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瓊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廣東 廣州 510000)
聲樂教學實際上是一門具有專業(yè)的教學知識、教學過程、教學規(guī)律的學科,在進行聲樂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合理運用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聲樂教學的理論知識水平,提高聲樂教學的水平。分析緘默知識的內涵以及表現(xiàn)形式,探究緘默知識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途徑有利于提高聲樂教學的效果。豐富的緘默知識對聲樂教學各方面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挖掘演唱者所擁有的緘默知識,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沉淀新的緘默知識,對其聲樂演唱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本文系統(tǒng)地將緘默知識與聲樂藝術學科特殊的學習方式結合闡述,為聲樂理論研究提供新的研究參考,對演唱者更好地將自身內在隱含知識運用于實際演唱中提供了幫助。
“緘默知識”一詞首先是由波蘭尼提出,知識的存在形式按照表達性和經(jīng)驗性分為顯性知識與緘默知識。波蘭尼指出:“人類有兩種知識……還有一種知識是不能系統(tǒng)表述的,例如有關我們自己行為的某種知識,可以將后一種知識稱為緘默知識。”從波蘭尼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緘默知識實際上是抽象的,不能用具體文字表達,但又客觀存在的知識。
聲樂教學中的緘默知識體現(xiàn)在很多方面,學生進行聲樂演唱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利用緘默知識對教學內容進行應用的過程。緘默知識的應用過程也是學生的感悟過程,在感悟中將教師教授的知識應用于實踐。
根據(jù)緘默知識的概念,可以歸納出緘默知識以下幾個特征:
1.緘默知識的內隱性。
在波蘭尼的解釋中,緘默知識是相對于顯性知識來說的,相比較顯性知識的外顯性、形象性,緘默知識具有明顯的抽象性,只能夠通過感悟來獲得。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這一特征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聲樂教學具有實訓的特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像傳統(tǒng)的知識教學能夠通過具體的文字表現(xiàn)出來,緘默知識是在聲樂演唱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要想對學生緘默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探究,首先就要對學生聲樂演唱的過程、師生交流的過程進行分析。
2.緘默知識的非邏輯性。
緘默知識具有明顯的抽象性和客觀存在性。它不像顯性知識能夠進行明確的表達,而需要學生自己感悟、體會[1]。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由于緘默知識的非邏輯性,需要學生自己將教師教授的內容進行感悟并在具體演唱的過程中進行實踐。雖然聲樂教學中的有些知識沒有邏輯性,但在教學時,要求教師的教學過程具有明顯的邏輯性,以便學生學習。
3.緘默知識的情境性。
學生在聲樂學習時一般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獲得知識的,聲樂藝術演唱具有很強的表演性,學生在演唱時,需要注意情感的表達,這就需要學生了解作品,能夠在頭腦中構建出相應的畫面,使自己的表演具有很強的感染性,使觀眾可以欣賞、享受自己的演唱。在進行聲樂教學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通過具體的聲樂作品,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思維方式,使學生學會設置情境,在情境中演唱。
聲樂學科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需要歌者完美的演唱儀態(tài)、理解作品文化內涵等。其中演唱形態(tài)為顯性知識,歌者對作品的理解就是緘默知識。聲樂被稱為技巧類音樂專業(yè),重技輕藝現(xiàn)象嚴重,聲樂不同于一般學科,緘默知識對聲樂的學習非常重要。曲目的旋律、節(jié)奏等顯性知識是學習的輔助手段,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等個性化認識是最重要的。培養(yǎng)審美感覺,才能促進聲樂學習的進步。審美經(jīng)驗是對聲樂的感知能力,是緘默的聲樂知識。聲樂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若不加強實踐練習,學習再多的理論書籍也不能展現(xiàn)聲樂的藝術魅力[2]。
聲樂緘默知識是內在化的知識,只有不斷探索反思,才能將不易把握的聲音感覺等化為自己的緘默知識。聲樂的實踐性特征要求學生積極參加各類聲樂演出活動,很多演唱者在琴房等熟悉的場地能夠自然的發(fā)揮,但在大型比賽中,就會因為心理壓力而影響演唱效果。因此要想形成良好的藝術感覺,必須加強實踐,在實踐中獲得更多的緘默知識。
學生在聲樂教學中學習緘默知識有利于其提高演唱技巧。由于緘默知識的內隱性,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將緘默知識進行實踐,發(fā)揮緘默知識的實踐作用。在聲樂教學中,教師首先會進行聲樂演唱技巧的教學,教授學生的咬字、吐字技巧,呼吸技巧,共鳴技巧,在學生自身的基礎上進行提高,力求學生的發(fā)音、呼吸等都符合音樂作品的要求。
