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雯
(五邑大學 文學院,廣東 江門 529000)
作為一位勤勉的江門作家,張啟雄盡管身兼數(shù)職,卻依然保持著旺盛的創(chuàng)作力。他不忘初心,堅持“寫東西就是寫自己”,用心書寫自己生活的時代和時代洪流中的各色人物。在他的長篇小說《不期而遇》獲全國網(wǎng)絡票選五佳作品之后,《爬過沼澤》又問世了,與《不期而遇》相比,以珠三角近幾十年來的發(fā)展變化為背景,以綽號“拉尾”的小人物為主角的這部新作顯得更加本土化。
“拉尾”是粵語,最弱小最落后的意思,被稱為“拉尾”的,往往先天不足,在群體里總是處于下風。因此,“拉尾”可作為“弱者”的代稱。在張啟雄新作《爬過沼澤》中,綽號名為“拉尾”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位典型的弱者。
在現(xiàn)代文學中,弱者書寫譜系可追溯到五四時期,在當時的作家筆下,我們能見到很多社會地位低下、基本利益得不到保障、為了活下來都得竭盡全力的弱者,孔乙己如此,祥林嫂也是如此,他們總是處于一種被侮辱被傷害的悲慘處境。這里的弱者書寫是與當時的啟蒙語境密切相關的——五四時期社會動蕩,落后的制度和文化引起了受過歐風美雨洗禮的知識分子們的不滿。為了批判腐朽黑暗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作家們在作品中塑造了一批備受封建制度壓迫的弱者形象。壓迫與被壓迫的關系模式以及弱者書寫就這樣延續(xù)了下來,在“十七年”文學和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傷痕文學和反思文學里面也常常能見到這樣的書寫模式及弱者形象。但閱讀后會發(fā)現(xiàn),這些文學作品中的弱者,要么是待拯救、待啟蒙的對象,要么就是黑暗現(xiàn)實的犧牲品,他們大多處于一種被言說的狀態(tài),起著一種工具性的作用,而他們的真實想法、心靈世界都被遮蔽了。
與啟蒙話語對于“弱者”的書寫相比,《爬過沼澤》顯得有點另類:以前那些在啟蒙話語中常常作為符號或配角出現(xiàn)的“弱者”在這部作品中一躍成了主角,整部作品也是圍繞弱者“拉尾”的視角和立場來展開。以“弱者”的視角來敘述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少了啟蒙話語中常有的悲天憫人或怒其不爭,更多鮮活的底層生活細節(jié)以一種呈現(xiàn)的方式展現(xiàn)在眼前,讓讀者看到了“弱者”的心靈世界,也看到了一個更加真實的底層世界。
“弱者”常常是受壓迫的對象,是沒錢沒勢的卑微小人物。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眼界狹窄、社會地位不高,他們身上常有著蒙昧、麻木、怯懦等缺點,因此在啟蒙話語中,他們往往是被批判的對象。《爬過沼澤》中的“拉尾”從小就備受欺辱和戲弄,卻習慣于忍氣吞聲自我安慰,讓人不禁聯(lián)想起善用“精神勝利法”的阿Q?!袄病钡那优?、窩囊和生存狀態(tài)定會讓不少以啟蒙者自居的作家搖頭嘆息,覺得他的忍氣吞聲和自我安慰都不過是一種麻木的表現(xiàn)??墒亲x完整部作品后,卻絲毫感受不到作者對“拉尾”的批判,反而可感受到作者對“拉尾”的人生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的贊許。準確地說,作者贊許的是一種“弱者”的生存哲學。
