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孔子家語》自成書以來,一直被認為是王肅偽作。直至出土文獻的發(fā)掘,學者們看到了大量與《孔子家語》相似的內容,才對《孔子家語》的作者和成書年代進行重新審視。從六朝至清代,海內外所能見到的《孔子家語》版本有三十多種,分屬于不同的注本系統(tǒng),其中,王肅注本系統(tǒng)流傳最廣,其他版本也各有優(yōu)劣,對《孔子家語》的整理和校勘有較大價值。
【關 ?鍵 ?詞】《孔子家語》;成書年代;版本
【作者單位】陳秀然,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部。
【基金項目】北京語言大學校級項目(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17YBB04)。
【中圖分類號】G25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23.028
《孔子家語》(又稱《孔氏家語》《家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今本《孔子家語》共十卷四十四篇,正文有六萬余言,記錄了孔子的先世、出生和死亡,孔子的日常生活,孔子的政治活動和教學活動,以及孔門弟子的言行。這樣一部重要的文獻本應同《論語》一樣,成為研究儒家思想和學說的重要參照,然而自它開始流傳,其真實性便遭到了學者們的質疑。這影響到了后人對它的研究,所以,此書至今缺乏一個善本。
一、《孔子家語》的作者和成書年代
《孔子家語》一書最早見錄于《漢書·藝文志》論語類:“《孔子家語》二十七卷。”這個版本并未在民間流傳。三國魏王肅為它作注后,它才開始流傳。之后,在公私藏書目中,我們均可以看到王肅注的本子?!端鍟そ?jīng)籍志》著錄:“《孔子家語》二十一卷。王肅解?!薄杜f唐書·經(jīng)籍志》論語類:“《孔子家語》十卷。王肅撰。”《新唐書·藝文志》論語類:“王肅注《論語》十卷,又注《孔子家語》十卷?!彼侮斯洹犊S讀書志》卷四論語類:“《孔子家語》十卷:右魏王肅序,注凡四十四篇。”宋鄭樵《通志》:“《孔子家語》二十一卷,王肅注。”《宋史·藝文志》論語類:“《孔子家語》十卷。魏王肅注。”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一百八十四《經(jīng)籍考》十一著錄:“《孔子家語》十卷。王肅注?!鼻邋X曾《述古堂藏書目》:“王肅注《孔子家語》十卷四本,宋板影抄。”
這部書剛一出來,便遭到了學者的非議。王肅在序中說他從孔子二十二世孫孔猛處得到了此書,并發(fā)現(xiàn)書中所載內容與自己的觀點“有若重規(guī)迭矩”,因而“特為解”,使之流行于世。由于他在自己的另一著作《圣證論》中常引用《孔子家語》,借孔子之名來駁斥鄭玄,所以遭到了鄭氏后學的反對?!抖Y記·樂記》正義援引馬昭云:“《家語》,王肅所增加。”馬昭是鄭玄的弟子,與王肅同時,但是他憑借什么認為王肅增加了《家語》,所增內容有哪些,我們已無從得知。唐顏師古為《漢書·藝文志》“《孔子家語》二十七卷”作注時說:“非今所有《家語》。”從兩《唐志》的書目中可以看到,顏氏看到的《家語》可能是十卷的王肅注本,這跟《漢書·藝文志》所載的卷數(shù)有出入,所以他才會有如此論斷。宋代,疑古疑經(jīng)之風大興,王柏正式提出了《家語》為王肅所偽造的說法。他在《家語考》中說:“今之《家語》十卷,凡四十有四篇,意王肅雜取《左傳國語》、荀、孟、二戴之緒余,混亂精粗,割裂前后,織而成之,托以安國之名?!边@一觀點在以樸學和考據(jù)為特點的清代尤為盛行。孫志祖:“至于《家語》,肅以前學者絕不及引,……夫敘孔子之書,而先言奪鄭氏之學,則是傳會古說攻駁前儒可知矣?!贝送猓膸祓^臣、范家相、崔述和姚際恒等都力證《家語》為偽書。期間,雖然有少數(shù)學者認為《家語》不偽,但是聲勢浩大的偽書說已成為學術界的主流。
