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艷菊
清代詩人何錢有一首詩《普和看梅云》:“酒沽林外野人家,霽日當(dāng)檐獨樹斜。小幾呼朋三面坐,留將一面與梅花?!彼貥阌幸叭ぃ瑳]有什么大意象,山野人家,尋常人,尋常事。天晴風(fēng)定,一方小桌,幾張小幾,幾個好友,閑談小酌。知己二三足已,另一個位置要給那一樹淡然超逸的梅花,而境界也因此清美雅致,詩情畫意也因此不落俗套。
除此,我還讀出另一番味道。人在塵世里,除了要生存以外,活著的方式也很重要。梅花站在那里,安靜到天荒地老,不會高談闊論,不會把盞言歡。可我們總不由自主地打心眼里喜歡她,看著她在冬天的山寒水瘦里凌寒綻放,內(nèi)心清淡干凈。
吃飽穿暖是最基本的立足于世,這個基本需要往往愛膨脹,以至于物質(zhì)欲求越滾越大,煩不勝煩。一味物質(zhì),很容易陷入焦躁,患得患失。而人本能上都有向美、向好的愿望。生活除了生存,還有活著的樂趣。
林清玄說,當(dāng)我們回到生活的原點,還原到樸素之地的生活,無非是“輕羅小扇撲流螢”,無非是“薄薄酒,勝茶湯;粗粗布,勝無裳”,或者是“短笛無腔信口吹”,或者是“小樓一夜聽春雨”。撲流螢,薄酒粗衣,短笛信口吹,小樓聽春雨,留將一面與梅花,這些都是生存之上活著的美好與趣味。
很多人都喜歡看豐子愷的漫畫,還有老樹的畫。它們都是生活中的平常風(fēng)景,卻又不同于俗世里慣常以物質(zhì)欲念為先決的生存狀態(tài),讓人看到一些令內(nèi)心敞亮的情、味、趣。那是一個句子中破折號后面的那部分,一朵花在空氣中散發(fā)芳香的秘密。
自古以來,朝代更迭,光陰流轉(zhuǎn),生活習(xí)性不同,而活著的根本的東西是一樣的。豐子愷畫過一幅名為《小幾呼朋三面坐,留將一面與梅花》的漫畫:山里人家,修竹映著茅草屋,一女子端著菜從屋子那邊來,三個穿長衫的男子圍坐在石桌邊,閑聊小酌,神情悠閑。石桌有一邊空著,不多遠,有一株梅花開得正好。詩情無限,畫意不盡。
這幅漫畫的款識為“戊子新年試筆”。戊子是1948年,正是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豐子愷的緣緣堂毀于戰(zhàn)火,居無定所,暫居于杭州東山。他是在這樣的境況下,作出的此畫。俞平伯對豐子愷的評價是:“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彼o予人的從來都不是負面的苦難,而是打開人心苦悶的亮光、希望和芳香。
“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薄笆廊说惺怦保K身不易,便是名士?!边@個“癖”也是活著的那份趣味。不過,功成名就與人活著的樂趣相比,并不是必須的,而在世俗的路途中留一份“梅花”的空白,才能看淡爭爭攘攘的現(xiàn)實,才能超越眼前的煩惱,與生活深情相擁。生存是一件瑣碎悠長的事情,活出趣味來,才能抵抗一世多艱。
常遛彎的胡同有一間裁縫鋪,很多年頭了。裁縫鋪的門口擺著很多綠植,郁郁蔥蔥的,即使是冬日里,也不覺得冷清寂寞。門口還有一個木樁,木樁上寫著老舍的一句話:新夢是舊事的拆洗縫補。看得人心里又暖又亮。裁縫鋪的主人是一個四五十歲的大伯,總是在窗戶前忙碌著。因了門外的綠意和木樁上的話,人們便覺得他是一個懂得生活而內(nèi)心豐富的人,不禁油然而生尊重。
(摘自《深圳特區(qū)報》)
【賞析】
作家丁立梅在文章《在梅邊》中說:“俗世里,一覽無余的生活,會讓人乏味,甚至絕望。你總要留點私密,留點向往,留點期待。沒有期待的人生,算什么呢!”這樣想著的丁老師,說走就走,去南京看梅。是的,生活很長,我們要心懷一點趣味,欣然往之,“樂不思蜀”才妙!趣味,是普通生活的一處留白,讓我們在爭爭攘攘的現(xiàn)實中看見一處風(fēng)景;趣味,是生活的一劑調(diào)味品,讓我們在枯燥乏味的生活中嗅到一絲芳香;趣味,是生活的一種精神支撐,讓我們可以超越眼前的煩惱,與生活深情相擁。有趣味的人生,令人期待,哪怕是對“舊事的拆洗縫補”,也會將生命整飭一新,將人生打造得又暖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