了他克服困難、勤勉辦公的事跡:“扈從木蘭時,戎帳中無幾案,率伏地起草,或以奏事黃匣作書案,而懸腕書之。夜無燈檠,惟以鐵絲燈籠作座,置燈盤其上,映以作字,偶縈拂,輒蠟淚污滿身?!雹谮w翼:《檐曝雜記》卷1《軍機直舍》,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6頁。
趙翼先后在京城、廣西、廣東、貴州做官,也曾在云南、福建參贊軍務(wù),于宦海浮沉20余年。他自稱不善做官,但在任上堪稱循吏。他任鎮(zhèn)安知府時勇于革除積弊,尤其在倉谷、田照方面廣施惠政,深得人心?!堕芷仉s記》記述:
每余出行,各村民輒來舁輿至其村,巡歷而過,又送一村,其村亦如之,父老婦稚夾道膜拜,日不過行三十里。至宿處,土銼瓦盆、雞豚酒體,各有所獻,不煩縣令供頓也。及余調(diào)廣州,時方赴桂林,途次得旨,即赴新任,不復(fù)回郡。時署中惟一妾,巾車出城,滿街人戶無不設(shè)香案跪送。又留一族孫鶴沖在郡,交代畢來廣時,街民送亦如之。是歲九月,陳恂等七十余人又送萬民衣傘至廣,計程四千余里,距余出鎮(zhèn)安已六、七月矣。亦可見此邦民情之厚也。③趙翼:《檐曝雜記》卷3《鎮(zhèn)安倉谷、田照二事》,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60頁。
百姓愛戴如此,一方面是因為民情醇厚,另一方面是因為趙翼清廉自守,愛民如子。
《仕途豐嗇頓異》《斷水御海寇》等也記述了趙翼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跡。清朝征緬之役時,趙翼曾居前線一年多,撰有《緬事述略》。他熟悉西南邊陲的地形和氣候,積極建言獻策,多方謀劃,使清軍避免陷入不利之境,最終擊敗了緬軍,安定了西南局勢④趙翼:《檐曝雜記》卷3《緬甸之役》,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53-54頁。。
趙翼中年隱退歸鄉(xiāng)后,從事過商業(yè)活動,時常翻閱邸報,以讀書、撰述自娛,直至暮年,未嘗中輟。
《欽賞三品職銜準重赴鹿鳴宴謝折》記述,趙翼本以四品官致仕,84歲時,嘉慶帝為顯加惠耆儒之意,恩賞他三品頂戴,準其重赴鹿鳴筵宴。趙翼回顧了自己的一生,稱:“昔年入仕,曾無補于涓埃;中歲歸田,但專營于著述;猥以林居晚景,適逢鄉(xiāng)舉初程,蒙皇上寵加舊秩以賞銜,準隨新班而赴宴?!雹葳w翼:《檐曝雜記續(xù)》,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126-128頁。每遇前代和當朝重赴鹿鳴筵宴的事跡,他總是津津樂道。對此浩蕩天恩,他表示要詠歌太平,教導(dǎo)兒孫勤學奮進、世篤忠貞,率領(lǐng)鄉(xiāng)里辛勤耕作、報效朝廷。
趙翼暮年作有不少自嘲詩文,頗能反映其心境。如,《老境》云:
昔文徵明八十七歲時,嘗自謂燈下猶能作蠅頭細書,作畫猶能為徑丈大幅,足見其老而強壯,神明不衰。余今年亦八十六矣,既不能書,又不能畫。以詩遣日,亦安得許多詩思。惟范蜀公景仁言:“端居靜坐,不起念慮,雖兒童喧嘩,近在咫尺,亦不見聞?!秉S山谷謂景仁深于學佛,故得此養(yǎng)閑之法。而余則浮躁性生,此心不能一刻不用,又安能竊景仁之緒余也?①趙翼:《檐曝雜記續(xù)》,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128頁。
趙翼86歲時,自嘆不像文徵明那樣老當益壯,能書善畫;又心性浮躁,不能像范鎮(zhèn)那樣以學佛得養(yǎng)閑之法;試圖以詩歌消遣,又難有思路、情致。狼狽至此,如之奈何?暮年頹唐心境,躍于字里行間。
趙翼閱歷豐富,又勤于記述,因而《檐曝雜記》內(nèi)容充實,所記內(nèi)容多為親歷親見,屬第一手史料,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軍機處系清雍正時為便于用兵西北而設(shè),后發(fā)展為中樞權(quán)力機構(gòu),到乾隆時已經(jīng)十分完善。趙翼曾擔任軍機中書,諳熟軍機事宜,《檐曝雜記》集中展現(xiàn)了此類珍貴史料。《軍機處》《廷寄》《軍機大臣同進見》《軍機不與外臣交接》《軍機選擬之速》《軍機直舍》等篇,記述了軍機處的設(shè)置緣由及演變?yōu)橹袠袡C構(gòu)的過程,軍機大臣和司員的選拔、人數(shù),軍機事務(wù)辦理流程,軍機大臣面圣,軍機大臣與其他朝臣關(guān)系,辦公環(huán)境、條件、效率,等等。
其他有關(guān)政務(wù)的有《兼管部務(wù)》《假印大案》《冒賑大案》等篇,有關(guān)軍事的有《黑水營之圍》《軍需各數(shù)》《緬甸之役》《逆回之亂》《海盜來降》等篇。
