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隆中
某年某地,某文學批評期刊新任主事,執(zhí)編伊始,一臉誠懇地問計于我:時下,如何才能辦好一本文學批評刊物?
答曰:無論如何,你——都辦不好。
主事愕然。
我說,辦好文學批評期刊,首先要有銀子。體制內(nèi)刊物,文學也好,批評也罷,靠的是府銀養(yǎng)著,成全著彼此的“文化繁榮”和“新人輩出”。為什么體制養(yǎng)了文學,還要養(yǎng)牢騷太盛的批評?因為古往今來都說:文學和批評,是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哄鬼。在我看來,文學是個鳥,這寵鳥兒的翅膀雖然也被時時修剪,但畢竟還有天高任鳥飛;文學批評則只是土造彈弓,時不時來上一發(fā),藉此保證那文學的鳥兒不必飛得太高,更不能飛得太低。因此,批評彈弓的力度多強,射程多遠,泥丸多大,都是有嚴格的定規(guī)和制式,容不得握了彈弓的批評家憑著性子自由胡來。正所謂,批評無禁區(qū),批評家有紀律。文壇仿佛花壇,百朵千朵制式的花兒應著節(jié)景,也在你謝我開,百家爭寵的老文人新文人更是層出不窮,起哄架秧子的文學批評,當然也從來沒有寂寞消停過。文壇大的格局尚且如此,承載剪除惡草、澆灌佳花重任的批評小刊物,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至少,靠文學批評刊物走市場謀生存是斷無可能——誰會自己掏錢去買一本無關(guān)三餐柴米也無關(guān)精神痛癢的文學批評刊物?沒有市場的刊物,就只能靠財政撥款。好在現(xiàn)在是第二大經(jīng)濟體,好在有足夠的能力維護“兩翼”的平衡。多數(shù)地區(qū),評論刊物總還在或有或無、或死或生的纏綿狀態(tài),一時半會兒,還靠著財政撥款接著上不去下不來的那口氣兒。只是財政撥款那是老天下大雨,見者有份,數(shù)額有限。那股潤澤體制文人的水,從文化的主渠流到文學的支渠,再流到文學批評的末端,已近枯竭,批評刊物自然是一幅窮兮兮難看的慘相。既如此,你這主事的即便精明過人,但口袋里捉襟見肘,就提高不了稿費標準;稿酬太低,你就吸引不了好稿——特別是外面那些牛人的牛稿;沒有好稿子的刊物當然也能辦,也就自己辦了自己看,圈子越辦越窄,前途一眼到底。而你的小心思,是要想借刊物出政績出影響以揚名立萬,卻只剩一個字:難。
兜頭一盆冷水之后,我又說,跟銀子相比,辦好文學批評期刊更需要的是人。我們最不缺的是人,最缺乏的也是人。批評刊物的讀者、寫者、編者,都是人。套用一句俗話:對于一本小眾的文學批評刊物而言,比優(yōu)質(zhì)的讀者更缺乏的是優(yōu)質(zhì)的寫者;比優(yōu)質(zhì)的寫者更缺乏的是優(yōu)質(zhì)的編者。為什么是優(yōu)質(zhì)編者最缺?因為優(yōu)質(zhì)的編者,也可以稱著編輯家。現(xiàn)在而今眼目下,隨便走進一家文聯(lián)作協(xié),或者到報社編輯部大學文學院,都不缺作家、評論家。而夠的上真正編輯家的,卻是稀缺中的稀缺——現(xiàn)在各家刊物還有幾個甘愿當做嫁衣的編輯的?即便有愿意當一時的,又有幾人愿意當一世的?即便有愿意當一世的,可那嫁衣的成色、質(zhì)地、款式,又有幾件是上乘的?一言以蔽之:好編輯少,可以稱之為編輯家的更少,可以稱得上名編輯家大編輯家的,則少之又少。
