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聰 王俊杰 張亞君
(河南省新密市超化鎮(zhèn)第一初級中學 河南新密 452385)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實施,我們要著力打造新型的教學課堂,提高學生的素質。提高學生的素質不只是增加其理化知識的儲備量,提高其學習的分數(shù),更應該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況且,物理和化學本身就是以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為目標,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根據人教版九年級教材中教學目標對實驗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將對學生開展一系列的有關理化實驗的基本操作訓練,進而通過基本操作訓練,增強學生學習理化知識的能力。
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初中學生普遍對理化知識難以理解,成績總是不理想?;瘜W和物理本身就是以實驗為基礎來探究自然界中化學和物理變化規(guī)律的。很多學生在一開始學習時就因為理解不了而選擇死記硬背。然而,這種學習方法勉強可以使學生掌握一些基礎知識,想要獲得高分卻堪比登天。因為物理和化學都有關于實驗的操作題,而且分值不低。
學生畢業(yè)后進入社會,由于其在學校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可以大大降低其從事相關專業(yè)操作時的出錯率,少走彎路。這雖是后話,但不難看出初中理化實驗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提升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我們在進行實驗教學時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方法、規(guī)范實驗步驟、做好數(shù)據處理和實驗評估,其次要監(jiān)督、引導學生在實驗課上認真做實驗,認真觀察實驗現(xiàn)象、記錄實驗數(shù)據,試著總結實驗結論,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學生學不好理化,多半是因為實驗做得少,沒有通過實驗總結規(guī)律。對于很多知識點,學生都是死記硬背。這自然是很難做到理解通透,靈活應用的。讓學生通過做實驗獲取深入的感性體驗,從而增強對知識的理解,這才是教學的“王道”。在理化實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情景教學法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愛上實驗,并對理化實驗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學效果會大大提高!例如,學習人教版九年級物理“擴散現(xiàn)象”時,教師用一瓶香水就可以讓學生初步了解:打開香水之后,講臺附近的學生立刻能聞到香味。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會這樣。然后,教師可將一個空瓶子倒扣在一個裝著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上面。這時候,教師可以輕拍桌子,示意學生集中注意力,慢慢抽掉蓋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最后,教師讓學生觀察思考,為什么上面的空瓶子會出現(xiàn)紅色?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如果我們將實驗的瓶子倒過來,那么得到的結果是否跟這個是一致的?教師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在實驗中悄悄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最終吸引學生主動動手嘗試實驗操作。[1]
理化學科與生活聯(lián)系非常緊密。教師可以此為突破口,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例如,學習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酸和堿時,教師可以通過英國科學家波義爾的故事引出酸堿指示劑的概念,然后告訴學生,我們身邊的許多物質遇到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時都可以發(fā)生顏色的改變,難道你就不想自己親自去見證一下奇跡發(fā)生的時刻嗎?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周末時間在家里收集牽?;?,月季花,紫甘藍等身邊容易得到的材料,返校后分小組合作探究,在指示劑做出來以后,親自測一下身邊常見的物質,如白醋、石灰水、蘋果汁、檸檬汁、肥皂水等的酸堿性。相信學生定會有不一樣的熱情和收獲。又如,在講酸堿中和反應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洗發(fā)劑和護發(fā)劑的酸堿性。學生知道其原理后就會正確選擇和使用洗發(fā)用品了。這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相信學生一定會熱情高漲。在物理和化學的教學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只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定會調動起學生對實驗的探究熱情,從而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在理化實驗的課堂上可以將學生分成四人小組,使其合作探究、完成實驗,并在實驗的過程中交流彼此的想法。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果。例如,講到制取二氧化碳時,教師可帶領學生探討在實驗室制取CO2的反應原理及裝置,收集、檢驗方法,先讓小組學生思考選擇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依據是什么?在制取一種氣體時需要考慮到哪些問題?針對這兩個問題,教師可讓學生展開討論,鼓勵學生大膽講出自己小組的觀點。之后,教師再總結,學生在小組合作制取氣體時就會事半功倍。[2]
學生對理化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同。教師要為學生選擇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目標,提高其動手實踐能力,突出其主體地位,并充分挖掘每一位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潛力,提高其動手操作能力。
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在實驗中獲得知識的能力,通過各種理化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自主研究問題、思考實驗過程并在實驗后做好記錄,從而打造高效率的實驗教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