置身于特定時代的趙翼在記述當朝軍政大事時免不了歌功頌德。如,他在《黑水營之圍》中贊嘆清軍威震西北、皇帝決斷圣明:“黑水營之圍,孤軍陷萬里外,凡三月得全師以出,誠千古未有之奇事也。……是役也,地在萬里之遙,圍及百日之久,不傷一人,全師而返,國家如天之福,于此可見。然向非預(yù)調(diào)索倫兵在途,將緩不及事,于此益見睿算之遠到云。其年遂盡平回地?!雹谮w翼:《檐曝雜記》卷1《黑水營之圍》,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19頁。又在《海盜來降》中對海盜感于皇帝之恩、懾于清朝之威而自外洋前來投誠感嘆道:“真天子如天之福,自此,東南數(shù)省當長享清晏之福矣。”③趙翼:《檐曝雜記》卷5《海盜來降》,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99頁。還在《冒賑大案》盛贊嘉慶帝愛民如子:“圣天子視民如傷,唯恐一夫不得其所。”④趙翼:《檐曝雜記》卷6《冒賑大案》,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113頁。
趙翼在讀史時遇到涉及當朝之事而展開的歷史評論也多有頌清之意。如,他在《河套》中考述明、清兩代與少數(shù)民族爭奪河套地區(qū)的歷史,盛贊清朝馭邊以德:“駕馭外藩,固在朝廷之盛德,使之不敢生心也哉?!雹葳w翼:《檐曝雜記》卷5《河套》,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97頁。牛金星本歸附李自成,后李自成敗亡,又歸附清朝。趙翼略考其事跡,評論道:“蓋奸宄之雄,見自成勢盛,妄思為佐命功臣;及本朝定鼎,又知天命有歸,則背偽主而仕興朝,尚為得策也?!雹仝w翼:《檐曝雜記》卷6《牛金星》,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104-105頁。他首先抨擊牛金星政治投機之失,繼而表彰其棄暗投明之得,政治立場顯而易見。
趙翼對乾隆帝及其他皇室成員有所接觸,《檐曝雜記》記述了一些親歷親見之事,多有頌揚之意。如,《圣躬勤政》歌頌了乾隆帝理政勤勉:
上每晨起必以卯刻,長夏時天已向明,至冬月才五更盡也?!噍吺嗳?,閱五、六日輪一早班,已覺勞苦,孰知上日日如此,然此猶尋常無事時耳。當西陲用兵,有軍報至,雖夜半亦必親覽,趣召軍機大臣指示機宜,動千百言。余時撰擬,自起草至作楷進呈或需一、二時,上猶披衣待也。②趙翼:《檐曝雜記》卷1《圣躬勤政》,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6-7頁。
乾隆帝夙興夜寐,宵衣旰食,連自視勤懇的趙翼都自愧不如。乾隆帝頗富文采,令趙翼十分贊嘆:“上圣學高深,才思敏贍,為古今所未有。御制詩文如神龍行空,瞬息萬里。……御筆刪改,往往有十數(shù)語只用一、二語易之,轉(zhuǎn)覺爽勁者,非親見斧削之跡,不知圣學之真不可及也。”③趙翼:《檐曝雜記》卷1《圣學一》,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7頁。“圣學淵博如此,豈文學諸臣所能仰副萬一哉?”④趙翼:《檐曝雜記》卷1《圣學二》,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8頁。
《皇子讀書》《皇子善射》《慶典》等篇,對皇室成員的事跡多有記述。如,趙翼盛贊皇子讀書習武之刻苦:
本朝家法之嚴,即皇子讀書一事,已迥絕千古……吾輩窮措大專恃讀書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體乃日日如是。……文學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嫻熟?宜乎皇子孫不惟詩文書畫無一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成敗理亂已了然于胸中。以之臨政,復(fù)何事不辦?……我朝諭教之法,豈惟歷代所無,即三代以上,亦所不及矣。⑤趙翼:《檐曝雜記》卷1《皇子讀書》,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8-9頁。
除前述《辛巳殿試》之外,《檐曝雜記》在科舉方面還有較多記述?!兜钤囁途眍^》《徐健庵》記述了科舉奔競的歪風邪氣,敘述了考生汲汲干謁而獲取功名的事例,也指出了科舉風氣與考官的為人有關(guān),并舉出具體例證闡明若考官公允正直則營進者求而反失的道理?!段溟潯放e例說明了武舉以弓馬技藝為主而不論文策工拙的情況。《兩中鼎魁》記述了中進士被革后再中進士的奇聞。
《京官趨勢吊喪》記述了百官奔喪前冷后熱的奇怪現(xiàn)象:傅恒將軍兄長的三日喪禮之期雖遍訃京城,然而前兩日“無一人至者”,待傅恒歸家,“則各部院大小百官無不畢至,雖與廣公絕不相識者,亦以文忠故致賻而泥首焉。輿馬溢門巷,數(shù)里不得驅(qū)而進,皆步行入”⑥趙翼:《檐曝雜記》卷2《京官趨勢吊喪》,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35頁。。百官奔喪并非出于對亡者的傷悼,而是出于對亡者親屬權(quán)勢的敬畏,趨炎附勢之風由此可窺一斑。
《滇黔民俗》記述了地方官對百姓極盡愚弄之事。滇、黔百姓心性純良,卻屢遭官府欺凌。軍資運送需就近征發(fā)民夫、馬匹,朝廷本已撥發(fā)雙倍雇銀,但藩庫扣押不發(fā),責令有司墊辦,有司又責令百姓墊辦,如此層層下壓,差事辦完之后仍因雇銀被官府挪用而遲遲得不到兌現(xiàn)①趙翼:《檐曝雜記》卷4《滇黔民俗》,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69-70頁。。
