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tài)課堂”的構建是為了響應社會學里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概念而提出來的。而將其引入高中語文作文課堂教學,就意味著要實現(xiàn)教師、素材、學生的整體化,提高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效率和質量。構建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生態(tài)課堂,也順應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旨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為師生提供平等交流的平臺,實現(xiàn)學生與教師的和諧相處,促進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著名作家葉圣陶說:“記載一件東西,敘述一件事情,發(fā)表一種意見,吐露一腔情感,都可以成為文章。把眼睛里看見的光景記下來,當然也成為文章?!碧岣咦魑慕虒W生態(tài)課堂的實效性,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也就是說,只有提高學生在語文作文教學課堂上的興趣,才能保證生態(tài)課堂實踐的效果,而學生的興趣就是學生學習高中語文作文課程的前提條件。
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呢?不是說讓學生有興趣,學生就有興趣,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一點課外書,激發(fā)學生的讀書欲望,讓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覺得很有意思的書或者是生活中對自己很有啟發(fā)的事情,而學生的侃侃而談就能夠成為他們寫作時所用到的素材。
例如,在教學完“先秦、南北朝詩歌”這一單元時,教師在課前就可以讓學生去搜集一些相同時代背景的詩歌,了解詩歌特點,培養(yǎng)學生對古代詩歌的興趣,把自己喜歡的篇目背誦下來,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現(xiàn)代作文教學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情感體驗是作文的價值取向,是作文質量的保證。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學會傾聽學生的聲音,其實,這就是教師與學生構建和諧關系的重要途徑之一。這樣的生態(tài)關系是構建生態(tài)課堂必不可少的要素。
此外,一篇好的文章在于其蘊含的積極思想,能夠引發(fā)人的思考,也在于以情動人。而若想學生形象、真實、深刻地表達出自己的感情,除了要積累一定的素材外,還需要學生迸發(fā)出最真實的感情,這也需要教師將寫作技巧和經(jīng)驗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從而寫出有自己特色的文章。
例如,在教學完“古代記敘散文”這一單元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從各種角度了解這幾篇課文的背景故事,搜集一些古代的名人軼事,讓學生有一些情感的代入,從而拉近學生與作者的距離,在他們進行自由寫作時也會更加注重自己在情感上的表達。
創(chuàng)新是教學的永恒主題。文章跳出俗套,不落窠臼,讓人讀后眼前一新,是現(xiàn)階段高中作文教學追求的目標。教材中莫泊桑的《項鏈》,構思巧妙,不落窠臼,充滿戲劇性,文章情節(jié)曲折、又扣人心弦,讓人回味無窮。
讓學生建構寫作思路的過程,也是發(fā)散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過程。因此,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打破常規(guī)的寫作思維,多角度思考,變換視角,最好是運用逆向思維構思,讓學生寫出具有自己個性,又能讓人感覺煥然一新的好文章。
例如,在讀完《等待戈多》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以“戈多來了”為話題寫作,可以不從正面寫等“戈多”的心態(tài),我們可以反其道而行,運用逆向思維,改為第一人稱來敘述,即“我就是戈多”,從“我”的角度去觀察世人的心態(tài),這種嘗試也是完全可以的。
語言是作者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徑,字里行間都滲透著作者的智慧和情感。往往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最能夠感染讀者,也最能使讀者在讀完文章后與作者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
高中語文教材所選取的都是一些佳作,這些作品文字精煉優(yōu)美,也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讓人讀后,回味無窮。但是,當前高中生的作文語言在運用上過于幼稚,甚至顯得有些空洞。因此,若想實現(xiàn)語文作文生態(tài)課堂的構建,就需要教師在修辭手法上對學生進行指導,為文章增添一些新意,必要時也可以引用一些耐人尋味的詩詞或是名人警句,使學生的作文語言獨具風采。
例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就是一篇很好的寫作范文,其語言講究,韻律優(yōu)美、和諧,讓人讀后有一種美的享受。教師就可以在日常的作文課上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引導學生錘煉語言,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讓自己的文章更有文采。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構建生態(tài)課堂的前提是,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當前的語言水平和認知能力,借助多樣的靈活的教學方法開展寫作教學活動,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將教學重點放在寫作技巧和情感的培養(yǎng)上。這樣,學生才能在現(xiàn)有的寫作訓練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