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甲云,艾冬麗
孔子的道德理想分為道德理想社會與道德理想個體兩個方面。道德理想社會構(gòu)成的基礎(chǔ)與根基是道德理想個體,沒有道德理想個體的實踐,就不可能實現(xiàn)道德理想社會的目標,尤其是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道德理想個體實踐,在整個社會中居于主導(dǎo)地位。如果一個社會占主導(dǎo)地位的社會精英墮落了,整個社會的道德理想就會墮落。在孔子看來,上古的黃帝堯舜時代是道德理想社會,上古的黃帝堯舜是道德理想個體。圣人與太平盛世是緊密相連的??鬃邮窒蛲ベt與太平盛世?!抖Y運》提到:孔子作為蠟賓祭祀完畢后,大為感嘆,言偃問君子何嘆,孔子答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盵1]孔子十分向往的上古大道之行的時代,是黃金時代,孔子沒有趕上,感慨萬分。
提到孔子的道德理想社會與道德理想人物,我們不能不提到孔子道德理想的反面,即非道德理想社會、非道德理想個體。“一陰一陽之謂道”,沒有正面也就沒有反面,正反相輔相成。我們研究孔子的道德理想社會與道德理想個體,當(dāng)然也就很有必要關(guān)注非道德理想社會、非道德理想個體。
大道之行的時代是太平盛世,與太平盛世的理想社會相反的是亂世社會。與太平盛世相比較次之一點的社會是治世社會,與治世相反的是衰世社會。
圣人與太平盛世相稱,賢人與治世相稱,昏君與衰世相稱,暴君與亂世相稱,當(dāng)然這是就一般情況而言,也會有例外。圣人、賢人、君子為一類,屬于正面榜樣人物,昏君、暴君、小人為一類,屬于反面被唾棄人物。
筆者本文著重探討孔子的道德理想,因此,與道德理想相反的一面,僅僅在此提及,下文不會展開詳細論述。
孔子的心目中的道德理想社會有兩個:一個是最高道德理想社會,一個是一般道德理想社會。
最高理想社會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就是大同社會理想,這是孔子心目中的太平盛世,圣賢涌現(xiàn),社會高度自治?!吨芤住非浴段难浴氛f:“乾元用九,乃見天則”,“乾元用九,天下大治”[2]。
一般理想是什么呢?大家也都知道:就是小康社會理想,小康社會是治世。
我們根據(jù)《論語》《周易》《禮記》《周禮》《儀禮》等儒家經(jīng)典,探討孔子的道德理想??鬃釉凇墩撜Z》中說:“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梢姡鬃拥娜寮宜枷胧亲非蟮赖?,孔子在《論語》中甚至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在《禮記·禮運》篇中,由孔子與其弟子言偃的對話來看,孔子的最高理想是向往堯舜唐虞之世的“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的太平盛世。
(1)大同社會的標準與特征
大同社會是道德社會,大同社會的標準與特征都符合道德規(guī)范治理的要求。大同社會的治理以道德治理為主。大同社會的標準有三個,特征有七個。首先是三個標準:“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钡谝粋€標準是天下為公,孫中山先生非??粗靥煜聻楣乃枷?,共產(chǎn)黨人的共產(chǎn)主義主張,當(dāng)然也是天下為公的思想。第二個標準是民主選舉。選舉什么樣的人呢?即選賢與能,就是選舉賢能的君子。賢是說品德很高,能是說能力很強。就是說要選舉德能兼?zhèn)涞木又卫砉彩聞?wù)。第三個標準是社會所有的人,講信用,修和睦。說話算數(shù),互相信任,和睦團結(jié),不鬧矛盾,不搞斗爭。
其次是七個特征。第一個特征是具備仁愛的道德情感與道德心理?!肮嗜瞬华氂H其親,不獨子其子?!币话憷习傩招睦砬楦泄餐卣魇怯H其親、子其子,親其親,仁愛親近尊敬自己的父母親人親戚,所謂親,就是家里人。子其子,呵護疼愛自己的子女,視為寶貝心肝、掌上明珠。不獨親其親,把親其親的情感心理擴展到其他與父母親戚年齡相仿的老人身上,把子其子的情感心理擴展到其他與子女年齡相仿的孩子身上。把別的老人當(dāng)成自己的父母一樣尊敬,把別的孩子當(dāng)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疼愛。