《閩俗好勇》記述了漳州、泉州一帶好名尚氣的民風。趙翼認為這種風習既具破壞性,又有值得感佩之處,但官府并未因勢利導(dǎo),而是極盡壓榨之能事,最終將百姓逼向絕路。趙翼喟嘆道:“使良有司能鼓之以忠義,緩急用之,可收有勇知方之效。惜乎官其地者率以斂賄為事,為民所積輕且深怨。于是有身家者尚不敢妄為,而剽悍之徒相率而為盜矣?!雹谮w翼:《檐曝雜記》卷4《閩俗好勇》,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78-79頁。地方官腐敗無能,不去愛惜民力,導(dǎo)致民怨沸騰,強橫徒眾鋌而走險多為官逼民反。由是可見,《檐曝雜記》的記述和評論頗具批判性和正義性。
《檐曝雜記》記述并評議了一些鮮為人知或易于忽略的人物和事件,彰善癉惡,為后世存信史。如,《劉文正公塞陽橋決口》記述了劉統(tǒng)勛體察民意、懲治營私官吏一事,稱:“此雖細事,亦可見公察弊利民之一端也?!雹圳w翼:《檐曝雜記》卷2《劉文正公塞陽橋決口》,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30-31頁。再如,《尹文端公肅清江南漕政》記述了尹繼善治理漕弊的德政,稱:“漕務(wù)肅清者凡四十余年,皆文端遺惠也,宜吳人思公至今猶不置云?!雹苴w翼:《檐曝雜記》卷2《尹文端公肅清江南漕政》,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31頁。其他如《汪、劉二公文學》《徐健庵》《高士奇》《王云錦》《跋吳氏三老圖》《書史印曾死孝事》《書劉慕陔錦州救難民事》等多據(jù)當朝見聞而記,《高名衡》《駱養(yǎng)性》《王承恩》《張家玉》《湯若望、南懷仁》《牛金星》等篇,所涉人物多生活于明末清初,大多是趙翼讀書有得而記,間有評議。
前述昭梿在《嘯亭續(xù)錄》中嘲諷趙翼誤認為湯若望、南懷仁存活到乾隆年間。細繹《湯若望、南懷仁》篇可知,趙翼只是在讀書時發(fā)現(xiàn)各書所記有抵牾處,驚疑湯若望、南懷仁的壽命怎么可能超過一百五六十歲,雖未解決這一疑惑,卻本著存疑的態(tài)度如實記述下來,并非認為湯若望、南懷仁從明崇禎年間一直存活到清乾隆年間。昭梿之評未得其實,未中其的。
《蒙古尊奉喇嘛》記述了北地蒙古諸部落及喀爾喀、準噶爾、吐魯番、青海、西番、西藏等地虔誠敬奉喇嘛的情況。趙翼認識到朝廷以宗教控馭邊疆的政治意義:“……其俗然也。雖愚而可憫,然千百年來習尚如是,故國家于西北諸部,亦因其俗而加禮于胡土克圖,有時竟得其用?!蕴庖?,乃長駕遠馭之深意?!雹葳w翼:《檐曝雜記》卷1《蒙古尊奉喇嘛》,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17頁。《黃教紅教》記述了喇嘛的黃教、紅教之別:“黃教者,專以善道化人,使勉忠孝,息爭競,達賴喇嘛及大胡土克圖皆以此重于諸部也。紅教則有術(shù)能召風雨,并呪人至死。平西陲后,嘗取準夷之習此術(shù)者入內(nèi)地,令之祈晴雨,亦有小驗?!雹挹w翼:《檐曝雜記》卷1《黃教紅教》,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17-18頁。
趙翼對宗教信仰饒有興趣,并未武斷地斥之為迷信,其思想具有神秘主義傾向。《檐曝雜記》對佛教施以濃墨,在敘述眾多佛寺后感嘆道:“佛教既無益于身心性命,又無益于國計民生,不知何以風行若此?今且更千百倍焉。此固愚民易為所惑,然其始亦必有奇異動人之處,是以所至皈依。”他對佛教風行深感困頓,卻不是粗暴批評,而是試圖探尋原因。他雖認識到佛教有附會之處,卻仍能報以同情之理解:“然能使天下人人附會,必非無因。蓋佛教多在咒語、偈語,……傳之至今,猶有驗者。……不可盡以為誕妄也。世間萬事無不有,豈可以方隅之見概之哉?!雹仝w翼:《檐曝雜記》卷6《洛陽伽藍記》,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105-106頁。承認世界的浩渺和人類認知的局限,不輕易否定事物存在的合理性,竭力探索神秘事物出現(xiàn)的根由,這是開明而謙遜的認知態(tài)度。
《八仙》《晏公廟》《大和尚》等篇,涉及民間宗教信仰,可為相關(guān)研究提供參考。
《檐曝雜記》記述了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物產(chǎn)資源。關(guān)于植物資源的有《茶葉大黃》《樹?!贰堕艠洹S果樹》《肉桂》《麺木·酒樹》《三七·雞血藤》《陰桫》等,關(guān)于動物資源的有《鎮(zhèn)安多虎》《獨秀山黑猿》《山羊·石羊》《蛤蚧》《象》《碎蛇、緬鈴》等,關(guān)于其他珍稀資源的有《河底古木灰》《廣東珠價》《緬甸安南出銀》《西山煤》等。
趙翼所記物產(chǎn)資源多為親身見聞和切身體驗,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手資料,更重要的是,記述之后的評論十分通達,認識比較深刻。如,《茶葉大黃》記述:
中國隨地產(chǎn)茶,無足異也。而西北游牧諸部,則恃以為命。其所食羶酪甚肥膩,非此無以清榮衛(wèi)也。自前明已設(shè)茶馬御史,以茶易馬,外番多款塞。我朝尤以是為撫馭之資,喀爾喀及蒙古、回部無不仰給焉。大西洋距中國十萬里,其番舶來,所需中國之物,亦惟茶是急,滿船載歸,則其用且極于西海以外矣。俄羅斯則又以中國之大黃為上藥,病者非此不治。舊嘗通貢使,許其市易,其入口處曰恰克圖。后有數(shù)事渝約,上命絕其互市,禁大黃,勿出口,俄羅斯遂懼而不敢生事。今又許其貿(mào)易焉。天若生此二物為我朝控馭外夷之具也。②趙翼:《檐曝雜記》卷4《茶葉大黃》,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20-21頁。
中土產(chǎn)茶之地分布廣泛,不足為奇,但西北游牧部落乃至西洋諸國則十分珍惜;俄羅斯仰賴中國出產(chǎn)的大黃,唯恐中國絕其貨源,不敢滋擾生事。朝廷以茶葉和大黃作為撫馭邊疆和外夷的戰(zhàn)略物資,收取良效。趙翼賦予土特物產(chǎn)以政治意義,在當時看來頗具戰(zhàn)略眼光。
《檐曝雜記》所記各地民風、習俗史料甚豐。關(guān)于京城街市見聞的有《煙火》《京師偷拐之技》等,關(guān)于北疆風俗的有《木蘭殺虎》《跳駝撩腳雜戲》《蒙古詐馬戲》《木蘭物產(chǎn)》《蒙古食酪》《蒙古尊奉喇嘛》等,關(guān)于西北風俗的有《回人繩伎》《甘省陋俗》等,關(guān)于西南風俗的有《鎮(zhèn)安民俗》《邊郡風俗》《鎮(zhèn)安倉谷、田照二事》《黔粵人民》《黔中倮俗》《土例》《滇黔民俗》《苗倮陋俗》《肩輿牽纜》等,關(guān)于嶺南風俗的有《廣東蜑船》《茭塘海盜》《粵東沙田》等,關(guān)于東南風俗的有《閩俗好勇》《井水灌田》等。
趙翼曾在廣西做官,對西南風俗記述尤詳。如,《黔中倮俗》記述土官與土民關(guān)系類同主仆,土民對土官有特殊情感:“凡土官之于土民,其主仆之分最嚴,蓋自祖宗千百年以來,官常為主,民常為仆,故其視土官,休戚相關(guān),直如發(fā)乎天性而無可解免者?!雹圳w翼:《檐曝雜記》卷4《黔中倮俗》,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68頁。再如,西南民風淳樸,趙翼對此飽含深情厚誼,以至樂不思蜀?!舵?zhèn)安民俗》中稱:“民最淳,訟獄稀簡”,“此中民風,此江、浙諸省,直有三、四千年之別。余甚樂之,愿終身不遷,然安得有此福也?”①趙翼:《檐曝雜記》卷3《鎮(zhèn)安民俗》,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45頁。趙翼富有政治卓見,由記述民風、習俗上亦可看出。如,《蒙古詐馬戲》記述:
上每歲行獼,非特使旗兵肄武習勞,實以駕馭諸蒙古,使之畏威懷德,弭首帖伏而不敢生心也。……歲歲如此,不特上下情相浹,且馴而習之于驅(qū)策之中,意至深遠也。又喀爾喀四大部,地最遠,每歲則以一部來入覲。上雖歲歲出塞,而其部須四年一覲。若間歲一出,則其入覲須八年矣。此又馭喀爾喀之長計也。②趙翼:《檐曝雜記》卷1《蒙古詐馬戲》,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13-14頁。
詐馬、布庫諸戲本是蒙古傳統(tǒng)習俗,而朝廷以此為統(tǒng)馭蒙古諸部的政治手段,確能收取一定成效。
《檐曝雜記》對自然環(huán)境記述較多,大多是趙翼親歷親感而記,可為地理、氣候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痘浳鳛{》記述了趙翼游歷粵西灘峽的見聞感受,描繪了奇山異水之態(tài)、稍有不慎輒殞命之險?!舵?zhèn)安水土》描繪了西南水秀湍急的壯麗景觀,記述了瘴癘因人煙漸多而較前代為輕的變化?!对颇咸鞖庵汀酚浭隽嗽颇涎渍綦y耐而山巔積雪經(jīng)春不化的現(xiàn)象,并試圖分析這種反差的成因:“余嘗疑地氣有寒暖不同,而天氣皆涼,是以滇地雖暑,而山巔雪仍不化也。未審是否。”③趙翼:《檐曝雜記》卷3《云南天氣之暖》,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54頁。他以地氣與天氣的差異來解釋這一現(xiàn)象,雖未必允當,但可為探究古今氣候之變化、海拔與氣溫之關(guān)系提供歷史素材。其他如《安寧州溫泉》《永昌府珍珠泉》《響水塘瀑布》《寶石、碧霞洗》《云南鐵索橋》《甘肅少水》等篇,也是此類主題。
趙翼眼界開闊,心態(tài)開放,樂于接受新事物,對西洋科技和器物毫不拒斥。如,他在《鐘表》中評論道:“自鳴鐘、時辰表,皆來自西洋。鐘能按時自鳴,表則有針隨晷刻指十二時,皆絕技也?!餮筮h在十萬里外,乃其法更勝,可知天地之大,到處有開創(chuàng)之圣人,固不僅羲、軒、巢、燧已也?!雹苴w翼:《檐曝雜記》卷2《鐘表》,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36頁。西洋鐘表制作工藝精巧,優(yōu)于中土,可見不唯中國有圣賢,西洋也有開創(chuàng)之人?!段餮笄Ю镧R及樂器》記述了趙翼親臨欽天監(jiān)正西洋人劉松齡、高慎思所居天主教堂,對耶穌壁畫、觀星臺、千里鏡、樂器等有繪聲繪色的描述,親身體驗其妙,盛嘆其科技工藝“真奇巧也”“尤為巧絕”⑤趙翼:《檐曝雜記》卷2《西洋千里鏡及樂器》,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36-37頁。。