略一停頓,我突然感到了自己在打臉。只好繼續(xù)說,當然,也不是絕對沒有。靠一個小編輯成長為大主編,并且最終捧紅某家批評刊物的,這里也可以略舉一二——比如北方的《文學自由談》,南方的《南方文壇》(其實,這正是俺剛才感到打臉的兩家刊物)。我說,這華夏大地一北一南,捧紅批評刊物的,正好是一男一女。男的叫任芙康,女的叫張燕玲。任芙康入職北方批評那一壇,基本還是一個帥壯帥壯的大小伙兒;張燕玲加盟南方批評這一壇,則是南國一位巧笑倩兮的美少女。幾十年下來,北南這兩本批評刊物在神州文壇倒是紅了,熬成公熬成婆的批評刊物任編輯張編輯,也早已修煉成編輯大家而且修成編輯精了。只是,像任主編張主編這樣的批評刊物編輯,主事你身邊有嗎?過去沒有現(xiàn)在沒有將來也很難說會有。
說得主事一臉絕望之際,我轉(zhuǎn)而想起,此間辦刊,雖然沒有任某張某那樣的大編名編,但是如若挑唆主事借鏡于任某張某辦刊的理念經(jīng)驗,這個卻可以有。于是,且按下張某及其《南方文壇》刊物暫時不表,我就跟主事專說起我眼中《文學自由談》的“辦刊指南”來。一聽我說話頻道轉(zhuǎn)向這個,主事的臉色頓時陰轉(zhuǎn)晴。我就說唄——
我說,我雖然沒有親自當過《文學自由談》的編輯,但我卻親自當過這家刊物的忠實作者,而且是連續(xù)幾年的專欄作者——這不就得暗自親自反復深入地揣摩人家是如何辦刊的么?更而且,我還是這家刊物兩度的“封面作者”——迄今(截至我炮制此文時)《文學自由談》攏共辦了三十多年186期,能夠重復榮登該刊封面的又有幾人呢?(瞧我這自說自話的得意勁兒,這不為了唬人么?)因此,主事你大可不必認為一個沒有當過《文學自由談》刊物編輯的,卻端起架子來說人家的“辦刊指南”,就肯定是瞎說。
《文學自由談》的“辦刊指南”其實也是“投稿指南”“閱讀指南”“訂刊指南”,而且,這些“指南”就寫在每期的封面、封二、扉頁、封底的顯赫位置或犄角旮旯。不信你看,封面刊名兒底下印有一行小字:一本努力表達文壇民意的刊物。字雖小,意義可不小。這行字的核心價值或者關(guān)鍵詞,一是努力,二是民意。誰努力?首先是編者努力,也包括作者努力,讀者努力。努力干什么?努力表達民意——當然是文壇民意。民意相對于“官意”,約略是不在文壇朝堂而在民在野的意見或意思;禮失求諸野么!這絕不是說你拿了府銀卻不給官府說話,或者專說壞話、反話、怪話、別扭話。到底它主張說什么話,或提倡怎樣說話,跳過封二且看扉頁:“誠如本刊之刊名,《文學自由談》竭力于表達文壇民意,試圖告訴您一個相對真實的文壇。一切作家、作品,一切文學事件、文學現(xiàn)象,都可以一視同仁地成為本刊質(zhì)疑、評點的對象。不論您是名人,還是非名人,只要您在文學的范疇內(nèi)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自圓其說,本刊都將為您提供說三道四、顯才露智的版面?!币馑颊f得夠清楚明白了,我就不饒舌了罷。回頭再看封二,每期底邊,赫然列出“本刊選稿六不思路”:不推敲人際關(guān)系,不苛求批評技法,不著眼作者地位,不體現(xiàn)編者好惡,不追隨整體劃一,不青睞冗文呆論。好一個“六不”!能做到嗎?如果有誰對此質(zhì)疑,人家“六不”原則,一寫幾十年,就擱那兒,愛信不信。但若你機械地全信,并且以此為寫稿投稿準則,碰一鼻子灰恐怕是大概率事件。