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揚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始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核心工作,自建黨以來,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面對當下復雜的外部環(huán)境考驗,借鑒井岡山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經驗,做好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將有助于中國共產黨化解風險和考驗。
“馬克思主義”和“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兩個核心。馬克思主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馬克思主義包含馬恩主義、列寧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以及以建立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為目標的科學理論體系;狹義的馬克思主義僅包含馬克思、恩格斯所創(chuàng)造的理論和諸多后繼者在不同時代背景下豐富和發(fā)展的科學理論部分。本文論述的馬克思主義屬于前者。大眾化的概念兼顧過程性和目標性,既指通過一定途徑將馬克思主義面向廣大群眾實現“化”的過程,又指馬克思主義被廣大群眾所吸收接納后的狀態(tài)和客觀結果。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并非二者的簡單疊加,而是立足不同時代廣大群眾的層次性和復雜性,使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來宣傳、傳播馬克思主義,并外化為特色實踐的過程。
井岡山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指,中國共產黨在井岡山根據地采取與時代特征相符合的通俗化、生活化、具體化方式,向廣大群眾傳播與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運用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并積極融入革命過程中。
井岡山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體分為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和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洗禮又進行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的紅軍戰(zhàn)士。在這一過程中,根據發(fā)揮作用的不同,前者始終扮演著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決定作用,后者既為主要力量,也為大眾化的主要受眾群體。作為核心力量的黨中央,一方面在培養(yǎng)教育黨員干部和紅軍戰(zhàn)士的過程中建設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領導隊伍;另一方面緊密聯系群眾,與群眾同甘共苦,在與群眾交流互動中傳播大眾化的馬克思主義。作為主要力量的紅軍不僅來自群眾還深入群眾,通過自身實踐活動來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
時代背景賦予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對象復雜性和多樣性,不僅包括擁有強烈反抗精神且文化層次、貧富差距、民族性別不同的農民,還包括傳統社會中存在的綠林武裝隊伍和來自與敵對勢力的俘虜。
毛澤東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產生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思想已在全黨形成共識并逐漸領導革命取得勝利,在此背景下,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毛澤東思想的宣傳、用先進思想武裝無產階級政黨成為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要內容。除此之外,體現毛澤東思想的土地革命政策、紅軍宗旨和任務以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也成為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內容。
由于地處偏遠山區(qū),物質資源的匱乏使得馬克思主義專業(yè)化宣傳條件不足。因此,中國共產黨因地制宜,通過大量通俗化、生活化以及具體化的方法不斷宣傳、傳播馬克思主義,用理論中最質樸的原理來組織和武裝廣大群眾,實現理論的大眾化,如深入群眾以點帶面?zhèn)鞑ダ碚?、興辦夜校、張貼標語、傳唱紅色歌曲等。
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將不斷指導實踐前行。正是井岡山時期中國共產黨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來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信仰的種子撒向更廣闊的中原大地,為后來的革命斗爭儲備了更多星星之火,從而加速了中國革命事業(yè)的進程。
井岡山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亦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二者緊密相連,不可分割。
只有馬克思主義以通俗化、多樣化、層次化的方式為更多的群眾所掌握,方能迸發(fā)出巨大的潛力,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去“化”更多的大眾。同時,在“化”大眾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不斷吸收新的群眾,針對對象層次的差異創(chuàng)新交流和傳播機制,改造群眾時不斷實現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和中國化,提升自身理論素養(yǎng),實現理論雙向互動,為中國化提供基礎力量和動力。
建立民主集中制、將土地革命與武裝斗爭相結合、提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等一系列農村政權建設的思想均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過程。井岡山時期良好的群眾基礎和組織基礎為中共進行政權建設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環(huán)境條件。這一時期群眾的民主意識得到啟發(fā),農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發(fā)展,結合實際的無產階級思想成為教育改造廣大群眾的有力武器,取得了“化”大眾的良好效果,馬克思主義關于政權建設的理論得到了極大豐富和發(fā)展。
歷史和實踐證明,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中國不斷前進的根本保證。在新形勢下,促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和大眾化進程離不開黨的道路引領。井岡山時期的實踐表明,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承者,中國共產黨運用契合群眾心靈的方法宣傳和傳播先進理論,提高群眾思想覺悟,武裝群眾大腦,取得了人民當家作主的豐功偉績。因此,在新的歷史方位,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這一需要集中力量完成的事業(yè)仍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指揮,需凝聚全國力量完成新時代背景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目標。只要堅持黨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中的引領作用,就能克服一切困難和經受住歷史考驗。
井岡山時期,中國共產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迸發(fā)出巨大的生機與活力。當下,中國所面臨的復雜環(huán)境仍將要求中國共產黨根據群眾需求,靈活轉變大眾化形式。在運用馬克思主義“化”大眾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人民為中心,不斷滿足人民對于美好生活和民生福祉的希冀,讓廣大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充滿認同和信心,如此方可進一步利用群眾的力量推動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做到群眾在大眾化過程中的自覺實踐,為鞏固馬克思主義在群眾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地位打下堅實基礎。
閉塞的空間環(huán)境和匱乏的技術條件并未阻隔中國共產黨在井岡山根據地大眾化馬克思主義,朗朗上口的標語口號、悅耳動人的紅色歌曲等直擊心靈。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形式應與時俱進,避免說教式和灌輸式的形式,采取貼近大眾心理、適合大眾特點的形式,充分借助網絡媒介等手段使馬克思主義深入廣大人民群眾的內心,使馬克思主義煥發(fā)生機與活力,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