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倫
【摘 要】《詩經(jīng)》在我國文學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蘊含著豐富的美學思想。詩篇中塑造了眾多的女性形象,特點鮮明?!对娊?jīng)》愛情詩中的女性形象有勇敢表白的女性形象、活潑可愛的女性形象、追求戀愛自主的女性形象等。
【關鍵詞】勇敢表白;活潑可愛;追求戀愛自主
《詩經(jīng)》是中國現(xiàn)存的最古老的詩選,這些詩歌真實地反映了兩千多年前的周王朝時期的現(xiàn)實社會?!对娊?jīng)》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詩經(jīng)》在我國文學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蘊含著豐富的美學思想。詩篇中塑造了眾多的女性形象,特點鮮明。本文對《詩經(jīng)》愛情詩中的女性形象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詩經(jīng)》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
《詩經(jīng)》產(chǎn)生與當時所處的時代密切相關,當時正是社會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的時期,也是封建制度逐漸代替奴隸制度的時期,反映了我國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約500年間人類生活和社會風貌。當時封建禮教正在形成并慢慢影響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周天子為維護統(tǒng)治,推行宗法制度,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加以約束和規(guī)范,出現(xiàn)了禮的萌芽。但由于“禮不下庶人”,禮教的影響力還不足以改變?nèi)嗣裰甭寿|(zhì)樸的本性。人民十分單純,表示愛情也非常簡單,只是純情的表達。一如孔子所言:“《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p>
1、勇敢表白的女性形象
召南 摽有梅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根據(jù)《周禮媒式》記載,先秦時代,在召南地區(qū),每逢仲春之時,當?shù)氐拿焦俦阕屛唇Y婚的大齡青年去幽會。本詩應當是青年女子在類似三月三這樣的男女自由相會的集體狂歡中吟唱的歌曲,目的是為了吸引異性的注意,以尋覓幽會的伴侶。
這是一首委婉而大膽的求愛詩。
全詩三章,“庶士”三見。“庶”者,眾多之意;“庶士”,意謂眾多的小伙子??梢娺@位姑娘尚無意中人。她是在向整個男性世界尋覓、催促,呼喚愛情。青春無價,然流光易逝。如今梅子黃熟,嫁期將盡,仍夫婿無覓,不能不令人情急意迫。青春流逝,以落梅為比?!捌鋵嵠哔狻薄ⅰ捌鋵嵢狻?、“頃筐塈之”,由繁茂而衰落;首章“迨其吉兮”,尚有從容相待之意;次章“迨其今兮”,已見敦促的焦急之情;至末章“迨其謂之”,可謂真情畢露,迫不及待了。三復之下,聞聲如見人。
渴望愛情,就坦率表白,主動追求幸福,詩歌生動地表達出少女追求愛情的熱烈心理以及在對待愛情時的積極的態(tài)度。
邶風·簡兮
簡兮簡兮,方將萬舞。日之方中,在前上處。
碩人俁俁,公庭萬舞。有力如虎,執(zhí)轡如組。
左手執(zhí)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錫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誰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在《邶風·簡兮》中,一名女子愛上了一名舞師,因為她覺得這個人高大威猛,舞姿翩翩,女子不由自主對他產(chǎn)生愛慕之情,最后,女子將自己對這名男子的喜愛大膽地表達出來。全詩四章,第一章寫衛(wèi)國宮廷舉行大型舞蹈,交待了舞名、時間、地點和領舞者的位置,第二章寫舞師領舞時的雄壯勇猛,突出他高大魁梧的身軀和威武健美的舞姿,第三章寫他領舞時的雍容優(yōu)雅、風度翩翩。舞師的多才多藝使得這位女子贊美有加,心生愛慕。第四章是這位女性情感發(fā)展的高潮,傾訴了她對舞師的深切慕悅和刻骨相思。詩歌對女子內(nèi)心的愛慕之情進行了大膽的表述:若問我是在思念誰?是那來自西方的美男子。詩歌語言簡練樸實,表達了女子內(nèi)心對舞師熾熱又單純的喜愛。
2、活潑可愛的女性形象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這是寫青年男女幽會的詩歌,表現(xiàn)了男子對戀人溫柔嫻靜的稱贊以及對她的深深情意,體現(xiàn)出年輕男女之間純美愛情的美好。全詩三章,每章四句。此詩構思靈巧,人物形象刻畫生動,通篇以男子的口吻來寫,充滿了幽默和健康快樂的情緒,尤其是對于青年人戀愛的心理描寫惟妙惟肖。女主人公明明和小伙子一樣渴望盡快見到心上人,卻又故意躲藏起來,表現(xiàn)出女主人公活潑可愛的一面。
3、追求戀愛自主的女性形象
鄘風·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側(cè)。髧彼兩髦,實維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這首詩反映了先秦時代漢族民間婚戀的現(xiàn)實狀況:一方面,人們在政令許可的范圍內(nèi)仍享有一定的戀愛自由,原始婚俗亦有傳承;另一方面普遍的情況是禮教已通過婚俗和輿論干預生活。所以詩中女子既自行擇歡,卻又受到母親的制約。此詩的主人公可能是一個待嫁的姑娘,她選中的對象是一個不到二十的少年郎。姑娘的選擇未能得到母親的同意,所以她滿腔怨恨,發(fā)誓要和母親對抗到底。這種公開對抗包辦婚姻制度追求婚姻自主的精神難能可貴。
《詩經(jīng)》愛情詩中塑造了風格迥異的女性形象,成為文學長廊中的鮮活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