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舉人自代狀》補識

2019-12-17 19:48:39王延武
敦煌學輯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詔書舉人皇帝

王延武

(中南民族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全唐文》中載有不少《舉人自代狀》,筆者曾據(jù)此撰寫過短文介紹。后經(jīng)陳國燦先生耳提面命,進一步閱讀《全唐文》,發(fā)現(xiàn)在大臣呈送給皇帝的“讓官表”中,有不少在文末有“臣所讓人,別狀封進”的說明。方知“舉人自代”也可在“讓官表”中提出。應該將這類表、狀放在一起觀察。于是對唐代的官員選拔制度與運作方式增加了點新認識。故而又據(jù)所見補充前文的不足。

一、即時性的考察方式

《全唐文》卷222,載張說“讓兵部尚書平章事表”。張說在表中先寫出自己聞命驚懼惶恐,深感不荷重任的心情后,說:“上思薦賢以自代,下愿守分以全節(jié)。竊見開府宋璟,清介獨立,依法不回;詹事陸象先,清明向道,臨事能斷。其高明有素,歷朝之所仗委;其積行無疵,眾人之所體信?!km探心角力,臣頗與二子齊驅,然校德考年,彼皆有一日之長。”最后,還特別說明:“天下者,累圣之公器;宰相者,萬方之具瞻,臣所以廷讓彰言,不陳密啟,伏愿圣恩聽與而舉,俾諧僉矚?!睆堈f在讓官,薦賢之際,特別提到以公開的方式薦賢,雖不合規(guī)范,卻是希望皇帝能夠應允自己“讓官”與“薦賢”。

查《舊唐書·張說傳》,張說被任命為兵部尚書系開元九年?!度莆摹匪d文末署上表時間為“二年”。似乎有誤。開元九年時宋璟、陸象先倶為名臣,都比張說年長。張說推薦他們,似乎僅是形式。但這種形式卻非多余。

“讓官”與“禪讓”的政治理念相關。在先秦人眼中,堯舜“禪讓”天下,是賢人政治的最高理想。 伯夷、叔齊、吳太公讓國而避居,更是周以后傳說的事例。就臣下方面說,伊尹歸政太甲的傳說,幾乎與禪讓的傳說同時流傳。體現(xiàn)的是臣下對君主應該保持“不越位”的謙恭。到春秋時期,諸侯從“士”中選拔官吏,逐步以“選賢任能”為理想的標準?!秶Z》卷13《晉語七》中載:祈奚年老請辭官,舉兒子祈午代己。說:“擇臣莫若君,擇子莫若父”。便成就一段歷史佳話。君賢,則能用賢士。士賢,隱則能教化鄉(xiāng)閭,出則能薦賢、治政。到漢高祖劉邦即皇帝位,就設計了眾大臣先上疏,進奉皇帝尊號,劉邦謙讓;眾大臣再勸進,劉邦勉強應允的程序。這個程序體現(xiàn)的就是皇帝面對上天的謙恭。而劉邦與“商山四皓”的故事,則顯現(xiàn)出名士在政治進退中越是謙退,賢德的名聲越高。

皇帝祭天,高官“讓官”,將抽象性政治“賢德”具體化,在歷史積淀中就有了示范的作用。在這個示范中,皇帝因任賢所表現(xiàn)出的賢明,顯然比高官“讓官”之賢,更具有提振皇權的作用?!白尮佟弊詽h代以后,逐步演變成一個任用高官的禮儀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既顯示君臣間“賢德”互信,更展示皇權的崇高。唐玄宗時,徐堅等編寫《初學記》,就將“三讓高”列為“太師太傅太?!甭毠俚氖吕?。[注][唐]徐堅等撰《初學記》卷11《職官部上》,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第253頁。