第二個特征是老壯幼三種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們都能盡其本分,“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崩夏耆四軌蚩鞓返仡U養(yǎng)天年,能夠像《尚書》五福所說的“考終命”,有人養(yǎng)老送終,有人慎終追遠。壯年人能夠有事情做、有事情干。有工作可以做,用現(xiàn)代的話說,就是不失業(yè),能夠賺錢養(yǎng)家。幼年青少年能夠受到良好教育,能夠健康成長。
第三個特征是弱勢群體得到社會的良好照顧。用現(xiàn)代的話說,就是人權(quán)得到很好保障?!榜婀选⒐陋?、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彼懒似拮拥哪腥?、死了丈夫的女人、失去父母的孩子、殘疾人、殘廢喪失勞動能力的人,這些人生活困難,需要社會上的其他人照顧,才能勉強生活下來。
第四個特征是男人有事業(yè)、有職業(yè)、有財產(chǎn)。女人能嫁到好男人,嫁到暖男和金龜婿。男女婚配及時,婚姻生活幸福美滿?!澳杏蟹?,女有歸?!?/p>
第五個特征是具有共產(chǎn)與共享思想,具有奉獻精神,不自私自利?!柏洠瑦浩錀売诘匾?,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边@個境界也非常高,很難做到?,F(xiàn)代的義工、慈善、公益、環(huán)保大概近似。
第六個特征是沒有盜竊盜賊,沒有小偷小摸,社會治安良好,社會風(fēng)尚淳樸。“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p>
第七個特征是生活安全,夜不閉戶。當(dāng)然不用做鐵門、防盜門,也不用做保險柜。更用不著警察、保安,也不用軍隊、公安、檢察院、法院等部門。這個在現(xiàn)代社會無法實現(xiàn),在非常非常遙遠的將來,如果共產(chǎn)主義實現(xiàn)了,才有可能實現(xiàn)。
實現(xiàn)過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理想的是上古傳說歷史時代即黃帝時代、堯舜時代與黃帝、堯帝、舜帝,黃帝與堯舜為中國歷史上的道德圣人。中國人至今都自稱炎黃子孫。
根據(jù)傳統(tǒng)說法,孔子做過十翼,《乾·文言》里面說:“乾元用九,乃見天則”“乾元用九,天下大治”,乾卦純陽六爻能夠善用陽道,就能見到天道規(guī)律,就會天下大治?!吨芤住は缔o傳》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盵2]
(2)小康社會的標準與主要特征
在孔子看來,道德理想社會很難實現(xiàn),退而求其次,追求小康社會,小康社會是家天下的私有制世襲社會,即禮治的社會?!抖Y記·禮運》里面提到,大同社會是天下為公的社會,以道德自覺自治為主,小康社會是私有制社會,以禮治為主。禮樂以仁愛為主。
小康社會的標準有兩個,即“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大道不流行了,大道德不講了,天下各自為家,家天下是其根本組織形式。
特征有五個,第一個是仁愛的道德情感心理局限于親人親屬,“各親其親,各子其子”。第二個是追求自我利益并且局限于自我,“貨、力為己”。第三個是各級公權(quán)力不用選舉制度,而實行世襲制度,即“大人世及以為禮”。第四個特征是以禮治國,各種政治關(guān)系、人事關(guān)系與利益關(guān)系由禮典制度來約束、控制、調(diào)節(jié)、分配?!岸Y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shè)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盵1]第五個特征是不實行禮治,則會家破國亡?!叭缬胁挥纱苏?,在勢者去,眾以為殃?!盵1]
代表時代是夏商周時代,代表人物是禹、湯、文、武、周公、成王六君子。以禮治國是其主要治國特色。
孔子在《論語》中討論得最多的是仁與禮,孔子寄希望于首先重點實現(xiàn)禮治,從而可能達到實現(xiàn)德治的目標。“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笨鬃又鲝堃远Y通向道德之治,而認為以刑導(dǎo)向政治的目標格局太小。
因此,我們可以說,基于仁愛之心的禮治或者禮樂之治,可以治理好家天下的私有制國家與私有制社會??鬃诱J為,由禮樂之治可以通向道德之治。因此,可以說基于仁愛之心的禮樂之治是孔子實現(xiàn)道德理想的必由路徑。
(1)孔子的道德理想是什么樣的人?
