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雷
制度這東西,看得見,摸得著,卻難免百密一疏。
企業(yè)文化來了,讓制度有了方向感,卻如同道德和禮俗一樣,力量有時很有限。
這時候,我們需要的是因果定律。一部二十四史,就是最詳實的因果記錄。
“別開玩笑了,君不見《二十四史》里好人沒好報的例子比比皆是?!彪m然許多人渴望“因果報應(yīng)要是真的該有多好”,但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艾F(xiàn)實生活中總有人不擇手段地爭取利益,達(dá)到人生巔峰;而老實人凡事退讓,到頭來總是吃虧。講因果,鬼才相信!”
1897年,8歲的小女孩帕吉尼婭寫信問《紐約太陽報》:“圣誕老人真的存在嗎?”報社用社論的方式回答說:“在這個世界上,如同有愛、有同情心、有誠實一樣,圣誕老人也確確實實是有的?!鄙缯擄@然把圣誕老人等同于愛、同情心和誠實,此圣誕老人已非彼圣誕老人,早已不在“存在與否”這個維度了。但還是有心理學(xué)家指出:“對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相信愛的存在是身心健康發(fā)展的一部分?!?/p>
在中國,有比圣誕老人更接近愛、同情心和誠實的,非因果定律莫屬?!短细袘?yīng)篇》開篇就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易傳·文言傳·坤文言》中亦有“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之說。因果定律真的存在嗎?套用《紐約太陽報》社論的方式,我們可以說:“在這個世界上,如同有愛、有同情心、有誠實一樣,因果報應(yīng)的定律也確確實實是有的?!毙睦韺W(xué)家也一定贊成“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相信因果報應(yīng)是身心健康發(fā)展的一部分”。
人在職場,不相信因果定律一定十分可怕:不知敬畏,辦事無底線,這樣的人誰還敢用?唯利是圖,公司和員工成了赤裸裸的雇傭關(guān)系,相互計算如何切好自己的蛋糕,怎一個累字了得?
如果有因果循環(huán)就好了!但因果循環(huán)真的存在嗎?
莊子有句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笔澜缒敲创螅欢臇|西那么多,許多思考的東西都有局限性,你認(rèn)為它不存在,并不是因為它真的不存在,而是你不知道并且不愿意相信罷了。對于因果定律這件事,有人思考著、懷疑著;有人干脆不思考了:我沒看見,憑什么要相信?
就像《紐約太陽報》社論中說的那樣:“什么都懷疑的人,是心地狹窄的人。因為心地狹窄,不懂的東西就很多。雖然那樣,還斷定自己不懂的事情都是謊話?!睉岩梢蚬珊螄L不是心地狹窄呢?一位哲學(xué)家說:“即使沒有上帝,也要創(chuàng)造一個上帝來信仰!”我相信他的初心是好的,但同時也讀出了他內(nèi)心的無奈。我想說的是:何必那么悲觀?大聲說出來:因果是存在的!因為這個世界需要愛、需要同情心和誠實。
如果文章就此結(jié)束,一定有人會說:“《紐約太陽報》寫給小孩子的回信,怎么能太當(dāng)真?如果僅僅因為因果定律更接近愛、同情心和誠實就不應(yīng)該懷疑,這難道不是人類的一廂情愿嗎?”
是的,寫給小孩子的回信不能講太多大道理,講給成年人的因果定律一定有邏輯、講科學(xué)才行。
關(guān)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孟子這樣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依邏輯推理,“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并不是“戰(zhàn)必勝矣”的充分條件,仿佛因果定律只是大概率事件,卻并非“分毫不爽”。并非孟子不懂邏輯,只是省略了一個盡人皆知的大前提:緣?!胺N瓜得瓜,種豆得豆”,但還需要陽光、水分和適宜的溫度,即必須有緣。
或許你會說,好人不長命,惡人活萬年。《東郭先生和狼》《農(nóng)夫與蛇》的現(xiàn)實故事還少嗎?好人沒好報,為什么還要讓我當(dāng)好人?這里面還存在一個智慧的問題:善有善報也需要人的努力。佛教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jìn)、禪定、般若稱為六度,即到達(dá)彼岸的六種方法。六種方法中,般若智慧為上。東郭先生和農(nóng)夫是有做善事的緣分,卻沒有“善有善報”,就是因為故事的主人公缺少智慧。
人在職場,只要上善若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輔之以般若智慧,就能開開心心每一天,做到“夫唯不爭,故無尤”;待條件成熟時就會“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佛光菜根譚》說:“要識得‘因果,才能心甘情愿;要了透‘緣起,才能真相大白;要實踐‘中道,才能安身立命;要證悟‘般若,才能自由自在;要圓滿‘涅槃,才能究竟人生。”
第一,識得因果,心甘情愿。歷史上好人不得好報的事例屢見不鮮,但這并不違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定律。識得因果,就知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道理,縱有再大冤屈也不會謾罵“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人在職場,不抱怨才能擁有陽光心態(tài)。
