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偉,高 磊,辛顯營
(深圳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應用外語學院,廣東深圳518127)
健康是實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礎,2016年國務院正式發(fā)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1],專章提出從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加強體醫(yī)融合和非醫(yī)療健康干預以及促進重點人群體育活動等四個方面提高全民身體素質。日前在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召開的新聞發(fā)布會上[2],有學者介紹其研究團隊圍繞《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抽查數據開展的相關研究發(fā)現,2016-2018三年學生體質健康的整體優(yōu)良率呈上升趨勢,分別為26.5%、29.3%、30.3%;但隨著學段升高,學生體質卻呈“增齡遞減“趨勢,2017年小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率為92.1%、中學生為88.0%、大學生為74.4%,國民身體素質狀況不容樂觀。目前不少城市將體育納入中考,使得小學、初中生體育素質得到強制鍛煉,但是高中特別是大學卻沒有得到強制要求,大學生的體質狀況堪憂。大學生是國家未來建設的接班人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棟梁之才,因此調研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及并提出相關對策意義重大。BMI指數(bodymassindex),即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于1990年公布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3]。本文擬對某高職院校2018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實測數據與體質指數進行分析,了解學生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身體素質與各類別BMI指數之間的關系,為大學生保持健康體重、增強體質健康提供科學依據,為體育教學改革提供理論參考與數據支持,為國家政策的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積累科學數據。
表1 不同性別BMI及體測各項數據比較表
以某高職院校全體學生共15495人(男生8097人,女生7398人,平均年齡19.89±1.46歲)為研究對象。其中參加體質測試者共14308人(男生7504人,女生6804人,平均年齡19.66±1.15歲),參測有效率為92.4%。大一學生的體質測試由體育老師在體育課上隨堂完成,大二、大三學生的體質測試由體育老師帶領學生志愿者以班級為單位利用課余時間分批完成。測試從2018年10月開始,于11月全部完成。
根據教育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運用體質測試儀器對14308名學生進行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的測試,其中身體機能包括肺活量、肺活量/體重指數兩項指標;身體素質包括50m跑、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1000m跑(男)/800m跑(女)、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女)五項指標。
由于各個國家人口素質情況不一,BMI分級標準不同。參照中國人肥胖與疾病危險研討會(WGOC)標準,將我國的BMI標準定為四個等級:BMI<18.5為過低,18.5≤BMI<24為正常,24≤BMI<28為超重,BMI≥28為肥胖[4]。
本研究采用SPSS20.0進行描述性分析和Pearson相關分析。
本次體質測試的14308名學生中,平均成績?yōu)?1.47分,其中優(yōu)良(≥80分)402人,占2.81%;及格 8052人(≥60分),占 56.28%;合格(≥50分)8454人,占59.09%。各項體測數據均值中,大多達到項目及格標準,但是引體向上、800米跑和1000米跑項目未達到及格線,總體狀況仍然不太樂觀。
結果如表1顯示,不同性別之間共同測試項目及BMI指數均存在顯著差異(p<0.001),提示男女在體育課中需要差異化處理。
BMI分級狀況如表2所示,總體看來半數學生的BMI指數在正常范圍內,但是存在相當數量的過瘦(29.3%)、超重(9.9%)和肥胖(4.2%)的人群。其中,女生平均分相當接近18.5的過瘦標準,而且女生過瘦人數的比例(37.9%)大大高于過瘦的男生比例(21.5%);而男生超重(14.3%)和肥胖(6.7%)的比例大大高于女生的比例(5.1%,1.5%)。
表2 不同性別間BMI分級分數比較
表3 BMI指數與體測指標相關關系以及不同BMI等級間各項體質測試比較
如表3所示,男生所有體測項目均與BMI指數存在顯著相關,女生的體測項目中,除坐位體前屈和仰臥起坐外,其他項目均與BMI指數顯著相關。方差分析顯示,男女生的所有體測項目均在不同BMI等級間存在顯著差異。
