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功
“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只要你的心!”這句話,曾有不少人拿來表白愛情。其實,這本是一句教育箴言,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1928年3月慶祝曉莊試驗鄉(xiāng)村師范學校建校一周年的演說中發(fā)出的一個熱切的呼吁。90多年后的今天,人們再次細品陶行知先生的這句話,仍能從中感受到教育的真諦和智慧,初心和熱望,可貴和必要。如今,教育正走進新時代,教師對待教育更應全“心”地參與和投入。
從事教育工作,教師應堅守初心。堅守初心就是像陶行知先生一樣,“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從1917年留學歸國,到1946年突發(fā)疾病去世,30年如一日,以赤子之忱,探尋教育救國的新路,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充滿危機和苦難的近代中國。他不僅在理論上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等具有中國氣派的教育論述,更以“甘當駱駝”的精神努力推行平民教育,知行合一,堪稱師表。而同樣堅守初心的,還有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被中共中央授予“改革先鋒”稱號的于漪老師。于漪老師堅守“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的初心,不僅教育教學成果豐碩,更是培養(yǎng)了三代特級教師和無數(shù)青年教師。如今,年逾九旬的于漪老師仍主持著上海市語文學科德育實訓基地的工作,同時還承擔了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的重任。初心不改,就能夠克服困難,抵制誘惑,堅守教壇,奮斗不息。
從事教育工作,教師應保有愛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教師要有“仁愛之心”。什么是對學生的愛?我想就是給學生最好的人生指引。襄陽四中有一位叫張正林的退休老教師,曾擔任兩屆全國人大代表,一生培養(yǎng)了無數(shù)優(yōu)秀學子,成就了大批社會棟梁。2017年教師節(jié)前夕,張老師30年前教過的一名學生黃勝,捐款一千萬元人民幣在四中成立了以老師名字命名的教育基金——襄陽四中張正林教育基金,在社會上引起熱烈反響。黃勝在捐贈儀式上的一段話令人印象深刻:
“我記得在一次作文中,我寫了自己要做一個‘受人尊敬的人,但張正林老師把它改成了‘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這個作文本到現(xiàn)在我還保留著。都是一句話,但精神境界是有很大區(qū)別的:我的‘受人尊敬是偏重于個人奮斗,張老師的‘對社會有貢獻是要提升個人奮斗的社會價值?!?/p>
在張老師簡樸甚至有些老舊的客廳里,黃勝拉著年過八旬的張老師的手,說起老師當年的教導對自己成長的巨大作用。這位公司資產(chǎn)數(shù)十億的董事長,眼含熱淚,數(shù)度哽咽。老師的愛心是什么,是正確的引導,是點點滴滴的付出,是看似瑣碎的作業(yè)批改、談話談心、班會活動等一切潤物無聲的示范。沒有愛,何談用心做這一切。沒有愛,就沒有美好的教育。
從事教育工作,教師應磨礪慧心。教育是充滿智慧的藝術(shù),在當今時代背景下,教師面臨的教育情境空前復雜,特別需要教師敏感、迅速、準確、得當?shù)慕逃袨椤T?jīng)聽說過一位資深語文特級教師的教育案例:面對一個在下課時偷偷翻看不良畫冊的男生,這位老師不動聲色,從圖書館借來一本人體藝術(shù)畫冊,專門在這名男生到辦公室來的時候?qū)媰苑旁谧约旱霓k公桌上,引起男生的注意,師生二人就此進行了一場關(guān)于藝術(shù)美的小型探討會。當然,探討過程中,老師想表達的意思也自然地滲透其中。而這位男生也許永遠不會知道,在成長路上,有人帶他遠離了一次青春的危機。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美國優(yōu)秀教師多倫斯·斯萊頓也說過,每個學生都具有自己的特點、個性,不把學生的特點當缺點,或者說把學生的缺點當特點,并轉(zhuǎn)化為教育的契機、切入點,才能最有效地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閃爍個性的光芒。這一切,都需要教師不斷修煉,增長自己的教育智慧。
從事教育工作,教師還要具備耐心。不久前,襄陽一中舉行了秋季開學典禮,年輕的班主任、語文老師郭方非常開心。因為學校開學典禮上邀請的嘉賓校友、第六批“格桑花”赴藏支教團隊隊長、全國優(yōu)秀共青團員肖澤龍是她四年前的學生,肖澤龍在典禮結(jié)束后專門找到郭老師,感謝當年的教導。郭方說,自己當年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學生的成長讓她特別驚喜。相信不少老師也有類似的經(jīng)歷,在你竭盡全力付出后,有的學生考取了不錯的大學,也有學生在畢業(yè)時,還是那樣的普通,不引人注目。但是某一天,你突然接到學生電話說,老師,我們當年的幾個同學都博士畢業(yè)了,今天回來看您;某一個教師節(jié),你收到一個畢業(yè)多年的學生在外地工作后寄來的卡片和鮮花;某一天,你在電視報紙上先進人物行列里看到了自己學生的名字……曾有教育工作者說過這樣一句話:教學生三年,想學生三十年,想國家民族三百年??朔透≡?,這需要怎樣的教育耐心和定力呀!
英國廣播公司(BBC)基于劍橋大學研究者的數(shù)據(jù)體系曾分析過366種職業(yè)在未來的“被淘汰概率”,教師職業(yè)排在“被淘汰概率”的第364位,概率是0.4%,屬于不容易被AI取代的職業(yè)之一。
筆者也曾在部分班級做了一個小型的對比調(diào)查,就是教師和醫(yī)生哪種職業(yè)更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卻認為教師的工作更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這是否意味著教師工作的獨特價值還沒有被學生完全認知?抑或是教師的工作仍有不少值得改善的空間?教學不僅僅是將某一項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溝通以及日復一日地言傳身教,而這都需要全“心”的參與!
最后,以微信圈的開學季流行語結(jié)束我的小文:老師,若愛,請深愛;若教,請用心!
(作者單位:襄陽市第一中學)
責任編輯/潘靜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