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中國早期科幻小說中的“科學”

2019-12-16 19:59鴿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19年2期
關鍵詞:科幻想象科學

馮 鴿

中國現(xiàn)代科幻小說產生于晚清時期,是西方的舶來品,其所具有的西方文化特征,來自于這一敘事類型的“科學”基因。畢竟,我們無論怎樣界定“科幻小說”,都無法繞開其所具有的“科學”元素。

“科學”一詞并非中國的土產,是作為“Science”的譯詞從日語進入漢語的,在西方語境中表達的是源自古希臘的、關于物質世界的、遵循因果律的、定量化的知識體系。毫無疑問,科學及科學技術是我們人類迄今為止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最有力的武器,也因此形成了現(xiàn)代性的“唯科學”語境。在此語境中,“科學”早已成為一個具有正確、高效、理性等豐富內涵的話語,而“非科學”“不科學”則隱含著對應的貶義,如落后、野蠻、愚昧等。在西方傳來的“科學”面前,中國傳統(tǒng)知識體系自鴉片戰(zhàn)爭開始動搖崩潰,到20世紀中葉,已經支離破碎。以現(xiàn)代科學來衡量傳統(tǒng)知識體系,比如以充滿力學、材料學等概念的現(xiàn)代建筑學來看中國傳統(tǒng)的風水術,以現(xiàn)代合成化學看待中國的煉金術等,傳統(tǒng)的中國科學理念顯得那么荒謬和不堪一擊??茖W,成為背離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社會的知識標簽,成為現(xiàn)代性知識分子的經典表情符號,也因此,科幻小說成為中國精英知識分子自上而下啟蒙的工具,其立場自始至終都是精英化的。即使當文學從啟蒙利器歸位于文學藝術本身的今日,科幻小說的精英化特征依舊那么鮮明。

在此,回顧早期科幻小說的“科學”表達,考察中國早期科幻中的“科學”想象,我們可以看出中國本土想象資源如何與西方科學認知規(guī)律相結合的糾纏過程,也許能對中國科幻的未來原創(chuàng)性發(fā)展以及想象資源擺脫殖民化提供一種思路。

中國科幻小說中的“科學”似乎并不科學,尤其是晚清初期的科幻小說充滿了各種似是而非的科學因子?!翱苹眯≌f”概念通常應該具有“小說”“幻想”和“科學”的因素,其中超自然描寫始終是受科學事實或科學邏輯制約的。而晚清科幻小說關于科學的超自然因素超越了科學事實乃至科學邏輯,多是沒有科學依據(jù)的狂想,是“科幻奇譚”(science fantasy),或者說是“科學狂想”,而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學幻想小說”。

晚清的中國,處于一種內憂外患的深度迷茫中,對于落后于世界科技的未來中國充滿了焦慮和迫切感。于是,科幻小說所表達的人類因科技發(fā)展而產生的對于未來強烈的好奇心的特征契合了中國精英知識分子對未來的期待,出現(xiàn)了一個發(fā)展高潮,即科幻小說的翻譯潮和“未來中國狂想”社會小說的創(chuàng)作潮。這些小說,表達強國富民的主旨時,重點敘述了對于科學技術的憧憬和展望,對未來社會中的交通、醫(yī)療、城市建設等進行具體規(guī)劃,成為中國現(xiàn)代科幻小說之肇始。小說中科學因素的介入,主要是為了啟發(fā)民智,普及科學技術知識,破除迷信和愚昧,同時也反映了當時國人對科學技術的認知程度。如1900年,逸儒和薛紹徽翻譯了凡爾納的《八十日環(huán)游記》,著名學者梁啟超1903年用文言文翻譯了凡爾納的《十五小豪杰》,魯迅翻譯了凡爾納的《月界旅行》。中國最早的原創(chuàng)科幻小說——荒江釣叟于1904年發(fā)表的《月球殖民地小說》,以及徐念慈的《新法螺先生譚》、蕭然郁生的《烏托邦游記》、吳趼人的《光緒萬年》、高陽不才子的《電世界》、肝若的《飛行之怪物》、陸士諤的《新野叟曝言》、無名氏的《機器妻》等紛紛登場。