“拉尾”從一出生起,就注定了其人生路不會太平坦。他出身貧寒,父親早逝,母親常年臥病在床。家境貧困也就罷了,偏偏他自身條件也不好,愚鈍不說,體力也差勁,跟小學同學一起跑步,雖然拼盡全力依然被甩在最后一大截??梢哉f,“拉尾”從出生起就不是命運之神眷顧的對象。
類似這種不被命運之神眷顧的小人物,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底層敘述作品中廣泛存在。那些富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人道主義精神的作家,喜歡通過書寫卑微小人物的一系列悲慘遭遇來凸顯社會的不公和制度的不合理。在他們的作品中,小人物遇到的困難和災難大都與下崗、強權壓迫等社會問題有關,矛頭直指小人物悲慘遭遇背后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黑暗社會現(xiàn)實。而《爬過沼澤》雖也涉及到了兩極分化、官場腐敗、官商勾結(jié)、拜金主義泛濫、人欲橫流等社會現(xiàn)象,可這并不是作家敘述的重點,“拉尾”碰到的困難和打擊,大多也與社會環(huán)境無直接聯(lián)系。比起對社會環(huán)境的批判,作家更在意的,是弱者“拉尾”在面對一系列打擊和苦難時的內(nèi)心活動和情感反應,是一個普通人怎樣活過了幾十年,這也許是作者讓“拉尾”身兼敘述者和主人公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吧!從這一點看,《爬過沼澤》接續(xù)了《活著》(余華)的寫作傳統(tǒng),不以高高在上和悲天憫人的姿態(tài)俯瞰“弱者”,對于“弱者”的性格和處世態(tài)度,不評判,不批判,而是以一種理解的姿態(tài),讓“弱者”的遭遇及內(nèi)心世界自然地呈現(xiàn)出來。
在很多人眼里,“拉尾”活得很窩囊。寒酸愚鈍的他從小就是小伙伴嘲笑和捉弄的對象,而他因為性格軟弱且害怕孤獨,習慣了忍氣吞聲,遇到欺侮從不敢當面頂撞。這樣的性格到“拉尾”成年也沒多大改變。成年后的“拉尾”,依然是那個受到欺負不敢還擊的窩囊廢,鬼頭馬讓他給自己修自行車,不給錢不說,修慢了還要發(fā)脾氣;坐車尿急,司機不讓下車,也不敢多說什么,只敢幻想有個魯莽漢子能夠替自己挺身而出懲治司機;更讓人覺得憋屈的是,“拉尾”曾兩次撞見老婆鳳娟和鬼頭馬在自家偷情,最后卻都不了了之,甚至鳳娟生的第一個兒子谷金,周圍人的反應和種種跡象已經(jīng)很明確地表明這是個鳳娟和鬼頭馬的“野種”,“拉尾”卻依然用自我寬慰自我欺騙的方式來麻痹自己,極力想鳳娟的優(yōu)點,并認為退一萬步來說,自己也是法律上的父親,居然還暗自高興起來。中國人向來看重人倫秩序和血緣傳承,男子被老婆帶綠帽,老婆和別人生了孩子,這都是不可饒恕的事情,遇到這種情況,中國人大都欣賞“士可殺不可辱”,欣賞“快意恩仇”,因此宋江殺妻、武松殺潘金蓮都讓人拍手稱快。而“拉尾”面對此事的處理方法,是讓人失望的??墒?,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拉尾”的精神勝利法“未嘗不是處于最屈辱生存遭際之中,人的一種本能的生存策略。”[1]它讓“拉尾”降低了人格尊嚴的敏感度,讓他在遭受屈辱和打擊后能夠快速調(diào)整心態(tài),在受到欺侮和傷害之后依舊開心地活著,不怨恨,沒有戾氣,沒有對社會心懷不滿,仍然對生活對世界充滿信心。