臺灣師范大學林保全在對《家語》進行了一系列考述后,對偽書說有了新的審視。他認為前賢雖然從多個方面懷疑《家語》的真?zhèn)危菓岩芍幘勺龊侠淼慕忉?,由此認定《家語》不偽。
20世紀70年代,出土文獻的挖掘與發(fā)現(xiàn),使人們對《家語》的作者和成書年代進行了重新思考。1973年,河北定縣八角廊漢墓出土了許多竹簡,其中,有一些內容與《家語》相似,被整理者定名為《儒家者言》。李學勤認為這些出土的竹簡是《家語》的原型,《家語》“很可能陸續(xù)成于孔安國、孔僖、孔季彥、孔猛等孔氏學者之手,有著很長的編纂、改動、增補的過程”,是“漢魏孔氏家學的產物”。1977年,安徽阜陽雙古堆一號漢墓出土了三塊章題木牘,胡平生考證發(fā)現(xiàn)一、二號木牘的章題絕大部分可在《說苑》《新序》《孔子家語》等書中找到相應的內容?!陡逢枬h簡簡介》說,“舊說以為《孔子家語》,王肅偽作,今阜陽漢簡木牘證明早在西漢初年已有類似的書籍”。胡平生認為《孔子家語》是一個后起的書名,是一些記錄孔子和門弟子言行的分散的材料,到了漢代,孔安國才將這些材料編集成書。寧鎮(zhèn)疆通過對比《家語》與木牘的相關章題,認為《家語》存在很多后人改動的痕跡,“它是早在西漢就由孔安國完成的,并非后來的王肅所為”。上博簡中與《家語》有關的是《民之父母》篇,對應于《家語·論禮》。廖明春、張巖將《民之父母》《家語·論禮》《禮記·孔子閑居》三者的文字內容進行對照、比勘,認為“詩(志)禮相成”這句話只見于《家語·論禮》篇,“故不可能自別處抄來”。龐樸通過對照竹簡,也認為《家語》“確系孟子以前遺物,絕非后人偽造所成”。
雖然對該書的成書年代,學者們仍然存在分歧,但是出土文獻的發(fā)現(xiàn)與公布,使長期以來占主流地位的偽書說不攻自破。
二、《家語》的主要版本
《家語》一書雖然自王肅注后就一直被認為是偽作,但是由于其所記內容的重要性,“故自唐以來知其偽而不能廢也”。《家語》在流傳過程中,由于誤抄、誤刻或所據(jù)的底本不同,形成了文本文字內容各有差異的版本系統(tǒng)。
目前,對《家語》的版本情況進行研究的主要有金鎬、趙燦良、嚴靈峰、王重民、寧鎮(zhèn)疆和屈直敏等。他們研究的側重點各不相同。金鎬將六朝至清代所能見到的三十多種國內外版本分為四個系統(tǒng),即魏王肅注本、元王廣謀注本、明何孟春注本及白文本。他對四個系統(tǒng)中的各個版本進行了梳理,探討了它們的優(yōu)劣得失,詳細考證了各版本之間的源流關系,并在文末用圖表的形式將其關系列出。趙燦良介紹了宋代以來《家語》的版本情況,著重考證了毛晉本、宋蜀大字本和明覆宋本等幾種影響較大的版本,評價了各本的價值。嚴靈峰將海內外所能見到的《家語》版本以及后人對它的整理情況以目錄的形式全部羅列出,較為全面。王重民收錄了幾種善本《家語》,記述它們的版本特征,并撰著了提要。寧鎮(zhèn)疆、屈直敏等著重介紹了敦煌寫本《家語》的版本情況。筆者以金鎬的研究為主,同時結合其他學者的考證,對《家語》的幾種重要版本進行說明介紹。
1.英藏敦煌寫本《家語》殘卷
英藏敦煌寫本《家語》殘卷由王肅注,卷數(shù)不明。這個寫本編號為S.1891,現(xiàn)藏于英國倫敦博物院圖書館。此殘卷存七十三行,凡《郊問》篇末十二行,《五行篇》全。關于此本的年代,王重民考證,篇中“民”字不諱,應為六朝寫本。此本雖然為殘卷,但是它是現(xiàn)存最早的版本,并且比目前所能見到的唐代類書、注疏中所引《家語》也要早,所以其價值不言自明。
2.俄藏敦煌寫本《家語》殘卷