我們將科幻還原于那個時代的科學語境中來考察這種“狂想”特征的形成。

鴉片戰(zhàn)爭之后,西方列強以堅船利炮打開了大清帝國的大門。中國人直接感受到的就是技術科技的先進,尤其是武器優(yōu)勢的威脅,因而為了尋求軍事國防的保障,開始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購置和制造船艦槍炮,派遣留學生學習造船與駕駛,開發(fā)礦產與建造鐵路,以鞏固國防、抵御外侮。然而,甲午戰(zhàn)爭之后,有識之士漸漸覺悟到徒有船炮不足以自強,政法制度、國民素質才是立國的根本,這就促使國人從急功好利的軍事目的走了出來,開始關注工、商、礦等實業(yè),朝厚植民生的方向努力。加上帝國主義在中國大肆掠奪資源和各種利益,使實業(yè)建設成為救國的要策。1899年光緒諭令中就說到:“即如農工商礦務等項,泰西各國講求有素,夙擅專長。中國風氣未開,絕少精于各種學問之人,嗣后出洋學生,應如何分入各國農工商等學堂,專門肄業(yè)以備回華傳授之外,著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詳細妥定章程,奏明請旨辦理?!雹偕蛲┥嫞骸豆饩w政要》,臺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第1468頁。于是,國人紛紛主張設立農工商總局及礦務局來總理產業(yè)建設,獎勵民生工業(yè)生產,并主張廣開工廠,發(fā)展民營產業(yè)?,F(xiàn)實需求刺激著國人對科學技術的追求,其追求行為又透露出強烈的科學救國企圖。

發(fā)展科學技術首先就必須學習先進知識。隨著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對外通商口岸越開越多,新式學校、教會醫(yī)院、翻譯館、報社、出版社等也越來越多,西學傳播的范圍越來越廣,人們普遍開始接受、認同西學。確實,面對具有巨大優(yōu)越性的西方物質科學技術,中國人對它產生了高度信任感,似乎西方科學技術無所不能,無所不包。1876年創(chuàng)辦的《格致匯編》科學雜志,設有“互相問答”一欄,專門回答讀者提出的問題,從第1卷開始刊載到1892年???,共有320條,如問火柴頭、鉛筆是用什么材料造的?西國人能不能辨鳥語獸音?石灰落入眼中西國有沒有妙法可治……包括應用技術、自然常識、基礎科學、醫(yī)學等五花八門的問題。從這些問題中可以看出時人對西學的粗淺認知程度和盲目崇拜的心理狀態(tài)。①熊月之:《晚清社會對西學的認知程度》,王宏志編:《翻譯與創(chuàng)作——中國近代翻譯小說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28-42頁?;谶@樣的認知水準,小說家關于科學技術的想象不可能以科學成分為主,或像凡爾納的創(chuàng)作那樣充滿了科學資料和知識,而只能以幻想成分為主,憑空捏造,天馬行空。

荒江釣叟所著的《月球殖民地小說》,1904年起連載于《繡像小說》,共刊35回,未完,是中國最早的科學狂想小說中的代表作,充滿了關于科學技術的新奇想象。小說講述湖南湘鄉(xiāng)的反清志士龍孟華因報仇殺人而流落南洋,巧遇駕駛氣球的日本人玉太郎,以尋妻為線索,隨其飄游世界,游歷美國、歐洲、非洲、印度等地,見識各地奇風異俗,甚至夢游月球,最后與妻兒團聚。故事帶有西方冒險小說的成分,展現(xiàn)出一系列奇幻的帶有魔幻色彩的科學想象,有一些是當時已有的技術產品如電燈、電話、鐵路、照相、X光、千里鏡(望遠鏡)、帶電氣花的自來燈(手電筒)等在日常生活中得以應用的描寫,有一些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東西的想象,如幫助龍孟華尋妻的玉太郎、濮玉環(huán)夫婦自行設計、制造、駕駛的氣球,豪華舒適,瞬息萬里,穿梭在印度、美洲、歐洲等地之間,非常神奇。還有印度醫(yī)師哈克參兒神奇的外科醫(yī)術,開胸破膛,取出心臟用藥水洗過,又放回去:“看那心兒、肝兒、肺兒件件都和好人一般,才把兩面的皮膚合攏,也并不用線縫,口袋里掏出一個小瓶,用棉花蘸了小瓶的藥水,一手合著一手便拿藥水揩著,揩到完了,那胸膛便平平坦坦,并沒一點刀割的痕跡?!雹诨慕炢牛骸对虑蛑趁竦匦≌f》,《繡像小說》1904年第30期。被獅子咬掉的手臂被重新裝上,“竟同平時沒甚兩樣”。③荒江釣叟:《月球殖民地小說》,《繡像小說》1904年第21-40期,1905年第42、59-62期。開顱手術也很神奇:“哈老振起了精神,拔出七寸長的匕首,從腦袋上開了一個大窟窿,用藥水拂拭了三五次,在面盆里洗出多少紫血,揩抹凈了,合起攏來,立刻間已照常平復。”④荒江釣叟:《月球殖民地小說》,《繡像小說》1904年第21-40期,1905年第42、59-62期。還有殺傷力極大的綠氣炮,晶瑩奪目、光彩陸離的電光衣等。⑤荒江釣叟:《月球殖民地小說》,《繡像小說》1904年第21-40期,1905年第42、59-62期。最后甚至想象到與月球人交朋友,到月球去游學,幻想造一個大氣球,帶著四萬萬同胞離開污穢不堪的地球,開拓新的生存空間。在這些敘述中,我們既可以尋出嫦娥奔月、偃師造人、肢體再造、神醫(yī)妙手回春等古代神話傳說的痕跡,也可以明顯看到西方先進的發(fā)光、爆破、透視、通訊、交通等科學技術在想象中的生發(fā),甚至還有許多地方對所想象事物的原理有合乎邏輯的解釋。西方科幻小說和中國傳統(tǒng)神怪小說的因素混合在一處,表達了對于知識真理的興趣和對夢想傳奇的熱情。在《女媧石》《新石頭記》《新法螺先生譚》《新紀元》《新中國》等非寫實小說中關于科學技術的應用、發(fā)明的敘述皆是如此。

