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楠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南寧 530022)
1944年2月15日到5月19日,祖國大后方桂林舉辦了西南第一屆戲劇展覽會,也就是歷史上的西南劇展。[1]展覽期間一系列基于現(xiàn)實、基于人民的展演劇目,有力地推動了抗日運動。據(jù)統(tǒng)計,50天里共179場戲劇在桂林輪番上演,舞臺作品大多以強烈的臺詞、激昂的音樂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聽感受,《紐約時報》曾評價“如此宏大規(guī)模的戲劇展覽,有史以來除了古羅馬時代曾經(jīng)舉辦外,在現(xiàn)代階段這是僅見的?!盵2]
抗日戲劇作為一種文藝的特殊宣傳,在當時給廣大群眾和軍人都帶來了積極的抗日情緒和正面的社會動員,即便歷史巨輪早已滾動百年,但西南劇展中的戲劇作品以及運用的諸多傳播技巧在現(xiàn)代仍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指導意義。
在抗日特殊時期,抗日戲劇活動大多通過舞臺呈現(xiàn)和表達。社會動員的目標是動員全軍、全民共同抵御外敵,輔助完成抗日任務和強化反侵略精神,僅靠戲劇文本形成的細水長流式影響遠遠不夠,于是強烈的戲劇舞臺表演成為最佳的選擇。西南劇展期間劇演活動準備充分,演出的各類劇目在劇壇反響熱烈,產(chǎn)生了十分重要的宣傳作用。其中最受關注且引起了轟動反響的演出有廣西省立藝術館話劇實驗團的《舊家》;新中國劇社演出的《大雷雨》;劇宣四隊的《家》;劇宣七隊的《法西斯細菌》;劇宣九隊的《勝利進行曲》等。[3]此外在同時期的抗日戲劇如歐陽予倩的《青紗帳里》;夏衍的《一年間》;朝鮮義勇隊的《朝鮮的兒女》;在華日本人民反戰(zhàn)同盟西南支部的《三兄弟》;《霧重慶》等劇目的公演也受到了國民的關注和支持。
劇宣七隊的《法西斯細菌》講述了一個本該在實驗室里潛心研究“細菌學”的科學家在面臨日軍侵略所造成的生靈涂炭的事實前,選擇從實驗室走到戰(zhàn)場、從不談政治到進入反法西斯隊伍行列的故事。這部戲劇是作者夏衍在1942年創(chuàng)作于重慶的作品,戲劇中的情節(jié)、故事非常真實地反映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給我國帶來的一系列苦難。
傳播學者拉斯韋爾在他《世界大戰(zhàn)中的宣傳技巧》一書里提到,宣傳是可以作為戰(zhàn)爭的一部分存在的,[4]尤其是世界大戰(zhàn)中美國所奉行的“準備出一套國際戰(zhàn)爭中宣傳成功實施的理論”。書中貫穿的理論直至今日仍被傳播學界、宣傳界津津樂道。美軍進行的宣傳工作主要有4個目的,分別是強化對敵人的仇恨情緒、保持與盟友的友好聯(lián)系、瓦解敵軍的斗志、保持與中立勢力的友誼。以二戰(zhàn)時期美軍的宣傳手法作為歷史參照物,在抗日特殊時期我們國家的宣傳策略亦是包羅萬象。
法西斯主義給國家人民帶來了無窮傷害,也徹底扼殺了我國眾多知識分子想要潛心研究科學的單純愿望。他們一個個被迫離開了自己的實驗室、書屋、課堂,將自己轉(zhuǎn)向殘酷殺戮的戰(zhàn)場,這是作品所傳遞出的“悲劇色彩”,不單單是知識分子群體的悲劇,更是整個國家民族的悲劇,時代的悲劇。戲劇這種橋段的設定,事實上在當時的抗日時期能夠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尋得原型,這樣的對照更讓社會中的知識分子群體感同身受,在看戲劇舞臺上的科學家時,同時也是在看他們自己。其實早在西南劇展開幕之時,桂林《力報》便在頭版刊登展覽會相關報道,隨著眾多優(yōu)秀作品的問世,展演的戲劇幾乎每部都會引起轟動效應。編劇夏衍大膽地將戲劇作品的表達拉長、擴大,在五幕劇中給觀眾呈現(xiàn)出了將近10年的風云變幻,從九一八事變、到太平洋戰(zhàn)爭、到1942年抗日關鍵時期,在戲劇舞臺上從日本東京到中國上海-香港-桂林,背景在四座不同的城市之間來回穿梭。[5]一幕幕令觀眾身臨其境。這種親臨戲劇前的現(xiàn)場感大大增強了國民的愛國情緒。
對敵軍戰(zhàn)爭罪行的宣傳需利用各類傳播方式、傳播內(nèi)容對敵軍的罪行進行揭穿,抗日戲劇最常用的方式是通過連續(xù)的舞臺表演傳達給觀眾,將敵軍的惡行用劇情和臺詞還原或進行戲劇化增強,以獲取民眾對敵軍的仇視和反抗。[6]西南劇展期間,劇宣七隊《法西斯細菌》的演出,給當時的民眾帶來了深刻的印象,故事里主人公在戲劇舞臺上最后喊出了該劇的主題:“人類最大的細菌傳染病毒就是法西斯細菌,人類的貪婪與野蠻,造就了法西斯戰(zhàn)爭,阻礙了社會和科學的進步?!甭?lián)系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日軍侵華對我國國民殘酷奴役、瘋狂殺害,用中國人進行“活體解剖”細菌試驗?!斗ㄎ魉辜毦窡o論在劇情還是故事立意上都直接揭穿了日軍的罪行。故事中的主人公俞實夫,三個日本侵略軍闖進他了的私宅、砸了他的試驗管、搶走了他的實驗工具、毆打他,在他面前猥褻他的妻子,甚至槍殺了他的朋友錢裕。這樣的故事情節(jié)多么熟悉,日軍侵略帶來的搶劫、屠殺、強奸婦女,是世界上最殘酷的“法西斯細菌”。