這個寫本編號為Дx10464,現(xiàn)藏于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該殘卷僅存二十四殘行,其中《賢君》末十四行,《辨政》首十行,沒有注文,只有正文。據(jù)屈直敏考證,篇中“民”字避諱,似為唐代寫本。屈直敏將此殘卷與今本《家語》比較,發(fā)現(xiàn)該卷有刪改。
3.明覆宋本
明覆宋本有十卷四十四篇,由王肅注。該版本為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刻,卷首有王肅序,卷十尾題下刻有“終歲申(甲)寅端陽望吳時用書,黃周賢、金賢刻”一行文字,卷末有黃魯曾《孔子家語后序》,以《公西赤問》終卷。人們又稱這個明覆宋本為吳時用本、黃周賢仿宋刊本和黃魯曾本。后世藏書家根據(jù)書中的避諱情況,斷定此書所依據(jù)的為南宋本。此本價值很大,它是《家語》中最常見、影響最大的版本?,F(xiàn)在我們所見到的《家語》本大多數(shù)以此本為底本影印,如《四部叢刊》本、《四部備要》本和萬有文庫本等。
4.毛氏汲古閣刊本
毛氏汲古閣刊本十卷四十四篇,由王肅注。該版本由明天啟、崇禎間毛晉刊刻,每卷前二頁版心中間記“汲古閣”,其下小字記“毛氏正本”。卷首有王肅序,卷末有毛晉跋、何孟春正德二年舊跋,以《公西赤問》終卷。毛晉在跋文中敘述了他得到《家語》的經(jīng)過;毛扆手抄《汲古閣藏本書目》中著錄了宋蜀大字本《家語》,后面也有毛晉的序,內容和跋文大致相同。
從毛晉兩篇序文中,我們可以得知毛氏曾先后兩次購得《家語》,一次是1627年從吳興賈人手中買到的宋蜀大字本(先得本),此本二卷十六頁前已經(jīng)毀壞;一次是1639年從酒家購得宋刻本(酒家本),此本后兩卷殘缺。毛氏購得先得本后,不久便將其刊刻,但此時他還未得到酒家本。據(jù)后世學者考證,毛氏當時是用別的《家語》本補足的。他在跋文中所說的“一補其首,一補其尾”,則是指后來購得酒家本后,用酒家本的前十六頁來補足先得本。這就是《汲古閣藏本書目》中所著錄的宋蜀大字本,但是毛氏父子只是將此本補足,并未將它刊印。此本幾經(jīng)輾轉,最后歸清劉世珩所有,后被毀。酒家本歸錢謙益所有,后毀于錢氏絳云樓大火。
四庫館臣對汲古閣本的評價很高。《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毛晉所??^之坊刻猶為近古者矣?!彼膸毂尽都艺Z》所依據(jù)的就是汲古閣本,但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汲古閣本十六頁以前是用別的本雜湊而成,因而對這個版本評價并不高。
5.劉氏玉海堂景宋蜀本
劉氏玉海堂景宋蜀本共有十卷四十四篇,由王肅注。該版本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由劉世珩影刻,卷首有牌記“玉海堂景宋叢書之一。光緒二十有四年太歲在戊戌二月,貴池劉世珩以家藏汲古閣舊本付刻于武昌黃岡陶子麟鐫”,卷第十后署“武昌省三佛閣陶子麟刊”,其次有毛晉、毛扆識,再次是劉世珩《孔子家語札記》,后又有劉世珩記、蔥石又記。書中所避諱的宋代皇帝名諱直至南宋孝宗嫌名“慎”字,而光宗、寧宗嫌名“敦、郭”二字不避諱。因而,后世學者多認為宋蜀大字本當為南宋孝宗時刊本。上文說過,毛晉將酒家本前十六頁補足先得本,這便是宋蜀大字本。此本在毛氏書散落后,幾經(jīng)輾轉后歸劉氏所有。這個版本因為是由兩個宋本組成,所以價值要比汲古閣本高。
6.風月宗智刊本
風月宗智刊本共有十卷四十四篇,由王肅注,日本寬永十五年(1638)刊行。卷首有王肅序,序后目錄,以《公西赤問》為終卷,目錄后題“上官國材宅刊”,書末題“寬永十五(戊寅)仲秋吉日,二條通觀音町風月宗智刊行”兩行。王重民在《中國善本書提要》中說此本:“有靜安先生跋云:‘此本不知出何本,然佳處時出諸本上?!蓖鯂S認為此本要遠勝于宋蜀大字諸本。葉德輝從款式上判定此上官國材宅本為北宋時私刻本,認為此本要遠勝于毛晉本。此本源自宋刻,且改動較少,較好地保留了書的原貌,具有很高的價值。