盡管對科學技術的想象豐富多彩、離奇新穎,但在小說敘述中主要集中于國防、農業(yè)、交通、醫(yī)學等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方面,表達了小說家憂國憂民的救國意識。

早在1847年太平天國起事前就有俞萬春所著的戰(zhàn)爭小說《蕩寇志》,對軍事科技和器械發(fā)明充滿了濃厚興趣,描繪了像奔雷車、沉螺舟、螺匣連珠銃、飛天神雷、陷地鬼戶等稀奇古怪的新式武器,在傳統(tǒng)的行軍布陣、請仙降妖之類的神怪敘述中,力圖引進一種先進的科學兵器概念,加入了科技的因素。1899年的《年大將軍平西傳》亦如此,有升天球、造地行船和借火鏡之類的軍事武器的描寫。到了1908年的《新紀元》這部戰(zhàn)爭小說,文學想象推陳出新,更是描寫了花樣繁多的武器發(fā)明。小說講述1999年,白種人各國召開萬國會議抵制黃種人的勢力擴張,于是發(fā)生了戰(zhàn)爭。戰(zhàn)爭以多國部隊失敗求和告終,中國威震四方,成為世界霸主。此時的小說作者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科學知識,有了現(xiàn)代性科學理念,想象的武器有了相當程度的科學原理。作者多次強調科學知識,對于科學技術在戰(zhàn)爭中的應用以及先進武器的重要性有著深刻的認識。因此,《新紀元》黃白種族大戰(zhàn)的主要架構,就是武器的較量。當我軍以新式戰(zhàn)具連破敵軍水雷部署與潛水雷艇后,敵軍用綠氣炮毒殺中國氣球隊,于是,各種新式武器如升取器、水上步行器、日光鏡、化水為火藥水、電器網、冰房等輪番上場,請來的救星是化學教習劉繩祖,燒敵艦是用化水為火的科學方法,燒敵人的氣球是用日光鏡通過聚焦日光產生熱量來進行的。雖然總體上看,作者的想象還是相當隨意狂放的,但是對物理、化學原理的依據(jù)令人信服,而且在對戰(zhàn)爭雙方彼此勝負消長的描寫中,凸顯了科學發(fā)明對于科技戰(zhàn)爭巨大的影響力。高陽不才子的《電世界》也有一場戰(zhàn)爭:2009年的強盛中國有一個“電王”黃震球,以隕石煉出一種金屬原質,可在空中發(fā)電,背在身上即可飛行,瞬息萬里。此時“西威國”派出飛行艦隊要滅盡黃種,于是“電王”用這種物質發(fā)明了“電翅”與“電槍”,憑一人之力,就可抵御進犯的敵艦,不但射落千只飛行艦,還將“西威國”都城燒成焦土,大顯神威。由此可見,在小說家的想象中,科技的發(fā)展,改變了傳統(tǒng)的戰(zhàn)爭形態(tài),科學技術和發(fā)明成為主宰戰(zhàn)爭勝負的關鍵。

