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靜
摘? 要:文章從人物標記的方面談論《魯濱遜漂流記》中的主角形象塑造。從直接形容和間接表現(xiàn)兩個大方面著手,論述作者是如何在這些方面采用不同的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的。從而得出小說運用不同的人物標記手法對塑造人物形象和體現(xiàn)主題方面的重要性。
關鍵詞:人物標記;人物刻畫;敘述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32--01
英國作家笛福出生于倫敦,《魯濱遜漂流記》是他于1719年發(fā)表的第一部短篇小說,十分受到讀者歡迎。笛福善于描寫個人在不利環(huán)境中的成長,他塑造的魯濱遜不信“天命”,相信常識,在逆境中奮斗,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依舊保持了一個來自于文明社會人的面貌。笛福在小說中通過魯濱遜 這個人物形象向人們傳遞出來了資產(chǎn)階級強烈的進取精神。
文章主要從人物標記的角度,分析文本中的主角魯濱遜 的人物形象刻畫手法。文本中的人物標記有兩個基本類型:直接形容和間接表現(xiàn)。所說的直接形容就是在文本中把人物的主要特征通過特定的詞明說出來,這些詞可以是形容詞,也可以是抽象名詞,也可以用其他名詞或者其他詞類。間接表現(xiàn)則是不明確說出人物性格,而是以各種表現(xiàn)方式或事例暗示出特征,引導讀者自己察覺人物的性格。這兩種類型在小說《魯濱遜漂流記 》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運用。
一.直接形容
直接形容的方式在小說發(fā)展的早期階段運用的比較多。這種方式節(jié)約筆墨,可以快速引導讀者反應 。這種表現(xiàn)形式被認作是簡單化,所以在20世紀的小說中已不多見。盡管如此,我們在《魯濱遜漂流記》中還是發(fā)現(xiàn)了一部分直接形容人物特征的描述。小說采用的是第一人稱內(nèi)視角的方式來敘述,在小說開頭的部分,魯濱遜以敘述者的身份,對自己的人物形象做了一定的描述。稱自己“并沒有什么一技之長”,成天充滿奇思怪想,對家人和朋友的懇求不屑一顧,認為自己是個“自以為是”的人。這種描寫人物形象的手法雖然在后來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已不作為主流的方法,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在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敘述自己的經(jīng)歷的時候,還是可以引領讀者快速進入作者所營造的人物預設當中。
二.間接表現(xiàn)
1.行動
間接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表現(xiàn)方式以其不確定性和暗示性受到讀者和小說家們的青睞。其中以動作描寫來突出人物性格是非常常見的表現(xiàn)形式。小說中多次出現(xiàn)以行動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地方。魯濱遜第一次跟隨朋友去出海的時候,遇上了大風暴,聽到有人從船艙底部跑出來說船底漏水了,嚇得“心臟仿佛停止了跳動,身子不由得從所坐的床向后一仰,滾到船艙里,昏過去了”,一系列的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了他在這場大風暴中的害怕之情。之后他又航海出行,遇上了海盜還當了他們的奴隸,在逃亡的過程當中遇到了獅子。他瞄準獅子開了一槍,那獅子“先是渾身一震,隨后便狂吼著竄起身來,由于腿骨被打斷,一下又跌倒了,然后用三條腿撐起身子,并發(fā)出駭人的吼聲。我一看打偏了,不禁吃了一驚。我又急忙拿起第二支槍,趁它還沒跑開,又對著它的頭部開了一槍,只見它頹然撲地,一邊掙扎一邊發(fā)出輕吼?!边@些動作描寫從側面襯托出了魯濱遜的勇敢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豐富。
2.外表
人物的外表特征分為兩種不同類型,一種是人物自身無法決定的,比如眼睛的顏色,身高,體重等,另一種是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己決定的,比方說衣著打扮。在魯濱遜經(jīng)歷了首次航海之后來到了倫敦,他對當時的自己是這樣進行描述的“因為我口袋里有幾個錢,身上的衣服又講究,所以到船上后我總是一副紳士派頭,既不做事,當然也就什么事也不會做?!睆聂敒I遜當時裝扮中我們也就能發(fā)現(xiàn)他與真正的航海生活是脫節(jié)的,對航海知識也是一無所知,我們也就能夠理解小說中所說的在他所有的冒險中,他最大的不幸就是沒有當上水手,沒有掌握普通水手該掌握的技能了。后來流落荒島時他“穿了一件山羊皮做的短上衣,下擺下垂到約莫大腿中部?!彼€做了一雙既像高筒靴又像護腿一樣的東西罩在他的小腿上。此時的魯濱遜已經(jīng)融入了島上的生活,讀者通過外貌的描寫見到了他在島上生活的栩栩如生的形象。
3.環(huán)境
人物的物理環(huán)境和人際環(huán)境也通常用來暗示人物性格。魯濱遜 在荒島上住所環(huán)境就很好的暗示了這一人物的性格,“它是一個帳篷,搭在一個山下面,四周被一個用木樁和纜索做成的堅固的木柵環(huán)繞著?!弊x者可以看出這雖然是個簡陋的住所,但是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堅固牢靠,反應出魯濱遜在不幸的處境中樂觀改造自然的人物性格。他甚至在后面打了一個山洞來儲存物品。他還自己制造日常生活的家具,由此我們看到了一個勤勉和善于創(chuàng)造的人物形象,就像他自己所說這是一所海上“別墅”。
總之,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笛福在《魯濱遜漂流記》中運用了不同的人物標記手法,而對于這些不同的標記手法的取舍則幫助了作者成功地表達了主題,塑造了魯濱遜這個代表中小資產(chǎn)階級的英雄形象。在荒島生活的二十八年,他克服了種種困難,從絕望中找到生命的啟示,用自己的勤勞和勇敢創(chuàng)造了一個生存的家園。以孤獨為伴,卻又保持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參考文獻:
[1]張橋英,《魯濱遜漂流記》與笛福的敘事真實觀[J].名作欣賞,2009年12期,127-129.
[2]馬艷華,“教導式”解讀精彩人生——魯濱遜性格研究[J].芒種,2012年20期,158-159.
[3]許曉琴,《魯濱遜漂流記》:18世紀典型的殖民主義敘事文本[J].世界文學評論,2007年01期,51-54.
[4]張文君,《魯濱遜漂流記》里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知足長樂[J].神州,2012年24期,10.
[5]王華,感悟魯濱遜的精神內(nèi)涵[J].電影文學,2012年14期,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