以上幾種版本都屬于王肅注系統(tǒng),元明兩代還出現(xiàn)了王廣謀注和何孟春注兩種版本系統(tǒng)。
7.蒼巖書院刊本《標題句解孔子家語》
蒼巖書院刊本《標題句解孔子家語》共有三卷四十四篇,元王廣謀句解,元泰定元年(1324)由蒼巖書院刊刻。標題次行題“猷堂王廣謀景猷句解”,后附有《素王事紀》一卷和《盛朝通制孔子廟祀》一卷。王廣謀注本是元代流傳較廣的一個本子,此注本出來后,宋代傳下來的王肅注本便漸漸少了。此本在編次方式上與王肅本有很大不同,當是另一個系統(tǒng)的《家語》版本。由于王廣謀注解淺陋,且常常刪改正文,所以后世學者對此本的評價不是很高。不過,此本在日本、韓國和朝鮮地區(qū)非常流行。
8.張公瑞刻本《孔子家語》
張公瑞刻本《孔子家語》共有八卷四十四篇,明何孟春補注,明正德十六年(1521)由張公瑞刊。卷首有《孔子家語序》,其次有王肅序,再次有何孟春序。此本以《七十二弟子解》終卷,之后有的王肅本也采取這種編排方式。何孟春在序中說他沒有見到王肅注本,而是以今本(即王廣謀本)為基礎,搜羅它書中記載《家語》的內容以補今本之缺略者。
從上述八種版本看,后兩種版本與王肅注本不是同一個系統(tǒng),后世都未廣泛流傳。俄藏本殘卷為白文本系統(tǒng),其雖有刪改,但也有一定的校勘價值。其他五種版本都是王肅注本,其中英藏敦煌寫本殘卷距離王肅原本時間最短,雖然只殘存七十三行,但是??眱r值頗大。汲古閣本和玉海堂本均由兩本拼合而成,但是玉海堂本因為全用宋本,所以比汲古閣本價值要大。明覆宋本源自南宋刊本,但后兩卷也有較多脫誤。風月宗智本源自宋刻,改動較少,價值當在諸本之上,但是由于此本在海外,且不多見,國內研究《家語》的學者很少會用此本為參校。
最后,筆者簡要說說今人對《家語》的整理。前賢對《家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真?zhèn)紊?,對版本卻不夠重視,所以,《家語》至今仍乏善本。偽書說被打破后,校釋《家語》的著作逐漸增多,內容更為完備。廖明春等校點《孔子家語》以同文書局影宋抄本為底本,以《四部叢刊》影印明刻本和劉氏玉海堂本參校,進行??睒它c。劉殿爵所編《孔子家語逐字索引》的正文部分,以影宋蜀本為底本,以明覆宋本、陳士珂《孔子家語疏證》、劉世珩《孔子家語札記》以及《史記》等二十二種文獻來???,較為完備。此二書都是純粹??焙忘c校,都有校勘記,讀者可以清楚地知道不同版本的文本內容,并比較其優(yōu)劣得失。張濤注釋本《孔子家語注譯》以《四部叢刊》本為底本,參校汲古閣本、陳士珂《孔子家語疏證》、姜義華等編《孔子——周秦漢魏文獻集》中《孔子家語》等。楊朝明《孔子家語通解》以《四部叢刊》本為底本,校以玉海堂影宋本、汲古閣本、同文書局本、陳士珂《孔子家語疏證》、孫志祖《家語疏證》、范家相《家語證偽》,同時參考了姜義華等編《孔子——周秦漢魏文獻集》中《孔子家語》、劉樂賢編《孔子家語》、廖明春等校點《孔子家語》等。就對校文獻而言,此本是目前為止最為完備的。張濤和楊朝明本都是注釋本,文后未列校勘記。
《家語》的校勘工作雖然在不斷完善,但是學者們所使用的??辈牧先匀痪窒拊诔R姷膸追N傳世文獻上,對??眱r值較大的敦煌寫本殘卷和日本風月宗智刊本卻幾乎未用。這是這些整理本的不足之處。我們以后研究的方向應該是在現(xiàn)有的校勘成果上,利用更多有價值的數(shù)據(jù)來進行???,盡可能地還原《家語》本來的面貌,給研究者提供更為完備的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