孔子的道德理想個體是先王等圣賢君子。《周易》《文言傳》里面提到君子圣人、賢人等道德理想個體。《周易》乾卦九五爻,為天子圣人之爻,《文言》提到圣人時說:“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fēng)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盵2]
《文言》提到賢人時說:“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君子”則在每個卦的象辭中都會提到??梢姡吨芤住纷鳛槿航?jīng)之首,總的宗旨無非是成就圣賢君子,化小人為君子。君子是通稱,賢人是君子之中的杰出人物,圣人則是君子中的領(lǐng)袖人物。君子則是社會中的正面人物、精英人物。
其實,《論語》里面也提到圣人、賢人、君子等道德理想個體。
圣人的代表人物則是黃帝與堯舜,根據(jù)《系辭傳》的敘述,黃帝之前是炎帝,炎帝之前是伏羲。伏羲仰觀俯察,發(fā)明創(chuàng)作了八卦,并受到《離》卦的啟示,發(fā)明了捕魚的漁網(wǎng)和田獵的羅網(wǎng)。炎帝則受到《益》的啟示,發(fā)明耒耨等農(nóng)業(yè)工具,促進了農(nóng)業(yè)發(fā)展。炎帝還受到《噬嗑》卦的啟示,創(chuàng)造了市場交易制度。黃帝與堯舜時代,是上古的黃金時代?!断缔o傳》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就是指黃帝堯舜制定衣裳等禮樂制度,以道德禮樂治理天下,天下大治。
行禮得中德,堯舜都是執(zhí)中的圣人,相傳堯帝傳給舜帝執(zhí)中之道,《論語·堯曰》篇說:“‘咨!爾舜!天之歷數(shù)在而躬,允執(zhí)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匆嘁悦?。”舜帝也將“允執(zhí)其中”的秘訣傳授給大禹。小戴《禮記·中庸》篇里面孔子贊美舜帝說:“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p>
中與和,在《中庸》里面,提到很高地位?!跋才分窗l(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痹凇吨杏埂房磥恚惺切睦锩嫖窗l(fā)之心理情緒與情感,真實而誠實。發(fā)而皆中節(jié),合乎音樂之節(jié)拍,具有藝術(shù)性,符合禮樂中和之道。因此,這個中,即是合天之道、合人之情的禮之中?!抖Y運》里面說孔子:“孔子曰,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p>
(2)孔子的道德理想個體的標準是什么?
傳說孔子作十翼,從《周易》的傳文來看,君子的標準是通天地人之道,即第一個是通天道陰陽,第二個是通地道柔剛,第三個是通人道仁義。
通天道陰陽,是指通天道陰陽的變化規(guī)律。通地道柔剛是指通地道柔剛的變化規(guī)律。通人道仁義,是指通人道仁義的變化規(guī)律。
天道陰陽、地道柔剛、人道仁義,就是三才之道、三極之道。
基本通達三才之道的為君子,通達得比較好的為賢人,完全通達的為圣人。
(3)孔子道德理想個體的特征是什么?
從《周易》乾卦《文言》來看,君子有四德,君子行元亨利貞四德,即“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也就是說君子踐履仁義禮知四德,可以獲得信德,實際上,君子具有仁義禮智信五德,即儒家講的五常德。從《周易》中乾卦看來,乾即健,體現(xiàn)天道,乾即君子,君子主信,因此,可以說,乾即天,即君子,即信。
因此,可以說孔子道德理想個體的特征是具備仁義禮智信五常之德。五常之德仁義禮智信,在五倫中體現(xiàn)出來,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兄弟有序、朋友有信。
圣賢君子仁義禮智信五常德里面的最為重要的兩個德是仁德與禮德。具備仁德與禮德,就是謙卦。謙卦是德與禮互相涵攝。
樂也分陰陽,鼓舞人心的樂曲為陽樂,如黃鐘之音。撫慰人心的樂曲為陰樂,如大呂之音。陽音為律,陰音為呂。
中分為剛中與柔中兩種情況。和分為陰陽之和與純陽太和兩種情況。純陰為順,不為和?!吨芏Y·地官司徒第二》說:“以五禮防萬民之偽,而教之中。以六樂防萬民之情,而教之和?!边@是就禮樂教人中和分開來說,綜合起來,禮可以教中,也可以教和。樂可以教和,也可以教中。
因此說“禮樂皆得,謂之有德”。
在群經(jīng)之首《周易》里面,《系辭傳》說:“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可見,爻與典禮密切相關(guān)。其中二爻居于下卦之中,得地道之正位,五爻居于上卦之中,得天道之正位,因此二五爻得中的緣故,在《周易》爻辭中,最為吉利。得天道之中,“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幾乎所有五爻皆為吉利。二爻得地道之中,絕大部分爻辭吉利。
二五爻之所以吉利,就是因為得天道之中、得地道之中的結(jié)果。得中就是行典禮得中,禮本來追求的就是中道的目標。剛中就是陽爻居于五位,柔中就是陰爻居于二位?!爸小保呵飼r代有人認為就是天地之命,并且認為,禮是安身定命的。《左傳·成公十三年》說“吾聞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定命也。”《論語》說:“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p>
因此,禮樂是實現(xiàn)中和之道的最佳路徑、最優(yōu)方法。
所以,孔子最提倡仁和禮,認為“克己復(fù)禮為仁”。
孟子深得禮樂精髓,孟子強調(diào)與民同樂。并且孟子認為:“敬人者,人必敬之。愛人者,人必愛之?!泵献訌娬{(diào)敬人與愛人,就是強調(diào)禮與仁[3]。
行禮樂之道是統(tǒng)治階級貴族子弟進行統(tǒng)治教育的一種主要教育方式?!段耐跏雷拥诎恕氛f:“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禮樂。樂,所以修內(nèi)也。禮,所以修外也?!睋?jù)記載,貴族子弟春夏學(xué)詩和樂,秋冬學(xué)禮和書。“凡學(xué)世子及學(xué)士,必時。“春夏學(xué)干戈”“春誦夏弦”“瞽宗秋學(xué)禮”“冬讀書”[4]。
為什么說行禮樂之道可以致中和之德呢?