當“讓官”逐步演化為禮儀時,伴隨的一個實際問題也要同時解決。即由誰來充任這個被讓出的職位?“薦賢”這個顯示個人道德品格的舉動,恰好就作為一個后續(xù)環(huán)節(jié)被充填進來。發(fā)現(xiàn)、舉薦賢才,到漢代成為中央機構和郡縣主官經(jīng)常性任務?!稘h書·丙吉傳》中記載:丙吉病篤,宣帝親自探望,問曰:“君即有不諱,誰可以自代者?”。丙吉舉薦三人,這三人“居位皆稱職,上稱吉為知人”。[注][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卷74《丙吉傳》,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3148頁。高級官員的升遷與皇帝、宰相的觀感密切相關。然而,一位高官能夠舉薦皇帝心目中傾向的備用官員,自己也是在接受皇帝的考察。我們可以說,“讓官”與“舉官自代”兩個連續(xù)的環(huán)節(jié),是皇帝任命高級官員之際,對宰相和官僚群體進行的即時性考察。當然,如《漢書》中記載王根薦王莽自代,《后漢書》中記載曹操舉趙岐自代,都是已經(jīng)取代皇權后的舉動。這就只有表演作用而無考察的作用了。

二、由自律到規(guī)定

據(jù)《北史·蘇威傳》載,“持書侍御史梁毗劾(蘇)威兼領五職,安繁戀劇,無舉賢自代心”。隋文帝說,蘇威志存遠大,“舉賢有闕,何遽迫之”。[注][唐]李延壽撰《北史》卷63《蘇威傳》,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2244頁??梢?,隋朝君臣都認可官員薦賢自代的行為。但文帝認為,這僅是一個官員道德自律程度的問題,沒有硬性規(guī)定。蘇威在這方面固然有缺陷,可是他忠誠、能干,可以原諒。

檢索《全唐文》收錄的文章,我們看到唐開國初,李淵曾下詔書“令京官五品以上及諸州總管刺史各舉一人”,[注][清]董誥編《全唐文》卷2,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32頁。這是硬性規(guī)定與要求。但未見對舉人自代作相同規(guī)定。而從收錄文章看,高宗以前亦未見有高級官員讓官,或舉薦他人代己的表章。如,李靖《乞解職表》中,[注][清]董誥編《全唐文》,第1567頁。就未舉薦他人。

然而,卷12高宗《禁讓官詔》中,先說:“凡百具僚,群公卿尹,除命甫及,多存飾讓。言勵己以辭榮,未舉能以自代?!敝敝腹賳T受命時虛言辭讓,卻不薦賢代己。然后規(guī)定:“自茲厥后,須革前事。必欲稅駕濠濮,褫紱巖廊,宜各舉所知自代。仍宜顯述才行,送付中書省,將隨才敘用”。[注][清]董誥編《全唐文》,第147頁。

這道詔書,是筆者見到唐朝最早將“讓官”與“舉人自代”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在一起的文字?!短茣肪?6“舉人自代條”中摘錄此詔書數(shù)語。系于顯慶四年(659)十一月。由此可知,在此詔書頒布前,大臣受命之際,必以上呈“讓官表”,才算完成受命程序。高宗皇帝對此繁文縟節(jié)已經(jīng)厭煩,遂明令禁止上呈虛讓官職的表章?;蛘哒f,即某人真心讓官,必須認真負責地上呈正規(guī)文件,指出有某人可代己任職,并說明該員的品格、能力。此文件隨即交付中書省備案、待查。不言而喻,這是表示以后不再細致考察官員是自覺或僅循例讓官,一律以是否認真“舉薦人才”為標識,判斷官員讓官的真實意圖。

《唐會要》同卷還載有弘道元年(683)正月頒布的詔令,要求京官六品以上清望官及諸州岳牧,“各以己之職推讓三人,并以名聞,隨即升擢”。這是多年后,重申官員必須舉薦賢才自代。進一步強調“薦賢”自代是制度性規(guī)定。此詔書未提及“讓官”,大約在顯慶四年頒布詔書后,受命官員確實不再上呈“讓官表”。但弘道年間詔書特別指出,“京官六品以上清望官及諸州岳牧”應該舉薦可代任者。似乎在相當時間內(nèi),高級官員對于舉薦自代官的規(guī)定執(zhí)行的并不理想。

