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具海
(寧夏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教學科研部,寧夏銀川 750021)
當代的大學生大部分都是90后或者00后的一代新人,這個年齡段的同學都是在我國互聯網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時代成長起來的一批人,可以說幾乎每一位大學生都在使用互聯網,尤其是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大學生對于移動互聯網的依賴程度更高,互聯網對于大學生的滲透率能夠達到100%,大學生喜歡在互聯網上分享自己的觀點,發(fā)表對于事物的看法,同時也受到了互聯網思維的影響,尤其是隨著微博、微信以及慕課等互聯網應用的使用人數越來越多,可以說大學生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互聯網的影響,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作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就必須適應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特征和思維的改變,不斷的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來適應大學生的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思維,本意是指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yè)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yè)生態(tài)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作為互聯網的抽象表現形式,互聯網思維強調要逐漸以互聯網的方式去思考問題。但互聯網思維并不是互聯網公司所特有的,它既不是技術思維,也不是工業(yè)化思維,而是一種系統(tǒng)化的思維模式??偟膩碚f互聯網思維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是互聯網思維是一種觀念,指的是在互聯網技術下運用互聯網的方法進行思考,實現對于社會、自然以及人類之間的認知,可以說這是一種思維方式的改變;其次互聯網思維強調的是創(chuàng)新?;ヂ摼W思維強調要通過互聯網的特征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傳統(tǒng)思維不可能達到的認知境界;最后是互聯網思維強調多方參與和多方共贏,通過不同的網絡平臺對共同的核心價值進行宣傳,促進主體的建設和發(fā)展,滿足不同用戶的需要。
互聯網思維是在互聯網的實踐中產生出來的一種思維方式,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互聯網思維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體體現,不可避免的受到互聯網思維的影響。首先互聯網思維所提倡的跨界思維讓大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平等的交流,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分析當代大學生的思維特點,從而有針對性的圍繞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來改變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其次互聯網思維創(chuàng)造的用戶思維和社會思維突破了傳統(tǒng)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單向知識灌輸的思維模式,能夠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意識到大學生的主體地位,雙方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和學習,提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互相尊重、互相促進的關系。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互聯網思維的相關內容,就是要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夠運用互聯網的思維模式和思考方法,通過系統(tǒng)性的思維,將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從現實生活和虛擬空間兩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既能滿足大學生對于網絡參與的心理需求,同時也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讓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老師要通過互聯網媒介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對事物的看法,這樣才能在現實中有針對性的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意的是,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中除了要明確互聯網思維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同時也要意識到互聯網思維的一些消極因素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嚴峻的挑戰(zhàn)。
互聯網思維并不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產生的思維方式,而是一種依托互聯網產生的系統(tǒng)思維方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融入互聯網思維,切實的加強對于互聯網思維的宣傳和教育工作,做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驅。學校要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師的互聯網思維專題培訓,讓思想政治老師都能夠深刻的體會互聯網思維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聯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研究兩者之間如何能夠融合的科學、有效。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要根據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以及網絡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及時的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內容進行調整,既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形成以及大學生認知的感受,同時也要注重互聯網思維價值的普及以及內涵的提升。
在互聯網思維模式下,對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表達應該更加的“網絡化”,首先在網絡思維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去中心化的思維,教育語言和形式應該更加豐富多樣,根據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及時的對思想政治教育語言進行完善,利用大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網絡語言向他們灌輸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將網絡語言與大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改變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語言中晦澀抽象的術語,用大學生可以理解的語言表述出來,實現由抽象的理論向實際生活轉變。同時在網絡思維模式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改變傳統(tǒng)的流程化的教育模式,應該根據大學生面臨的心理困惑或者思想訴求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調整,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多利用網絡素材和網絡故事進行溝通和交流,這樣更容易拉近思想政治老師和大學生之間的距離,從枯燥無味的教育模式轉變?yōu)榻逃Ч黠@的網絡教育模式,轉變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和教育對象的語言方式,達到邏輯思維的同步。
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可以利用網絡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因此在互聯網思維模式下,高校要將網絡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形成一些具有品牌效應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首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研究互聯網思維中的跨界思維和跨平臺思維,打破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小圈子”的禁錮,應該將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與網絡平臺教育資源相融合,同時針對不同的網絡教育平臺有針對性的分配教育資源,達到各種網絡教育平臺教育的最優(yōu)化。充分發(fā)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口碑效應,讓大學生通過互聯網將在網絡平臺上學習的思想政治理論加以傳播,實現擴散效應,達到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的共同提高和進步。
高校自身也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互聯網平臺,應該充分融入互聯網發(fā)展的大潮中,積極主動的尋求思想政治教育與互聯網之間的結合方式,比如高??梢猿闪iT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模塊或者微信公眾號,在公眾平臺向大學生推送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視頻、圖片和文字資料,通過網絡媒體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現在大學生幾乎都普及了智能手機,他們經常用一些手機APP進行學習和交流,因此高校也可以開發(fā)思想政治教育學習的APP軟件,高校的大學生都可以下載客戶端并從中獲得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課程資源,大學生可以在客戶端分享思想政治學習的心得體會并與同學和老師之間進行直接的溝通對話,思想政治老師可以隨時與學生交流并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種方式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受到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因素,讓大學生能夠隨時隨地的進行思想政治學習,與公眾平臺進行信息互動,極大的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互聯網思維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溝通的雙方都是平等的,在互聯網上交流雙方在地位上都是對等的,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要學習互聯網思維,以學生的學習體驗為中心,改變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一對多”的教學模式,這并不是要改變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地位,而是將教學模式由主導變?yōu)橐龑?,因為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很容易忽視學生的學習體驗。在互聯網思維模式下,思想政治教師和大學生之間是平等主體的關系,師生之間通過對等的交流,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教師既維護了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同時也兼顧了學生的學習體驗,通過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心理和個性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活動,時刻關注學生對教學的反應,因材施教。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也會感受到被尊重,提升對思想政治學習的興趣,也更加容易接受思想政治老師的引導。
互聯網能夠提供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種類繁多,老師應該從這些教育資源中進行甄別,區(qū)分出哪些是適合當代大學生學習的資源,能夠給學生帶來極致的學習體驗。要將互聯網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優(yōu)秀資源打造成精品課程,通過互聯網強大的傳播能力吸引大學生的關注,比如利用慕課資源向大學生傳輸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同時將這種線上資源轉化到線下的課程當中,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的學習感受。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托互聯網思維可以得到更好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基于互聯網思維去思考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整合互聯網教育資源,利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