除了保障國防安危的科幻武器之外,在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也有非常神奇的科學幻想。首先,是對于農業(yè)的幻想。中國在傳統(tǒng)上是一個農業(yè)國家,以農立國,農業(yè)是民生經濟的基礎。然而,自清朝中葉以后,人口激增,人均耕地面積嚴重不足,①羅爾綱:《太平天國革命前的人口壓迫問題》,《中國社會經濟史集刊》1949年第8期。農業(yè)生產沿襲著落后的耜耕方法與獨立耕作方式,于是,西方農業(yè)科學的技術與經營方式,成為晚清農業(yè)改革的借鑒對象,鄭觀應就曾主張派人“赴泰西各國,講求樹藝農桑、養(yǎng)蠶、牧畜、機械耕種、化瘠為腴一切善法”,②鄭觀應:《農功·盛世危言》,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404頁。因此開發(fā)農業(yè)新地、改變傳統(tǒng)經營方式并引進機械耕作與科學種植技術,成為當時農改要務。《新石頭記》就想象了以合成公司、同種同收的新經營方式,配合機械耕作,并改良地質,使得稻麥生產一年四熟,又改進了養(yǎng)蠶方法;《新野叟曝言》則要廣辟農地,遵循“相土得宜”的科學原則,以求增加農產品的豐收,并采用自來水灌溉替代水車車水舊法?!峨娛澜纭返南胂蟾鼮槠婷?,“電王”飛至南極,發(fā)明了“鈤燈”,①鈤,金屬元素“鍺”和“鐳”的舊譯寫法。發(fā)出的光熱猶如太陽一般,使南極變成永遠沒有黑夜、永遠不冷、動植物長得茂盛碩大的天府之地,人人向往。北極也冰雪盡化,成為一年兩熟的耕地。這些想象營造了一個富饒的農耕社會,描繪出一個現(xiàn)代“桃花源”,引領人們對科學化的現(xiàn)代農業(yè)心馳神往。

其次,在交通方面,眾多飛行器的意象頻頻出現(xiàn),反映了人們對于時間的重視和對技術發(fā)展的關注。②相關論述參看陳平原:《從科普讀物到科學小說——以飛車為中心的考察》,《中國文化》1996年第6期;馮鴿:《從飛行器談起的科學》,《書屋》2007年第2期。

再次,就是對西方醫(yī)學觀念的接受。晚清非寫實小說中有大量神奇的醫(yī)學發(fā)明,反映了國人衛(wèi)生觀念受西方醫(yī)學影響而發(fā)生的種種改變。西洋醫(yī)學自明末清初就已隨傳教士輸入中國,據(jù)黃伯祿《正教奉褒》記載,早在1693年,清圣祖染瘧疾,西士洪若、劉應等進西藥金雞納治之,結果痊愈,大受賞賜。然而,隨著西教被禁,西醫(yī)輸入也停滯了。直至鴉片戰(zhàn)爭之后,西方醫(yī)學同其他學術文化一道再次涌入中國,自此西醫(yī)醫(yī)院與醫(yī)科學校遍設各地,西醫(yī)書籍更是大量翻譯出版。最早的西醫(yī)醫(yī)院于1835年由美國傳教士帕克(Peter Parker)在廣州設立,鴉片戰(zhàn)爭后,西人更在中國開設大批的醫(yī)院與診所,教會醫(yī)院快速增加,“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1919年,全國已有教會醫(yī)院250多處”。③徐泰來主編:《中國近代史記1840—1919》中卷,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26頁。英國宣教醫(yī)師合信(Ben Hobson)著述的《西醫(yī)略論》《內科新說》《婦嬰新說》《全體學新論》等在中國開始流傳,尤其《全體學新論》是中國近代第一部系統(tǒng)介紹西方人體解剖學的著作,論述了人體的主要器官,首創(chuàng)了“腦氣筋”這個詞,被梁啟超、譚嗣同等人運用到著作中,廣為傳播。洋務運動時期,江南制造局翻譯館也翻譯了大量的西醫(yī)西藥書籍。④按照《江南制造局譯書提要》的分類,翻譯館所出160種書籍中,醫(yī)學類占了11種,其數(shù)目僅次于兵學、工藝和兵制類。其中《西藥大成》是當時最大的一部西藥書;《法律醫(yī)學》則是近代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介紹西方法醫(yī)學著作。參看熊月之:《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500頁。之后,許多教會醫(yī)院陸續(xù)設立,也多在醫(yī)院內附設學校,招收中國學生,教授醫(yī)學。中國也開始自辦醫(yī)科學校。最早的西醫(yī)教學應該是開始于1896年北京同文館的科學系聘杜瓊氏(Dudgeon)為教授講授西醫(yī)。此后,隨著西醫(yī)在中國的傳播,因其療效顯著也被廣大民眾接受。由此,西醫(yī)被先進的知識分子視為一種新興的科學,受到梁啟超等人士的大力提倡。光緒帝在變法章程中,明令專設醫(yī)科,將西方醫(yī)藥科學納入維新變法的內容中,成為救國方策之一。