據(jù)筆者所見,《全唐文》中將“讓官”與舉薦自代官聯(lián)系在一起的首篇表章,是陳子昂作“為司刑袁卿讓官表”。載于《全唐文》中。文中,讓官者袁氏表示自己“毫發(fā)之功,無聞于官守”,受命非常慚愧。而“某官弱冠登仕,早有能名”,且清白、守節(jié),“請乞以所授官讓與某官”云云。高宗曾改刑部為司刑。所謂“袁卿”當是刑部侍郎。這一表章既讓官,又薦賢,但文中對被舉薦者只有大略的褒獎評語,似乎未“顯述才行”。

同卷還載陳子昂作的“為資州鄭使君讓官表”。這份表章在表達讓官意愿后,對所薦舉自代的官員則不著一字,僅言“其所讓人,具如別狀”。[注][清]董誥編《全唐文》,第2131頁。顯然“別狀”中所述,當比僅寫幾句評語詳盡。然而這不同的表述方式,應該都符合規(guī)定,否則就“大不敬”了。

就此,我們推測高宗逝后,官員受命須上呈“讓官表”的儀規(guī)已經(jīng)恢復。恢復時間,據(jù)同卷陳子昂作“為司農(nóng)李卿讓本官表”推斷,應該是在垂拱年間。這位司農(nóng)李卿在表中說,自己被誣陷,牽連到叔李孝逸。查《舊唐書》卷60《李孝逸傳》,知李孝逸于垂拱二年(686)貶往施州,次年貶去儋州。李司農(nóng)以罪臣親屬身份讓官,時間即應在垂拱年間。陳子昂代筆的幾份讓官表,應該也在這個時間段前后。

《全唐文》卷240,載宋之問為田歸道等代撰讓官表數(shù)通。卷243至244,載有李嶠為武承嗣、王及善、王方慶等人代撰及自己的近30通“讓官表”。綜觀這些讓官表,在文末有“臣所讓人,別狀封進”的文字約過半數(shù)。其余呈上的讓官表,受命者只是表示誠惶誠恐的態(tài)度,不舉薦他人。這應該是在表示無條件服從皇權的前提下,略示“不敢驕傲”而已。武則天恢復讓官儀規(guī),對大臣是否一定要舉薦人才,也并不嚴格要求,有突出自己權威的用意。這與高宗禁停讓官儀規(guī),規(guī)定受命官員薦賢自代,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為讓官員知道,不僅官員的職務是來自皇帝,就是品格是否高尚,也得看是否遵從皇帝的命令。漢晉官員因自律而讓官,薦賢的行為,到唐代就被制度化,納入了官員管理體系中。

三、細微變化中的深意

筆者在《舉人自代小識》中,[注]陳國燦、劉健明主編《全唐文職官叢考》,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273頁。未細察唐高宗時期與德宗建中元年詔書的細微變化,不免失之粗疏。

高宗顯慶四年(659)詔書籠統(tǒng)對“凡百具僚,群公卿尹”而言,沒有具體規(guī)定何級品官、職務的官員必須在讓官時舉薦代己者。但從語氣中,可感知這是對中高級官員而言。弘道元年(683)的詔書則明確了“京官六品以上清望官及諸州岳牧”,必須“各以己之職推讓三人”。對何級官員需舉人自代,舉薦的人數(shù)均有明確指示。這是在施行規(guī)定多年后,對前定規(guī)則的細化。德宗建中元年(780)的詔書,則規(guī)定:

常參官及節(jié)度。觀察、防御、軍使、城使、都知兵馬使、諸州刺史、少尹、赤令、畿令并七品以上清望官,及大理司直、評事等,授訖三日內(nèi),于四方館上表,讓一人自代。其外官與長史勾當,附驛聞奏。其表付中書門下,每官缺。即以見舉多者,量而授之。

這道詔令不僅延續(xù)高宗顯慶詔書的精神,還詳細指明須“舉人自代”的受命官員的品級、職務,上“舉人自代狀”的時間、方式及舉薦人數(shù)。更具體說明施行這個規(guī)定對官員遷轉的作用。由此可知,德宗的規(guī)定擴大了“舉人自代”的職官范圍,縮減了應舉薦的人數(shù)。在重申前朝規(guī)定的同時,與前朝的規(guī)定有細微變化。

官員以自律的精神讓官并薦賢,在漢晉時期是官員表示自己具有賢達之風的舉動。唐代由君主規(guī)定這種舉動,官員的自主空間已經(jīng)被壓縮。“擇臣莫若君”,君主的權威大大拓展。在官員群體中,既然大家都奉命“讓官”及“薦賢”,官員內(nèi)心對君主是否有發(fā)自自覺的謙恭,反而不易辨識。以“讓官”、“薦賢”考察官員個人是否賢德的作用也越來越小。德宗繼續(xù)繼承高宗規(guī)定,并有所變動,有意義嗎?

