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永清
熏魚是流行于蘇浙滬一帶的一道傳統(tǒng)經典美味,它屬于淮揚菜系的范疇,并被其他菜系借鑒、引進。熏魚的秉性是能上能下,高檔的酒宴,有其不可撼動的一席之地;路邊簡陋的飯鋪,也能見到它的蹤影;百姓的餐桌,更是常年有它。
中餐的酒宴,均是涼菜先行。蘇浙滬一帶的酒席,涼菜首發(fā)陣容,熏魚必定名列其中,并是領銜“主演”。熏魚食材高檔,冷熱均可,四季皆宜。熏魚的特點是:外觀色澤紅亮,鹵汁濃稠,打量之際,食指大動;口感外酥里嫩,腴美細膩,既耐咀嚼,又不費牙;口味甜而有度,咸而適中,層次多元,回味悠長。所以,此菜很受酒客的追捧。
大凡制作熏魚,一定要堅持肉厚、刺少、鮮嫩、味美的“四項基本原則”。正宗熏魚的食材,首選青魚,次者草魚,再次為白鰱、鳊魚。除青魚以外,草魚有點勉強,至于白鰱與鳊魚,既不入流,也不上臺面。采用白鰱與鳊魚制作熏魚的,有兩種情況:就自家來論,純屬外行。若是飯館所為,絕對是偷梁換柱的騙人花招。生活中,大凡青魚的價格要比草魚高,通常是一倍。草魚又比白鰱與鳊魚貴。性價比不一,口感與口味肯定有差異。作何選擇,店家心知肚明,食客理應知曉。就廣大消費者來說,一定要擦亮眼睛,做個明白人。
熏魚的制作并不復雜,將青魚打理干凈后,斬頭去尾,再將魚分切成塊。這個魚塊的厚薄,也就一指左右,還要整齊劃一。美食首要是形美,這個形要入食客的法眼。魚塊切好后,還要先期調味,使其具有堅實的底味。在魚塊入味之際,趁手準備錦上添花的魚鹵,這魚鹵無非是醬油、香醋、料酒、白糖、蔥姜諸等調料,沒有一定之規(guī),亦可根據(jù)個人偏好,酌情增減。只要喜歡,好吃便可。至于飯店來說,那是有一定章程的,各店各味,各有千秋,秘而不宣。魚鹵做好了,還要下鍋熬濃熬勻,盛起待用。
緊接著便是炸制魚塊。炸制魚塊必須炸熟、炸透,還要做到外焦里嫩。炸制魚塊要做到不急不躁,有條不紊。魚塊炸糊了,前功盡棄;不熟,則有遺憾,更是難以入味,難以入口。恰到好處雖是被人常常提及,這個度要拿捏精準,方稱完美。
魚塊炸制完畢,便是入味。就熏魚的入味來說,通常有兩種:一是浸泡法,二為燴制法。浸泡法是在魚塊炸熟之際,趁熱放于寬寬的鹵汁之中,扎猛個子即可,當然亦可泡制一兩分鐘。此法隨炸隨泡,隨泡隨吃,家庭版較多。燴制法就像燴菜一樣,將魚塊全部炸熟后,再把鹵汁放入鍋中,大火煮制,熬濃熬稠,最后將魚塊統(tǒng)統(tǒng)下鍋燴制,一次性完成掛鹵的程序。此法量少便捷,現(xiàn)炸現(xiàn)吃,酒店版居多。兩種入味手法,任憑喜好,隨心順意,前提是好看好吃就行。
行文至此,就熏魚的“熏”字,還要略作交代。人們對“熏”字的理解,往往僅是停留于望文生義的層面。其實熏魚這個“熏”,既非熏雞、熏鴨,煙霧繚繞一樣的熏制;更非烤羊肉串、烤臘肉,煙熏火燎一樣的熏烤。熏在字典跟美食(物體)有關的釋義為:“氣味或煙氣接觸物體,使其變顏色或染上氣味?!睂嶋H制作中,熏魚采用的是浸泡入味的“熏”(即便是燴制,也等同浸泡,僅是收干了鹵汁而已)。熏魚的“熏”字的正解,應為“氣味”觸物體,并非“煙氣”接觸物體。既然是氣味接觸物體,當然可以浸泡,亦可半干半濕的相伴,更可干燥的相處諸等方式。只要能達到“氣味接觸物體,使其變顏色或染上氣味”的目的便可。其實熏魚的烹制方法,要比煙霧繚繞、煙熏火燎的“熏”,更為衛(wèi)生健康,應該大力推廣。
江南一帶的人們,酷喜熏魚,就連菜市場,亦善解人意地開設魚鋪。筆者平素喜愛美食,又喜烹飪,常逛菜市場,故而對其行情與動態(tài)較為熟悉。在揚州一帶,幾乎所有的菜市場,都有專賣熏魚的魚鋪,少的兩三家,多的四五家。這些魚鋪,既賣鮮活水產,又做熏魚。一舉兩得,錢賺雙份。此類魚鋪的熏魚,均是活殺現(xiàn)烹。這種現(xiàn)場烹制的營銷方法,相當于飯店底氣十足的明廚亮灶。食材新鮮,干凈衛(wèi)生,顧客自然心里踏實。再者,人們看到鍋中熱油縱情翻滾,聽到炸魚刺啦刺啦的歡快聲響,聞到濃烈醉人的魚香,有幾個食客能夠把控自己?又有誰能夠捂緊自己的錢包!再說了,這等魚鋪的熏魚,口味獨特,有別于家庭版與酒店版,民眾稱為之江湖版的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