仁是溝通天道與人道的道德情感與心理的核心??鬃釉凇墩撜Z》里面總是將仁與禮聯(lián)系在一起,《論語》里面說得最多的就是仁與禮,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只有仁心,通過禮,才能成就中德。只有仁心,通過樂,才能成就和德。
在《周易》乾卦卦辭里面,元是四德之首,元為仁。亨第二,亨為禮。這與孔子《論語》里面仁與禮的關(guān)系完全一致,仁是禮的核心。
元為天道,元變成仁,仁也就承載著天道的內(nèi)容。我們說禮樂承載天道,是因為禮樂包含著仁道。禮利用天道即仁道,可以治理人情。
基于仁愛的禮樂是用吉兇賓軍嘉五禮三十六目來承載天地之道治理人情的。承載天道,實際上是承載天地之道,天道包括地道在內(nèi),天地之道即陰陽變化之道。人因應(yīng)天道陰陽變化之道,順應(yīng)自然陰陽變化規(guī)律,于是有善惡之變化,因而便產(chǎn)生有吉兇之后果。禮樂為人道之方法,是治理人情的,人情由因應(yīng)天地陰陽變化之道而來。禮樂就是處理人與天神地祇人鬼與人事之間的關(guān)系的。利用禮樂溝通天神地祇人鬼的禮典就是吉禮。利用禮典處理喪事的就是兇禮。禮樂禮典禮儀舉行冠婚儀式的就是冠禮、婚禮等嘉禮[5]。
《禮記》說,祭祀之前,需要散齋七日,致齋三日。齋戒的目的是為了誠心誠意、專心致志地從事禮典禮樂活動,通過長達十天的時間,禁止平常的一切外事活動,禁欲禁色,做到身心清凈,為祭祀活動做好思想上心理上情感上的準備活動。這種齋戒方法在做到身心清凈的同時,使人的心理活動進入中和境界,可以培養(yǎng)人的莊嚴神圣的道德心理與道德情感。
孔子說:“祭則受福”“戰(zhàn)則必克”,禮樂治人的目標是通過禮樂熏陶,具備五常五倫等德育素養(yǎng),達到中和的精神境界。中和精神境界的前提是致禮以治其躬、致樂以治其心。中和境界可以保證禮樂不偏離正道。
《禮記·樂記第十九》說:“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耳目口腹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薄肚Y》說的“敖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也是說人的心志情欲不可走向極端。
《樂記》可能是中國最早提到人的異化問題的經(jīng)典,中國古代人的智慧與馬克思談的關(guān)于資本主義社會的人的異化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樂記》說:“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惡形焉。好惡無節(jié)于內(nèi),知誘于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jié),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盵1]
人化物,人發(fā)生異化后,問題非常嚴重?!叭嘶镆舱?,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詐偽之心,有淫佚做亂之事,是故強者脅弱,眾者暴寡,知者詐愚,勇者苦怯,疾病不養(yǎng),老弱孤獨不得其所,此大亂之道也。”如果禮樂無節(jié),偏離正道,走向極端,則有可能演變成大亂之道。
因此說禮樂之節(jié)是實行王道的主要政治方法和措施,“先王之制禮樂也,人為之節(jié)”?!岸Y節(jié)民心,樂和其聲,政以行之,刑以防止。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p>
一般來說,某個禮典的舉行,參與人數(shù)是有規(guī)定的,譬如祭天之禮,君王主祭,卿大夫助祭,執(zhí)事之士參與。主祭者是整個禮典的核心,主祭者所祭祀的昊天上帝則是禮敬的對象,禮典中的所有禮樂活動則是溝通主祭者所領(lǐng)導(dǎo)的祭祀一方與被祭祀對象另一方的關(guān)系而發(fā)生的。就是說,是祭祀一方通過禮典的一系列禮樂活動,向另一方被祭祀對象行禮。在行禮前,通過十天時間左右踐行齋戒,清凈身心,在禮典進行時,通過系列禮樂活動,和神靈溝通,得到神的賜福,達到事神致福的目的。
吉禮的祭祀天神地祇和祖先神靈的祭祀活動,是通過溝通神靈的準備過程、禮典的踐履過程與事神的目的來實現(xiàn)中和之德。
兇禮主要是通過喪事的處理來體現(xiàn)中德,古代喪事不用樂。
諸侯之間的賓禮可以使參與禮典的雙方致中和之德。