“拉尾”不光是個窩囊廢,還是個倒霉蛋。好心的單車谷把自己位于鎮(zhèn)上的自行車修理店鋪送給“拉尾”。本來憑著老實勤奮,“拉尾”可以從此過上很不錯的日子,可是他卻沒能守住,唯一一個可以改變他命運的店鋪,最終卻讓鳳娟和她的情人鬼頭馬奪了去。“拉尾”為了讓兒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搬去縣城開修車鋪,可生意一直沒有起色,兒子也不學好,有好幾次以為命運會有轉(zhuǎn)機,最后卻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袄病钡囊幌盗性庥銎鋵嵎从车氖侨松臍埧嵴嫦啵阋詾樵谏街厮畯鸵蔁o路之后肯定會有柳暗花明,可在跋涉了那么漫長的艱難路途之后,等待自己的依然是艱難和坎坷。一些人可能就此在灰蒙蒙的人生中一蹶不振,可是看上去窩囊怯懦的拉尾卻在一次次打擊之后一次次站起來,就像生長在裸露石壁和陰暗沼澤地里的苔蘚,渺小卑微,一點點的水和陽光就可以存活,卻具有極強的修復能力和再生能力。“拉尾”身上的這種堅韌,與其說是他的性格使然,不如說這是他面對命運的方式和生存的哲學,坦然接受命運施加給自己的一切,無論是幸福,還是苦難。就像在小說最后“田春苗”對“拉尾”說的一句話:“人不能跟別人、與過去較勁,即使遇到最大不幸,我們還是要生活的”。
在啟蒙思想強調(diào)的“人的發(fā)現(xiàn)”里,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是一個方面,探尋人活著的意義是另一個方面,很多人甚至認為,沒有意義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在他們眼中,沒有遠大理想,沒有崇高精神追求,活著只為了生存的諸多底層民眾的生活就是缺少意義的。“蒙昧的生命等待著被喚醒之后賦予‘意義’?!盵2]在啟蒙眼光的審視下,像“拉尾”這樣窩囊怯懦、掙扎妥協(xié)不外乎為了求口飯吃的人,遇到欺侮不敢正面反抗和還擊的人,只是在茍活而已,他的自我寬慰、逆來順受,都是麻木的表現(xiàn),是需要被啟蒙被喚醒的。
站在啟蒙的立場上,“拉尾”確實會讓人忍不住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他的懦弱、窩囊,是千百年來蘊涵于大眾骨子里的一種“精神奴役創(chuàng)傷”。面對強權和強者的壓迫,不敢做直接正面的反抗,這會讓“強者”們更加氣勢洶洶,讓那些壓迫人、摧殘人的社會黑暗勢力越來越強大,而這也正是社會黑暗現(xiàn)象層出不窮的重要根源之一。
可是,對于 “拉尾”這樣的弱者來說,光是活下去都得竭盡全力,在生存的問題解決之前,他是很難顧及遠大理想和精神追求的。他的妥協(xié)、退讓,很多時候就是為了一個目的——活下去。其實換個角度來看,活著本身就是一種意義,一朵開在深谷里的野百合,熱烈盛開后又悄然離去,從生到死,從未被人看見過,可是它依然跟那些供人們觀賞的花一樣,生根,發(fā)芽,開花,凋零,走完屬于自己的一生。忠實于活著本身,生存和生命便會自顯莊嚴。
從活著這個角度上來說,“拉尾”其實并不麻木,同為不被命運眷顧的“弱者”,比起窮困潦倒,好喝懶做、習慣用酒精麻醉自己的孔乙己,以及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死后和來世的祥林嫂,“拉尾”要積極得多,他自初中退學后就開始自謀生路,種過地,賣過冰棍,學過木匠和修理自行車,雖然經(jīng)歷過把賺來的錢蝕光,想給別人當徒弟卻被當免費勞力使了好幾個月等一系列糟心事,他卻從不氣餒,一直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想通過勤勞的雙手把日子過得更加美好。