《西洋船》記述了西洋船舶規(guī)模之深廣、桅桿之高大、帆布之寬闊、造價之高昂,行船技術(shù)也頗為高超,能以橫風、逆風皆作順風。趙翼驚嘆道:“其奇巧非可意測也?!雹挹w翼:《檐曝雜記》卷4《西洋船》,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65頁?!稊嗨?堋酚浭隽粟w翼在廣州做官時親登西洋船的見聞及他提出的御敵之策:船體龐大,船高艙深各約七、八丈;海水咸澀不可飲,因而專門設(shè)置水艙以儲存淡水,船員灌水、取水和飲水皆有嚴格的制度和周密的計劃,可于沿海各港汊遍設(shè)炮臺,斷絕洋人淡水供應(yīng),以抵御海寇。⑦趙翼:《檐曝雜記》卷4《斷水御海寇》,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79-80頁。
趙翼勇于承認西洋科技和器物優(yōu)于中土,不吝筆墨,熱情洋溢地表達贊賞之情,認識水平超拔于時人之上,并無故步自封、夜郎自大的習氣。
《檐曝雜記》對域外情況和中外關(guān)系有所關(guān)注。如,《俄羅斯》記述:第一,俄羅斯疆域遼闊,“西北諸國,惟俄羅斯最大”,中國西北、正西、正北、東北都與俄羅斯接壤,南懷仁自稱由西洋經(jīng)陸路到中國需借道俄羅斯,三年方可到達,可知其西境直至西海。第二,中、俄分別設(shè)立了理藩院、薩納特,國事由兩衙門接洽。第三,俄羅斯的印章、紙張與中國的不同,俄文與蒙古文有異,清朝為便于外交計,于內(nèi)閣中另設(shè)中書,專習俄文。第四,俄羅斯歷代多女主,康熙時曾派員赴俄交涉邊界事宜,所定盟約多于枕席上簽訂,至乾隆時仍為兩國遵守。①趙翼:《檐曝雜記》卷1《俄羅斯》,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19-20頁。前引何秋濤《朔方備乘》稱此篇“頗多傳聞失實之謬”,或可成立,趙翼所述并非皆為親歷親見,然此篇可依稀呈現(xiàn)出當時中國人對俄羅斯及中俄關(guān)系的基本認識,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趙翼雖未曾出國,但在東南沿海做過官,親身接觸過外國人?!吨T番》記述了生活在廣東的外國人的一些情況:第一,廣東是海外諸番聚居之處,隸屬于香山縣的澳門長期為番夷借居,在澳諸番以船販海為業(yè),朝廷設(shè)官鎮(zhèn)守,有通曉番語之人與澳門番夷接觸;第二,諸番種類繁多,包括白番、黑番、紅毛夷,白番與黑番多為主奴關(guān)系,紅毛夷來自荷蘭。趙翼還重點描繪了“黑番”的體貌和性情,誤認為是傳聞中的印度和東南亞土著。②趙翼:《檐曝雜記》卷4《諸番》,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65-66頁。
趙翼是詩人、文學家,自然對詩文比較關(guān)注。《檐曝雜記》中文學、藝術(shù)方面的史料散落于各卷,其中第五卷較為集中,不僅摘錄并評議了《居易錄》《戒庵老人漫筆》《水東日記》《杜少陵年譜》《池北偶談》《梨園色藝》《李太虛戲本》等文獻中的詩文、藝術(shù)素材,還對文字、音韻、修辭、方言、小說、謎語、聯(lián)句、俗諺、文人交往、詩文唱和等有所涉獵。
《檐曝雜記》記述了不少怪異現(xiàn)象如《犬斃虎》《鷹兔》《狐祟》《相宅董仙翁》《揣骨史瞎子》《乩仙》《人變虎》《騾馬與人性相通》《湖南祝由科》《蛤蟆銜雹》《銀杏樹》《晏公廟》《妖民吸精髓》等篇,皆屬此類。趙翼所述情況大多比較具體,部分現(xiàn)象可用現(xiàn)代科學知識解釋。
除以上所述外,《檐曝雜記》對經(jīng)學、建筑、醫(yī)藥、偏方、飲食、堪輿、方技等也有涉及,可為現(xiàn)代科學研究提供歷史素材。
《檐曝雜記》的史學批評集中于第六卷,其中對清初史學家吳偉業(yè)(1609—1672)的《綏寇紀略》專列條目展開了集中評議。
趙翼從編纂體式、編纂方法、記述內(nèi)容、史料采擇、行文用筆等方面對《綏寇紀略》展開史學批評,充分肯定了該書在歷史編纂學方面的價值。他稱:
吳梅村著《綏寇紀略》一書,記明末流賊之禍。仿蘇鶚《杜陽雜編》、何光遠《鑒戒錄》之例,每卷以三字命題,雖不免小說家纖仄之體,而記載詳贍,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年,其大者朝章國典、兵制軍餉、勛戚之封建、藩邸之支派,以及國變后諸臣死事之忠節(jié),無一不廣搜博采。甚至流賊之混號,亦詳其氏名,并賊屬之偽官,亦注其姓字。不知當日何以有如許檔案作為底本?蓋直聚崇禎十七年邸報奏疏部議,一一考核;又參之以傳聞,揣之以情事,而后成書。……訪輯詳載,雖滇、黔邊裔,亦搜剔不遺。其心力可謂勤矣。每卷后又各有論斷,文筆雅潔,各成一則古文,又可見其深于古學也。①趙翼:《檐曝雜記》卷6《綏寇紀略》,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108頁。