且看關(guān)鍵的一、四兩條,“不推敲”,恐怕也可以理解為就是要推敲,“不體現(xiàn)編者好惡”,恐怕要理解為就是要體現(xiàn)編者好惡。你想哦,“不推敲人際關(guān)系”“不體現(xiàn)編者好惡”的文學批評刊物,如今哪里去找?關(guān)鍵恐怕不是推敲不推敲,體現(xiàn)不體現(xiàn),而是怎樣推敲,如何體現(xiàn)。就像文學創(chuàng)作里的寫什么和怎么寫的道理,兩者都重要,后者更重要。至于其他幾個“不”,說著好玩兒罷了,誰辦刊物會說他就是喜歡“冗文呆論”?誰會公開宣稱他就是會著眼于作者地位?一堆正確的廢話罷了。《文學自由談》為什么要說一堆正確的廢話?大約是“雙Q”(IQ,EQ)很高的聰明人,才會說這些正確的廢話。廢話可做擋箭牌,可以讓編者進退有據(jù),游刃有余。這樣看來,廢話未必真廢。至于封底,也列出六條自我標榜的話,看作征訂廣告,也無不可??垂偃粲信d趣,自己翻去,這里就不一一羅列細說了。
從書架上找出我收藏的《文學自由談》上百冊(顯然不全,大致是任芙康主編以來的百來期刊物,以及目前潘淵之主編接任后的二十來期),我指著刊物“頭條”,讓主事看仔細了,這位置顯赫的“頭條”,有一篇重頭稿子,是直白的關(guān)于文學的表揚稿嗎?沒有。李國文時代(國老作為固定作者,一人長期占據(jù)該刊頭條,成為國內(nèi)刊物一大奇觀)沒有,八十老翁文思敏捷才華橫溢的那些文章,說古道今借古喻今,繞著彎子敲打諷喻了現(xiàn)世文壇,卻讓被諷喻的人和事都打不出噴嚏來;后李國文時代(也就是潘淵之執(zhí)編的這三年,國老終于借機告老隱退)也居然沒有——不僅沒有,那些“頭條”以及處于第一方隊的批評文章,因為換著不同作者,其犀利的言辭,所觸碰的痛點,可以說更加密集,更加尖銳。照理說,自由談,可以是批評自由談,也可以是表揚自由談,為什么《文學自由談》總是自覺匯集了前者而主動放棄了后者,并且?guī)资耆缫蝗漳??我理解,批評自由談比較容易貫徹該刊開宗明義的宗旨,即表達文壇民意;而表揚自由談,要與該宗旨貼切,幾乎很難。對于文壇的民意,也可以用一句最講政治的時髦話來表達,即,當下文壇,深刻地存在著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和這種需求不能得到滿足的巨大矛盾。這也從一個角度說明,當下文壇,其實就是一個平庸的文學平原,溝溝坎坎常見,曲里拐彎常見,卻鮮見文學的高原,遑論文學的高峰——壓根兒那東西就沒有。這也正好可以讓批評自由談在平庸的文學平原上放馬由韁撒歡兒馳騁??峙逻@就是《文學自由談》數(shù)十年如一日在“頭條”位置只發(fā)批評自由談,不發(fā)表揚自由談的根本原因。所謂批評自由談,無非是小罵大幫忙。作者編者讀者,都在這里過足了手癮眼癮嘴癮,還顯出了刊物的不同凡響特立獨行,為文壇做出了別人做不到的貢獻,一箭三雕,一魚數(shù)吃,多好!
我說,正因為《文學自由談》辦刊有宗旨,選稿有原則,一以貫之堅定不移,所以才能夠數(shù)十年如一日,才能夠人走而政不息,換了主編不換格局。這就像某些領(lǐng)域,因為事先立有板上釘釘?shù)膭傂灾贫龋瑹o論誰來接手誰來繼任,都得按老規(guī)矩出牌一樣。
聽了我這番怪論,主事不僅不惱,反而連連稱贊,說,那我們照此經(jīng)驗,依樣畫葫蘆,不是就把刊物辦好了嗎?