本次體質測試情況顯示高職院校學生及格率為56.28%、優(yōu)良率為2.81%,這個結果跟西藏(2018年及格率52.39%,優(yōu)良率2.1%)、湖南(2017年及格率69.5%,優(yōu)良率2.4%)兩省的高職大學生體質測試結果相近[5][6],但遠遠低于其他省市的本科院校學生,例如黑龍江(2017年及格率 74.0%,優(yōu)良率 9.7%)[7],湖北(2015年及格率 84.5%,優(yōu)良率8.7%)[8],并且離《“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提出的優(yōu)秀率25%的要求差距還非常大,可見目前高職院校提高學生整體體質健康狀況的任務還非常重。
BMI指數方面平均分為20.60±3.54,與湖北和山東的學生的平均分差不多,但稍低于東北和內蒙古的學生,均在正常范圍內;體重超重與肥胖人群所占比例與其他地區(qū)差別不大,但是在過瘦人群的比例方面(29.3%),遠遠高于其他省份的學生,一般在7%-20%左右[7-13]。這充分顯示了體重方面的南北地域差異,特別是廣東大學生的體重偏瘦人群特別多,可能跟地區(qū)飲食習慣有關。但是體重偏瘦與超重一樣,都對人的身心健康有影響,不僅在BMI過低(≦18.5)和過高(≧28)時死亡的風險都會增大[14],而且心理健康水平也會低于正常體重人群[15]。由于高中三年學生為了高考不重視體育鍛煉,本身體質就在逐年下降。進入大學生之后,現在的00后、95后學生更多宅在宿舍熬夜玩游戲、看韓劇、吃外賣,有運動習慣的同學只是少數,嚴重影響他們的體質發(fā)展。
數據顯示,在相同類別的測試中,男生除了坐位體前屈外其他所有成績都顯著高于女生,這說明男生在呼吸機能(肺活量和肺活量指數)、速度(50m跑)、下肢相對爆發(fā)力(立定跳遠)等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方面都優(yōu)于女生,但在身體柔韌性上(坐位體前屈)比女生差。這充分男女在身體發(fā)育與身體素質,以及經常性體育鍛煉方面的差異。這提示體育教師在體育課的設計上、指導男女生課外體育運動方面要充分考慮性別差異。另外,引體向上、800米跑和1000米跑項目上的平均分均未達到及格線,仰臥起坐的平均分在70分左右,這顯示,男生在上肢相對爆發(fā)力、男女生在心血管、呼吸系統功能與耐力素質上都存在弱勢,女生的腹部力量和耐力一般。這提示大部分男同學平時缺乏鍛煉、上肢力量薄弱、沒有重視身體素質的提升,以及所有同學都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特別是大二、大三沒有開設體育課,更加需要學生課余加強體育鍛煉,提升各項身體機能和素質。
男女生的BMI指數與肺活量均呈正相關,與肺活量指數呈負相關,這說明體重超重和肥胖對學生的呼吸功能和有氧能力有負面的影響。男女生的BMI值與50m跑測試指數均呈顯著正相關,方差分析也顯示,體重越重,成績越低,所以可以判斷隨著 BMI值的增加,快速移動的速度越慢。男女生的BMI指數與立定跳遠分數都呈負相關;立定跳遠需要下肢爆發(fā)力和速度相結合,而且需要克服自身重力,隨著體重的增加,身體脂肪也越多,使得下肢肌肉無法正常發(fā)揮,再加上自重太大,所以BMI指數越高的學生,立定跳遠成績越低。結果顯示,男生坐位體前屈分數與BMI指數負相關,雖然女生的相關系數不顯著,但是方差分析結果顯示有差異,BMI指數正常的男女生的坐位體前屈分數最高,柔韌性最好,這與前人的測試結果相同[16];太瘦、肥胖和超重均對柔韌性有影響,女生的仰臥起坐分數也是正常體重的分數最高。結果還顯示,長跑運動中(男1000m/女800m),BMI指數越高,速度越慢;肥胖和超重的學生脂肪太多會壓迫內臟,使得他們在長跑過程中氣體交換和耗氧量較大,容易缺氧,移動速度會急劇下降,所以隨著體重的增加,移動速度和耐力水平均會下降。引體向上分數與BMI指數呈負相關,越瘦的男生分數越高;由于引體向上主要靠上肢力量爆發(fā)力,但是體重太重自重太大,會導致分數降低。
有調查發(fā)現,大學生睡眠狀況、早餐狀況、體育鍛煉狀況等日常生活因素都對大學生身體素質具有明顯的影響。部分大學生不吃早餐,部分大學生早餐吃得雖量多但營養(yǎng)少;還有部分大學生習慣熬夜;很多大學生缺乏體育鍛煉[17]。大學生已經到達生長發(fā)育的最后階段,他們的睡眠習慣、營養(yǎng)狀況和身體活動強度與BMI指數有著密切的關系,他們的鍛煉習慣和對健康知識的掌握,對保持良好的形態(tài)和體質健康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這就要求各高校要加強對健康知識的宣傳,讓學生充分了解飲食結構、睡眠習慣和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除了定期對學生進行體質檢測,跟蹤掌握學生的身體發(fā)展情況外,還需要改革體育課程,考慮男女性別差異及身體素質差異,增強體育活動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時開設體育選修課、體育俱樂部等,豐富學生第二課堂和業(yè)余活動,積極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在課余體育鍛煉活動中來;并針對過瘦、肥胖和超重的學生,定制相關課程,以達到增肌減重的效果,增強學生的體質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學生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