以編纂體式而言,各卷名稱以三字命題,類似小說家體,卷后各有評斷;以編纂方法而言,以年、月、日的結(jié)構(gòu)貫穿史事;以記述內(nèi)容而言,主要是明季史事,包括朝章國典、兵制軍餉、勛戚封建、藩邸支派、諸臣死事忠節(jié)、流賊混號、賊屬偽官等;以史料采擇而言,兼采官方檔和逸聞傳說,考核辨正;以行文落筆而言,雅致潔凈,多用古文。要之,《綏寇紀略》體式得當、敘事詳賅、史料豐富、涉獵廣博、文筆優(yōu)良,是一部用力甚勤、體大思精的史書。
趙翼著重從兩個方面舉例論證了《綏寇紀略》的功績。
第一,《綏寇紀略》有“直筆”“一字不假易”的優(yōu)點。如,趙翼認為,該書補遺中為項煜、周鐘力辨從賊之冤,并非因文人氣類而意存回護,而是“因其從賊者之必書,可以知不從賊而誣為從賊者之辨之,非徇情也”②趙翼:《檐曝雜記》卷6《綏寇紀略》,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108-109頁。。
第二,《綏寇紀略》在某些方面優(yōu)于清修國史,提供的史料和認識多為國史采用。如,趙翼稱:“《明史》孫傳庭、楊嗣昌、左良玉及流賊李自成、張獻忠等傳,大概多取之于吳梅村《綏寇紀略》。蓋梅村于順治九年即輯成此書,而本朝修《明史》則在康熙十七年以后,時天下野史稗乘碑志之類皆送史館,故《明史》于此數(shù)傳皆以《紀略》為底本?!雹圳w翼:《檐曝雜記》卷6《綏寇紀略》,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119-111頁。再如,關(guān)于崇禎帝縊死煤山時從死者的身份,長期以來聚訟紛紜,《甲申紀聞》《孤臣紀哭》《燕都日記》《紳志略》《再生紀略》《崇禎遺錄》《日星不晦錄》《國事補遺》《國變錄》等各執(zhí)一詞,直至清修《明史》才徹底厘清,確定從死者是王承恩。趙翼評論道:“可見稗官小說多有不可盡信者,而本朝修《明史》時考訂必求確核,真可傳信千古?!苯又?,他又稱賞《綏寇紀略》所載王承恩事跡:“梅村成書在順治壬辰,比世祖褒恤王承恩尚在前。梅村所輯已得其實,可見其臨文不茍矣?!雹苴w翼:《檐曝雜記》卷6《王承恩》,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102頁。在可信度上,他將正史置野史之上,但并未一概否定野史的價值,《綏寇紀略》就是一部優(yōu)良的野史,所記史事不僅準確可信,成書時間還在《明史》之前。又如,洪承疇被列入“貳臣傳”,含貶斥之意?!堕芷仉s記》兩處記述了有關(guān)洪承疇行狀的傳聞:起初洪承疇殉國的消息傳入京城,崇禎帝親自祭奠,群臣百姓以之為楷模,子弟為其撰行狀遍傳天下,后得報他實已降清,且為清朝效命甚為得力。清朝定鼎后,其子弟再為其撰行狀,不再敘述前朝之事,僅從清朝入關(guān)后開始敘述。有好事之徒故意將兩行狀訂為一本,當作笑料。趙翼評論道:“按承疇歷官,惟在前朝剿流賊最勞勚也,本朝國史未必敘其在前朝之事,賴《紀略》一書纖屑備載。蓋其在前朝實有鞠躬盡瘁之忠,不可泯沒者,不必復(fù)責其半途失節(jié)也?!雹仝w翼:《檐曝雜記》卷2《洪經(jīng)略行狀》,第39頁;卷6《綏寇紀略》,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111-112頁。洪承疇雖曾叛明附清,氣節(jié)有虧,但在明朝為臣時效力甚勤,理應(yīng)如實記載。趙翼的歷史認識通達、公允,史學批評恪守實事求是和歷史主義原則,主張據(jù)事直書,將歷史人物放在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中去評價,批評了修撰行狀者和本朝國史隱諱曲筆之舉,表彰了《綏寇紀略》詳載備書的功績。
趙翼十分景仰吳偉業(yè)②趙翼對吳偉業(yè)充滿敬意,曾賦詩云:“發(fā)科同歲本非親,聲氣相聯(lián)誼亦敦。攀附名流吾最幸,敘同年直到梅村?!薄懂T北集》卷52《余以乾隆庚午舉于鄉(xiāng)今又屆嘉慶庚午例得與新舉人敘先后同年適閱吳梅村集知梅村亦庚午舉人也得與之聯(lián)譜誼殊深榮幸》,《趙翼全集》第六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1073頁。,對《綏寇紀略》多宗其意、申其說、彰其美,以肯定性評價居多。不過,趙翼并不諱言其失。他指出《綏寇紀略》中有“過求典雅而反近于衒博”之失以及抵牾、錯訛、隱諱之處。如,該書記述了張獻忠屬下平東將軍孫可望力諫止殺和力戰(zhàn)破敵的光輝事跡,卻不肯直書其名姓。趙翼評論道:
是平東者,既能為獻忠止殺,又能為獻忠御侮,實盜賊中之賢者。梅村何以不著其姓名?……梅村不直書,蓋(孫)可望后為李定國所敗,降于我朝,封義王,其子猶襲封慕義公。想梅村著此書時,可望正官于朝,不便明其出自盜賊,故諱之耳。③趙翼:《檐曝雜記》卷6《綏寇紀略》,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110頁。
孫可望原為張獻忠部屬,敗于李定國后歸降清朝,封王蔭子。趙翼推想?yún)莻I(yè)撰寫此書時,孫可望正在朝為官,故出于政治避諱而未直書人物姓名。趙翼只揭其原委而未加以苛評,體現(xiàn)出知人論世、護惜前人的史學批評風格。
