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莉
摘要:翻譯形式上是一種語言向另一種語言的轉(zhuǎn)換,但實則是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和溝通,常被認為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行為。但翻譯過程中,譯者經(jīng)常會遇到源語言中的某些詞匯或概念在目標語中找不到對應翻譯的情況,即詞匯空缺的現(xiàn)象。詞匯是構(gòu)成語言的基本單位,而語言又是文化的載體,詞匯的空缺實質(zhì)上是文化的空缺在詞匯層面上的反映。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為例,擬對詞匯空缺及其翻譯進行探討。
關(guān)鍵詞:翻譯 詞匯空缺 政府工作報告
中圖分類號:H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1—0212—02
翻譯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行為,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詞匯空缺”的情況。本文先探討了詞匯空缺的概念和分類,又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為例,分析了報告中的空缺詞匯及相應的翻譯策略。
一、詞匯空缺的概念和分類
關(guān)于詞匯空缺的定義,有人認為,由于人類大同的存在,以及文化和語言的共性,不同語言之間存在相關(guān)的對等成分;同時,不同語言和文化間亦有差異,一種語言中的某些詞在另一種語言中可能找不到對等或契合詞,稱為詞匯空缺(周玉忠,1991)。
詞匯空缺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由于物質(zhì)存在的差異而產(chǎn)生的詞匯空缺,比如中文里的“油條”“旗袍”“文房四寶”等詞匯在英語中就沒有對等詞匯;二是精神(文化)存在的差異而產(chǎn)生的詞匯空缺,比如中文的“打坐”“孟婆” 等概念在英語中就沒有對應成分,又如中文的“陰歷”“同志”等詞匯在英語中有同義詞卻缺乏同樣的文化內(nèi)涵。
二、政府工作報告
中央每年發(fā)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是我國重要的政府公文。報告內(nèi)容涉及我國社會、政治、經(jīng)濟、民生、文化、外交等多方面,其中不僅有反映中國特色的詞匯,也有符合漢語習慣表達方式的四字詞語、俗語等。鑒于中英兩國文化和語言差異,報告中很多中國特有詞匯在英語中并沒有對應成分,造成了詞匯的空缺,如何在報告的英譯版中準確譯出這些空缺詞匯是翻譯工作的重難點。
三、《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空缺詞匯分類及翻譯
1.四字詞語的翻譯
四字詞語,顧名思義是四個字組成的詞語,包括成語和非成語。它是漢語長期實踐的產(chǎn)物,其形式整齊、語義精練、韻律和諧,大量存在于日常生活和書面表達中?!?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使用了大量四字詞語,比如砥礪奮進、開源節(jié)流、同根相系等。在翻譯時,若不能保留原來的語言形象,多采用意譯法,即只譯出詞匯本質(zhì)的含義。
例(1):中國改革發(fā)展的巨大成就,是廣大干部群眾篳路藍縷,千辛萬苦干出來的。
譯文:The tremendous achievements of China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o date have been made by our officials and people through perseverance and hard work.
篳路藍縷是漢語中的四字成語,原意是架著簡陋的柴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辟山林道路。如果將原詞中的語言形象“柴車”“破爛衣服”保留,可能會讓譯文讀者難解其意,因此譯文僅翻譯出了成語的比喻意。對于詞匯所用形象的概念意義和文化意義相同的四字詞語也可直接翻譯,如“根深葉茂”“文山文?!本捅恢弊g為“grow deep roots”“the mountains of documents and endless meetings”。
四字詞語中有很多對偶組合,比如一個四字詞語本身前后兩部分結(jié)構(gòu)對稱、意義重復,或兩個結(jié)構(gòu)對稱、意義相近的四字詞語連用。在這類詞的漢譯英中,可使用省略法,即去掉并列重復的部分,僅譯出基本詞義。
2.數(shù)字縮略詞的翻譯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用詞的另一特色就是關(guān)于國家政策制度、方針、指導思想等的表述,多用高度概括性的數(shù)字縮略詞。這些詞匯短小精練,讀起來順口,記起來容易,如“兩個維護”“三大攻堅”“四個全面”等。這些詞匯在翻譯時比較靈活,如“一國兩制”直譯為“one country, two systems”;“一帶一路”和“十三五”則是在直譯基礎(chǔ)上增加了補充詞匯,分別譯為“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和“the 13th Five-Year Plan”。對于那些內(nèi)涵豐富的數(shù)字縮略詞,譯文采用了直譯加腳注、或意譯的方法。
例(2):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譯文:pursue coordinated progress in the five-sphere integrated plan1;
1This refers to a plan to promote coordinated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social, and ecological advancement.
例(3):重點解決實現(xiàn)“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
譯文:We will give priority to our work of seeing that the basic living needs of rural poor populations are met and that such people have access to compulsory education, basic medical services, and housing.
“五位一體”是直譯,同時在頁面底部加腳注進一步的解釋為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建設(shè)的總體布局;“兩不愁三保障”則采用了意譯,具體說明 “兩不愁”是不愁吃穿,“三保障”是義務教育、基本醫(yī)療、住房安全的保障。
3.中國特色詞匯的翻譯
政府工作報告屬于時政公文,其中包含大量反映我國時代特征的詞匯及傳承中國文化的習語或俗語。比如“全面建設(shè)小康社會”“結(jié)構(gòu)性去杠桿”“新官不理舊賬”等。這些中國特色詞匯言簡意賅,頗具內(nèi)涵,在翻譯此類詞匯時能直譯則直譯,如“供給側(cè)結(jié)構(gòu)性改革”就譯為“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若直譯不能準確表達原義則需要意譯。
例(4):……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
譯文:…ensure access to education for children living with their migrant worker parents in cities….
例(5):加大“破、立、降”力度。
譯文:We strengthened work to cut ineffective supply, foster new growth drivers, and reduce costs in the real economy.
“進城務工人員”和“破、立、降”皆以意譯的方式完整表述了原詞內(nèi)涵。另外,在翻譯帶有中國文化色彩的習語或俗語時,很難做到形神兼?zhèn)?,因此不能一味追求保留原文形象,更應將詞背后的文化意義準確地傳達出來。
四、結(jié)語
語言的形成是長時間積累和沉淀的結(jié)果,不同民族語言由于受其地域文化影響,既存在共性也有差別。文化中的獨特性反映到語言層面上來,就會出現(xiàn)詞匯的空缺?!墩ぷ鲌蟾妗肥俏覈匾耐庑牧?,其中很多詞匯或概念屬于中國特有,因此在翻譯時應本著準確性的原則,靈活選擇翻譯方法。
參考文獻:
[1]郭愛先.詞匯的空缺及可譯性[J].解放軍外語學院報,1998(96).
[2]楊大亮,楊海燕.淺談具有中國特色用語的英譯[J].上海翻譯,2006(3).
[3]朱賽萍.漢語的四字格[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5.
[4]周玉忠.英漢對譯中的不可譯現(xiàn)象[J].外語研究,1993(3).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