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莉
人類對苦味的感知是機體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防御機制,因為很多天然的苦味物質具有毒性。食物中的苦味多來自生物堿、黃烷酮糖苷類、萜類、甾體類、氨基酸和多肽類、無機鹽類等物質。同一食品中可能含有多種苦味成分,如茶葉和可可中不僅含有生物堿(茶堿、可可堿、咖啡堿等),還含有高濃度的苦味氨基酸。
人類逃避苦味的本能反應,在遠古時代保護了人類,但也會妨礙人們的判斷。有些味苦的物質不僅沒有毒,還反而對身體有益。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蔬菜、水果中所含有的植物化合物,如生物堿、黃烷酮糖苷類、萜類、甾體類等,具有預防心血管疾病、提神醒腦、促食欲、消疲勞等功效,對人體具有保護作用。中醫(yī)認為,苦味食物具有清熱燥濕、瀉下降逆的功效。夏屬火,夏氣與心氣相通。夏季以養(yǎng)心為要,而苦昧入心,故在飲食調養(yǎng)方面有“天熱食苦勝似補”的說法。
對大眾而言,“苦”的食物包括所有口感苦的食物。從中醫(yī)角度而言,可以用于食療的苦味食物種類較少,主要有萵筍、桔梗、苦瓜、竹筍、苦菜、蒲公英、蘆薈、菊苣、香椿、苜蓿、慈姑、干冬菜(梅干菜)、豬肝、菊花、桑葉、茶葉、荷葉、蓮子心、決明子、西洋參、絞股藍、荷花、槐花、苦杏仁、桃仁、羅布麻、咖啡、薤白、佛手、玫瑰花、陳皮等。
烹調“苦”味食物需要一些技巧,方能“馴舊艮”苦味。
·直接去除焯水和鹽漬后棄汁是常用的去除苦味的烹調方法。缺點是雖然苦味減輕了,但苦味物質、可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所帶來的健康益處也隨之打了折扣。當然,食用焯過水的食物(如苦瓜)依然能給人體帶來一定益處。
·掩蓋與中和在菜肴中加入某些能抑制或中和苦味的調味品等,可將苦味掩蓋。①加糖。甜味是人們最喜愛的味覺刺激之一,加糖能在一定程度上掩蓋食物的苦昧,使口感變得溫和。②加酸味食材或調料。在苦味食材中略加一點酸味,不僅可以豐富口感,還能使菜肴更加爽口,苦味與酸味的搭配是夏日里經(jīng)常采用的調味組合。③與肉一起烹調。將苦味蔬菜與肉一起烹飪(如苦瓜煲排骨等),不僅可以使苦味減輕,還能使菜肴顯現(xiàn)一種“苦盡甘來”的特殊風味。④利用嗅覺掩蓋苦昧。加入一些天然香料(如桂皮、豆蔻、薄荷等)改善菜肴的氣味和香味,可達到掩蓋苦味的目的。
·利用溫度人的味覺會隨著溫度的降低而減弱,多數(shù)苦味食材比較適合制作冷菜,如涼拌菊苣等。
·感受苦昧之美雖然單純的苦味會讓人感到不愉快,但苦味可以擴展我們對食物的感受??梢园芽辔蹲鳛橐环N調味品,將苦瓜汁(茸)與花椒配伍,制作成一種麻香微苦、咸鮮清香的味汁,用于白斬雞、牛百葉等菜肴中,可達到“以苦生香”的目的。
苦昧食物不宜食用過量,以免引起惡心、嘔吐等不適。脾胃虛寒者、孕婦應盡量不食或少食。
大眾醫(yī)學2019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