嘉禮主要通過賓主雙方的系列禮儀活動表達賓主雙方的情感與禮義,通過系列禮樂活動致中和之德。古代嘉禮中的婚禮不用樂,因此,婚禮沒有通過樂舞以致和德的程序。軍士通過軍禮可以致中和之德。學(xué)生主要通過學(xué)禮致中和之德。
禮可以養(yǎng)陰,補陰,強陰。樂可以養(yǎng)陽、助陽、壯陽。禮過分,則陰盛陽衰。樂過分,則陽亢陰弱。禮樂適中適宜,人體才能夠陰陽平衡、血脈暢通、血氣平和。
對于樂來說,合禮的樂,譬如《韶樂》,《詩經(jīng)》中的禮樂,是治世之音 ,如德音、雅樂(風(fēng)樂、雅樂、頌樂)等,有利于社會風(fēng)化,有利于國家政治。不合禮的樂則是淫聲,如鄭衛(wèi)之音,是亂世之音、亡國之音。中國已知最早的音樂歌舞是《韶樂》,孔子曾經(jīng)聆聽《韶樂》,如癡如醉,三月不知肉味。贊美《韶樂》盡善盡美。從舜帝到孔子時代,《韶樂》經(jīng)過夏商周1600年左右漫長歷史了,至今已有大約4000年歷史,可惜早已亡佚,不知失傳于何時。
“樂者,音之所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其樂心感者,其聲以緩。其喜心感者,其聲發(fā)以散。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其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動,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禮以導(dǎo)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禮樂刑政,其極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p>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故形于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p>
“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五者不亂,則無怗 之音矣。宮亂則荒,其君驕。商亂則陂,其官壞。角亂則憂,其民怨。徵亂則哀,其事勤。羽亂則危,其材匱。五者皆亂,迭相陵,謂之慢。如此,則國之滅亡無日矣?!?/p>
行禮樂之道致中和之德,可以培養(yǎng)君子。君子修養(yǎng)的法門與要術(shù)就是踐行禮樂之道?!段耐跏雷印氛f:“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禮樂。樂所以修內(nèi)也,禮所以修外也。禮樂交錯于中,是故其成也懌,恭敬而溫文。”
禮是陰陽交接會通、趨吉避兇之道。易與禮是互相涵攝、互相貫通的。禮是人們面對陰陽變化的現(xiàn)象與規(guī)律而采取的應(yīng)對之道,或者說禮是人們?yōu)榱粟吋軆?、?yīng)對陰陽變化之道而經(jīng)過長期實踐慢慢形成的公認有效的程序、方法、措施等儀式化的經(jīng)典制度,禮分吉兇賓軍嘉五禮,一個完整的禮典,包括行禮者、禮敬者、禮物、禮器、程序、儀式,其中包括溝通人神的辭令如詩歌語言,娛樂天神地祇的歌舞樂曲。
當(dāng)然,合起來說,無論貴族與民眾,都需要禮樂修養(yǎng)、禮樂自治、禮樂激勵與鼓舞。
禮樂治國的精髓在于官員根據(jù)典章制度進行制度化管理。
據(jù)傳,古代只有王者功成治定,才能制禮作樂。非天子,不制度,不議禮??梢?,禮樂制度非常重要,一般人不得隨便討論制定。禮樂天然帶著某個王朝的強烈的政治傾向、文化傾向、價值傾向、社會傾向。一代有一代的禮樂,上古三代時期,禮樂皆有損益,我們研究中國的禮樂文化,既要看到禮樂的普遍性、繼承性,也要看到不同朝代的禮樂文化的時代性、特殊性。即使同一個朝代,禮樂傳播也有不同情況。興盛時代禮樂興盛、政治清明、社會穩(wěn)定,衰落時代禮崩樂壞、政治腐敗、社會瓦解。
禮樂傳播是在禮樂制度的規(guī)定范圍內(nèi)定向傳播,禮樂傳播以禮典禮儀為核心平臺傳播,受到一定時間空間與參與人員的限制。每一個朝代有一個朝代的禮典禮儀,朝代興盛時期,禮樂傳播比較正常,朝代衰落時,一般禮崩樂壞,禮樂傳播處于非常態(tài)的混亂或者崩潰狀態(tài)。
中國古代盛世治世社會,禮樂一般興盛,譬如唐虞堯舜之世、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多為史家所贊賞稱道。中國古代的衰世、亂世社會,往往禮樂崩壞,譬如亂世衰世昏君夏桀王、商紂王、周厲王、楚懷王、秦二世等等,禮樂棄之敝屣,國家治理混亂不堪。
