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
(重慶市黔江區(qū)育才小學校,重慶 黔江 409000)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習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提高依賴閱讀,所以,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需要教育者高度重視閱讀教學。故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階段閱讀教學自然而然的成為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就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新課標要求的語文教學“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必須在閱讀教學中有所體現。但是受傳統(tǒng)教學習慣的影響,教學目標的設定往往與合理的設定有所偏差,主要表現為:
(一)目標設定過大
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了培養(yǎng)“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等目標,以便體現“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但這些目標概念模糊,對于小學生而言顯得空、大,不易理解。
(二)對教材理解不深刻
由于缺乏教學經驗,這方面問題在新教師中普遍存在。比如小學二年級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默讀能力,但如何檢驗學生的默讀能力以及是否允許部分學生達不到目標要求,老師要把握好程度。
(一)整體感知、掌握規(guī)律
整體感知即初讀之后在較短時間內對課文要點、脈絡進行大體地領會和把握,從而把握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閱讀教學要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規(guī)律,所以整體感知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可缺少。
1.解讀課題。題目就是文章的題眼,透過題目我們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課文信息。教學時,要根據課文內容把課題一一分解,快速全面了解課文。例如:讀《竊讀記》這篇課文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想:何為“竊”,又為什么不光明正大,而要竊讀呢?以此來幫助學生理清文章內容。
2.文本分析。不同文體的課文有其鮮明的寫作特點,可以引導學生總結文體特點,歸納寫作規(guī)律,進行概括理解。例如:閱讀寫景的課文,要抓住景物特點及寫作順序進行概括。如《海上日出》一文的主要內容是:作者按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的時間的順序,描繪了天氣晴朗時和有云時兩種情況下的日出奇觀,抒發(fā)了作者對海上日出景色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3.串聯(lián)關鍵詞句。有的文章結構上有總起句、過渡句或中心句等,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內容。例如:教學《廬山的云霧》、《美麗的南沙群島》、《葫蘆池的四季》等課文,只要引導學生在初讀時畫出關鍵句,然后將畫出的句子稍加改動,一一串聯(lián),主要內容的概括就迎刃而解。
4.閱讀方式豐富多彩。在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要有感情的閱讀每篇文章,營造一個書香的閱讀氛圍,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指導正確的閱讀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讓每個學生都熱愛閱讀,都能在書的海洋暢游!讀書的積極意義不言而喻。唐朝著名詩人杜甫曾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至理名言闡釋了這個道理名言。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閱讀的時候,應該在課堂做好表率作用,豐富學生們的閱讀方式,可以選用不同題材,不同體裁的課文,用優(yōu)美動聽的語言,將文章表達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陶醉在文學世界中,進而增強學生們的思考能力,為日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理清脈絡、明晰思路
閱讀教學目標中明確提出:“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遍喿x首先要達到真正的理解。而達到真正的理解,自覺地注意思路的開展是重要的方法之一。要讓學生在練習讀和寫的時候,自覺地注意思路的開展。下一句跟上一句怎么連上的,某一句跟前面哪一句有關系,某幾段從前面哪幾段分派出來的,諸如此類,全都辨一辨,想一想,這就是所謂自覺地注意思路開展的具體辦法”。要讀懂一篇文章,必須先理清文章的脈絡,段落之間的聯(lián)系,否則,讀多少篇都是糊涂的,這只是為讀而讀了。
(三)靈活多變的閱讀教學方法。
對于小學生來說,增強課堂感染力和閱讀效率需要教師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才能實現,通過各種不同的教學模式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提高閱讀水平。因此,老師可以采用競賽、活動、課外閱讀等方式來教學。利用競賽方式,激發(fā)他們的爭勝之心,引起他們對閱讀和理解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們課堂上學習的欲望。比如,學生們在閱讀中常常會遇到許多生字詞,可以開展一場“記詞比賽”,教師在閱讀前先將這些陌生詞教給學生們,開展“記詞比賽”。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往往會更加專注,對閱讀更有興趣。
(一)借助課堂余溫再閱讀。語文課堂中教師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既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又激發(fā)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由此可以通過在課堂上引入一些簡單的報紙、小說等等,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
(二)組織拓展延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教學生教材上的知識,還要教授學生課外的知識,以便于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語言形式,增強學生的寫作方法,這樣在日后寫作的時候,才能夠將其發(fā)揮出來,達到學以致用。例如:學生在讀到三年級學生指定書目《我要做個好孩子》時,學生有意識的運用老師講授的方法迅速理清思路,充分認識到“金玲”同學為了成為大家心目中期待的“好孩子”,如何刻苦努力并且為了內心的美好、善良、純真與老師和父母進行“斗爭”的故事。
(三)以講帶讀、讓閱讀成“家常便飯”。課外讀物課堂上講,課間講,家里講……處處講,常常講,有得講就必須讀,多讀肯定愿意講,甚至滔滔不絕。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越是備受關注,就越愿意展示自己。慢慢地也就養(yǎng)成了主動閱讀的良好習慣,受益終身。
閱讀對小學生發(fā)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閱讀教學中的閱讀,是一個學習理解語言,掌握閱讀方法,吸取知識,提高認識,發(fā)展思維,豐富思想感情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主渠道。在基礎教育階段,教師要樹立從小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習慣和能力的意識,讓學生愛上閱讀,為其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