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麗霞
【摘要】田徑運動是一項基礎的體育運動,其不僅能提高人的身體素質,還能促進人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本文分析了田徑教學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嘗試探討當前小學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就如何在田徑課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旨在提升學生體育素養(yǎng),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長。
【關鍵詞】田徑運動;小學生;心理健康
在小學的教育教學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容忽視的,其與學生當前的生活和學習的聯(lián)系極為密切,并直接影響學生未來的發(fā)展。隨著當前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廣和落實,田徑教學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視,為了能夠在田徑課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必須了解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內容,促使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
一、田徑教學對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1.增強意志和耐力
任何一種體育項目都是對學生意志力和耐力的考驗。從學生的角度來看,為了克服田徑運動的不適感覺,學生需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呼吸和步伐,以便讓自己能夠擁有更好的耐力來完成訓練,因而田徑運動可以鍛煉學生的耐力和意志力。
2.提高心理素質
現(xiàn)階段,大多數(shù)學生都面臨著考試和日常學習的壓力,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一些負面情緒。因此,學生必須學會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而田徑運動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以短距離加速跑為例,學生需要具有一定的跑步速度和爆發(fā)力,如果學生存在一定的負面情緒,就可以通過這項運動來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緒,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從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
3.塑造性格品質
對于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來說,性格品質對其有著直接的影響,因而要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教師就需要幫助其塑造正向的性格品質,而田徑運動則對此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如學生每天清晨圍繞操場慢跑幾圈,可以改善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逐漸形成一個早起的良好習慣,而這表現(xiàn)在性格品質上就是遇到事情可以提前進行準備,從而能夠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來迎接挑戰(zhàn)。
4.促進人際交往
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不僅體現(xiàn)在心理修養(yǎng)上,還可以從人際交往中體現(xiàn)出來,通常心理比較健康的學生,在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加大方得體。從長期的實踐來看,田徑運動中的許多項目都可以鍛煉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如接力跑和一些團隊合作項目等,這些項目不僅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運動技巧,還需要學生擁有一定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團隊合作不僅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信任,還能夠使其相互督促和幫助。由此可見,田徑運動可以幫助學生提升人際交往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二、小學田徑教學現(xiàn)狀分析
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當前小學田徑教學現(xiàn)狀和問題,筆者依據(jù)實際工作經(jīng)驗,結合當前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從學生的學習角度出發(fā)制訂了調查問卷,選取兩個班級進行調查,每班100名學生,共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90份。
1.傳統(tǒng)教學模式占主導地位
現(xiàn)階段,教學形式化是造成小學田徑教學出現(xiàn)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大多數(shù)都是由教師來制訂教學計劃和內容,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講解田徑技巧,讓學生進行大量的模式化的田徑訓練,如田徑中的長跑項目,這種運動形式大部分時間都是圍繞著場地進行跑步,因而很多學生都認為長跑比較單調,學生的耐力和意志力沒有得到真正的鍛煉與引導,學生本身沒能體驗到運動帶來的愉悅及成就感。
在對當前田徑教學方法進行調查時,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在講解,而學生在聽,通常是教師講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2.學生對田徑課程參與度不高
現(xiàn)階段,我國大部分的小學仍然以文化課為主要內容,忽視了田徑課程的教學,這就導致學生對田徑產(chǎn)生了一定的輕視心理,對田徑課程沒有興趣,因而對田徑項目也不會積極參與。從表2可以看出,學生對田徑課程的學習興趣并不濃厚,還有少部分表現(xiàn)出一點興趣都沒有。