劇宣七隊演出的《法西斯細菌》,作為五幕劇,劇情跌宕起伏、承前啟后,以科學家的身份講述反法西斯抗日故事,給觀眾帶來了全新視角,全劇的高潮點是主人公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了反法西斯的戰(zhàn)斗中,雖然作為知識分子與科學家,本應將一生都致力于研究事業(yè),但當面臨人類最大的威脅,法西斯不消滅,世界將無以安穩(wěn)的局面時,這群人選擇走出實驗室為革命獻身,這種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這種堅毅、勇敢的態(tài)度,令世人感慨、感動;也更好的體現(xiàn)出了整個中華民族骨子里不認輸、不退縮的民族氣節(jié)與民族精神;主人公這一段思想和行為的轉(zhuǎn)變,也是在當時抗日期間的中國,千千萬萬知識分子中最為典型的一個代表。整臺戲劇的表演帶來的是震撼更是對戰(zhàn)爭的必勝信念。在抗日戲劇中,除了要塑造敵人危險、恐怖、非正義侵略的形象,還要增強自身勇敢、高大、對最終勝利始終報有信心的形象。這樣正面應對敵人且獲得勝利的事件,是緩解人民壓力、增強軍隊戰(zhàn)斗力的最佳宣傳途徑。
西南劇展能夠產(chǎn)生如此深遠的影響,不能不歸功于當時媒體的助力傳播,在戲劇展演期間廣西當?shù)氐拿襟w以及全國的媒體都對其盛況進行了大篇幅報道。以桂林《力報》為首的當?shù)孛襟w在西南劇展開幕當日便進行了報道。[9]此后三個月的時間從戲劇節(jié)目信息、演出劇照到影評分別在《力報》、《大公報》、《救亡日報》、《戲劇春秋》等刊物進行分類報道,真正形成了媒體之間的聯(lián)動。此外,桂林當?shù)氐纳鐣斩Y堂、廣西劇場、桂林戲院等單位也為劇演提供了相應的演出場地,形成了劇院矩陣,也令戲劇表演在桂林這座文化城遍地開花。
所謂的訴諸感情是指在戲劇表演中運用感染力極強的表演方式和表演內(nèi)容以此調(diào)動受眾情緒。[7]在《法西斯細菌》這部作品中,主人公以科學家的角度來將是整個故事,他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和他家庭在國難中所受到的屈辱和霸凌。一樁樁、一件件,讓故事變得格外悲傷也讓主人公的形象變得復雜和凄涼。觀眾在觀看戲劇時,會因科學家俞實夫的試管被砸感到氣憤,會因科學家俞實夫的妻子被日本兵欺負而感到屈辱。這所有的情緒轉(zhuǎn)變都在五幕劇的故事里被調(diào)動。
恐懼訴求是運用警醒的方式喚起國民的危機意識和緊張意識,戲劇作品通過營造令人恐懼的故事氛圍,促使受眾主動接觸特定的傳播內(nèi)容,喚起民眾對抗日活動的重視。[8]《法西斯細菌》里有一個橋段是日本軍在華北地區(qū)投放傷寒菌,令無數(shù)百姓死于非命。戲內(nèi)科學家俞實夫在聽到這種消息時不禁渾身顫抖,被日軍的惡性感到震驚。戲外看劇的觀眾更是被日軍的恐怖手段驚嚇甚至感到頭皮發(fā)麻。這種運用恐懼手段的表達方式使日軍侵華這一民族事件再次被全黨、全軍、全民重視,加速了對它的反擊。
《法西斯細菌》在重慶首演時,周恩來曾三次去到現(xiàn)場觀看,而且邀請了當時眾多的醫(yī)護人員一起參與討論。關于評論反饋最出名的是桂林文協(xié)組織的評論“十人團”,他們對每一次的戲劇舞臺表演都提出相對應的評論意見,再將意見整理成文章,在報刊上發(fā)表評論。[10]這種內(nèi)容與評論相結(jié)合的傳播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演出劇目的傳播力,提高了戲劇作品的知名度。在作品欣賞和作品傳播之間搭建了一座作品批評的橋廊,即便在困苦的條件下,戲劇家的評論讓當時的戲劇舞臺作品在各方面有了質(zhì)的提高,也提高了觀眾的審美,在戲劇界、民間都產(chǎn)生了強烈的反響。
結(jié)語:西南劇展期間179場戲劇活動每天都在上演,舞臺作品大多以強烈的臺詞、跌宕的劇情、激昂的音樂給觀眾強烈的視聽感受??谷諔騽∽鳛橐环N文藝的戰(zhàn)時宣傳,在當時給全黨、全軍、全民都帶來了積極的抗日情緒和正面的戰(zhàn)時動員。即便歷史的年輪在滾動向前發(fā)展,但西南劇展中的戲劇作品精神和它運用的傳播技巧仍舊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