就中唐時期的政治環(huán)境說,德宗維持這些儀規(guī)應該說不僅有意義,還有深意在焉。首先,強烈展示皇權的至上性。眾所周知,唐自安史之亂后,中央權威已經(jīng)大不如前?;鹿賱萘︶绕鸬膭蓊^已經(jīng)令朝臣失色。在這種形勢下,提振皇權的各種措施,不能削弱,只能加強?;实墼谌蚊紫嗉肮倮魰r,以特定的形式誡勉他們牢記皇權,是必須做的。明確規(guī)定舉人自代的品級,職務,擴大范圍,就是要更多的官員對皇權心生敬畏、戒懼。

其次,官員群體中不可避免會產(chǎn)生派系。皇帝重用何種人,會引發(fā)官員派系間甚至派系內(nèi)的震蕩、分合。把這種狀態(tài)控制在皇權允許的范圍內(nèi),就必須以掌握高級官員相互觀感為基礎?!白尮佟奔幢闾搨?,“舉人自代”則多少能夠反映官員對同僚、下屬的認可程度。由秦至唐,在法理上,舉薦官員者都負有連帶責任,被舉薦者有罪過,皇帝要追究舉薦者的責任,可說無法理障礙。而官員群體雖然少有人直指皇帝用人失誤,但可以掀起指向宰相等高官的譴責浪潮。因此,規(guī)定“舉人自代”,既要官員向皇帝揭示個人對同僚的好惡感,也具有要求舉薦者牢記連帶責任的用意。

據(jù)《唐會要》卷69載,憲宗元和六年十月(811),中書門下奏請,對舉薦不合格縣令的大僚進行懲罰,其文卻以“準建中元年敕,每年授官人,令舉自代狀者”起句,然后說到“群僚舉知,天下蒙福”云云,再才筆鋒一轉,提出若大僚舉薦的縣令違法,該大僚應該受到“削階”、“?,F(xiàn)任”,考課為下等的處分。[注][宋]王溥撰《唐會要》卷69,北京:中華書局,第1220頁。當時官吏“舉人自代”即有連帶責任,并非空話。

而規(guī)定官員受命新職只許舉薦一人,也有防止官員濫用名額,多方投注的意味。

最后,明確“每官缺,即以見舉多者,量而授之”。則是顯示銓選官員時將重視官員群體的輿論,官員升轉多了一個皇帝與宰相觀感之外的,能夠示之以眾的標準。

翻檢《全唐文》,可以看到自德宗建中元年(780)詔書頒布后,官員群體執(zhí)行規(guī)定還是比較認真的。曾貴為宰相的權德輿、杜佑及韓愈、柳宗元、劉禹錫、韋應物、白居易等名人都有“舉人自代”的篇章。武宗寵臣李德?!蹲屗究蘸笈e太常卿王起自代》表中,以“伏準建中元年正月五日敕:常參官上后三日,舉一人自代”起筆,可見到武宗時,是否遵循建中元年的規(guī)定,仍是一個嚴肅的問題。[注][清]董誥編《全唐文》,第7226頁。

筆者在《全唐文》中,未翻檢到宣宗以后的“舉人自代狀”,但終唐之世,這個規(guī)定應該從未被正式廢止。 其對后世的影響也很值得注意。蘇軾舉薦黃庭堅自代的故事,就說明宋時官員習知“舉人自代”之事?!肚迨犯濉みx舉六》中載:“乾隆八年,曾諭大臣自陳罷斥者,舉賢自代”。[注][民國]趙爾巽《清史稿》卷111,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3223頁?!芭e人自代”在清也還有蹤跡可循。