從上述調查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田徑課程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3.田徑教學目標不明確
一直以來,我國的教育觀念都是更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通常會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甚至沒有認識到心理健康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作用。田徑教學作為一門綜合性課程,不僅需要傳授給學生田徑技巧,還需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很多教育工作者誤以為只要教授了田徑技巧就是完成了教學目標,因而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如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注重團隊之間的協(xié)作,使部分學生和同學、朋友之間的協(xié)作處理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增強。
三、通過田徑運動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的策略
1.豐富運動項目,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
為了能夠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fā)展,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不斷豐富田徑運動的形式,從而開發(fā)出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教育性的田徑運動項目。一般情況下,田徑項目都是在走、跑、跳和投這些基本運動方式的基礎上創(chuàng)編而成的,使用這些豐富的運動項目,不僅可以豐富田徑教學內容,還能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例如,田徑項目中最為常見的就是長短跑,而針對小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將長跑設計成一個游戲——龜兔賽跑,在烏龜?shù)呐懿铰窂街锌梢栽O置一些障礙,而在兔子的跑步路徑中則可以設置時鐘,每當烏龜落后兔子二十米后,需要強制兔子進入休眠狀態(tài),而當烏龜超過兔子二十米后,兔子則需要追趕烏龜。這種比賽項目并非一味地讓學生學習跑步技巧或者比拼速度,而是通過這種豐富的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學生在鍛煉的過程中,其浮躁的內心也能慢慢平靜下來,使內心達到一個平穩(wěn)的狀態(tài),心神寧靜地進行練習。由此可見,在田徑教學中,教師應著重強調這一點,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運動的技巧,還需要讓學生領悟到運動的精神,為自身的發(fā)展提供動力。
2.獨特的組織形式,推動學生形成良好品格
現(xiàn)階段,教師可以改變田徑項目的組織形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開展活動,然后以每個小組的總分作為本節(jié)課的最終成績。相對于以往的單人教學來說,這種團隊形式的運動組織形式,不僅可以防止一些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由于成績不佳而對田徑失去興趣和自信心,還可以幫助學生在運動的過程中形成集體榮譽感,使其充分發(fā)揮出主觀能動性,從而在團隊合作中發(fā)揮出自己的價值??梢?,這種組織形式能夠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促進學生進一步形成良好的品格。
例如,在跑步項目中,教師可以組織多人開展游戲活動,編排“二人三足”的游戲,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比賽,能夠協(xié)同跑步,先跑到終點的小組則獲勝,然后再依次增加人數(shù),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逐步認識到團隊合作才是獲得比賽勝利的關鍵。又如,教師可以組織“青蛙接力跳躍游戲”或者“障礙互助逃生游戲”等,這都可以讓學生通過團隊協(xié)作來完成相應的田徑項目,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參與興趣,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合作精神,使其通過自主探究后就自己的觀點與小組其他成員相互分享,這樣可以看到其他同學的優(yōu)點,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
3.新穎的運動器材,點燃學生參與運動的熱情
在田徑教學中,除了豐富的項目和獨特的組織形式外,運動器材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教師可以使用一些形狀奇特或者顏色鮮艷的器材,給學生一種強烈的視覺感受,從而點燃學生參與運動的熱情。
例如,在開展跨欄運動時,教師可以使用皮筋作為欄桿,不僅可以減少學生的受傷概率,還可以利用皮筋的柔軟和彈性來消減學生在跨欄時出現(xiàn)的緊張心理。又如,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自行尋找一些用于運動的物品,然后設計一些田徑運動比賽,如在夏季,可以讓學生端著水杯(紙杯)進行奔跑,以到終點速度和水杯剩余水量兩個標準來進行衡量。這一過程降低了對學生體質的要求,淡化了競技性,增加了娛樂性,在注重培養(yǎng)學生運動能力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田徑課程中,讓學生在學習運動技巧的同時,還可以擁有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此外,教師還可以編寫校本課程,將二者進行有機結合,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周岐俊.小學趣味田徑運動的教育價值與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10):190.
蘇曉紅,蔡玉雪,單羽,等.小學體育課堂開展短式網(wǎng)球運動的現(xiàn)狀及可行性分析[J].遼寧體育科技,2017(04):55-56.