中國古人認為,“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禮樂征伐自諸侯出”??鬃诱J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暗乐哉?,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薄抖Y記》認為,“禮樂刑政,出治道者也?!薄岸Y樂須臾不可離身也?!?/p>
禮樂之治,道德之治,重在培養(yǎng)謙謙君子。在孔子時代君子一般指統(tǒng)治階級貴族,指有德有才有位之人。在《周易》里面,一般而言,陽為君子,陰為小人。六十四卦,每個卦有象辭,每個卦其中一條大象辭,都會提到君子。如《乾》卦大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薄独ぁ坟源笙筠o:“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备鶕?jù)《說卦辭》與《系辭傳》等來看,陽為天,為君,為父,為夫,為首。因此,君子之道,即陽道,陽道通天道、夫道、父道。
行禮樂之道致中和之德,可以培養(yǎng)君子。君子修養(yǎng)的法門與要術(shù)就是踐行禮樂之道。《文王世子》說:“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禮樂。樂所以修內(nèi)也,禮所以修外也。禮樂交錯于中,是故其成也懌,恭敬而溫文?!薄稑酚洝氛f:“故禮以道其志,樂以和其聲?!?/p>
實際上,禮樂是用文化統(tǒng)一天下,征伐是用武力統(tǒng)一天下。
儒家講圣賢君子,講德治禮治法治,中心與重心是禮治,因為儒家判斷時代是小康社會時代,是家天下時代,因此,需要禮治。禮治需要德治與法治互相配合。
吉兇軍賓嘉五禮,其中軍禮涉及到軍事制度與武力使用等一系列問題。周代是中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朝代,總共近八百年歷史。周代禮樂文化制度奠定了中國文化的根基與底色。從伏羲到炎帝黃帝,是傳說時代歷史、口述時代歷史,是部落制度與國家制度草創(chuàng)混合的時代。從堯帝舜帝到夏朝、商朝,一直到周代,是諸侯封建與天子共治時代,是國家制度與諸侯制度比較完善的時代,帶有濃厚的部落民主氣息,政治的自治性質(zhì)很強。秦代到清代,是中央集權(quán)等皇權(quán)專制的歷史時代,政治體制沒有發(fā)生根本性變化。其中漢代與唐代,是中央集權(quán)時代的輝煌時代,有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等美譽。
天官所掌六典里面有禮典,春官宗伯是專掌邦禮的六卿之一?!澳肆⒋汗僮诓箮浧鋵俣瓢疃Y,以佐王和邦國?!贝笞诓木唧w之職就是“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袛之禮,以佐王建保邦國”。
樂教在《周禮》里面居于重要地位,教育國子即貴族子弟,音樂十分重要。春官宗伯屬于禮官,禮官里面有大司樂,掌成均之法,掌管學(xué)政學(xué)校,掌管音樂機構(gòu),用音樂來教育貴族子弟。以樂德、樂語、樂舞教國子。樂德有六,即中、和、袛、庸、孝、友。樂語有六,即興、道、諷、誦、言、語。樂舞內(nèi)容主要是七個舞蹈,即《云門》《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同時,音樂也是祭祀天地人鬼時候的重要程序與主要內(nèi)容?!澳俗帱S鐘,歌大呂,舞《云門》,以祀天神。乃奏大族,歌應(yīng)鐘,舞《咸池》。以祭地袛。乃奏姑洗,歌南呂,舞《大磬》,以祀四望。乃奏蕤賓,歌函鐘,舞《大夏》,以祭山川。乃奏夷則,歌小呂,舞《大濩》,以享先妣。乃奏無射,歌夾鐘,舞《大武》,以享先祖?!?/p>
柳詒徵先生說:“蓋樂之為用,全在聲容兼?zhèn)?。有聲而無容,不得謂之樂。周之樂舞,上備先代,旁及夷野,于歷史相傳之功德,各地人民之習(xí)俗,罔不修舉,此其樂之所以盛也?!?/p>
周公制禮作樂,以禮樂歌舞教育國子即貴族子弟,從《周禮》的記載來看禮樂制度十分完備。
《論語》里面,孔子多次提到禮與樂,孔子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詩通了,人就會情感興發(fā)合符中正之道,孔子說的“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禮通了能夠踐履好,人才能夠很好地立足于社會。樂通了,能夠時時事事處處快樂,人才能夠算成功。換句話說,人活得很苦很累,活得不快樂,即使官再大錢再多,也不算成功。當(dāng)然,孔子說的“成于樂”主要是指祭祀要奏相應(yīng)的音樂和舞蹈,祭祀才算成功完美。
