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冠華
(山西大同大學化學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山西大同037009)
學習是大學生在校生活的主要任務,擁有熟練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是一名合格大學生的基本要求。大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伴隨著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活動而展開,其對大學生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習心理是指學習過程中各種心理因素引起的各項心理活動及行為規(guī)律[1]。大學生只有在健康積極的學習心理狀態(tài)下,才能有效認知和處理學習過程中顯現的各種困難,只有具備健康積極的學習心理,才能使自己順利完成學業(yè),成為符合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學習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擔憂,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學習心理問題,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作為高校教育管理者,正確認識大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狀況,正視大學生學習心理問題,幫助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心理,消除不良學習心理已成為目前工作的重中之中。
隨機抽取山西大同大學化學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大一到大四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與本研究相關的著作、文章和期刊,在中國知網查閱相關的期刊文章,從而了解相關的研究現狀。
1.2.2 問卷調查法
采取自制問卷,包含體現學習心理的學習目的、學習興趣、成就愿望和學習態(tài)度共計4個維度,共計20題。
從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中每個年級各分別隨機抽取200 名學生,男生364 名,女生436 名,共計800 名。實際發(fā)放調查問卷800 份,回收有效問卷773 份,其中大一200 份、大二192 份、大三186份、大四195 份,回收率為98.13 %,有效率為100%。
1.2.3 數理統(tǒng)計法
運用Excel 軟件對學生學習心理方面調查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學習目的是學生通過努力學習所達到的最終結果,是學生確定學習方向和動力,強烈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心理。
由表1 可知,學生的學習目的各不相同,表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大學生把學習目的指向個體需要時,就必然會產生較高的學習積極性[2]。其中選擇將來找份好工作人數明顯略高于選擇其他項目的人數。我們還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目的隨著年級的變化不斷變化。我們將四個年級學生的學習目的各項內容進行比較,可以看出有些學習目的呈遞減趨勢,如對充實自己和順利,有些學習目的呈遞增趨勢,如為將來找個好工作。由此可見,隨著年級的變化,學生的需求產生了一定的變化,學習的目的也越來越明確。從大一年級剛進校的各種不適應到大四即將步入社會,學習目的在不斷地變化,從追求理想到考慮現實。同時可以看出,學生表現愛國主義精神較弱,而且隨著年級的增長呈遞減趨勢。
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最活躍的動力,極大地影響學生學習心理。學習過程中具體表現為對知識的渴求和對所學內容的喜好。學生興趣愛好的廣度和深度對學生學習動機有著重要的影響[3]。
表2 學生選擇專業(yè)的原因
由表2 可知,有23.2%的學生是因為學習興趣選擇專業(yè),有28.5%的學生選擇專業(yè)是因為將來好就業(yè)。應當指出的是,由于當前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對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了沖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出現一些偏斜現象,部分學生追求物質利益,學習興趣表現出功利性傾向。
由表3 可知,認為課程有用、重要而喜歡該課程的學生人數占40.9%,對課程內容感興趣而喜歡該課程的學生人數占39.5%;認為課程不一定用得上而不喜歡的人數占17.4%,認為課程枯燥無味而不喜歡該課程的占50.6%。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影響學生是否喜歡某門課程的一個重要因素。
表3 學生對課程喜好原因
成就愿望是指學生希望通過去做認為重要或有價值的事情后取得完美效果的一種心理期待,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之一。通過對學生成就愿望的調查和走訪,我們了解到絕大多數學生希望通過學習獲得好的成就,例如學習成績超過80分,學習英語通過四、六級考試等。我們還發(fā)現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其成就愿望一般較高,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其成就愿望水平一般較低,有的甚至沒有表現出強烈的成就愿望,有種得過且過的消極心理。