西醫(yī)為我國醫(yī)學界帶來了新觀念、新知識和新技術,解決了一些中醫(yī)無法解決的醫(yī)學難題,促進了醫(yī)學進步。比如對傳染病的認識。中國傳統(tǒng)上將傳染病稱為“疫”,歷代都有發(fā)生,是令人恐懼卻無能為力的大災禍,以晚清為例,1890年廣東高州等地受鼠疫侵襲,1910年鼠疫又在東北各省重演。而中國人傳統(tǒng)上多將其歸因于鬼神作祟、瘴氣或胎毒之類,可是自西方醫(yī)學傳入,人們就普遍了解了微生物才是傳染病的根源。《新野叟曝言》和《電世界》皆指出疾病的成因是微生物或霉菌,這說明微生物致病的觀念在當時已為一些進步的人們所接受。不僅如此,《新野叟曝言》還詳細描繪了用活體培養(yǎng)法制取疫苗的過程,《電世界》也講述了用氣味來殺菌的方法。這些描寫表明了現(xiàn)代性的醫(yī)學理念已經在中國傳播。

在小說中還有很多醫(yī)學儀器的發(fā)明想象,尤其是各種“透視鏡”?!对虑蛑趁竦匦≌f》中有“透光鏡”,能夠透視內臟,還有“電氣折光鏡”可以診視頭腦?!峨娛澜纭分械尼t(yī)生也有類似儀器,《新石頭記》則有更多,“驗骨鏡”“驗髓鏡”“驗血鏡”“驗筋鏡”“驗臟腑鏡”,可以觀察全身的器官,而且還有驗全體的“總部鏡”和分驗各器官的“分部鏡”,甚至連無形的“性質”與“通身呼吸之氣”都有“測驗性質鏡”與“驗氣鏡”來檢驗。

這種想象和意象的產生應該和1895年底德國物理學家倫琴公布X射線的發(fā)現(xiàn)有密切聯(lián)系,因為僅隔一年梁啟超就在《讀西學書法》中提到了西人“去年新創(chuàng)電光照骨之法”,將X射線的發(fā)現(xiàn)公諸國人。這一發(fā)現(xiàn)引起了關注科技發(fā)展的中國人的極大興趣,1898年再版的《光學揭要》對X射線的發(fā)現(xiàn)、特性和用途做了簡單介紹,是X射線理論知識在中國最早的記載;次年,江南制造局翻譯《通物電光》一書,刊有X光照相圖片35張,還專門介紹了X射線在醫(yī)學上的應用,①謝振聲:《吳蓮艇與中國第一臺X線診斷機》,《中國科技史料》1992年第3期。此后許多書刊對X射線陸續(xù)加以介紹,②如《透物電光機圖說》附圖解說X射線及X射線機的使用法;《知新報》載有《X光新器說》;《岑學報》有《堅倫鏡說》等。參看鄒振環(huán):《影響中國近代社會的一百種譯作》,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6年,第109-112頁。將X射線的理論及時且詳細地傳入中國??梢姡瑫r人對X射線具有普遍的認知。將這種先進的科學知識運用到小說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了當時國人對科技的關注和重視、對新知的濃厚興趣以及迫切走向世界的開放心態(tài)。

小說中的各種科學知識的介入,說明國人漸受現(xiàn)代科學啟蒙而萌發(fā)了現(xiàn)代科學觀念,并且將此開始實踐于日常生活中。盡管這些想象不盡正確、準確、合理,帶有極大的狂想性質,但正是晚清非寫實小說中這些大量似是而非的科學狂想引發(fā)了“科學幻想”小說在中國的發(fā)展,引領人們學習科學知識,將各種科學理念灌輸?shù)矫癖婎^腦中。