有那么容易嗎?就算你有此宏愿,愿意訂立這些制度,可是管理刊物的上級會接受實行嗎?就算上級也認了這個賬,可是你有真懂這個理兒、會用這個理兒的人嗎?我一席話,又把主事說蒙圈了。
我說,講一個發(fā)生在我身上的與《文學自由談》有關(guān)的小故事吧——
那是2015年。那時我早已經(jīng)終止了《文學自由談》的專欄寫作,也就早已退回到做這家刊物安靜的讀者的位置上,我與主編任芙康,實際上已經(jīng)沒了任何實質(zhì)聯(lián)系。時光流逝,世事多變。我注意到任主編的一點變化,是他在《文學自由談》的署名,從主編“上升”到了顧問位置。這當然是體制中有關(guān)年齡限制的規(guī)定使然。不變的是,人在,班底在,刊物在,風格、路數(shù)和影響,也都還在。都知道離開了任何人地球依然會轉(zhuǎn)的常識,但是我卻難以設(shè)想完全沒有了任芙康的《文學自由談》會是一個什么樣子。套用那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俗話,來形容這一人一刊的關(guān)系,比較肉麻,卻也貼切。這是我初初看到任芙康“位置”變化時內(nèi)心的一點感想,卻沒與任何人言說。因為此時,我已經(jīng)沒有任何心思去言說這些身外之事了——我陷入了危及身家的困境。如果要追根溯源,還是批評惹的禍。在我熱衷于為《文學自由談》等大小報刊開大小專欄、寫長短時文時,我總愛發(fā)驚人之語,經(jīng)常鋒芒畢露或旁敲側(cè)擊,以“顯示”自己作為批評家的存在價值。有人寫評論多栽花不栽刺,積下的是豐富人脈,各種善緣;我寫批評多栽刺少栽花,難免結(jié)下了一些敵怨;更何況文人相輕自古而然,以及多年階級斗爭爾虞我詐對世道人心的侵蝕改變,我終于為自己也為家人惹來了大麻煩——有被我口頭評論傷及的暗處小人,利用某“政策”中廢止的某條款,匿名將我“舉報”到某部門,于是我被約談喝茶,并引出各種曲折故事。
我有了壞情緒,輾轉(zhuǎn)流傳到當時還不會短信不會上網(wǎng)更不會微信且與我失聯(lián)的任芙康那里。某一天,我很意外地接到了來自天津的他的電話:“隆中同志——”“任大戈”通過聲音,站在我面前。
依然是大嗓門,依然有“川普”(川味普通話)痕跡,依然如黃河之水。
他的關(guān)切,按條理或邏輯分,共三層意思——
事情到了哪一步?最壞結(jié)果是什么?我能幫你做點啥?
接下來差不多大半年時間,我隔三差五要被“應招”,去面對人性麻木、行事吊詭的某些部門。毫無應對這些單位的經(jīng)驗的我,在很長時間里,基本不知道事情已到哪一步,結(jié)果最壞會怎樣。因此,我沒有一次主動電話向遠在天津的“任大戈”匯報進展情況。然而他的電話卻每周必打,必問。有時候,他會說一些自己的過往經(jīng)驗,提供給我參考;有時候,他想起一個主意,立即讓我琢磨;有時候,他只是說點無關(guān)風月的閑話,藉此讓我放松或?qū)捫?。有一次,他甚至鄭重地告訴我,他要為我給某重要官員寫一封信,而曲里拐彎關(guān)系的源頭,則已經(jīng)繞到了北京……當然這一切最后都沒有發(fā)生,因為他從我這里知道了最終結(jié)果,無非是“削職”,無非是“破財”。他哈哈大笑,告訴我,這些糞土,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不是說千金散盡還復來嗎?就由它滾犢子去!
“隆中同志——我相信,你還是你!”
幾個月時間的電話,早超過了我們神交十多年聯(lián)系的總和。我與任芙康,十數(shù)年間僅一面之緣。他是名刊主編,我是普通作者。我們的關(guān)系完全不對等。然而他的俠肝義膽,古道熱腸,豁達睿智,以及善解人意,在我最困難焦慮時,在我最茫然無助時,給予了我最溫暖感人的幫助。有時候我會悄悄給我的妻子說,何德何能,有此福報啊?有時候我會悄悄對自己說,難道這只是一個前主編對一個前作者的關(guān)愛恩惠嗎?
我問主事,編一個批評刊物,大主編能夠跟小作者“編”成這樣融洽的關(guān)系,這在國內(nèi)哪個刊物能夠做到?
主事?lián)u搖頭嘆口氣,說,這個,我還真做不到;這刊,我還真編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