總之,一個中央集權的王朝,其官員群體需要不斷補充人才。如何保證皇帝放心,官員群體認可,能夠保證國家機器常規(guī)運轉的官員進入高級官員階層?由現(xiàn)任官高級官員在承擔連帶責任前提下,以“舉賢自代”的方式推薦,是可行的方法之一。唐繼承前世遺風,將薦賢,自代結合,并且制度化。這在中國古代官員管理體制中,雖只是在一個細微的節(jié)點作了變革。但這個節(jié)點上的變革,在保障選拔高級官員時做到“政治正確”及“程序公平”方面卻有不可忽略的意義??蔀楫敶墓賳T管理方式提供有益的借鑒。

1991年,既為我等大師兄,又是老師的陳國燦先生,吸納我參加“《全唐文》職官名索引”工作。在首次會議上,陳先生便建議:在做索引中,應注意《全唐文》中職官名與其它史籍記載的異同,做好記錄,待索引工作完成后,這些記錄可能還會生產(chǎn)有“副產(chǎn)品”。對這一建議,參加者一致贊成。在進行索引工作中,陳先生定期組織參加者聚會,大家在商討索引工作的同時,也會交流有關職官名的一些問題。陳先生總是提醒我們這些后學動動筆,不要說過就忘。待索引工作完成后,參加者也都積累了一些文字。這些文字,由陳先生定稿,以《全唐文職官叢考》一書面世。

我參加索引工作時,分得《全唐文》第五冊,當讀到權德輿的多篇《舉人自代狀》后,感覺這類材料可與《唐會要》中記載的相關詔令相互參證。雖非職官名,但值得提出。陳先生認可我這個想法后,我大體上將《全唐文》篇目索引中直接提及“舉人自代”的文章翻閱一過,撰成《舉人自代狀小識》草稿。不過,陳先生對《舉人自代狀小識》并不滿意,他告訴我,《全唐文》中應該還有篇目索引中未直接提及“舉人自代”的文章,其中應該有“舉代”的內(nèi)容,最好再仔細閱讀一下文本,以便更準確認識“舉人自代狀”。

我按照陳先生提示,繼續(xù)閱讀《全唐文》,果然在“讓官”等表狀中,又看到舉人自代的文字。我在那一刻,才醒悟到陳先生不僅通讀過《全唐文》,還注意到“舉人自代”問題。但他并不在我面前表露,只是委婉提醒我繼續(xù)學習。我將這醒悟向他報告時,他微笑而不答,只是叮囑我再認真考察,能夠再成一文。于是,我又匆匆草成《補識》一文,呈陳先生。先生讀后,囑再下功夫。但為鼓勵我,先生為我修訂了《小識》草稿,并收入了《全唐文職官叢考》。我以后竟沒向先生呈送《補識》的完成稿。

哲人已去,我終欠先生一個交代,遂將當年所作《補識》稍作修改,以紀念先生教育之情。

猜你喜歡
詔書舉人皇帝
舉人
皇帝需要幫忙嗎
女皇帝
新少年(2021年3期)2021-03-28 02:30:27
皇帝怎么吃
紫禁城(2020年4期)2020-05-20 09:01:38
漢文帝七年《朝儀》詔書研究
敦煌學輯刊(2018年1期)2018-07-09 05:46:42
清朝名醫(yī)葉天士拜師故事
保健與生活(2018年1期)2018-04-20 03:15:47
古代皇帝的稱呼
清朝頒予杜爾伯特達賴汗之滿蒙文承襲詔書(英文)
韓雍換信救人
論宋代的舉官制度——以崔與之的舉人為中心
浦东新区| 南汇区| 上饶市| 北海市| 宜黄县| 屏边| 茶陵县| 兴城市| 青海省| 安庆市| 米林县| 晋江市| 舟曲县| 棋牌| 襄汾县| 红安县| 湘阴县| 梧州市| 榕江县| 道孚县| 津市市| 大田县| 颍上县| 固安县| 石柱| 和平县| 郴州市| 论坛| 开封市| 顺平县| 蕉岭县| 仙居县| 汉源县| 余姚市| 固原市| 海盐县| 黔江区| 长阳| 吉隆县| 郴州市| 鄢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