除《綏寇紀略》外,《檐曝雜記》還對其他史書展開了史學批評。如,趙翼曾直指清初碩學王士禛著作中記史之疏漏:高名衡為剿滅流賊殫精竭慮,而《居易錄》“絕無一字及之,但云守汴有功而已”④趙翼:《檐曝雜記》卷6《高名衡》,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100頁。;駱養(yǎng)性奏免賦稅,功勛卓著,遠比營救兩位言官意義重大,而《池北偶談》“反遺之,未免舍其大而志其細”⑤趙翼:《檐曝雜記》卷6《駱養(yǎng)性》,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101頁。。再如,有野史和傳聞稱元順帝妥懽帖睦爾是南宋恭帝趙?之子,元末明初史家權(quán)衡的《庚申外史》在記述時做了些處理。趙翼認為此法“最為斟酌得宜”:“謂之真,則無確據(jù);謂之假,則當時朝野咸有傳聞”,“權(quán)以衡此史于真贋疑信之間,可謂措詞盡善矣”⑥趙翼:《檐曝雜記》卷6《庚申外史》,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106-107頁。。
《檐曝雜記》與趙翼其他著作相發(fā)明,可在一定程度上透視出趙翼不同著作之間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以下略舉諸例闡明此旨。
《檐曝雜記》卷一《軍機處》在記述清朝軍機處的設(shè)立緣由和規(guī)章制度之后,回顧了魏晉至清代中樞決策機構(gòu)的演變歷程?!敦ザ吩洝肪矶段宕鷺忻苁怪畽?quán)最重》、卷二十八《金中葉以后宰相不與兵事》、卷三十三《明內(nèi)閣首輔之權(quán)最重》和《陔余叢考》卷二十《前明司禮監(jiān)即樞密院》等條進行了與之主旨一致、文字相似、例證基本相同的論述。
關(guān)于黃巢與李自成的相似性,《檐曝雜記》卷五相關(guān)論述與《廿二史札記》卷二十《黃巢李自成》條的論述在內(nèi)涵和形式上相似度很高:第一,黃、李均以流賊起事,一度攻陷京師,占據(jù)皇宮,改國號,稱皇帝,聲勢浩大,然旋即敗亡;第二,黃、李分別敗奔于狼虎谷、九宮山,死于非命;第三,黃、李死后,都有傳聞稱其未死,結(jié)局都是出家為僧。
關(guān)于牛金星忌恨進士而寬待舉人的問題,《檐曝雜記》卷五相關(guān)論述與《陔余叢考》卷十八《有明進士之重》條的論述大同小異:牛金星久困乙科,歸附李自成后,同情舉人,寬厚相待,委以重任,而對進士十分刻薄,動輒虐殺,以此泄憤。
《檐曝雜記》卷六《洛陽伽藍記》條開篇稱:“佛教之入中國,已見《陔余叢考》?!雹仝w翼:《檐曝雜記》卷6《洛陽伽藍記》,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105頁。可知其論述建立在《陔余叢考》相關(guān)論述的基礎(chǔ)上。翻檢《陔余叢考》可知其言非虛,卷三十四《佛》條開篇稱:“佛教入中國,始于后漢明帝?!雹谮w翼:《陔余叢考》卷34《佛》,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666頁。隨后詳細考察了佛教東傳及其在中國的發(fā)展狀況。
《檐曝雜記》卷一《蒙古尊奉喇嘛》條記述了清代蒙古各部落尊崇喇嘛教的盛況。蒙古人崇佛的現(xiàn)象是歷史地形成的,元時已開其端緒?!囤胗鄥部肌肪硎恕对獣r崇奉釋教之濫》條從仗衛(wèi)之侈、土木之費、供養(yǎng)之費、財產(chǎn)之富、威勢之橫等多方面詳細考述了元代尊崇佛教的情況,探究了其原委和演變過程。
《檐曝雜記》批判性地引述了《池北偶談》《西園雜記》《野記蒙搜》所持見解,批評王士禛“以張(璁)、桂(萼)為非,蓋習于前明緒論,而不敢創(chuàng)為異說爾”,稱賞《明史》所持見解“真作史者之卓見”③趙翼:《檐曝雜記》卷5,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84頁。,不過僅表明立場,并未深究細繹?!囤胗鄥部肌飞暾f此旨,肯定《明史》厘定“大禮之議”是非曲直之功,稱賞其論“直足破當時循聲附和之謬”④趙翼:《陔余叢考》卷14《大禮之議》,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238頁。?!敦ザ吩洝肪砣弧洞蠖Y之議》條也詳加考辨,持同樣見解,認為《明史》所述“直屬平允至當之論,可為萬世法矣”⑤趙翼著,王樹民校證:《廿二史札記校證》卷31《大禮之議》,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第759頁。。
《檐曝雜記》對明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記述較詳,多為讀史時有感而發(fā)。《甌北集》卷五十一《閱〈綏寇紀略〉感事》《閱〈綏寇紀略〉書蜀亂遺事》等詩是在閱讀《綏寇紀略》時有感而賦,卷三十九《閱〈明史〉有感于流賊事》等詩是在閱讀《明史》時有感而賦,主旨都是慨嘆劫運降臨的歷史背景下官逼民反之狀、流賊屠戮之慘、忠義之士殉難之烈?!敦ザ吩洝肪砣读髻\偽官號》《明代先后流賊》等條也可與此相印證。