孔子對音樂十分精通,《論語》記載孔子在齊國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鬃訕O力贊美舜帝的《韶樂》盡善盡美,從《韶樂》里面可以看出當(dāng)時的政治盡善盡美。孔子刪詩書,詩三百篇皆弦歌之,說明孔子很懂樂理,并且能夠整理樂曲樂譜。
樂德以雅樂為正,雅樂稱為德音。從《詩經(jīng)》來看,孔子整理后說:“雅頌各得其所”,應(yīng)該說雅詩得到整理,雅音雅樂得到校正,頌詩得到整理,頌樂頌音得到校正。當(dāng)然,風(fēng)詩也會得到整理,風(fēng)樂風(fēng)音,也會得到校正。頌詩與頌樂屬于宗廟祭祀之歌,帶有史詩性質(zhì)。雅詩雅樂屬于貴族宮廷音樂,帶有國家政府官方性質(zhì)。風(fēng)詩與風(fēng)樂屬于民間音樂,屬于民樂,帶有地方特色,具有風(fēng)俗風(fēng)情風(fēng)味。
雅樂可以致和德,因此,雅樂成為德音。當(dāng)然,與雅樂相對應(yīng)的是鄭衛(wèi)之音,屬于所謂的“鄭聲淫”,屬于惡俗之音。桑間濮上之音,則屬于亡國之音了。
道統(tǒng)建立核心價值觀,祭天與天道相溝通,祭地與地道相聯(lián)系,祭祀祖先與人道想聯(lián)系,君道與君臣之道就是通過祭祀天地祖先之道建立起來的,禮樂之道將天道地道人道聯(lián)系起來、溝通起來。禮從敬愛謙讓等差異方面進行有效的溝通聯(lián)系,樂從共享和樂方面加強群體的團結(jié)力、凝聚力、向心力[7]。
中國文化史教育史上的六經(jīng)、四書五經(jīng)、十三經(jīng),都是周代的文化經(jīng)典,或者是為解釋周代文化經(jīng)典服務(wù)的,如《左傳》《爾雅》等。
中國文化與中國政治是合一的,即主張道德政治,目的目標建立是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大同社會采取選舉禪讓制度,即以德治國。道德政治以下小康社會,小康政治采取的治國措施是禮樂刑政,即以禮治國。亂世用重典,治理國家與社會采取的主要手段是法治,即傾向政、刑。
中國要長治久安,就需要結(jié)合傳統(tǒng)治理國家、社會的手段,采取德治禮治法治相結(jié)合的方式。德治針對少數(shù)精英人物,要求自覺、自治、自悟,還要自利利他,達己達人,成己成人,要求極高。禮治要求廣大知識分子和文化人士,主動遵紀守法,要求自覺與強制相結(jié)合。法治則要求所有人,都要在法律框架內(nèi)活動。尤其是有暴力傾向、犯罪傾向以及違法亂紀的人,必須尊重法律,違法亂紀者,必須得到懲罰,否則,社會將導(dǎo)致無序、混亂,甚至動亂[8]。
治理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自治,一種是他治。就他治來說,不管是德治還是禮治,治理的一方是君子,被治理的一方是小人。就自治來說,是自己主動將小人的一部分的性情品德按照君子的要求修養(yǎng)成為君子的性情與品行品德。
德治是君子都能夠?qū)⑿∪宿D(zhuǎn)化成君子,或者說小人都能夠自覺接受君子的教育,主動將自己修養(yǎng)成為君子,全社會都變成了君子,這個社會就變成道德自覺的社會,變成了大同社會。
小康社會是君子居于統(tǒng)治地位,小人居于被統(tǒng)治地位。君子與小人各安其位,這個社會的特征是總有君子與小人的區(qū)分,在家天下私有制社會里面,小人很難轉(zhuǎn)化成為君子,家天下的君子也很難對小人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因此,需要禮治來保證各項制度的穩(wěn)定與實行[9]。
德治社會里面的都是君子,禮治社會里面有君子也有小人。
現(xiàn)代社會忽視禮樂之道與中和之德,導(dǎo)致道德情感心理畸形發(fā)展,嚴重危害身心健康與安全。
《樂記》認為“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是也。唯君子為能知樂”,“不知音者,不可以言樂。知樂則幾于禮矣。禮樂皆得,謂之有德。德者得也”。
禮樂之道以仁愛為核心為基礎(chǔ),如果禮樂之道缺乏仁愛之心,或者禮樂之道沒有致中和之德,那么就如孔子所說:“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人而不仁如禮何?人不不仁如樂何?”