對于那個很大可能非親生的兒子谷金,他也視若珍寶,并為谷金的教育和發(fā)展做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為了讓谷金受到更好的教育,為了戒掉谷金在南墟鎮(zhèn)上染上的游戲機癮,他毅然放棄鎮(zhèn)上安逸穩(wěn)定的生活,帶著兒子來到縣城,靠修理自行車維持父子倆的生計。小谷金在放學路上受到幾個小流氓欺負,“拉尾”居然一改往日的怯懦,親自上陣去教訓小流氓,不過“拉尾”是很有策略的,他去見小流氓之前在把自己扮成乞丐,渾身弄得臟兮兮,成功唬住了幾個還是半大孩子的小流氓。其實從“拉尾”的一系列行為來看,他并不是麻木到任命運和他人擺布的那種“弱者”,對于命運的不公和他人的欺侮,他其實是有抗爭的,只是這種抗爭帶有中國文化特有的一種柔性色彩。當然,大多數(shù)人可能更欣賞《被雨淋濕的河》(北村)中的“曉雷”所做的激烈的抗爭,如殺掉故意欠薪的包工頭,公然和強權對抗等,可是“拉尾”的這種柔和的抗爭方式,能夠讓他在遇到困境和外來的傷害時得以自保,只有自保住了,人生才會有更多的可能。
“拉尾”的抗爭還體現(xiàn)在他對于周遭庸俗環(huán)境的抵抗上。出生于20世紀60年代的“拉尾”,見證了“文革”、改革開放、市場經(jīng)濟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商品經(jīng)濟大潮的來襲使得“拉尾”家鄉(xiāng)這個地處華南地區(qū)原本荒涼落后的小村鎮(zhèn)迅速發(fā)展了起來,可是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拜金主義、消費主義也盛行了起來,金錢成了衡量一個人的身份,地位和能力的重要標準,只要有錢,就會受到追捧和羨慕,不管錢的來路是否正當?!袄病鄙磉叺暮芏嗄X子“活絡”的人通過走私、印假鈔、欺騙等不法手段賺到了大錢,而“拉尾”卻始終不為所動,不顧別人的嘲諷,依舊走著自己的路。“拉尾”沒受過多少教育,身邊又大多是些金錢至上的人,按理說他應該很容易被蠱惑才對,可是他卻始終出淤泥而不染,堅守著自己的原則,沒有讓自己的人性崩潰。他的這種堅守,實際是他對這個“一切向錢看”的庸俗社會的一種抗爭。
小說中多次出現(xiàn)沼澤意象,書名也叫《爬過沼澤》,實際上暗示了柔性抗爭方式的意義所在,在不幸掉進沼澤地的時候,若是拼命掙扎,定會越陷越深,掙扎的幅度越劇烈陷得越快,若想逃離沼澤,就不能做無謂的掙扎,而應采取平臥姿勢,盡量擴大身體與泥潭的接觸面積,慢慢游動到安全地帶。在小說的最后,“拉尾”雖然依然是個窮光蛋,可是比起鋃鐺入獄的“鬼頭馬”,離婚后過得潦倒不堪的“鳳娟”等人,生活得自由又安穩(wěn)的他已經(jīng)算幸福了。這樣的結(jié)局,不僅傳達了善惡有報的樸素民間觀念,還昭示了柔性抗爭的意義。
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很多底層敘述中,沒錢沒地位的底層弱勢群體常處于一種被代言、被敘述的位子上。很多富有社會責任感和人道主義情懷的作家想通過書寫底層,達到為底層發(fā)聲、改善底層生存境遇的目的,而由于底層生活經(jīng)驗的缺乏,他們習慣于運用想象來構建文本中的底層世界。在他們的想象中,底層世界是灰蒙蒙的,充滿著凄風苦雨,因此在具體寫作的時候,他們喜歡渲染苦難,里面的卑微小人物的生活,總是被一個接一個的巨大災難填滿,幸福和快樂從來都和這些小人物無緣。這類底層敘述常常用第三人稱寫成,文本中總有一個超然的敘述者用一種悲憫的眼光審視著這些命途多舛的卑微小人物,大量議論性的敘述將小人物真實的情感、感受和內(nèi)心世界遮蔽了。