第二,了透緣起,真相大白。緣就是客觀條件,了透緣起就是“有緣順緣,無緣隨緣”。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再上,無法創(chuàng)造條件就要隨順因緣,不做無畏的犧牲?!墩撜Z·憲問》中記載:“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知其不可而為之”在門人看來是條件不具備,應(yīng)該放棄努力;在孔子看來則“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必須鍥而不舍、孜孜不倦來創(chuàng)造條件。
第三,實踐中道,安身立命。佛陀經(jīng)歷苦行并沒有證道,而是接受牧羊女的貢養(yǎng)之后才在菩提樹下觀星悟道。所以,佛陀不贊成享樂,也不贊成修苦行,而是要實踐中道。人在職場,踐行中道,才能安身立命。
第四,證悟般若,自由自在。般若意為“終極智慧”“辨識智慧”,專指如實認(rèn)知一切事物和萬物本源的智慧。只有真正證悟般若得大智慧,才能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只生智慧,不生煩惱”,才是職場人生最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也是一切問題的解決之道。
第五,圓滿涅槃,究竟人生。涅槃是滅除一切痛苦的究極理想境地,是凈化貪愛、舍諸執(zhí)著、拔除煩惱、息滅欲念的世界。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當(dāng)下就能獲得清凈自在的涅槃境界。人在職場,進(jìn)入涅槃境界,就能享受《道德經(jīng)》中“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果報。
先識得因果,方能了透緣起,進(jìn)而實踐中道,再證悟般若,最終圓滿涅槃。參透因果才能笑傲職場、究竟人生。
張維迎教授在《在理念的力量》一書中擲地有聲:“天理大于王法!”因為“理(自然法)是人類的集體智慧,是歷史中自然演化形成的,是被人們普遍認(rèn)可的,它與人的本性相符,反映在人的良知中”。好的法一定受天理的約束,以天理為準(zhǔn)則。
企業(yè)要有符合“天理”的規(guī)章制度:一是公平,如按勞分配;二要能以正能量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如讓能者愿意多勞,讓員工愿意成長。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 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企業(yè)制度就是以規(guī)矩成方圓,以六律正五音,以仁政平治天下。細(xì)心的讀者一定會發(fā)現(xiàn):規(guī)矩之于方圓,六律之于五音,仁政之于治天下,既非充分條件,又非必要條件,卻是實實在在的好方法,因此這是符合“天理”的規(guī)章制度。
相比規(guī)章制度,企業(yè)文化離“天理”更近一步。老子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薄疤熘溃缓?;圣人之道,為而不爭?!笨傆幸?guī)章制度照顧不到的地方,甚至規(guī)章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這時,有遠(yuǎn)見的人會依據(jù)企業(yè)文化,默默奉獻(xiàn),不求回報。按照規(guī)章制度,他可能得不到獎勵,但他大概率會收獲贊美、滿足感、經(jīng)驗、晉升機會……更接近“因果報應(yīng),分毫不爽”。
佛教的報有三種,現(xiàn)世報、來世報、他世報,所以“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都~約太陽報》社論中說:“試試看,圣誕節(jié)前夜,讓爸爸給你雇一個偵探,讓他監(jiān)視一下全紐約的煙囪怎么樣?也許能抓住圣誕老人噢!但是,即使看不到從煙囪里出來的圣誕老人的身影,那能證明什么呢?沒有人看見圣誕老人??墒?,那不能證明沒有圣誕老人?!痹囋嚺ぷ?,不求回報,即使真的沒有回報,沒有成功,沒有贊美,只有身心疲憊,只有別人的風(fēng)涼話,那能證明什么呢?所以,工資以月計算,股東分紅以年計算,創(chuàng)業(yè)成功甚至可以以一生來計算,千秋功業(yè)以幾代人的時間來計算。當(dāng)“計利應(yīng)計天下利,求名應(yīng)求萬世名”,身后的法則不僅包括規(guī)章制度和企業(yè)文化,更多的則是“天理”,這時就會發(fā)現(xiàn)“因果報應(yīng),分毫不爽”。
《紐約太陽報》社論最后一句話說:“一千年以后,一百萬年以后,圣誕老人也會同現(xiàn)在一樣,讓孩子們的心高興起來。”孩子心中的圣誕老人會偷偷把禮物放在床頭的襪子里,成人世界里的圣誕老人則是愛、同情心和誠實,與長相無關(guān)。職場因果定律就是孩子心中的圣誕老人,一千年以后,一百萬年以后也會出現(xiàn)。外化成規(guī)章制度,內(nèi)化成企業(yè)文化,愛、同情心和誠實才是其本來面目。
制度有缺憾,文化不完美,幸虧有因果。
作者 遼寧第一時間廣告有限公司 總經(jīng)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