隨著西方科學物質的普及和時代危機的深化,“自民國二十年沈陽事變,接著二十一年淞滬抗日血戰(zhàn)以后,全國朝野都有一致的呼聲‘科學救國!’‘迎頭趕上!’文學是時代的反映;而兒童讀物的轉變到注重科學常識,一半也由時代浪潮沖激的罷”。③陳伯吹:《兒童讀物的檢討與展望》,《兒童文學論文選集:1913—1949》,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1962年,第324-325頁。民國時期,科學大眾化運動蔓延,用通俗易懂的文藝形式普及科學常識成為全社會一致的要求,科幻從晚清的“狂想”步入科學常識的“現(xiàn)實”,并在救亡、教育、兒童需要等多方面因素促發(fā)下,被逼入狹窄的兒童文學中。

在功利性文學觀和教育觀的引導下,科幻呈現(xiàn)出“科學理念+故作天真的幼稚化”特征。因此,中國科幻在此時期具有了鮮明的中國特色,這就是過度關注宣傳、普及科學知識,以至于很多人將科幻小說視為普及科學知識的載體,而往往忽視了科幻自身的文學性與社會性,從而降低了其文學性,難以獲得主流文學的認同。這也是為何只有中國的科幻小說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在向文學的主體靠攏時,會被冠以“偽科學”甚至“反科學”之惡名的根本原因所在。這一問題,涉及我們對于“科學”的定義的正確認識與理解。在歐美國家,科幻小說根源于純文學或流行小說,而中國的科幻則由于歷史的原因根源于科普創(chuàng)作。中國特色的科普式科幻小說長期以來的一枝獨秀,無形之中壓抑了中國科幻向多元化方向的發(fā)展,也阻礙了它在深度、廣度上的開拓,更影響了它在藝術性上的多種追求和發(fā)展。

文學研究界長期以來將科幻小說視為兒童科普讀物,其文學價值被忽視,在文學史書寫中少有提及,也不能理解科幻小說的特異性,更很難用現(xiàn)實主義標準和唯物主義的標準來解讀,因此只能是對其漠視與失語了。同時,科學界和文學界的批評和貶低更使科幻小說失去了科學和文學的支點,科學是實事求是的,文學是天馬行空、夸張想象的,兩者的矛盾致使對其定位認知的困難。淺層的認知致使理論上對創(chuàng)作指導有著極大的缺失,更是對科幻事業(yè)的發(fā)展無法促進。因此,多年來,科幻始終徘徊于文學邊緣,舉步維艱。在這樣的發(fā)展軌跡中,回顧早期科幻的繁盛,不禁感喟于當年“科學”的魅力與神奇,更悲哀于功利性“科學”教育對科幻的文學性的“霸占”。

縱觀早期科幻的想象,我們發(fā)現(xiàn)它們雖然缺乏真正的科學性,但是卻充滿了一種新鮮的對科學本身的好奇和熱情,一種急于開拓未來的激情,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知識的更新軌跡非常清晰地呈現(xiàn)了出來。在激情掩蓋下的想象中,科學的理性被時代的危機意識和焦慮感所淹沒,幾乎沒有來得及去思考:“科學”到底對于人類意味著什么?我們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科學之間有何種關聯(lián)?人們想象著未來,想象著科學的世界,將傳統(tǒng)知識體系和現(xiàn)代科學因素的想象資源混搭,形成了非科學性的狂想特征,而使科幻的“科學”性減低、模糊,文類特征減弱。應該說,這種嘗試在當時形成了文學的陌生疏離感,是成功的;但是而今回首,在科學常識已經普及的語境中卻有更多的荒謬無知感。那么,怎樣將舶來的“科學”中國化,進入到科幻敘事中,應該是要另辟蹊徑了。

當下,中國科幻終于步入了真正的文學表達階段。我們開始思考“科學”對于中國傳統(tǒng)的影響,開始以一種真正的科學精神來探討人類的命運,而不僅僅停留在當年憂國憂民的保種護族的狹隘功利性的愛國狂想中。精英化的敘事立場和思考,使中國科幻走向了世界,如中國作家對于雨果獎的斬獲。然而,面對西方“科學”強勢話語,中國傳統(tǒng)的想象資源被壓抑,致使中國科幻的發(fā)展始終帶有西方文化特征。雖然劉慈欣等眾多作家嘗試把中國話語引入科幻敘事,但本土想象資源如何與“科學”結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而又有文學特性的科學幻想小說,仍然是一個難題。

猜你喜歡
科幻想象科學
怎樣寫科幻故事
PL-01:科幻飆車黨
快樂的想象
細觀察 多想象 善表達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為擁抱付費
那時我們如何想象未來
科幻畫工廠
科學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