在聲樂作品的演唱過程中,音樂作品的情感、內涵、樂曲演奏的旋律等很多因素都會對演唱產生影響,因此,學生首先要理解聲樂作品的內涵,提高作品鑒賞能力。要想使聲樂作品具有較強的感染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教會學生如何將緘默知識轉化為鑒賞能力,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進行研究。在演唱時,還要對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造,將音樂的內涵表現(xiàn)出來,因此學生擁有的緘默知識不同,在演唱過程中所表達的內容就不同。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從側面啟發(fā)學生,使其能將自己頭腦中的緘默知識進行外化,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平鋪直敘的演唱方式令人感覺單調乏味,而打動人心的聲樂作品需要演唱者根據(jù)作品內容對其進行藝術加工,對作品的情感進行藝術處理,表現(xiàn)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學生在演唱聲樂作品時會下意識地調動緘默知識分析作品細節(jié),更加生動地詮釋作品。對作品的藝術處理需要學生將生活中的體驗與聲樂作品內容結合。豐富的緘默知識經(jīng)驗有利于提升藝術表達能力,表達能力的提升可以釋放演唱者原先的緘默知識,形成新的緘默知識積淀[3]。
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緘默知識的過程中,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將緘默知識顯性化的能力。教師引導學生將頭腦中的緘默知識進行外化,通過自身的演唱技巧等將其展示出來。教師在教學時,要了解學生所具有的緘默知識,由于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點,頭腦中緘默知識的存量也不同,在進行訓練時,就要因材施教,按照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教學。對知識儲量較大的同學,要鼓勵學生多實踐,主動將自己的知識運用在演唱中,通過實際鍛煉來增強演唱實力;對知識儲量比較匱乏的學生,教師要注意對其進行演唱技巧、演唱技能的講解,使學生具備基本的演唱能力,順利完成演唱。
此外,學生還要了解如何將緘默知識與顯性知識相互進行轉化,教師在教學時主動示范訓練,學生對教師進行模仿。教師也要對學生的想象力進行開發(fā),提高學生二次創(chuàng)作的能力,將學生內在的知識能力開發(fā)出來,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演唱技巧,還要提高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使學生構建完整的聲樂知識體系。
要想讓學生將緘默知識顯性化,首先要使學生具備一定程度的緘默知識。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演唱技巧、演唱情感表達能力、作品的鑒賞能力、審美能力等進行培養(yǎng),多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緘默知識[4]。教師還要主動引導學生將知識應用于實踐,提高教學水平,在教學時,將復雜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簡單的知識,以便學生理解、掌握,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個體綜合素質影響其對聲樂作品的鑒賞能力,單靠聲樂理論知識難以體會作品的深刻內涵,需要將聲樂作品與時代背景聯(lián)系,如學習黃自的《玫瑰三愿》時,將其放于時代背景下可以更好地理解。適當學習與藝術學科相關的知識,如《春曉》《大江東去》等以經(jīng)典古詩詞為詞譜的中國古詩詞歌曲作品,學習這些作品時需要將積累的文化知識相聯(lián)系,才能在演唱中表達作品的內涵,演唱作品前,需要分析作品的體裁、曲式,分析民間小調的地域民族特色。加強文化修養(yǎng)有助于演唱者更好地詮釋作品。
教育教學領域,為使緘默知識外顯化,必須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勇于抒發(fā)自己的意見,不懼怕與教師觀點相悖。傳統(tǒng)聲樂教學過分強調教師的權威性,學生不敢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影響了聲樂教學進程[5]。要有效開展聲樂教學,教師首先要與學生親近,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學生獲得的緘默知識具有很強的情景依賴性,需要在特定的情景中頓悟,比如學生在學習一首作品時對其蘊含的情感可能一知半解,但在觀看別人演唱時會突然頓悟,于是對作品情感內涵有了正確的認識。
聲樂演唱藝術是一門比較高深的藝術。在聲樂演唱的過程中,演唱技巧、情感表達能力、二次創(chuàng)作能力、音樂審美能力、鑒賞能力等都是演唱者需要具備的能力。在聲樂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的緘默知識顯性化,重視緘默知識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利用緘默知識引導學生學習聲樂,提高學生歌唱水平和聲樂教學的質量,促使學生主動將聲樂演唱的技巧與情感相結合,提高聲樂演唱的表現(xiàn)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