而《爬過沼澤》把“拉尾”作為敘述者兼主人公,選擇了以“拉尾”為第一人稱敘述,也就是賦予了底層自己說話的權利。這樣的敘事視角使得我們看到了更多的底層生活的日常生活細節(jié)以及底層小人物真實的心靈世界?!袄病背錾碡毢?,沒受過多少教育,沒有多么崇高的精神追求,人生路上也頻頻受挫,可是他的生活也并不是暗無天日的,他也有很多快樂的時刻,比如他帶著谷金扛著大包小包的禮物去山清水秀的谷金外婆家,路上綠油油的稻田和和煦的陽光讓他忍不住放聲歌唱;比如他在結(jié)束一天的工作后,駐足欣賞南嶺墟鎮(zhèn)雨過天晴的風景:“艷麗的晚霞把遠處起伏的山巒勾勒得輪廓分明”,“街道,騎樓、行人、樹木,在夜色和霧靄交融下,如影如幻”。比如他在田春苗簡陋的出租屋里,和田春苗母子給田春苗慈祥的婆婆慶祝生日,并收到田春苗親手為他編織的毛衣。這些簡單的幸福時刻看上去微不足道,卻是踏踏實實的??嚯y其實是把雙刃劍,它讓人痛苦,也會讓人對這種微小的幸福更加敏感,就像在沙漠里跋涉許久饑渴難耐的旅人,一點點的水和食物都能讓他們欣喜若狂?!袄病比松飞嫌鲆姷?,也不全是壞人,把自行車鋪送給“拉尾”、把“拉尾”當兒子一樣看待的“單車谷”,在“拉尾”受到欺侮時挺身而出、仗義直言的“田春苗”,都給了“拉尾”無窮無盡的力量,讓他感覺到“人間還有溫暖,感覺這世界并非那么凄涼,感覺這世界還是一片光亮?!本拖裉μ\,雖然長期生活在潮濕陰暗的地方,可是依然會有陽光灑在它們身上,這些偶爾照過來的陽光,已足以讓它們得以存活下去。
由于《爬過沼澤》的敘述姿態(tài)不是高高在上的俯視性的,作者的寫作目的也不是為了刻意批判社會不公和揭露底層小人物的苦難生活,小說的節(jié)奏因此顯得比較舒緩,大量關于南嶺墟鎮(zhèn)的“閑筆”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南方小村鎮(zhèn)幾十年的變遷。從小說中得知,在“拉尾”出生的鄉(xiāng)村,昔日稻田被果園、綠化苗木場、魚塘和工廠代替,沼澤地已挖出幾眼魚塘,旁邊搭建的幾間茅舍圈養(yǎng)著密密麻麻的鴨子;南嶺墟鎮(zhèn)的變化就更大了,趁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和毗鄰港澳及經(jīng)濟特區(qū)的地理優(yōu)勢,一個本只有一條小街道的荒涼小鎮(zhèn)在短短幾十年間變成了高樓林立,街道寬敞的現(xiàn)代化城鎮(zhèn):“彎彎曲曲的米市街,幢幢騎樓統(tǒng)一粉刷成米黃色,彰顯民國時期嶺南特色建筑風格,掛上了五顏六色的彩燈。街上豎起一排古羅馬柱的街燈,家家商店裝上厚厚的透明玻璃,店內(nèi)鋪上高檔的地板磚?!笨梢钥闯觯瑢τ谑袌鼋?jīng)濟及新興事物的到來,作者并不全持抵觸情緒,我們能從小說中看到商品經(jīng)濟大潮帶來的拜金主義盛行等不好的社會風氣,也能看到作者對現(xiàn)代化的贊揚。這樣的寫作,與很多著力于撕破“現(xiàn)代性神話”的底層寫作有明顯不同。
讀《爬過沼澤》,我們會感受到,無論是作者還是小說中的主人公“拉尾”,都是寬厚包容的,他們心境平和,沒有戾氣,也沒有怨恨。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對世界,對他人,對命運,對歲月都存著一份寬恕之情,所以他們的內(nèi)心是敞亮的,坦蕩而放松。比起一些極端化的、不斷刺激讀者神經(jīng)、熱衷于比慘比狠的底層寫作,《爬過沼澤》的情節(jié)似乎沒那么曲折離奇,可它卻讓我們看到了普通人在歷史洪流中的個人遭遇,看到了底層“弱者”的真實情感和內(nèi)心世界,看到了“弱者”柔弱卻又有力量的生存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