關(guān)于人參的產(chǎn)地、形態(tài)、生長環(huán)境等,《檐曝雜記》如是記述:“人參背陽向陰,一名‘土精’。生上黨者佳,人形皆具,能作兒嗁。今則產(chǎn)遼東之北者最貴重。有私販入山海關(guān)者,至大辟。至上黨參,則無有過而問者矣。古今地氣不同,抑物性有變易耶?”①趙翼:《檐曝雜記》卷5,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88頁。這些信息與《甌北集》卷三十八《人參詩》所述一致:“……年深根成形,肢體或粗備。土中兒啼聲,往往驚夜睡。其始出上黨,僅等苓術(shù)類。地運有轉(zhuǎn)移,乃為我朝瑞。高高長白山,郁蟠王氣萃。靈苗茁其間,孕結(jié)飽生意……”②趙翼:《甌北集》卷38《人參詩》,《趙翼全集》第6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737-738頁。
關(guān)于中國種植西瓜的起源問題,《檐曝雜記》中僅一句話:“西瓜已見《五代史·胡嶠傳》,而江以南猶未有種也。自洪忠宣使金移種歸,始有之?!雹圳w翼:《檐曝雜記》卷5,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88頁。《陔余叢考》卷三十三《西瓜始于五代》條以較大篇幅駁正了西瓜自元世祖時始入中國的傳聞,并征引多種文獻考證出西瓜在五代時由胡嶠引入中國④趙翼:《陔余叢考》卷33《西瓜始于五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651-652頁。。
《檐曝雜記》專列《西洋千里鏡及樂器》《鐘表》等條描繪西洋科技、器物,記述見聞感想?!懂T北集》卷七《同北墅漱田觀西洋樂器》、卷二十九《西巖齋頭自鳴鐘分體得七古》等詩與之吻合。
《檐曝雜記》卷六《晏公廟》條與《陔余叢考》卷三十五《晏公廟》條均認為,晏公廟的建造及得名來源于明太祖于急難之境被晏公所救的傳說?!囤胗鄥部肌返目际龈釉敿殻竞w《檐曝雜記》相關(guān)內(nèi)容,當是在其基礎(chǔ)上擴充和深化而得。
趙翼曾扈從乾隆帝巡游木蘭,《檐曝雜記》列有《木蘭殺虎》《木蘭物產(chǎn)》《蒙古詐馬戲》等條記述見聞感想?!懂T北集》卷五《木蘭》《扈從木蘭途次雜詩》《行圍即景》《木蘭較獵恭紀》和卷八《扈從途次雜詠》等詩,與之主旨一致,內(nèi)容吻合。
《檐曝雜記》卷一《軍機直舍》《圣躬勤政》條記述了趙翼夜值軍機及親見乾隆帝勤勉理政的情景?!懂T北集》卷四《元日早朝即輪直內(nèi)閣》、卷五《軍機夜直》、卷六《夜直》《出軍機仍直內(nèi)閣》等詩,與之可相互印證。
《檐曝雜記》中有許多清軍南征北戰(zhàn)、威震邊陲的記述,與《皇朝武功紀盛》主旨一致,內(nèi)容吻合?!懂T北集》卷四《平定準格爾鐃歌》、卷七《平定回部鐃歌》、卷十四《奉命赴滇從軍征緬甸》《從軍行》《王將軍拔柵歌》《鬘華山殺賊歌》《軍營夜坐》、卷十六《聞經(jīng)略出師老官屯水陸攻圍緬人乞降班師奏凱詩以志喜》等詩也是圍繞此主題而作。
《檐曝雜記續(xù)》記述有《欽賞三品職銜準重赴鹿鳴宴謝摺》。《甌北集》卷五十二《重赴鹿鳴宴恭紀四詩》《赴江寧途次奉恩旨加三品職銜準入鹿鳴筵宴再紀五詩》《重赴鹿鳴詩海內(nèi)名流屬和者三四千首暇日編輯長卷戲書于后》《再題諸名流屬和重赴鹿鳴詩長卷》《重赴鹿鳴詩和者既多或勸余刪潤勒成大卷書以見意》等正是圍繞此主題而作的詩文。
《檐曝雜記》列有《鎮(zhèn)安民俗》《鎮(zhèn)安水土》《邊郡風俗》《土例》《響水塘瀑布》等條,記述西南地區(qū)尤其是鎮(zhèn)安的風土民情?!懂T北集》卷十三《鎮(zhèn)安土風》《鑒隘塘瀑布》、卷十四《響水塘》、卷十六《入小鎮(zhèn)安》《回鎮(zhèn)安官舍》《土俗》《貴縣途次奉旨調(diào)守廣州感恩志遇兼寄別鎮(zhèn)安士民》等詩與之主旨一致,內(nèi)容吻合。
《檐曝雜記》卷一《回人繩伎》條與《甌北集》卷八《觀回人繩技》詩均記述了觀賞回人繩伎的見聞感想。
《檐曝雜記續(xù)》中《老境》條與《甌北集》卷四十一《老境》、卷五十《老態(tài)》等詩均為趙翼自嘲年老體衰而作。
《檐曝雜記》卷三《樹?!窏l與《甌北集》卷十三《樹海歌》詩吻合。
《檐曝雜記》卷四《廣東蜑船》條與《甌北集》卷十六《蜑船曲》詩吻合。
《檐曝雜記》中有許多詩文唱和與文人交游的記述,《甌北集》收錄了大量相關(guān)詩文。
由此可知,《檐曝雜記》與《陔余叢考》《廿二史札記》《甌北集》《皇朝武功紀盛》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必系一人所作。晚清以來,時有人質(zhì)疑趙翼作為《廿二史札記》和《陔余叢考》作者的身份。這種質(zhì)疑聲最早源自李慈銘。他聲言:“閱趙翼《廿二史札記》,常州老生皆言此書及《陔余叢考》,趙以千金買之一宿儒之子,非趙自作。以《甌北詩集》《詩話》及《檐曝雜記》諸書觀之,趙識見淺陋,全不知著書之體。此兩書較為貫串,自非趙所能為?!雹倮畲茹懼?、由云龍輯:《越縵堂讀書記·史部·史評類》,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5年,第610頁。他認為《廿二史札記》和《陔余叢考》并非趙翼所作,卻不懷疑《檐曝雜記》是趙翼所作。本文的考察,可為這樁公案的厘定提供一個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