學習態(tài)度作為學生個體對待學習比較穩(wěn)定的反映,是一種內部狀態(tài),通過一系列的外部形式表現出來。學習態(tài)度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認知表現,即學生對學習的思想、信念及知識的反映;二是行為表現,即學生對待學習所表現出來的具體行為;三是情感表現,即學生對待學習表現出來的情緒。在對化學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的學生進行調查時我們發(fā)現,在對“你認為學習重要嗎?”的調查時,89%的學生回答“重要”,這說明在思想上多數學生都能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但只有52%的學生能明確學習的目標;在行為表現上,86%的學生不遲到早退,43%的學生課前預習,37%的學生課后對所學內容進行及時地復習,51%的學生課堂上作筆記,也有個別學生經常逃課、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有些學生甚至嚴重產生厭學清楚,鼓吹“學習無用論”認為學習沒用。
學習目的功利化是學生中較為普遍的學習心理問題,具體表現為求勝心切,急于超過別人;學習缺乏動力是學生不良學習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一部分大學生從中學進入大學以后,認為大學只要混上畢業(yè)證就行,學習松懈,沒有正確的學習目的,學習上缺乏動力和熱情,學習態(tài)度冷漠,對學習成績不關注,甚至出現逃課、厭學,上課注意力分散。其中對所學專業(yè)缺乏興趣、沒有強烈的愛國熱情是導致學習動力缺乏的主要原因。
大學階段的學習與中學的學習在學習方式、時間及教師的監(jiān)管都存在著很大的區(qū)別。大學學習主要以自我管理為主,除了正常上課時間外時間相對來說比較自由,不像中學老師的整天監(jiān)管,考試也相對來說減少,很多情況與中學相差很大。尤其大一的學生在學習方面感到不適應,43%的學生在學習方法上不夠靈活,31.4%的大四學生有缺課、逃課現象,好多學生在學習方面有厭倦感、挫折感,影響了學習成績取得。
許多學生容易在考試期間出現一些心理問題,主要有考試焦慮和考試作弊兩種不良表現??荚嚱箲]是人由于面臨考試而產生的一種特征心理反應,是在應試情境刺激下,受個人的認知、評價、個性、特點等影響而產生的以對考試成敗的擔憂和情緒緊張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應狀態(tài)。調查統(tǒng)計,23%的學生考前睡眠狀況不佳有焦慮情緒。同時還有36.7%的學生有過考試作弊現象,考試作弊的心理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當問及學生為什么作弊時,答案各種各樣,有的欲為評獎評優(yōu)取得高分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有的學生試圖利用“歪門邪道”謀取考試通過而不被發(fā)現,有的是因為他人作弊未被發(fā)現自己心理產生的不平衡也就跟著模仿,有的是同學間礙于面子而考試時互相幫助等。
教育學生一切從集體、社會、國家利益出發(fā),激發(fā)自己的求知欲望,培養(yǎng)學習興趣,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心,明確學習的重要意義,確立遠大的學習目標。只有確立遠大的學習目標,才能有正確的學習動機,才能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沒有明確的目標,終究走不到終點[4]。在日常學生管理工作中,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對個別有困難的學生給予一定的心理輔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保持良好的積極健康的學習心理。
學風泛指學習的風氣,對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心理具有重大影響。建立良好的學風,需要從多方面入手。首先,應從校風校紀抓起,學校應建立良好的教學秩序、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嚴格的考試紀律、科學的規(guī)章制度,給學生一定的壓力和束縛力,防止學生逃課缺課,并且嚴格執(zhí)行。其次,教師應從自己做起,樹立良好的形象。再次,學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基地,學校環(huán)境對學生學習心理的發(fā)展起著主導作用,我們應該優(yōu)化校園自然環(huán)境,改善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條件,開展寓教于樂、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在大學學習一套適合自己的、科學的學習方法至關重要。例如:培養(yǎng)自學能力、要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及時復習、要學會聽課、要合理利用時間等。大學課程內容多、課時少,教師每節(jié)課要講授大量的內容,只有做到課前對教師所要講授的內容有所了解,課堂上才能針對性地聽講。并且課后要及時對教師講授的重點、難點進行復習,加深理解。上課注意力集中,積極思考,對重點、難點做好標記,以便課后解決。所以,我們應掌握一些科學的學習方法以提高我們的學習適應能力。作為教育管理者,多開展學習指導、經驗交流會,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適應能力。
考試是衡量學生學習結果的重要指標之一,是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的檢驗,以其特有的功能在教學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5]??荚囄璞赚F象頻頻出現,教育管理者應加強學生誠信教育,讓大學生正確看待考試和分數。要做到正確對待考試,學生必須認清為什么進行考試。考試是為了促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認真復習,使之系統(tǒng)化,達到鞏固的目的,是為了找出教師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改進教學。同時,學生也要明白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掌握知識,不是為了獲得好的分數,要正確對待分數。為考試而學,大學學習生活就會被考試所左右,沒有時間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參加更多的社會活動,這對開發(fā)自身潛能和全面發(fā)展十分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