西安音樂學(xué)院學(xué)生藥家鑫2010年10月一個晚上駕駛車輛撞到非機動車上把騎電動車的張妙撞倒,害怕張妙記住自己車牌找自己麻煩,于是殘忍地連刺八刀將張妙殺死。一個音樂學(xué)院的學(xué)生殺人,既是音樂教育的危機,也是中國道德教育的失敗。
不僅僅藥家鑫等個別學(xué)生極端自私缺乏仁愛慈悲之心,具有典型的病態(tài)心理,更為嚴重的是有一部分學(xué)生是非不分,他們還認同藥家鑫這種情感心理與行為,這就讓我們覺得匪夷所思了。譬如西安音樂學(xué)院的08級女學(xué)生李穎就自稱認同藥家鑫的行為,如果遇到同樣情況,她也會同樣舉刀殺人。
禮樂文化認為,德為禮樂之本,德為上?!暗乐缘?,齊之以禮”,禮是底線思維,不能逾越禮制規(guī)范。
“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p>
由此例可見,音樂教育并不必然導(dǎo)向道德教育。因此,雅樂十分重要。并且,禮制的教育更顯重要,樂教也是為了完成禮教?!芭d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因為詩歌重視藝術(shù)形象藝術(shù)情感,詩歌使得日常生活具有藝術(shù)情趣。人們因為守禮得中道之德,更會處理人際關(guān)系。因為愛好雅樂雅音等音樂而得和合之德,于是產(chǎn)生親愛仁愛之情感心理,仁者愛人,產(chǎn)生慈悲之心,于是熱愛祖國與人民,并且愿意奉獻自己的青春。
禮樂教育是為了返回人道之正路,音樂教育當(dāng)然也不例外。如果音樂教育不重視道德教育,必然出現(xiàn)問題。行樂以致和德,產(chǎn)生親愛、仁愛之情感心理,道德的情感心理在音樂的熏陶下不斷在潛移默化中逐步養(yǎng)成。
禮主敬與謙,著重尊卑與差別,主異。樂主和,主親與愛。《樂記》說:“樂者為同,禮者為異。同則相親,異則相敬。樂勝則流,禮勝則離。合情飾貌者,禮樂之事也?!薄皹酚芍谐?,禮自外作?!薄按髽繁匾?,大禮必簡。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揖讓而天下治者,禮樂之謂也。”
明于天地之道,然后才能興盛禮樂,禮樂之道通天地之道?!皹氛?,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樂由天作,禮以地制。過制則亂,過作則暴。明于天地,然后能興禮樂也?!?/p>
禮樂制作,唯有王者,這個當(dāng)然是指特別慎重,對于現(xiàn)代來說,有點不適宜,但是這種特別慎重的做法,值得今天借鑒。“王者功成作樂,治定制禮。其功大者,其樂備。其治辯者,其禮備?!薄皹窐O則憂,禮粗則偏矣。及乎敦樂而無憂,禮備而不偏者,其唯大圣乎!”
行禮作樂的過程中,如果忽視德育,沒有反人道之正,就會產(chǎn)生兩方面的主要問題,一個是陽亢,患上癲狂癥,狂傲癥,目中無人,老子天下第一,殺人放火,為所欲為。第二個是陰氣過盛,陽氣受到嚴重壓抑,即患上憂郁癥,出現(xiàn)自殘自殺行為。
2018年10月20日晚上,澳門中聯(lián)辦主任鄭曉松(1959年生,石家莊人)因憂郁癥自殺,鄭是共產(chǎn)黨員,擔(dān)任過財經(jīng)部部長助理、福建省副省長、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曾經(jīng)在1996-1997年在英國牛津大學(xué)外交官研究生班學(xué)習(xí)??梢?,許多人學(xué)習(xí)馬克思主義,學(xué)習(xí)歐美文化,沒有深入到內(nèi)心,因此不能完全解決自己的身心與情緒情感心理問題。某某大學(xué)文學(xué)院某位教授2017年自殺身亡,近年來許多官員、知識分子、博士、碩士自殺身亡。根據(jù)有關(guān)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歐美與日本韓國自殺率更高,遠遠高于中國。
另外,現(xiàn)代社會離婚率也很高,根據(jù)一個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歐美日等發(fā)達國家離婚率很高,歐洲最高,超過50%,這個數(shù)據(jù)很可怕。中國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離婚率也在不斷上升。男女結(jié)婚離婚,男女關(guān)系其實也是陰陽關(guān)系,男女結(jié)婚結(jié)合,是陰陽協(xié)調(diào)、陰陽平衡的體現(xiàn)。男女離婚,在某種情況下,其實是陰陽失衡的表現(xiàn)。
從陰陽失調(diào)或失衡方面來說,離婚與憂郁癥,其實在本質(zhì)上有共同的情感心理問題。離婚是男女雙方陰陽失調(diào)或失衡,憂郁癥是個體自我在心理精神與生理身體方面的嚴重失衡或失調(diào),甚至產(chǎn)生矛盾與沖突。
禮樂文化成就中和之德就是為了防止過激偏激甚至極端的情緒、心理與行為。這種文化在現(xiàn)代化的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0]。
中和之德,反人道之正,就是《周易》所講的陰陽和合、中醫(yī)講的陰陽協(xié)同與平衡,所謂中德和德,就是《乾》卦《彖》辭講的“各正性命”,就是《文言》講的“利貞者,性情也”。由此可見,中和之德就是正性命正性情,也就是為了反人道之正。
正自己的性命與性情,正他人的性命與性情,正群體的性命與性情,反人道之正,返回到人道的正路上來,這就是禮樂文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